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春拍已然從紐約過渡到香港,然而在這個屢創奇蹟的市場——香港,又帶給我們什麼驚喜?香港保利於3月29日率先舉槌,趙無極扛鼎之作《大地無形》以7500萬港元起拍,然後瞬間過億!經過數輪場內外買家的激烈爭奪,最終不負眾望以1.83億港元成交,比肩知名博物館藏,堪稱是其「甲骨文」時期的重要作品!可喜可賀!
Lot 164 趙無極《大地無形》
1956-1957年作
油彩 畫布
200.4 x 162.3 cm.
估價:HK$ 90,000,000 - 150,000,000
來源:
法國 巴黎 法蘭西畫廊
瑞士 私人收藏(於1950年代後期購自上述畫廊)
佳士得 香港 2007年11月25日 編號211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趙無極甫到巴黎不過短短四年,即在國際藝壇獲得廣泛的認同與肯定,如他所言:「從1952至1953年之間,我的作品時常出現在歐美的美術館或展覽會,或被收藏。然而,也是我畫風轉變的開端。」隨著1950年代中期他經歷人生與情感的劇變,將無可宣洩的感情投入創作,從此展開藝術生涯最重要的關鍵時期,1954-1958年間被稱為「甲骨文」時期,因深受學術界推崇,巨幅作品多為國際知名美術館與機構所藏,出現在市場上的作品如鳳毛麟角,十分珍貴難得。
趙無極曾在與藝術史學者刑曉舟的訪談中提到如何由具象轉入抽象創作:「1953至1954年間,我開始轉向無敘事性因素的繪畫,我的畫變為一種想像的和不可讀的書寫。」趙無極的創作脈絡不僅與中國文字的發展過程相契合,更源於其內在對於中國文化的依歸。1950年代中期他自離家後首次從法國友人處聽聞父母的消息,「給我極大的安慰,好像我長年渴望、企盼的事,突然間觸手可及。」此時他對於故土的懷念與思鄉之情凝聚於創作中,皆與中國傳統文化一脈相承,寄託了他自身的際遇感懷與憂國憂民,透露出深切的歷史使命感與愛國意識。在趙無極長達七十餘年的創作生涯中,「甲骨文」時期是唯一由內而外如此深切表達中國意識的時期,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關鍵地位,他往後的創作發展皆由此而來。
《大地無形》 局部
趙無極亦自小就浸淫在此傳統中,他描述道:「在中國,上流家庭的子弟有不可不寫好字的傳統。母親的願望也不例外,我也在六至十八歲之間學過字。……現在我還很親近杜甫、李白、屈原、《易經》、老子的《道德經》等中國古籍。製作之餘,喜愛去反覆展讀。其他很多不同的辭典,字帖等全有。」
《大地無形》 局部
從《創世記》中的造物初始、甲骨文的書契始作,至盤古開天闢地的傳說,趙無極無疑不滿足於過去對既有現象與自然的描述,更進一步以《大地無形》追溯人類乃至造化的起源,作品因而從內在的核心理念至外在的構圖形式,突破了語言和地域的限制與隔閡,以中西美學相互的融合與激盪在藝術史上建立了一種新的高度與地位。趙無極(法國/中國,1920 - 2013)《29.01.64 》
趙無極《09.01.63》 布面油畫 130×195cm 1963年作
成交價:76,037,500港元
香港蘇富比 2017.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