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最賺錢業務新增規模跳水!場外期權業務驟降超四成,行業排名生...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財聯社APP

證券公司場外衍生品業務新增規模驟降,總體降幅超三成,場外期權降幅超四成。

近日,中證協發布了2020年第11期場外業務開展情況報告,2020年10月,證券公司場外金融衍生品業務新增初始名義本金4030.67億元,較上期減少2125.35億元,環比減少34.52%;場外期權業務新增初始名義本金2211.00億元,較上期減少1671.97億元,環比減少43.06%。

證券公司場外衍生品業務排名也有顯著變化,9月份排名第三的中信建投,此次被擠出前五;國泰君安以場外衍生品本期新增341.15億元躋身行業前五,申萬宏源則由第五名跳升至第三名;華泰證券、中信證券、中金公司排名未變,仍分別位於第一名、第二名、第四名。

證券公司場外衍生品新增交易集中度趨勢止跌反彈,本期場外衍生品業務新增規模排名前五的證券公司新增初始名義本金佔本期場外金融衍生品業務新增總量的77.59%,較上期即9月份提升4.15個百分點。

券商場外衍生品業務跳水,場外期權降超四成

場外期權業務新增初始名義本金2,211.00億元,較上期減少1,671.97億元,環比減少43.06%;截至本期末,未了結初始名義本金8,343.75億元,較上期減少178.35億元,環比減少2.09%。

收益互換業務新增初始名義本金1,819.67億元,較上期減少453.38億元,環比減少19.95%;截至本期末,未了結初始名義本金4,540.98元,較上期增長487.97億元,環比增長12.04%。

中信建投退出場外衍生品業務前五

證券公司場外衍生品本期新增交易量排名顯示,前五名排名較上期有所變化,9月份排名第三的中信建投被擠出前五,國泰君安以場外衍生品本期新增341.15億元躋身第五名,申萬宏源則由第五名跳升至第三名,華泰證券、中信證券、中金公司排名無變化,仍分居第一名、第二名、第四名。

具體來看,前五名分別為華泰證券(1,095.90億元)、中信證券(631.99)、申萬宏源(552.28)、中金公司(506.27)、國泰君安(341.15)。

分業務來看,期權本期新增業務前五名分別是申萬宏源(532.66億元)、華泰證券(298.73億元)、中信證券(282.81億元)、國泰君安(265.86億元)、海通證券(212.40億元)。

收益互換本期新增業務前五名分別是華泰證券(797.17億元)、中信證券(349.17億元)、中金公司(347.52億元)、國泰君安(75.29億元)、中信建投(65.68億元)。

證券公司場外衍生品交易量本期環比變化排名與此前顯著不同,該業務排名靠後的券商本期增長較快,中泰證券、廣發證券、東興證券增長最快,合計名義本金環比分別增長86.25億元、54.63億元、9.06億元。合計交易量減少較快的分別是中信建投(-617.41億元)、華泰證券(-552.90億元)、中信證券(-277.38億元)。

截至本期末,未了結初始名義本金為12,884.74億元,較上期增長309.63億元,環比增長2.46%。

交易集中度提升超過4個百分點

從業務集中度來看,本期收益互換業務新增規模排名前五的證券公司新增初始名義本金共1,634.83億元,佔本期收益互換業務新增總量的89.84%;本期場外期權業務新增規模排名前五的證券公司新增初始名義本金為1,592.47億元,佔本期場外期權業務新增總量的72.03%,環比提升1.57個百分點。

合計來看,證券公司場外衍生品新增交易集中度有所反彈,本期場外衍生品業務新增規模排名前五的證券公司新增初始名義本金共3127.59億元,佔本期場外金融衍生品業務新增總量的77.59%,較上期即9月份提升4.15個百分點。

協會加大場外期權業務培訓力度

近三個月以來,伴隨著證券公司場外期權業務加速推進以及管理新規落地,中證協及地方證券業協會均在大力做好相關培訓。

12月10日至11日,中證協於2020年12月10-11日在深圳舉辦了證券公司場外期權業務培訓班,深圳證監局、中國證券業協會相關負責人出席培訓班開班式並致辭,來自72家證券公司的157名高管和相關中層管理人員參加了培訓。

培訓期間,證監會機構部、中證協、上交所、中證機構間報價系統的相關業務負責人解讀了證券公司場外期權業務的監管政策,介紹了相關數據報送、對衝監測等方面的要求。

華泰證券、中信證券、星展銀行和年利達律師事務所的有關業務專家就場外期權業務的風險防範分享了實踐經驗與做法。行業機構一致認為,證券公司應充分、合理的開展風險評估、壓力測試,建立掛鈎標的白名單和風險限額監控制度,加強與風控、合規部門的協同配合,有效防範場外期權業務的法律風險、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

中證協秘書長張冀華在開班致辭中介紹,近年來中國證監會以防範系統風險為目標,不斷完善證券公司場外期權業務的制度供給和監管要求。先後發布《關於進一步規範證券基金經營機構參與場外衍生品交易的通知》和《關於進一步加強證券公司場外期權業務監管的通知》,明確了場外期權業務的風險管理定位,建立了交易商分層管理機制,提高了投資者準入門檻,加強了掛鈎標的管理,強化了數據監測監控。

近兩年來,行業場外期權業務整體趨於規範化發展,市場平穩運行且未出現重大風險事件,業務發展具備適當放寬統一硬性約束、交由證券公司自主強化風險管理、自主決定相關事項的條件。在此背景下,中證協於2020年9月發布《證券公司場外期權業務管理辦法》。

張冀華表示,《證券公司場外期權業務管理辦法》優化完善了相關業務標準和業務流程。主要包括靈活設置資質要求,支持有能力、有實力、有專業優勢的BBB級證券公司開展相關期權業務;適度擴大標的範圍,掛鈎個股標的範圍適度擴大至融資融券標的範圍;優化投資者適當性,將商品類場外期權交易對手適當性要求調整為專業機構投資者;穩定業務預期,對於因動態調整不再屬於交易商的證券公司設置一年過渡期;強化監測監控,實行電子化數據報送、新增負面客戶管理平臺、建立數據共享機制;全面落實「建制度、不幹預、零容忍」的監管要求,有效防範業務風險。

而就在上述培訓會議舉辦一個月之前即11月12日,深圳市證券業協會組織證券經營機構開展「行穩致遠,專業賦能」第七期培訓—金融衍生品業務培訓。

相關焦點

  • 華鑫證券喜提場外期權二級交易商名單!券商最賺錢業務又迎新交易商...
    財聯社(北京,記者高雲)訊,場外期權業務二級交易商再添「新人」,華鑫證券獲得入場許可。12月21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公布第八批場外期權業務交易商名單,新增華鑫證券為場外期權業務二級交易商。查閱可知,這是自9月25日場外期權管理新規發布後,第二次增加二級交易商名單,上一次是瑞銀證券在11月11日獲得該資格。上述兩家券商最新分類評級同屬於A級,符合場外期權業務管理新規對二級交易商分類評級的要求。此外,最新評級為A且不屬於場外期權業務交易商的券商還有16家。
  • 「最賺錢業務」新增規模中斷兩月連增,頭部券商集中度不改,仍是...
    財聯社(北京,記者 高雲)訊,連續兩月增長後,證券公司場外衍生品業務新增規模首次下滑,但多家頭部券商新增規模仍舊龐大。業務集中度提升,場外期權集中度提升超過9個百分點從業務集中度來看,本期收益互換業務新增規模排名前五的證券公司新增初始名義本金共1929.22億元,佔本期收益互換業務新增總量的94.99%,記者核算發現,相對上期提升1.11個百分點;本期場外期權業務新增規模排名前五的證券公司新增初始名義本金為2043.74
  • 中證協:持續優化完善證券公司場外期權業務自律管理
    中國證券業協會於2020年12月10日至11日在深圳舉辦了證券公司場外期權業務培訓班。深圳證監局、中國證券業協會相關負責人出席培訓班開班式並致辭,來自72家證券公司的157名高管和相關中層管理人員參加了培訓。中國證券業協會秘書長張冀華在開班致辭中介紹,近年來中國證監會以防範系統風險為目標,不斷完善證券公司場外期權業務的制度供給和監管要求。
  • 經紀業務日漸式微 這些券商已經率先謀變
    兩者業務形態各異,但又處於同一生態鏈條之下。  各家券商在業務變革的前夜打造何種能力勢必將奠定未來的行業格局。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圍繞這兩大風口,不少券商已在積極求變。  有業內人士分析,上述頭部券商的財富管理條線架構調整的背後是券商從業務經營思路向客戶經營理念的變化。在居民理財需求的「洪流」推動下,行業高喊了多年的「以客戶為中心」正在逐步變為現實。同時,伴隨著財富管理內涵外延的不斷延展,複雜程度的提升也驅動頭部券商財富管理條線的分工不斷細化、做強做重。
  • 華泰證券(06886)年報點評:場外業務迎來突破,股權激勵出臺,未來...
    不斷提升投資交易能力,場外業務迎來突破公司投資業務受益於2019年市場回暖以及股權衍生品、FICC業務代客端的擴容,營業收入大幅增長,全年實現總投資收益(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119億元(YoY+183%)。
  • ...IPO業務大爆發! 頭部券商強勢佔據第一方陣 中小機構搶食增量蛋糕
    而這其中,IPO業務無疑是正在被一步步做大的蛋糕。行至年尾,激烈的IPO競爭也將迎來終局,到底誰能傲視群雄?誰能殺出重圍?誰又能在這「大投行時代」真正享受紅利?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12月17日,超418家企業實現IPO,項目規模暴增74%,「三中」頭部券商牢牢盤踞在承銷數量、承銷規模和收入規模的第一梯隊。
  • 大變局:經紀業務日漸式微 如何抓住財富管理和機構業務兩大風口?
    有業內人士分析,上述頭部券商的財富管理條線架構調整的背後是券商從業務經營思路向客戶經營理念的變化。在居民理財需求的「洪流」推動下,行業高喊了多年的「以客戶為中心」正在逐步變為現實。同時,伴隨著財富管理內涵外延的不斷延展,複雜程度的提升也驅動頭部券商財富管理條線的分工不斷細化、做強做重。
  • 華泰證券GDR發行後總資產大增五成,去年股票質押規模壓縮58%為行業...
    不僅是簡單地把它作為一種類貸款的業務,更多的是希望把這項業務和公司的全業務鏈相結合,充分發揮券商的優勢,跟投行跟其他的業務條線進行進一步的整合,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降低這項業務自身的風險,」華泰證券財務長焦曉寧表示,股票質押業務整體規模從2018年的日均372億降低到了2019年的日均152個億,整體降幅達到了58%,這是資本中介業務利息收入下降的一個主要原因。
  • 金融科技爆發年:券商重兵投入金融科技平臺建設 全面重塑業務條線...
    網際網路券商富途證券表示,「金融科技是金融行業發展的未來趨勢。技術對金融的作用,正在逐步從輔助業務的地位,上升成為決定金融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如何將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使之服務金融、引導金融,讓金融更有溫度,是券商在金融科技浪潮中取勝的關鍵。」
  • 券商王者歸來?券商ETF單日吸金3億,基金規模攀升超211億元
    來源:中國經營報社原標題:券商王者歸來?券商ETF單日吸金3億,基金規模攀升超211億元自11月中旬以來,券商板塊反彈行情搶眼,資金重燃券商股做多情緒。按券商ETF12月7日的最新基金淨值1.1689元計算,券商ETF當日最新估算基金規模達211.57億元,在滬深兩市所有行業ETF規模排名中高居第二。Wind數據統計,與12月4日178.33億份的份額規模相比,12月7日券商ETF份額單日淨增長2.67億份。按12月7日券商ETF場內成交均價1.1785元計算,券商ETF單日資金淨流入3.14億元。
  • 加速爭奪量化交易、場外衍生品等「新蛋糕」,雲計算、區塊鏈已成...
    圖片來源:攝圖網如今,機構業務已成為各大券商追逐的焦點。據統計,2019年已經有29家券商的機構交易份額佔比超過50%,而在機構交易中,增長最快的是量化基金。此外,近年來,快速增長的場外衍生品業務也是各大券商積極發展的領域。
  • 近3個月新增220位分析師 券商聘行業首席年薪最高報270萬元
    年內,很多券商不斷擴充分析師團隊,不惜花重金挖角、聘請分析師等研究人員。近3個月的時間裡,證券行業已新增220位分析師。近日,更有中金公司、華泰證券等頭部券商積極「招兵買馬」擴充研究團隊。券商上半年實現分倉佣金收入58億元在證券行業改革創新的背景下,傳統的賣方研究業務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各家券商都在找尋自己的特色化「研究道路」,證券公司對優秀的分析師人才求賢若渴。《證券日報》記者通過獵聘網發現,有多家券商或券商研究所掛出百萬元以上年薪招聘研究人才。
  • 2019年度券商經營業績排名來了!全行業淨利翻番 中信證券四大指標...
    全行業淨利翻番 中信證券四大指標領跑】日前,中國證券業協會根據各證券公司經審計數據,對證券公司資產規模、各項業務收入等38項指標進行了統計排名,並發布了2019年證券公司經營業績指標排名情況。2019年度證券行業業績明顯改善,扭轉連續3年同比下滑的趨勢;從單家券商情況看,中信證券再度蟬聯業內第一,其總資產、淨資產、營業收入、淨利潤均居業內第一位。
  • 23家上市券商半年報出爐!過半券商淨利增超30% 中原證券卻大降近九成
    過半券商淨利增超30% 中原證券卻大降近九成】上市券商半年報正密集披露。27日晚間,中原證券發布2020年半年報,上半年實現12.5億元的營收,同比下滑2.89%;實現3085.08萬元的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87.14%。截至當晚6時,共計23家A股上市券商披露半年報,中原證券是目前淨利潤下滑幅度最大的上市券商。
  • 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期貨公司資管業務當如何「破局」?
    頭部效應明顯 差異化是出路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數據,今年二季度期貨公司私募資產管理月均規模排名前五的期貨公司為中信期貨、弘業期貨、海通期貨、興業期貨、東證期貨,上述排名前五的期貨公司私募資管月均規模合計918.54億元,排名前二十的期貨公司私募資管月均規模合計1495.70億元。
  • 中國券商行業2020年十大事件來了
    據不完全統計,超過11家券商資管的主動管理規模提升速度明顯,其中,國君資管主動管理規模佔比從38%提升至59%,海通資管從20%提升至47%,招商資管、華泰資管、安信證券等主動管理規模佔比增幅超15%。另據了解,未來券商資管機構也將牽手銀行理財子公司,共同塑造新的資管生態。
  • 百大券商2019年度經營業績全排名揭曉(公司財報版)
    榜單中,中信證券以7917.22億元居首,海通證券、華泰證券和國泰君安緊隨其後,前四名總資產規模均超過5000億元。總資產在100-1000億元的券商有63家,相比去年減少3家;另有20家券商總資產規模不到百億元,2014年才獲批成立的金通證券以1.3億總資產居於末位。
  • 巨資流入 券商ETF(512000)單日吸金3.71億規模超212億
    按券商ETF12月10日的最新基金淨值1.1282元計算,券商ETF當日最新估算基金規模達212.79億元,在滬深兩市所有行業ETF規模排名中高居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12月10日,券商ETF份額最近5個交易日已連續淨增長,這意味著券商ETF最近5個交易日連續實現資金淨流入。
  • 2020年進擊的證券業:「做大做強」萬億元規模券商誕生 「以攻為守...
    2020年,A股迎來中銀證券、中泰證券、國聯證券、中金公司四位新成員,上市券商的隊伍也同步擴充至40家,也就是說,當下已有近三成的券商在A股上市。從首發募資規模來看,40家上市券商中,有6家券商的募資規模超100億元。2020年,中銀證券、中泰證券、國聯證券、中金公司四位A股新成員累計募資197.93億元。
  • 增強業務能力 金融機構需要進一步合作
    在12月19日於深圳舉辦的由永安期貨和民生銀行共同承辦的第16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大宗商品衍生品投資與財富管理分論壇上,來自市場的行業專家,針對上述問題展開了深度討論。多數實體企業正處於探索初期提及實體企業的風險管理,在浙江四邦實業總經理陳宇峰看來,一般需要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信用風險,即不能違約,不能騙錢騙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