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賺錢業務」新增規模中斷兩月連增,頭部券商集中度不改,仍是...

2020-12-23 財聯社

財聯社(北京,記者 高雲)訊,連續兩月增長後,證券公司場外衍生品業務新增規模首次下滑,但多家頭部券商新增規模仍舊龐大。

近日,中國證券業協會最新發布了2020年8月證券公司場外業務開展情況報告,本期證券公司場外金融衍生品業務新增初始名義本金4534.52億元,較上期減少233.82億元,環比減少4.90%。據記者了解,這是證券公司該業務連續兩月新增規模增長後,月度新增規模首次出現新增下降情形。

儘管如此,證券公司場外金融衍生品存續未了結初始名義本金持續增加,8月未了結初始名義本金10139.34億元,環比增13.55%。

頭部券商新增規模依然不小,華泰證券仍高居榜首,且8月新增規模高達1544.78億元。此外,在環比增速方面,申萬宏源、國泰君安、中金公司增長最快,其中申萬宏源新增交易量增長161.32億元;華泰證券、中泰證券、浙商證券減少最快,華泰證券環比減少271.32億元。

申萬宏源證券金融創新總部兼證券投資總部總經理湯俊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從交易量的角度來看,場外衍生品市場,無論是收益憑證還是互換、期權的存量規模持續上升,整體市場的活躍度繼續延續了今年以來良好的勢頭。

湯俊認為,從細分的交易結構來看,非固定收益類的收益憑證規模在8月份有了較大幅度的上升,表明通過收益憑證創設內嵌期權的結構性產品的規模呈現增長態勢,這也與觀察到的市場現象保持一致。從集中度的角度來看,整體場外衍生品市場的頭部集中格局也是得到了延續,同時可以預見在未來,資本金雄厚、交易能力與產品創設出色的機構仍然有機會在不斷擴張的市場中佔得較大的份額。

華泰新增規模超1545億,申萬宏源增長最快

本期證券公司場外金融衍生品業務新增初始名義本金4534.52億元,較上期減少233.82億元,環比減少4.90%;截至本期末,未了結初始名義本金為10139.34億元,較上期增長1209.57億元,環比增長13.55%。

從證券公司場外衍生品本期新增交易量排名來看,前五名分別為華泰證券(1544.78億元)、中信證券(887.31億元)、國泰君安(580.75億元)、申萬宏源(484.64億元)、中金公司(432.85億元)。

證券公司場外衍生品交易量本期環比變化排名來看,合計交易量增長較快的前三家券商是申萬宏源、國泰君安、中金公司,名義本金環比增長分別為161.32億元、152.55億元、33.42億元;合計交易量減少較快的是華泰證券、中泰證券、浙商證券,名義本金環比較少分別為271.32億元、65.64億元、63.16億元。

本期報告顯示,證券公司場外期權業務新增初始名義本金2503.58億元,較上期增長165.77億元,環比增長7.09%;截至本期末,未了結初始名義本金6554.76億元,較上期增長754.91億元,環比增長13.02%。

收益互換業務新增初始名義本金2030.93億元,較上期減少399.59億元,環比減少16.44%;截至本期末,未了結初始名義本金3584.59元,較上期增長454.66億元,環比增長14.53%。其中,融資類收益互換新增為零,未了結名義本金0.48億元,與上月持平。

業務集中度提升,場外期權集中度提升超過9個百分點

從業務集中度來看,本期收益互換業務新增規模排名前五的證券公司新增初始名義本金共1929.22億元,佔本期收益互換業務新增總量的94.99%,記者核算發現,相對上期提升1.11個百分點;本期場外期權業務新增規模排名前五的證券公司新增初始名義本金為2043.74億元,佔本期場外期權業務新增總量的81.63%,記者核算後發現提升9.38個百分點。

截至本期末,未了結初始名義本金合計10139.34億元,其中,場外期權6554.76億元,收益互換3584.59億元。存續的場外期權標的以商品類(35.80%)、股指類(41.51%)為主;收益互換以其他類(57.79%)、個股類(20.89%)為主。存續名義本金規模較大的前五家證券公司在收益互換、場外期權中的全行業佔比分別為89.74%、76.57%,在整個場外衍生品業務中佔到75.14%。

新規對交易商分級管理,行業集中度未來或下降

9月25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制定並發布了《證券公司場外期權業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在對交易商的管理要求中提道,證券公司參與場外期權交易實施分層管理,根據公司資本實力、分類結果、全面風險管理水平、專業人員及技術系統情況,分為一級交易商和二級交易商。

「最近一年分類評級在A類A級以上或B類BBB級以上,持續規範經營且專業人員、技術系統、風險管理等符合對應條件的證券公司,經協會備案,可以成為二級交易商;展業一年情況良好、未有重大風險事件的,可向證監會申請成為一級交易商。」

業內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中國證券業協會今年9月25日發布的場外期權業務管理新規,行業集中度或面臨下降情形,一旦有新的二級交易商或一級交易商產生,集中度將快速下降。

收益憑證新增規模環比減少六成,廣發、中信新發行百億規模

此外,本期場外業務報告還公布了證券公司收益憑證、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與報價系統業務情況。

2020年8月證券公司發行收益憑證3,368隻,本期收益憑證新增發行規模1,055.64億元,較上期減少1,542.50億元,環比減少59.37%。存續規模5,253.09億元,較上期增長247.17億元,環比增長4.94%。

從本期收益憑證發行規模排名來看,前十家證券公司分別為廣發證券(129.07億元)、中信證券(112.73億元)、申萬宏源證券(54.95億元)、中金公司(54.11億元)、招商證券(43.41億元)、華泰證券(40.82億元)、國泰君安(36.73億元)、中信建投(36.27億元)、興業證券(33.67億元)、中國銀河證券(31.41億元)。

2020年8月,共接受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備案189筆,涉及債券本金1400.95億元;報價系統發行私募產品870隻,發行金額509.06億元;實現產品轉讓123筆,轉讓金額0.64億元;場外衍生品在線籤約新增名義本金44.20億元。

相關焦點

  • 券商最賺錢業務新增規模跳水!場外期權業務驟降超四成,行業排名生...
    來源:財聯社APP證券公司場外衍生品業務新增規模驟降,總體降幅超三成,場外期權降幅超四成。證券公司場外衍生品新增交易集中度趨勢止跌反彈,本期場外衍生品業務新增規模排名前五的證券公司新增初始名義本金佔本期場外金融衍生品業務新增總量的77.59%,較上期即9月份提升4.15個百分點。
  • 券商最賺錢業務又迎新交易商...
    上述兩家券商最新分類評級同屬於A級,符合場外期權業務管理新規對二級交易商分類評級的要求。此外,最新評級為A且不屬於場外期權業務交易商的券商還有16家。3個月內新增2家場外期權業務二級交易商,是快了還是慢了?業內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場外期權業務越來越熱鬧,當前這個節奏並不慢。「本來以為年前都不會有新的了」該人士稱。
  • ...IPO業務大爆發! 頭部券商強勢佔據第一方陣 中小機構搶食增量蛋糕
    原標題:狂收超200億,IPO業務大爆發! 頭部券商強勢佔據第一方陣,中小機構搶食增量蛋糕2020年,無疑是券商投行業務發展的「黃金大年」。從新三板精選層到再融資新規、從創業板註冊制到全面註冊制改革預期釋放,每一項政策改革及消息的出現,都意味著券商投行業務迎來更多的市場機會。
  • 下半年頭部券商將「分食」146億元新增收入
    表1 今年上半年營收和淨利潤規模排在前十的券商頭部券商「分食」下半年146億元新增收入頭部券商在上半年分享更多行業利潤的同時,下半年還將繼續這種情況。根據今年下半年以來市場交投活躍的上升、新增開戶人數的大幅擴容、註冊制下的IPO提速等因子來看,證券公司的經紀業務和投行業務或將持續發力。以今年7月份的數據為例,市場交投方面,7月份,滬深兩市的成交額高達30.09萬億元,平均每個交易日成交1.31萬億元,環比增長81.94%。同時,與之相匹配的換手率(累計)也環比增長了34.54%。
  • 頭部券商大力參與同行定增,目的為何?
    為何頭部券商紛紛在此時參與同行的定增?有券商人士表示,在打造航母級券商的傳聞下,頭部券商對於中小券商的參股比例加大,有加強併購的可能,併購已成為頭部券商規模化、集團化發展的捷徑。更多券商人士表示,頭部券商參與中小券商定增是為了短期的財務投資,還是以財務投資收益為主要目的,「牛市下,中小券商彈性更大。」
  • 這家券商剛完成定增就漲停 還有哪些券商增發在路上?
    近期完成增發的中原證券、第一創業兩家公司均吸引了頭部券商集結,同行參與定增成為近期市場中頗為獨特的景象。此次中原證券非公開發行的定價基準日為發行期首日(2020年7月10日),發行底價為4.45元/股,但實際價格為4.71元/股,比發行底價有將近6%的溢價。此前完成定增的第一創業,其最終的發行價較底價同樣有溢價。
  • 老虎證券Q2營收3010萬美元同比大增121.8% 用戶及資產規模創史上最...
    美國東部時間8月18日盤前,華人地區領先的美港股券商老虎證券(NASDAQ:TIGR)發布了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報告期內,經紀業務持續爆發增長推動公司業績躍上新臺階,營收達3010萬美元,同比大增121.8%,連續兩季度實現盈利。
  • 2020年進擊的證券業:「做大做強」萬億元規模券商誕生 「以攻為守...
    2020年,A股迎來中銀證券、中泰證券、國聯證券、中金公司四位新成員,上市券商的隊伍也同步擴充至40家,也就是說,當下已有近三成的券商在A股上市。從首發募資規模來看,40家上市券商中,有6家券商的募資規模超100億元。2020年,中銀證券、中泰證券、國聯證券、中金公司四位A股新成員累計募資197.93億元。
  • 年內券商承銷金額突破11萬億 「頭部效應」凸顯
    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李海媛)歲末年終,又到了券商「衝業績」的時候。數據顯示,截至12月20日,年內券商承銷股權、債權的融資金額合計達11.05萬億元,同比增長近三成。此外,該數據還超越了2019年全年的承銷金額,同時刷新了歷史新高,值得一提的是,「二八分化」現象在券商投行業務方面也隨之凸顯。
  • 券商永續次級債發行頻現!6家數百億融資已浮出水面
    券商永續次級債情況7月22日晚間,申萬宏源公告,擬以公開或非公開方式發行不超過人民幣100億元(含100億元)永續次級債券。本次債券採用浮動利率形式,單利按年計息。目前最便宜的為國泰君安,票面利率為3.85%,而國信證券最高,利率達4.5%。此外光大證券和東方證券推進速度也較快,7月初已經獲得證監會的批准,後期發行有望很快到來。另外隨著申萬宏源永續次級債發行預案的出爐,後期有望更多券商跟進融資。
  • 中國券商行業2020年十大事件來了
    在公募化產品改造方面,券商資管推進速度越來越快。從今年年初至今,多家券商大集合產品先後啟動公募化改造動作,其中不乏國泰君安、中金公司、招商資管、中信證券、廣發證券、華泰證券等多家頭部券商,累計規模已接近千億。值得注意的是,業務創新和產品線豐富成為這一輪券商資管轉型的重要業務方向。
  • 券商資管激戰公募軍團!93隻產品完成改造 規模近1500億!
    前述光證資管人士就表示,券商資管與公募基金由於牌照與業務模式不同,為了貼合機構客戶的需求,券商資管規模的重心是在固收類產品上,同時也涵蓋了一些量化類、衍生品類或者股票質押項目類等投融資業務。 ◆券商資管逆浪轉型,誰是近兩年的現象級公司?
  • ...8家券商年內累計新增借款超過這個數他們為何愛上「借錢投資」?
    截至9月10日,申萬宏源等8家A股上市券商年內累計新增借款超過2200億元。其中,財通證券累計新增借款超過去年末淨資產的60%。借款方式主要是發行債券和收益憑證為主,海通證券等少數券商使用銀行貸款方式。
  • 經紀業務日漸式微 這些券商已經率先謀變
    兩者業務形態各異,但又處於同一生態鏈條之下。  各家券商在業務變革的前夜打造何種能力勢必將奠定未來的行業格局。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圍繞這兩大風口,不少券商已在積極求變。  有業內人士分析,上述頭部券商的財富管理條線架構調整的背後是券商從業務經營思路向客戶經營理念的變化。在居民理財需求的「洪流」推動下,行業高喊了多年的「以客戶為中心」正在逐步變為現實。同時,伴隨著財富管理內涵外延的不斷延展,複雜程度的提升也驅動頭部券商財富管理條線的分工不斷細化、做強做重。
  • 23家上市券商半年報出爐!過半券商淨利增超30% 中原證券卻大降近九成
    交易及風險管理業務規模減少,公司主要業務板塊業績出現增長,因此其歸母淨利潤不降反增,意味著業務質量在提高。  自2017年開始,證券投資業務連續三年成為行業收入佔比最大的業務,2019年該項業務收入佔比33.89%。從2020年半年報數據來看,很多券商的業績表現為「成也自營,敗也自營」,綜合實力較強的頭部券商越來越展示出良好的投資交易能力,自營收入同比增幅明顯,但也有不少券商受制於資本實力和專業投資能力不足,上半年自營收入欠佳。
  • 西部證券75億定增引來4家同行跟投,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躋身前10大...
    西部證券定增價格為7.75元/股,相當於定價基準日(2020年12月14日)前20個交易日股票交易均價9.68元/股的80.06%。根據西部證券的定增預案,本次募集資金在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後,全部用於補充公司資本金、營運資金及償還債務。預案顯示,西部證券將在交易與投資業務、資本中介業務上投入近50億元。
  • 老虎證券Q3營收3804萬美元同比大增148% 新增入金客戶為去年同期7...
    美國東部時間 11 月 25 日盤前,華人地區領先的美港股券商老虎證券(NASDAQ:TIGR)發布了截至 2020 年 9 月 30 日的第三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報告期內,公司營收達 3804 萬美元,同比大增148.2%,連續三個季度營收同比翻倍。
  • 跑步入場:同比大增85% A股11月新增投資者超152萬 什麼信號?
    來源:券商中國11月份投資者再度跑步入場!中國結算2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市場新增投資者152.71萬,同比增長84.76%,環比增幅超過36%。A股的市場表現也沒有讓投資者失望,11月份,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均收漲,兩市月成交額環比大增約為50%。
  • 近3個月新增220位分析師 券商聘行業首席年薪最高報270萬元
    年內,很多券商不斷擴充分析師團隊,不惜花重金挖角、聘請分析師等研究人員。近3個月的時間裡,證券行業已新增220位分析師。近日,更有中金公司、華泰證券等頭部券商積極「招兵買馬」擴充研究團隊。券商上半年實現分倉佣金收入58億元在證券行業改革創新的背景下,傳統的賣方研究業務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各家券商都在找尋自己的特色化「研究道路」,證券公司對優秀的分析師人才求賢若渴。《證券日報》記者通過獵聘網發現,有多家券商或券商研究所掛出百萬元以上年薪招聘研究人才。
  • 頭部券商陸續獲批發行大額次級債 9家將通過新融資渠道「補血...
    以上市券商為例,前三季度的淨利潤已經超過去年全年。與此同時,為進一步擴大業務規模增厚業績,也為了應對更為激烈的行業競爭,券商補充資本需求旺盛。(證券日報)   今年是券商的業績「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