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奶奶接孫子過暑假被拒」的新聞在微博上「火」了!
67歲的何奶奶是重慶渝北人,每年她都會把孫子接來過暑假。7月中旬,何奶奶特意坐了兩個多小時的車去兒子家接孫子團團,可9歲的團團卻不肯來何奶奶家,因為奶奶家沒有WiFi和智慧型手機,實在是「太無聊了」。
何奶奶很鬱悶:「我會做團團最喜歡的紅燒蹄髈、回鍋肉、雜醬面;可以像以前一樣陪他一起看古裝電視劇;講他最愛聽的神話故事,唱小曲哄他睡覺……手機和網有啥子好耍嘛?我就是想不通呀!」
奶奶會做各類美食,
會講神話故事,
會唱好聽的歌曲,
甚至坐了2小時的車專程去迎接孫子,
可最終,
還是「鬥不過」智慧型手機和WiFi……
消息一出,
網友炸了鍋,
在一片「心疼奶奶」的聲音中,
一條評論戳中了無數人的淚點……
我寧願手機電腦什麼都沒有,只求能夠再像以前一樣跟外婆呆一天,吃她做的飯炒的菜,聽她說的故事。
由此開始,
不少人紛紛追憶那些回不去的童年,
無法再延續的親情。
也有不少網友認為,時代在變化,每一代人的童年愛好都是不同的。奶奶想贏回孫子的心,不妨自己變得「潮」一些。有熱心網友就幫奶奶支起了招——裝個WiFi。
我姥爺家和爺爺家都裝WiFi和電腦了,大家去了多方便。
甚至有網友開始暢想,
擁有WiFi後,
奶奶與孫子其樂融融的場景……
今年奶奶提前做好準備裝好了WiFi買好了智慧型手機,到了七月份的時候,特地給兒子打電話:「不用把團團送過來啦.」
這……
簡直「神反轉」啊……
評論裡還有很多人將「鍋」扣在了手機等電子產品身上,認為是手機使得現代人的關係越來越疏離,親情越來越淡漠。
可手機等電子科技產品從來都只是單純的物品而已,它可以衝淡親情,也可以成為維護、甚至是加深親情的紐帶。關鍵在於,使用它的人是否能意識到親情的可貴。
比如,美國的一名記者就在父親去世後,利用自己造出的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再一次「與父親進行對話」。
↓↓戳視頻收看↓↓
電子產品是時代的產物,
是現代社會必不可少的工具;
而親情是永恆的無價之寶,
是失之無法再續的易碎品;
願每一個人在享受電子科技的同時,
更加珍惜真正疼你的眼前人。
聲明:本文綜合自微信公號「北京青年報」
(ID:beijingqingnianbao),在此致謝!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長安劍
▼▼▼
長按識別二維碼下載中國長安網APP
▼▼▼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中國長安網微博
▼▼▼
長安劍致力於創作精品好文,歡迎小夥伴分享轉發,微信公眾號轉載此文需標註「轉自長安劍微信公眾號ID:changan-j」並標明作者,否則視為侵權。
有想向長安君投稿的小夥伴,可以發至這個郵箱喔:changanjw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