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求無罪——評析金基德電影《弓》

2020-10-12 戚行

在談到《弓》的創作意圖時,金基德曾說,「每個人都有不能實現的渴求和希望,通常大家都會把這些願望藏起來。而我想表現的是,這些隱藏的願望有多卑微、高貴、悲傷和美好。所以用一個不能被人控制的少女來講老人的渴望。」欲望的本身沒有對錯,但人們總會給欲望的附加值打分,而導演正是想將這樣欲望單純地展現在人們面前,讓我們看到欲望本身所體現的人性美。影片講述了老人與撿來的女孩在船上生活了十年,想在女孩十七歲時與她結婚,最終女孩被外來的小夥帶走的故事。暫且不對前文產生過多贅述,最讓人為之動容的也許是老人對女孩的執著。在影片的結尾中,所有的衝突被推到頂峰,老人在婚後跳海,而弓替老人完成了女孩向女人的蛻變。導演很巧妙地運用了極具東方特色的含蓄方式表達了老人對於女孩的渴望。當老人套上繩子,載著女孩的船漸行漸遠,老人幾近被勒死,老人執拗的愛一下從緊繃的繩子上體現出來。鏡頭由對老人醬紫臉部的特寫遠去小船的遠景來回對切,一個是充滿壓迫感的橙黃色,一個是寧靜閒適的大海的藍,兩個極致景別下的兩種情緒在這一刻構成了強烈的對比,女孩對於老人的不理解和老人強烈的欲望成了全片最大的衝突,在這樣強烈的純粹的欲望之下,女孩的離去對老人而言正如那緊繃的麻繩一樣會要了老人的命!這一刻,女孩終於理解了老人執拗的渴望,我們也第一次理解了這個只剩下渴望的老人。他孤獨,脆弱,女孩就是他的一切。一天天劃著日曆數結婚的日子成了老人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在這茫茫大海之中,一艘小而破舊的船,承載了老人那無人理解的偏執。正如許多邊緣化的人物那樣,他們苟活在社會的角落,沒有人會去關注,也沒有存在的價值。他們心中也許會有與老人相似的偏執,他們的渴望是由內心無數日月的積壓所外化的呼喊,而社會有自己的判斷,這樣的渴望成為了罪惡的欲望,成為了人性中獸化的汙點,沒有人願意傾聽錯誤的呼喊,沒有人會站在邊緣人物的立場去思考欲望本身渾然天成。老人之於女孩真的如小夥說的那樣只是個罪惡的綁架犯嗎?倘若小夥從不出現,一老一小也許永遠會像剛開始那樣生活得悠閒又平靜。這兩人都是隔離於世俗之外的人,他們乾淨,純粹,忠於內心。而當女孩接觸到「外面的世界」,一切都發生了改變。在這個故事中,我們應討論的不是老人的欲望多麼齷齪,而是欲望本身的純粹和自然。拋去社會對欲望附加值的評判,拋去這個人是好是壞,欲望本身是需要被理解的。正如我常提醒自己的話:也許事情不應原諒,但所有事的存在都應被理解。老人的渴望如此,世人的渴望皆如此。導演通過含蓄又詩意的闡述,用極美的鏡頭喚醒了我們心中對於欲望的最純粹的直視——渴望無罪。就用影片末尾的字幕來結束本文,願眾人都能有最「人」的感知力,去理解渴望本身:緊繃的弦拉出力與美的音樂,但願能就此終老一生。

圖源豆瓣 出自電影《弓》

相關焦點

  • 《弓》金基德的宣言——韓國弓
    從片尾結語看出,弓的strength and a beautiful sound like in the tautness of a bow. I want to live like this until the day I die.弓加鼓的弦樂發出的聲音確實和金基德的電影一樣是小眾的陌生的,也是晦澀難懂的。姑娘聽鼓,是沒有敲擊的無聲的鼓,耳機是沒有插電的無聲的,但是她好像聽到音樂。
  • 金基德電影弓圖解,電影觀後感
    迷上金基德的電影,《弓》反反覆覆看了幾遍,總感覺很很多話要說,總感覺說什麼都不見得是作者的本意。好在千萬個人看金基德會有千萬個感想。這也是這個韓國導演所追求的吧。高就高在無定法,有為法。整個過程雖然有些和中國很像,但看起來還是新鮮的,再加上善於藝術電影的金基德導演,影片的畫面看起來異常的絢麗。對於這樣一部幾乎稱得上默劇的電影,配樂顯得極為重要,它不單單是影片的點綴,更是人物心理的輔助表達。一串銅鈴,一段傳統的民謠,老人將弓熟捻的改裝成某種弦樂器。默默的拉出一種宛如絲帛斷裂般令人心酸的旋律。這段旋律時時出現在影片裡,是老人心情的另一種表達。
  • 構成韓國獨立電影重要景觀的金基德,在異鄉去世了
    據韓媒報導,韓國著名導演金基德因新冠肺炎併發症於昨日去世了。金基德是韓國影史上為數不多的具有爭議性的導演之一。韓國觀眾曾形容金基德是「娼妓導演」,因為他的作品中,無論是劇情還是視覺效果,都充滿了無法言喻的情慾色彩。但金基德的情色從來不是單純的情色,他電影裡的情色其實是為劇情服務,是在探討倫理道德和欲望的關係。
  • 韓國電影《弓》:當愛變成佔有,一部誘發荷爾蒙的畸戀
    以防不測請關注下方備號說到韓國的情慾電影,就不得不提金基德這號人物。這個人牛到什麼程度呢,基本上以一人之力,撐起了韓國電影在國外的獲獎記錄。金基德在韓國電影的地位,基本上跟李安在華語電影裡一樣一樣的。他跟李安不同的是,幾乎每部電影都跟「情慾」相關。
  • 《弓》情慾如弓
    金基德的電影向來充滿情慾的隱喻和佛家的元素 在片子中弓出現的場景個功能可以屢清一條脈絡 弓可以用來奏樂 是愛情之中兩個人沉浸在音樂中的美好 在音樂中兩個人產生共鳴共感 是快樂的 弓是箭 一方面是保護 是佔有欲 另一方面是敵對 是嫉妒 老人射箭威懾那些調戲女孩的來釣魚的顧客 是保護 而對年輕男孩的嫉妒 也用弓箭射出來來 最後的一道神來之弓射到女孩的大腿之間 是老人某樣東西的化身 大家懂的
  • 金基德作品:《弓》:老漁夫和女孩在船上生活,每天偷偷量女孩身高!(網盤電影資源)
    呃,既然是金基德的編劇,那我們暫且把倫理綱常和法律秩序放一邊。金基德鏡頭下的人物,行為真不能按正常人思維來考量啊!要想理解這部電影的涵義,需要從老人手中的弓,和射向少女的箭入手解讀。電影還是用「弓」給出了答案。弓,既可以是暴力工具,也可以是彈奏出優美聲音的樂器。暴力與優美的區別,在於拿捏的力道。
  • 金基德23部電影合集:你們有信心絕不看金基德電影嗎?
    2015年10月21日,金基德來中國拍攝大製作的神話題材電影。2020年12月11日,據韓媒援引俄羅斯消息人士報導,韓國著名導演金基德因新冠肺炎併發症在拉脫維亞去世,此時,距離他60歲生日僅有9天。 對於那些惡語批評者,金基德曾霸氣回應:「你們有信心絕不看金基德電影嗎?
  • 金基德電影合集
    色情和暴力,愛與痛纏繞,是評價金基德電影的關鍵,很多人第一次看金基德電影,都會被影片呈現出的血腥暴力鏡頭給震撼到。隱居一段時間後,金基德希望用一部電影來重新審視自己的創作,給自己一個機會去重新看待電影,以及重新思考自己到底要拍什麼樣的電影,於是拍攝紀錄片《阿里郎》的想法誕生   。該片使用佳能MARK2相機拍攝 [2]  ,無具體故事,編劇、導演、演員、後期製作、主題曲演唱,全部由金基德一人製作完成  。
  • 「情慾之弓」與「高麗奚琴」
    金基德,曾經是文青們喜恨交加的個性導演,也是威尼斯、柏林電影節的寵兒。他的骨子裡深沁著韓國民族的血性基因,他的電影任性張狂、作品良莠不齊。
  • 星期六推薦|韓國電影《弓》
    正如影片最後所說的:「力與美宛如緊繃之弓,我願如此,直至終老。電影《弓》是有韓國著名導演金基德編導的一部愛情倫理電影。而「弓」不一定只是物質上的弓,從最開始老人撿少女,並定下這個荒唐的婚約,欲望的弓弦便開始拉開;而隨著女孩的長大,與遊客的接觸,她對著岸上的世界也開始有了欲望,而這種欲望也有了張力,要將她射向那個充滿欲望的社會。
  • 導演金基德去世:春夏秋冬再無春
    他的電影畫面美的有些讓人心碎,他眼中的韓國風景悽美純潔,《漂流浴室》的畫面是冷色的但是有種很乾淨的美感,《弓》的畫面是茫茫海上的兩艘漁船,《春夏秋冬又一春》則可以當成韓國的風景的宣傳片。但這美絕非是金基德電影的獨創,韓國電影對細節的考究和畫面完美幾乎是一致的,金基德的美是一種很「冷」的美,他的美絕大多數是冷色調的暴力。
  • 《弓》純粹之愛—弓
    金基德的作品從最開始的《撒馬利亞女孩》《空房間》《春夏秋冬又一春》再到《弓》幾乎每部作品都有金基德所要表達的情色主題,同樣在《弓》裡也如此,弓暗示著性器官也象徵著佔有欲的愛。茫茫大海暗喻的是人生的苦海無邊,老人是孤獨的象徵,少女是老人心靈伴侶精神的慰藉,因此最後他跳海了也代表了他這座孤島最後的堡壘也被打破了,因為少女要回到陸地尋找父母。
  • 壞小子 金基德
    金基德 · 經典電影該片被看成是金基德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是他的「殘忍美學」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在該片之後,雖然金基德一直在繼續展示殘忍美學的魅力,但玩得這麼極致的卻沒有了。而本片除了文本之外,最成功的地方,就是金基德自此有了國際極高的聲譽。
  • 壞小子 | 金基德
    金基德 · 經典電影  弓  The Bow (2005)「在這部電影中,我想思索一個問題,當我們老了,是否真的對一切事情都無能為力了?可以說,這是金基德電影中相關欲望,卻很少殘忍意象的一部。「原罪」是金基德最樂此不彼的話題,無論是《撒瑪利亞女孩》中的不潔者成為布道和施贖者,還是《初夏秋冬又一春》中從輪迴中參悟喜憂得失、善惡因果,金基德的電影討論的無非三件事——欲望,墮落,救贖。在電影《聖殤》中,亦是如此。
  • 《悲夢》金基德的枯禪
    一、失語症 金基德經常參加國際影展,他發現很多外語電影即使無法聽懂片中臺詞,但僅憑畫面仍可以看懂,因而受到啟發,認為沒有對白一樣可以溝通,於是他的《空房間》《春夏秋冬又一春》、《撒馬利亞女孩》《弓》《呼吸》《壞小子》等片中角色大都患上了失語症。
  • 金基德電影多次獲國際大獎 近年深陷性騷擾醜聞中
    來源:新浪娛樂金基德新浪娛樂訊 當地時間11日,韓國著名電影導演金基德因新冠併發症於在拉脫維亞一家醫院去世。 金基德在1993年開始擔任編輯,劇本《畫家與死囚》、《二次曝光》、《非法穿越》都曾獲獎。1996年,金基德籌得資金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鱷魚藏屍日記》,從此走上了職業電影人的生涯,但是之前他並沒接受過任何有關電影或者美術的正規教育。1997年,金基德拍攝了第二部電影《野獸之都》,並首次入選第16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
  • 性 亂倫 韓式24禁令島國望其項背(金基德電影大全來襲)
    金基德的電影展現著人類最根本的欲望和由此所帶來的精神困境,以及對人的歸屬的追問和釋疑,其影片貫穿始終的獨特風格令人著迷。金基德的電影首先探討的是尊嚴與欲望對人生的消極影響,以及它們如何觸及人性和人類生存的底線。敘事線索追尋主人公單方面的行為動機,電影技巧則配合著單一動機的觸發。
  • 被嫌棄的金基德的一生
    喜歡他的人就愛得不得了,說從他的電影裡看到哲思,看到真實、純淨的人性;不喜歡的就無法接受,對粗暴的情色和暴力生理厭惡;還有一撮人直接把他的電影當作貓片,邊看邊衝。在中國,金基德有影迷無數,甚至知網上專門研究金基德電影的論文期刊,數量之多足可以比肩張藝謀、陳凱歌這倆中國大導的研究文章。
  • 22部合集~~大師金基德電影(在線觀看)
    2016年9月,金基德新片《網》在第73屆威尼斯電影節首映 。2017年,執導劇情電影《人間,空間,時間和人》。2020年12月11日,金基德因新冠肺炎併發症在拉脫維亞去世 。主演:金基德由於女演員在片場發生了危機性命的意外,亦由於一直教導的學生投靠了他人的麾下,導演金基德長久以來對於電影的執念發生了動搖,年逾五十的他發現原本高產的自己竟然再也沒有了拍電影的熱情與衝動。
  • 金基德:死於七千公裡之外
    與之相映成趣的是,威尼斯金獅獎、銀獅獎,柏林銀熊獎、坎城一種注目單元最佳影片獎,歐洲三大電影節,各種榮譽加身,又讓金基德成為無數影迷心目中的大師,紛紛崇拜,渴求拜師的對象因為他原本認為,只有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才能觀看和真正理解電影,沒想到自己也可以,這讓他萌生了成為導演的夢想。自此之後,金基德放棄繪畫,開始嘗試創作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