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杭州一位網友分享了自己在地鐵裡拍到的暖心視頻。
視頻顯示的是一對祖孫打視頻電話,另一邊的奶奶先是假裝自己不會吃藥,看不懂電子說明書,希望孫女能夠回家來教自己。隨後女孩的大伯拆穿說其實奶奶早就學會了,只是想孫女了。
這時奶奶在視頻裡說了一句話,感動了無數網友:「奶奶家裡空調和wifi都裝好了,你什麼時候回來?」
這句話讓眾多網友開始反思,自己有多久沒有回過家,沒有跟家人坐在一起吃上一頓團圓飯了。
汪曾祺先生曾說過:「家人閒坐,燈火可親。」一家人,一盞燈,這大概是世間最簡單平凡的家,卻蘊含了無限溫情。
視頻裡這位奶奶先是用善意的謊言哄騙孫女回家,而後又通過告知家裡已經安裝了孫女生活需要的空調和網絡,期盼地問她什麼時候能夠回來,這份溫情與去年一條刷爆朋友圈的微視頻《啥是佩奇》不謀而合。
01
2019年的一月份,曾有一個名叫《啥叫佩奇》的微視頻刷爆朋友圈。
一位名叫李玉寶的農民,在臨近年關時給在城裡工作的兒子打電話,問他們什麼時候回來過年,恰逢接電話的是李玉寶的孫子,他問孫子:「告訴爺爺你過年想要什麼呀?」電話那頭傳來一聲——佩奇,正當李玉寶要問什麼是佩奇的時候,通話卻因為手機天線壞了而中斷。
於是,李玉寶為了給即將回來過年的孫子準備禮物,開啟了「尋找佩奇」之旅。
他先是在字典上查找有沒有關於「佩奇」的字眼,「佩戴」、「配種」......找了好久不過卻沒能找到,然後他借用村裡的廣播向大家詢問「啥是佩奇」。
在多方的詢問下,曾在北京做過保姆的老三媳婦告訴他,佩奇是一隻紅色的豬。
當李玉寶去到豬圈想要用油漆將豬塗紅時,養豬的大嬸當即就跟李玉寶說,佩奇其實是動畫片裡的一個角色,最終在養豬大嬸的比劃中李玉寶知道了「啥是佩奇」。
隨即李玉寶開始動手製作,經過若干個夜晚趕工之後終於將佩奇製作好,在年夜飯的晚上將佩奇送給孫子當禮物。
這個八分鐘左右的視頻,在當時讓無數人潸然淚下,究竟啥是佩奇。
在這裡佩奇已經不再是動畫片裡的那隻粉色小豬,佩奇是一家人團圓,是親人間的相互陪伴,是爺爺對孫子不善用言語表達的親情。
02
合育君也是在奶奶身邊長大。我還記得家鄉曠野的風、燦爛的油菜花、金黃的麥田、屋簷下的雨滴以及香氣撲鼻的臘肉飯。
在夏天的夜晚,吃過晚飯我們就會在院子裡納涼,數滿天的星星,奶奶會用她那把舊蒲扇為我扇走蚊蟲。
這就是我的幼年生活,雖然只是一些殘缺的記憶,但卻溫暖著我此後的生活。
後來到了初中開始住校,這樣的日子慢慢少了起來,再後來上了大學離開家鄉,工作也是在外地,這樣的日子更是沒有了,奶奶的孤獨卻越來越多。
那些曾經依偎在她們懷裡撒嬌的孩子已經長大,併到遠方追尋自己的夢想,而她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放手讓孩子去飛。
她們或許不求兒孫能常伴左右,但卻渴望能夠時常打個電話。
03
成年後,與父母長輩的情感變得越來越遠,他們在我們生活中的比重也越來越少,稍不留意,在某一天就會從我們的生命裡淡去。
作家周衝在採訪影星佟麗婭時曾問過:如果真的有時光穿越,你想穿越到哪一年?去做什麼?
她想了很久,說:「1995年,那一年我奶奶去世,可我不在她身邊,如果可以,想多陪陪她,不要留遺憾。」
柳巖也曾在參加節目談到父親時,眼泛淚光地告誡年輕人:「如果親人健在,有什麼都給他們吧,有什麼話都告訴他們吧!」
柳巖的父親去世之前,柳巖工作繁忙,很少有時間能陪在自己的父母身邊。在2016年一檔明星帶父母旅行的真人秀中,柳巖媽媽就曾公開在節目中抱怨女兒出道十多年來很少能長時間陪在自己和老伴身邊。
總想著來日方長,一切還有時間,可沒想到告別的那一天來的居然那麼突然。
對於日漸年邁的父母長輩來說,他們想要的並不是孩子給予的物質,而是子孫的陪伴。
顏如晶在《奇葩說》曾經提到過的一句話,那麼的酸楚: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觀眾,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觀眾。
然而事實上,父母的後半生,我們僅僅通過半個月一次的電話視頻,更可怕的是,孩子的前半生,我們通常是一邊觀看,一邊低頭刷著朋友圈。
合育君想說,親人之間最好的愛護莫過於:珍惜眼前人,陪伴在當下。此刻起,多回家看看父母,放下手機多與孩子聊聊天,莫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成為人生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