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小孩用來形容老人可再合適不過了,上了年紀的老人,時不時做出的行為就像孩子一樣天真可愛。
能和這樣的老小孩玩在一起的,自然就是老人的孫子孫女,有時候老人愛孫輩勝過愛兒女呢。
奶奶的謊言:假裝不會吃藥,背後的真相讓人感動
奶奶在和孫女視頻,視頻中的奶奶看著孫女,一臉慈愛地跟孫女說:「家裡空調和WiFi都裝好了,你什麼時候回來啊,多玩幾天嘛!」
看著頭髮發白的老人像是撒嬌一樣可愛,孫女也點頭答應,又問了問奶奶最近有沒有乖乖吃藥。
奶奶說自己不會看藥品說明書,孫女讓在一旁的大伯教奶奶看說明書,奶奶還傲嬌地說不用他,只用孫女。
在一旁的大伯卻「無情」拆穿奶奶,「明明她都會,早上還自己吃了藥的,她就是想你回來。」
原來奶奶的「不會吃藥」,是一個騙孫女回家的「小技巧」,這種無傷大雅的小謊話,聽了只會讓人心酸。
心裡的位置永遠要為家人留一個
這段視頻我看了好多遍,第一遍是可愛,第二遍是感動,第三遍的時候我自己也想家了。
因為奶奶說「家裡裝了WiFi」,不少人都有了共鳴,突然回憶起每次去爺爺奶奶家時,自己都是拿著手機找WiFi,忽略了和他們在一起時的感受。
網友在下面評論,「我的眼睛下雨了」、「我想家了」、「年紀大了看不了這種視頻,容易眼睛進沙子」。
奶奶對孫女的「隔輩親」式思念,感動了無數人,他們都紛紛想起了自己的爺爺奶奶,也想家了。
孩子長大後,慢慢有了自己的生活,離開家去大城市打拼,很久也不能回家一次,家人思念孩子就成了常態。
在外面工作學習的孩子們,也要經常跟家人打打電話抱抱平安,在遙遠的距離下,就算是隻言片語,也是一種溫暖。
家永遠是孩子的港灣,心裡永遠有家人的位置,不僅是給家裡人的溫暖,也是給自己的力量。
隔輩親現象,為什麼存在這麼多
隔輩親的現象幾乎存在在每一個家庭,年輕夫妻生完寶寶之後,地位一下子就在雙方父母那邊降低了,這是為什麼呢?
老人與孩子相處能獲得被依賴的感覺
不少老年人退休之後,生活比較單調,孩子們都成家立業,不需要自己了,這個孩子的出現無疑是他們枯燥生活中的光。
孩子在懵懂中成長,需要人照顧的地方也很多,老人在孩子這裡滿足了「被需求感」,所以對孩子更好。
孩子是生命和情感的延續
孫子和爺爺作為家裡兩個兩端的存在,孩子是新生命,老人是遲暮的生命,面對自己的孫子,老人的情感的延續和寄託就是孫子了,所以會很寵愛孫輩。
現在的生活節奏太快了,年輕人大多變身「低頭族」,一個個捧著手機,已經不能抬頭看見爺爺奶奶寵溺的目光了。
面對爺爺奶奶的有些笨拙的關懷,我們應該做的不是嫌棄,而是享受並且珍惜一家人在一起的時光。
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
其實我們在家裡的時間很少,上了學以後和家人相處的時間也越來越少,大家相聚也是都捧著手機看,沒有交流。
下次相聚的時候,我們都應該放下手機,問問家人的近況,說說最近發生的事情,溝通溝通感情,比冷漠的玩手機要好很多。
且行且珍惜這句話,只有經歷了才能體會,別讓親人等待,被讓自己體會到「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痛苦。
你有多久沒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