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各類微商群體眾多,總人數超過幾十萬人。他們白天上班,業餘時間用手機微信開闢第二職場,一部分人幹得好的甚至把微商副業變成了主業,成為網際網路商業下的新型創業者。
□本報記者 萬佳 文/攝
每天晚上,李女士會快速瀏覽手機中同行發出的各類產品,從中精選出一批「硬貨」,第二天早上發給白菜團近500名直屬代理們。「我來10單。」「哇,團長,這個我都包了,有多少我都要。」「拼的就是手速,搶到就是賺到。」白菜團創始人李女士說,平均每單分銷代理一般可以賺到3元至8元,分銷商每個月幾千元的零花錢就賺到手了。「我們把這種收入叫『睡後收入』,也就是說,睡覺後照樣有收入進帳。」
A
剛接觸微商
她就去源頭談貨源
李女士稱自己為一名「純正的斜槓青年」。今年37歲的她,原來是某重點高中的英語老師,做微商是從懷孕在家待產開始的。「因為我之前流產兩次,所以2016年懷孕時就特別謹慎,很早就在家休息。」李女士說,在家的時候,我注意到在微信朋友圈發發廣告挺好的,還能賺點錢,就試著從最小的代理商開始做起來。
做了兩個多月,李女士琢磨出其中的商機,為啥不自己開拓市場,從源頭做起呢?
因為孩子馬上就要出生,所以,李女士首先關注的是嬰兒用品市場。第一家商家是家門口的嬰兒遊泳館。「通過幾個月來累積的人脈資源,我找店家老闆,說我有目前哈爾濱比較大的寶媽群,可以免費做廣告推廣,但我要拿到最低折扣。」李女士說,談判過程並不像大部分人想像的那麼難,因為商家不用拿出一分錢,只需在門票上進行一定優惠,就可以換取免費的商業推廣,這是大部分商家樂見其成的。
「第一次試水就團了59個人,這對於一家社區小店來說無疑是一次成功的推廣。」李女士憑藉著敏銳的商業頭腦,很快談成了好幾單。此後,李女士開始有意培養自己的分銷商資源,逐漸培養了300多人的二級分銷商群體,每個分銷商再裂變自己的客戶群。保守估計,參與人群在幾萬人。由於產品暢銷,想加入的人越來越多,李女士就採取了收取一定代理費的方法。
一年後,李女士的母嬰市場已經從社區小店延伸到哈爾濱最大的店,從最低層的小代理上升為掌握源頭的批發商。
B
自創電商平臺
跟團購巨頭搶資源
在教師、微商和母親三種身份的切換中,李女士有點應接不暇。經過一段時間思考,李女士做了一個驚人決定:辭去教師工作,專心做微商。「當時做這個決定的時候,家裡人特別不理解,幹什麼微商呢,說出去也沒有面子。」李女士說,感覺這個職業很適合,不用每天朝九晚五打卡上班,工作時間自由,還方便在家照顧孩子。更重要的是,微商做好了,收入並不少,甚至能實現財務自由。
於是,2017年7月,李女士和同樣做微商的合伙人成立了公司,同時開創自己的電商平臺——白菜團。「為啥叫白菜團呢?因為大家都說白菜價,讓人一聽就知道我這裡能買到最便宜的各種卡券。」李女士說。
最開始的優惠卡券很簡單,把客戶姓名、身份證、電話等信息收集上來,再一層層報給商家。商家進行列印登記後,消費者去消費時再報信息。公司成立後,李女士和合伙人學習掌握了做電子卡券的技術。「電子卡券就可以免除以上過程,消費者付款後,代理商會給消費者出具一定的電子碼,消費者消費時只需要憑藉這個碼核銷即可消費。」李女士說,電子卡券的技術升級讓白菜團的經營模式和美團、大眾點評等大網站距離更近了一些。
每接一單,李女士會迅速在後臺出票。好的時候,一天能出200多張電子票。
「我們跟美團等大網站在資源方面肯定比不了,但我們的優勢是不收取商家一分錢,而大網站往往會收取商家幾千到幾萬的推廣費。」李女士說,即便是沒有將消費者引流到店,商家也沒有損失一分錢,還在全市形成了幾百人次的矩陣式電子免費推廣。「而且,我們的客源都是本地的,也就是說,有效資源比例更高,目標人群精準度更強。」
C
跑了200多商家
作為媒介為商家引流
從2018年開始,李女士的白菜團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在哈爾濱本地電商平臺中,李女士的公司不是最早的,卻是為數不多一直堅持做下來的。「之所以能堅持下來,一是趕上了網際網路電商發展的好時機,二是踏踏實實做事的勁頭。」李女士說,在白菜團的幾百家商家中,其中200多家都是她一家一家談下來的。
「做微商,表面看上去是賣產品,實際上考驗的是大家對你的信任程度。」李女士說,比如大家都在各自朋友圈賣貨,有的人能賺很多錢,有的人一單賣不出去。為什麼呢?賣得好的人,很大程度上是朋友覺得他推薦的東西靠譜。
除此之外,日常維護客戶也很重要。李女士說,銷售的商品一旦出現問題,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馬上解決,這樣客戶才會有再次購買的可能。平時,要像經營朋友關係一樣經營客戶群,比如定期發紅包,根據每個人的需要推薦商品等,讓客戶在心理上產生依賴。
經過幾年的發展,白菜團逐漸發展壯大。「到後來,許多商家都是慕名找到我,主動要求我們幫他們做促銷活動。」李女士說,來找商家有兩種,一種是新店剛開業,急需打開市場;另一種是發展遇到瓶頸,需要媒介將客戶大量引流過來。
實際上,李女士不僅是創業者,也是「共享打工人」。「我是地利的團長,也是美團的BD(美團開拓者),也就是前期開發優質團長的人。」李女士說。
D
微商弄透後
可以搭建各種主題平臺
經歷了微商最好的那幾年,同樣也挺過了微商最困難的時候。2020年1月末,李女士組織一批菜商,在白菜團上開展生鮮配送,讓公司渡過了難關。正因如此,李女士注意到了生鮮配送的強大市場。6月,李女士又與人合夥創立了一個新的電商平臺,主打生鮮類產品。「這個平臺剛做起來,我和合伙人都在往裡搭錢,我們是把它當成一個初創的產品,一份認真的事業,從長遠看至少需要三年的時間才能把它發展起來。」
「說實話,現在哈爾濱自創的電商分銷平臺基本處於野蠻生長狀態。」李女士說,這種經營模式是鬆散的、缺乏行業規範的。「比如,我們規定平臺代理的電子卡券未消費全額退款,實際上,總有消費者反映購買容易退貨難,有些分銷商為了一己之利不惜損害平臺的信譽,這個很難約束。」
李女士說,微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源頭,都能月收入過萬。對於大部分二級分銷商來說,收入並不穩定,但不失為一個人諸多兼職中的一個。
眼下,公司業務走上正軌後,李女士又開啟了另一個新的事業,開辦文化補習學校,專門從事網際網路教育。「當你把微商都弄透之後,會發現它非常簡單,客戶溝通基本是手機解決,也佔用不了多長時間,那麼我就把精力放在其他方面。」李女士說,這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一個人可以切換好幾種工作模式和狀態。在網際網路的加速滲透下,未來「斜槓青年」會越來越多。「網際網路時代變化很快,我們每個人能做的就是儘快適應,並找準自己的位置。」
連結
「斜槓青年」
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生活方式,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