財聯社(北京,記者 高雲)訊,連續兩月增長後,證券公司場外衍生品業務新增規模首次下滑,但多家頭部券商新增規模仍舊龐大。
近日,中國證券業協會最新發布了2020年8月證券公司場外業務開展情況報告,本期證券公司場外金融衍生品業務新增初始名義本金4534.52億元,較上期減少233.82億元,環比減少4.90%。據記者了解,這是證券公司該業務連續兩月新增規模增長後,月度新增規模首次出現新增下降情形。
儘管如此,證券公司場外金融衍生品存續未了結初始名義本金持續增加,8月未了結初始名義本金10139.34億元,環比增13.55%。
頭部券商新增規模依然不小,華泰證券仍高居榜首,且8月新增規模高達1544.78億元。此外,在環比增速方面,申萬宏源、國泰君安、中金公司增長最快,其中申萬宏源新增交易量增長161.32億元;華泰證券、中泰證券、浙商證券減少最快,華泰證券環比減少271.32億元。
申萬宏源證券金融創新總部兼證券投資總部總經理湯俊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從交易量的角度來看,場外衍生品市場,無論是收益憑證還是互換、期權的存量規模持續上升,整體市場的活躍度繼續延續了今年以來良好的勢頭。
湯俊認為,從細分的交易結構來看,非固定收益類的收益憑證規模在8月份有了較大幅度的上升,表明通過收益憑證創設內嵌期權的結構性產品的規模呈現增長態勢,這也與觀察到的市場現象保持一致。從集中度的角度來看,整體場外衍生品市場的頭部集中格局也是得到了延續,同時可以預見在未來,資本金雄厚、交易能力與產品創設出色的機構仍然有機會在不斷擴張的市場中佔得較大的份額。
華泰新增規模超1545億,申萬宏源增長最快
本期證券公司場外金融衍生品業務新增初始名義本金4534.52億元,較上期減少233.82億元,環比減少4.90%;截至本期末,未了結初始名義本金為10139.34億元,較上期增長1209.57億元,環比增長13.55%。
從證券公司場外衍生品本期新增交易量排名來看,前五名分別為華泰證券(1544.78億元)、中信證券(887.31億元)、國泰君安(580.75億元)、申萬宏源(484.64億元)、中金公司(432.85億元)。
證券公司場外衍生品交易量本期環比變化排名來看,合計交易量增長較快的前三家券商是申萬宏源、國泰君安、中金公司,名義本金環比增長分別為161.32億元、152.55億元、33.42億元;合計交易量減少較快的是華泰證券、中泰證券、浙商證券,名義本金環比較少分別為271.32億元、65.64億元、63.16億元。
本期報告顯示,證券公司場外期權業務新增初始名義本金2503.58億元,較上期增長165.77億元,環比增長7.09%;截至本期末,未了結初始名義本金6554.76億元,較上期增長754.91億元,環比增長13.02%。
收益互換業務新增初始名義本金2030.93億元,較上期減少399.59億元,環比減少16.44%;截至本期末,未了結初始名義本金3584.59元,較上期增長454.66億元,環比增長14.53%。其中,融資類收益互換新增為零,未了結名義本金0.48億元,與上月持平。
業務集中度提升,場外期權集中度提升超過9個百分點
從業務集中度來看,本期收益互換業務新增規模排名前五的證券公司新增初始名義本金共1929.22億元,佔本期收益互換業務新增總量的94.99%,記者核算發現,相對上期提升1.11個百分點;本期場外期權業務新增規模排名前五的證券公司新增初始名義本金為2043.74億元,佔本期場外期權業務新增總量的81.63%,記者核算後發現提升9.38個百分點。
截至本期末,未了結初始名義本金合計10139.34億元,其中,場外期權6554.76億元,收益互換3584.59億元。存續的場外期權標的以商品類(35.80%)、股指類(41.51%)為主;收益互換以其他類(57.79%)、個股類(20.89%)為主。存續名義本金規模較大的前五家證券公司在收益互換、場外期權中的全行業佔比分別為89.74%、76.57%,在整個場外衍生品業務中佔到75.14%。
新規對交易商分級管理,行業集中度未來或下降
9月25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制定並發布了《證券公司場外期權業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在對交易商的管理要求中提道,證券公司參與場外期權交易實施分層管理,根據公司資本實力、分類結果、全面風險管理水平、專業人員及技術系統情況,分為一級交易商和二級交易商。
「最近一年分類評級在A類A級以上或B類BBB級以上,持續規範經營且專業人員、技術系統、風險管理等符合對應條件的證券公司,經協會備案,可以成為二級交易商;展業一年情況良好、未有重大風險事件的,可向證監會申請成為一級交易商。」
業內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中國證券業協會今年9月25日發布的場外期權業務管理新規,行業集中度或面臨下降情形,一旦有新的二級交易商或一級交易商產生,集中度將快速下降。
收益憑證新增規模環比減少六成,廣發、中信新發行百億規模
此外,本期場外業務報告還公布了證券公司收益憑證、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與報價系統業務情況。
2020年8月證券公司發行收益憑證3,368隻,本期收益憑證新增發行規模1,055.64億元,較上期減少1,542.50億元,環比減少59.37%。存續規模5,253.09億元,較上期增長247.17億元,環比增長4.94%。
從本期收益憑證發行規模排名來看,前十家證券公司分別為廣發證券(129.07億元)、中信證券(112.73億元)、申萬宏源證券(54.95億元)、中金公司(54.11億元)、招商證券(43.41億元)、華泰證券(40.82億元)、國泰君安(36.73億元)、中信建投(36.27億元)、興業證券(33.67億元)、中國銀河證券(31.41億元)。
2020年8月,共接受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備案189筆,涉及債券本金1400.95億元;報價系統發行私募產品870隻,發行金額509.06億元;實現產品轉讓123筆,轉讓金額0.64億元;場外衍生品在線籤約新增名義本金44.2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