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黃酒與雄黃豆

2021-02-09 老有上海味道

  科學與藝術(含風俗)天生是一對冤家,我更願意相信藝術和風俗,科學是一個板起面孔教訓人的老頭子,常常要掃大家的興。

 

  

        端午節對孩子來說是一份快樂的體驗。無論貧富,孩子總能收穫屬於自己的那份美好記憶。

        端午節的內容十分豐富,在農耕文明主導的時代,會有女兒回娘家、掛鍾馗像、迎鬼船、躲午、懸掛菖蒲與艾草、遊百病、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蕩鞦韆、飲雄黃酒和菖蒲酒、給小孩額頭上塗雄黃字、吃五毒餅、吃五黃(鹹蛋黃、黃瓜、黃鱔、黃魚、雄黃酒)、吃粽子和時令鮮果(櫻桃、杏子、梅子、李子)等「節目」,迎來城鎮化、現代化、信息化的浪潮後,端午節留給人們的印象就剩下佩香囊、吃粽子、賽龍舟、吃五黃了。

  

        

        遙想童年的時候,我到這個季節也卸下了厚重的衣服,換上單薄的夏衣,儘管總是舊的,還會有一兩塊補丁,但玩耍起來畢竟少了許多羈絆,身心由此獲得釋放。多年以後讀到《論語·先進》,孔子與多位「貼身弟子」談及志向時,曾點說他的志向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孔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這個場景,這份體會,特別是沐浴在和暢惠風中的感覺,特別能打動我。

  這個時候,離期末考試「收骨頭」還有一個多月,作業也不多。要緊的是弄堂裡突然蕩漾起活泛的市井氣息,包粽子啦!大人們將骨牌凳和紅漆腳盆搬出來,浸泡一夜的糯米在紅漆木盆裡堆得像一座小小的雪山,若有赤豆或紅棗摻和其中,顏色會更加悅目。另一隻木盆浸著碧綠的粽箬,粽箬的清香令人神清氣爽。女人們大聲喧譁,弄得到處水漬斑斑。這個我們不管,我們的興趣只在粽箬,趁大人一個疏忽,就閃電般地抽出幾葉,捲起來做成哨子,於是大街小巷就飛掠著尖銳的聲響。

  

        

       老太太也有閒事消磨,她像一個老巫婆,躲在角落裡調製雄黃酒。雄黃是一種深黃色的粉末,裝在一隻橄欖核大小的瓷瓶裡,瓶子上還用青花料寫著「胡慶餘堂」的字號,字跡漶漫。小瓶子打開後,老太太將粉末倒在半杯裡黃酒裡,一根乾柴似的手指直接伸在杯子裡攪拌,蠟蠟黃的指甲裡嵌著厚厚的汙垢呢。

  「喝一口,你就不會生病了,蛇蟲百腳也不會咬你了。」老太太住在底樓光線很差的灶披間,梳兩根又細又長的小辮子,說話時眼珠滴溜轉。她信觀音菩薩,信玉皇大帝,信關老爺,信土地公公,信狐狸精,孤身一人的房間裡總飄忽著一股溼漉漉的黴味。掛在牆上的佛龕內還供著祖宗牌位,蛛網結得幅員遼闊。此時此刻,這杯桔黃色的可疑液體正在向我逼近,可憐的小男孩只得連連後退,後腦勺在牆壁上撞出「咚」的一聲,實在無路可走了,終於爆發一聲尖叫。

  偏偏有幾個年齡相仿的孩子奔過來,極有英雄氣地一飲而盡,再眯起小眼睛斜視我。最後我只得啜了一小口,又被老太太蘸著酒在額頭上劃拉幾下。似乎是一種獎勵,她還往我手心塞了幾顆蠶豆,攤開一看,起皺的表面披了一層細微的粉末,也是桔黃色的,我扔進嘴裡嚼巴,有一股淡淡的中藥味。

  

       此前我聽媽媽說過白娘子的故事,白娘子與小青青到了杭州,在西湖斷橋遇到許仙,兩個人眉來眼去就誓訂終身,成了夫妻,想不到來了一個多管閒事的法海和尚,跟許仙說:你的那個白娘子是妖怪,不信你讓她喝雄黃酒,她就會現出原形。許仙騙白娘子喝了雄黃酒,白娘子果然現出原形:一條很大很大的白蛇盤在牙床上。這個很傻很天真的書生一看,當場嚇得昏死過去了。

  媽媽很喜歡講這類故事,有聲有色,而且十分講究一環扣一環,她是一個越劇迷。這種故事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鎮住我,比如她說每個人都有前世,或牛或馬,或狗或貓。那麼我的前世是什麼呢?我問。她想了一下說:「大概是一隻麻雀。如果你再這麼淘氣的話……」她不說下去了,但言下之意我是懂的,於是整個下午我就十分安靜了。

  現在,我被逼喝下了一口雄黃酒,外加幾粒雄黃豆,很擔心真的會變成一隻嘰嘰喳喳、整天忙著覓食的小麻雀。

  

        

        所幸,一個小時後,鏡子裡的我還是一個人樣,胳膊上並沒有長出羽毛。唯一的變化在額頭,酒漬幹了,顯現出一個威風凜凜的「王」字。於是我有了一種新生的感覺,欣喜若狂地奔走在弄堂裡,一路吹響粽箬做的號角,聲震雲霄。

  從此,我對雄黃這種藥材充滿了敬畏。現在有科學家說,雄黃酒飲不得,因為雄黃的主要成分為硫化坤,是提煉砒霜(雄黃以紅黃色狀如雞冠者質較純粹,如為白色結晶或碾碎時外紅中白者,均為含有砒霜之明徵)的主要原料。喝雄黃酒等於吃砒霜,如果把雄黃酒加熱後飲服,則危險性更大。

  科學與藝術(含風俗)天生是一對冤家,我更願意相信藝術和風俗,科學是一個板起面孔教訓人的老頭子,常常要掃大家的興。

     有了這次深刻的印象,成長過程中我就很注意自己的形象,一直提醒自己:考試得了滿分不能得意忘形,老師誇我美術字寫得好不能驕傲,走路時不能隨地吐痰,在飯桌上多喝了幾杯不能胡言亂語。在初中二年級時就有同學說我少年老成,到了初三說我胸有城府,還好,沒人說我老奸巨滑。但是,無形的雄黃酒無時不在,氣氛歡悅的場合,我放縱自己連進數杯,然後於不知不覺中現了原形。

相關焦點

  • 雄黃酒屬於精神鴉片
    我國許多地區有端午節飲雄黃酒的習俗。甚至有「一人飲,一家無疫;一家飲,一裡無疫」的說法。
  • 端午節為什麼要喝雄黃酒?雄黃酒是怎麼做的呢?
    因為艾草、菖蒲以及雄黃都有驅蟲殺毒作用,過端午節洗艾水澡、懸艾、纏五色絲飲雄黃酒等,成了普遍的習俗,目的都是為了驅邪消災。在古代,端午節風俗照例要飲雄黃酒。江南民間端午節有吃「五黃」的食俗。「五黃」指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及雄黃酒。
  • 七旬老人誤飲雄黃酒造成砷中毒,端午節還能喝雄黃酒嗎?
    端午節快到了,除了吃粽子、划龍舟以外,還有雄黃酒也是比較出名的。夏季蚊蟲較多,小時候大人會在小孩子的面龐耳鼻手心足心附近塗上雄黃酒,用來驅蟲;也會帶香包,用來驅蚊和預防感冒。現代社會依舊有大部分地區保持著引用雄黃酒的習俗,中國自古就有「喝雄黃酒,百病遠走」的說法,古人認為雄黃酒可以去除妖邪和體內毒素,但也容易出事。汪先生今年73歲,平時沒事喜歡「喝兩口」,端午節期間他在家中招待親友,一時興起從櫥櫃裡拿出一瓶開了封的酒飲了幾盅。哪知飯後不一會兒,他胃裡就一陣難受,開始上吐下瀉。
  • 端午節 專家告訴你如何正確塗用雄黃酒
    飲雄黃酒便是其中一項。在網際網路購物平臺上,就有不少店家出售雄黃酒。有些網店註明產品不可飲用,也有店家稱可以喝。在白娘子的傳說中,白素貞在端午佳節喝了雄黃酒,從而現了原形。那麼常人是否可以飲用雄黃酒呢?不少網店出售雄黃酒,能否飲用說法不一記者在某網際網路購物平臺上以「雄黃酒」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發現了許多售賣雄黃酒的店家。不同店家對於雄黃酒的態度也是五花八門,少數店家會強調其具有驅蟲、止癢等功效。
  • 品讀·記者行思|雄黃酒
    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等民俗之外,傳統端午節還有喝雄黃酒。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雲,京城「每至端陽,自初一日起,取雄黃合酒灑之,用塗小兒額及鼻耳間,以避毒物」。雄黃是一種礦物,可以製造煙火、染料,中醫則用作解毒殺蟲藥。《清嘉錄》說:「研雄黃末,屑蒲根,和酒以飲,謂之雄黃酒。又以餘酒染小兒額及手足心。隨灑牆壁間,以祛毒蟲。」
  • 讓白娘子顯出原形的雄黃酒 真的能驅蛇嗎?
    舊時,古人相信雄黃可以驅蛇,因此在很多地方,端午節都有喝雄黃酒以驅疾除病的習俗,但雄黃酒真的能驅蛇嗎?在醫學尚不昌明、疾疫肆虐的古代,許多節日都包含了「驅瘟祛病」的含義。端午居於五月之始,氣候轉暖加上梅雨到來,高溫溼熱伴隨蚊蠅孳生,正是傳染病高發季節,因而驅瘟一直是端午習俗的重要內容。
  • 你知道粽子和雄黃酒的典故嗎?看完又長見識了
    端午節專屬文章之——粽子和雄黃酒端午節始於我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除了艾草、菖莆,龍舟、香包和五彩繩之外,端午節還有吃粽子及飲雄黃酒的節俗!雄黃酒是端午節除了粽子外的另一特色飲食。 雄黃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
  • 白娘子喝了雄黃酒就現了原型,那我們能喝麼?
    我記得有一集她被傻乎乎的許仙官人用雄黃酒逼出了原形,在許仙掀開被子的一剎那,碩大的蛇頭蛇身把我嚇的驚魂一叫,估計三魂七魄也受到了輕微的創傷,一直到如今仍然印象深刻。雄黃酒真的那麼牛?能逼出千年修行的蛇精原形麼?雄黃到底是什麼?闢邪麼?驅蛇麼?有毒麼?說起雄黃酒,不得不說到端午節。
  • 這種酒不一般,白娘子喝了現原形……端午雄黃酒,應該這麼用
    喝雄黃酒曾是我國端午節常見的傳統習俗之一,可為啥現在的端午節很少出現雄黃酒的身影了呢?莫急!今天藥娃就跟小夥伴聊聊雄黃酒的前世今生。端午節飲雄黃酒緣由為何?小夥伴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詩人屈原而設立的。
  • 白素貞現出千年原形,只因喝了雄黃酒?看許仙還放了什麼?
    白素貞現出千年原形,只因喝了雄黃酒?
  • 白娘子都害怕的雄黃酒,到底是個啥?你不知道的端午節知識來啦
    其實跟我們國家各地區的風俗還是多少有些差異的,但總體來說就是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拜神祭祖、掛艾草等等。每年很多地方都會舉行大型的活動,像賽龍舟之類的。但是有一個習俗是我從小就好奇的,那就是喝雄黃酒。我第一次知道端午節要喝雄黃酒是因為一部電視劇,我想你已經猜到了,就是《新白娘子傳奇》。
  • 專家教你健康過端午 粽子不宜多吃雄黃酒最好別喝
    因此,古時有很多人在端午節飲雄黃酒來解毒、殺蟲、驅邪。「現在的端午節,人們基本不再飲雄黃酒,因為雄黃作為一味解毒、殺蟲的中藥,內含有毒的砷鹽成分,不僅害蟲聞之食之即會中毒,人飲用雄黃酒也同樣有一定的危險。」唐細良介紹,雄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有毒,遇熱可分解為砒霜,會對肝臟造成傷害和中樞神經系統麻痺等,重者則會致人死亡。那是否就要遠離雄黃酒?
  • 雄黃酒不能喝?女性「水腫」如何破?邵元瑜:講述那些有益的「老規矩」
    雄黃酒不是用來喝的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吃粽子,飲雄黃』,其實雄黃酒說是可以喝,但是毒性比較大,所以我們一般不建議喝,但是會用雄黃酒在孩子頭上畫一個「王」字闢邪,也是傳統。此外,家裡還要大掃除,門框、窗框的邊兒上,會灑雄黃酒,驅蟲。」
  • 能讓白娘子現真身的雄黃酒,為什麼一定要在端午節飲?原因很真實
    然而白素貞之所以會原形畢露,只因一杯端午節的雄黃酒。又到一年一季的端午佳節,這喝雄黃酒的傳統也隨著時令被人提及。為何一定是雄黃酒?雄黃本身是一種硫化物類礦物,有解毒殺蟲,燥溼祛痰,截瘧之功效。於是在端午節當天喝能夠殺毒驅蟲的雄黃酒,也是希望驅邪避害,百毒不侵。為何一定是飲酒,而不是其他飲食呢?在古代,酒被視作一種具有溫通血脈、益脾暖胃、開結化瘀、利筋骨、舒關節、潤皮膚、祛寒溼等功效特殊藥物。班固在《前漢書.食貨志》中就稱酒為「百藥之長」。
  • 五毒餅、雄黃酒、葫蘆花……您都知道嗎
    雄黃酒老北京人五月節,講究喝雄黃酒。古語說,「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雄黃也是一味中藥,也叫石黃,還叫黃金石,有好多種別稱。雄黃如果加熱到一定溫度的話,在空氣中氧化,就變成三氧化二砷,俗話說就是砒霜。
  • 艾草水沐浴可有效預防病菌,自製雄黃酒驅蟲防蛇不可取
    自製雄黃酒塗在孩子身上驅蟲防蚊,可能導致孩子出現噁心、腹瀉、嘔吐等症狀,這一做法不可取。端午話習俗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其節俗內容豐富。在瀏陽,人們有端午節賽龍舟、祭龍、採草藥、掛艾草與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藥水、打午時水、浸龍舟水、食粽、佩香囊等等習俗。
  • 今天開始吃雄蟹
    原創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今天農曆十月初一,正所謂「九雌十雄」,正是吃大閘蟹最好的季節,今天是一個「戰略轉折點」,或者說「命運交錯的時刻」。如果說昨天的餐桌上還是雌蟹風光,那麼今天開始,雄蟹要取而代之了。中國人吃東西講究時令,更有「不時不食」的說法,多少有點「強迫症」的意思。同樣一杯龍井茶,雨前、明前,價值大不一樣。還有吃刀魚,誇張的講法是一旦過了清明,則軟骨變硬不堪再食。我很好奇清明節前晚上十二點時,刀魚們會不會像動畫片裡那樣「咔嚓」一聲忽然從「軟骨頭『變成「錚錚鐵骨」,很想有專家來研究一番。
  • 端午節為什麼要喝雄黃酒,這些端午習俗你知道多少?
    端午這天無論身在何處都要回家和家人團聚,而在這一天人們會舉行各種各樣的儀式活動,必不可少的就是賽龍舟、吃粽子,除此之外還會有掛艾葉、菖蒲、喝雄黃酒等習俗,而在古時候還有拜神祭祖、放紙龍、放紙鳶、栓五色絲線、佩香囊等,到現代部分地區仍流傳著這些習俗。今天主要介紹為什麼端午節會有和雄黃酒的習俗呢?
  • 藤子·F·不二雄
    1996年9月20日,日本🇯🇵漫畫家藤子·F·不二雄在創作年度大長篇《大雄的發條都市歷險記》時突然昏迷,隨即被送往醫院🏥搶救。但是最終回天乏術,於9年23日因肝衰竭去世,享年62歲藤本弘  (藤子·F·不二雄)照片作者不詳⚜️⚜️⚜️⚜️⚜️⚜️⚜️藤子·F·不二雄,本名藤本弘(藤本 弘/ふじもと ひろし ),1933年12月1日出生🐣於日本🇯🇵
  • 2020年端午節剛過,你喝雄黃酒了嗎?小心中毒
    比如賽龍舟,吃粽子和掛艾草,還有喝雄黃酒。在遠古時代,人們還崇拜神靈和祖先,為了擊敗他們,會摺紙龍,放風箏,綁五色的絲線和香囊等,這些習俗現在還在流傳。雄黃酒的習俗是怎麼來的呢?在現代,這些傳說因地區人文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端午節期間飲用雄黃酒的原因也在不斷發展。五月的第五天是最毒的一天,人們相信這一天最容易受到這些邪惡的攻擊,因此產生了各種排毒和排毒習慣,端午節喝雄黃酒自古以來就存在,傳說喝雄黃酒可以殺菌,驅蟲,解五種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