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天的海邊熱鬧,焦點集中在人上;冬天的海邊孤獨,焦點集中在景上。雙11這天,當大家沉浸於購物狂歡中時,松果君選擇和我們的生活家以及數十家生活方式領域的新媒體代表,奔赴孤獨的海邊圖書館,展開一場關於物的暢想。
孤獨圖書館,好物展覽
由到場的每一位嘉賓提供1-2件好東西
正如設計師高一強在現場所言,物和人的關係是很微妙的,或許關於心理、或許關於記憶……這個是設計師很難捕捉到的。
這一次,我們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來談談自己和物的那些關係。
關於「物的哲學」,他們想說
瞿廣慈
著名雕塑家,「稀奇」品牌創始人
分享關鍵詞:眼鏡、威士忌杯、雨傘
瞿廣慈分享的第一個好物是全世界最輕的眼鏡,他認為,好物要好用、輕便;第二個則是一款酒杯,因為自己只喝單一麥芽,所以,設計了一款酒杯;第三個則是一個名叫「不散」的雨傘,它的特色是傘柄可以換頭,因為酒杯的名字叫「一杯子」,所以,合起來就是「一輩子不散」。
瞿廣慈動情地說:「現在的人整天開車,不需要傘了,傘是快消品,隨手就可以扔了,不貴。但是人們還是需要傘,需要能陪你成長的、經典的東西,是功能之外的需求。人的生涯,在工作八小時之外就是另外的角色,但是藝術家一輩子一直是藝術家。我和向京(其妻子)一樣,趕上了好時代,有很多時間可以做自己的事。」
莊仔
雕刻時光創始人,資深威士忌、咖啡達人
關鍵詞:旅行咖啡用具
莊仔從12、13歲開始喝咖啡,到如今也快36年了。最開始喝的是速溶咖啡,後來到北京上學,他嘗到了人生中第一杯烘焙咖啡,從此,莊仔和咖啡結緣。
莊仔帶來的好物是一套旅行用的咖啡用具。對於他這樣一個嗜咖啡如命的人來說,有這樣一套咖啡用具在身邊的時候,莊仔就會覺得很安心。
莊仔說:「去旅行中,除了咖啡濾紙會更換,磨豆機的使用也會根據自己的心情做出變化。」
齊紹仁
作家與釀酒師,曾擔任挪威國王訪華侍酒師,勃艮第首位大中華官方講師,也是第一位被法國勃艮地大學授予葡萄酒釀造技術學位的中國人。
關鍵詞:葡萄酒杯
齊紹仁稱自己為「酒膩子」,因為年輕的時候經常喝醉,所以家人把他送去學葡萄酒。
分享會上,齊紹仁帶來的是兩種葡萄酒杯,也是每一次旅行中他都會帶著的杯子,而且已經陪伴了他五年了。
提及為什麼是兩種杯型呢?齊紹仁回答道:「因為葡萄酒的杯型會影響到葡萄酒的風味,朋友總是抱怨葡萄酒的味道,所以我喜歡帶著這兩隻葡萄酒酒杯,讓朋友知道不好喝的不是葡萄酒本身,而是用錯了杯子。」
李若帆(小貓)
失物招領創始人及主理人、工藝展覽策劃人,長期深耕於家具及生活工藝領域,著有《裝得下生活的器物》一書。
關鍵詞:旅行茶具、黃油盒
小貓帶來的好物是一個日本手工藝人製作的黃油盒,盒中剛好還有一個位置放黃油刀。這款小物是小貓幾乎都天都要用到的,因為她最愛的就是黃油和麵包的組合。
另外,想到或許黃油和國人的生活並不是那麼貼合,於是,她還帶來了一款旅行用的茶具。這套茶具的特點就是小而輕便,因為這樣一個細節的設計,讓旅行或是生活中喝一杯好茶變得更容易。
李孟夏
資深媒體創意人,藝術北京品牌總監
關鍵詞:茶壺
李孟夏感慨道:「我是一個特別被物質束縛的人,至今也一直在思索自己跟物質的關係。物質於我來說是一個很治癒的東西。」
當初,李孟夏從廣州搬到北京的時候,他帶了八個大行李箱,裡面都是DVD或者是VCD,其實都是些沒有什麼用處的東西。他說,當他把物質積攢到一定數量的時候,他就知道了什麼東西不適合自己,也就開始了斷舍離。
2002年到2008年,李孟夏不常在家,沒有時間喝茶。後來在東京,他進到一個茶店,買了生平第一把茶壺。於是,也終於有時間自己泡茶,享受舒適的時間。
李孟夏認為,人與物接觸的過程,記錄了人當下的生活狀態,代表著他那個時期的思考。
黑麥
《三聯生活周刊》記者,「黑麥的廚房」主廚
關鍵詞:三明治機
作為《三聯生活周刊》好東西專欄主筆的黑麥,感慨地說道,每每在周刊推薦國產的好物時,總是有廣告的質疑聲,所以經常推薦的「好東西」,都有點偏離生活。
黑麥帶來了有童年影子的三明治機。他說,小時候媽媽帶回一個三明治機,那是一個白色的機器,可以放四片麵包,每次媽媽都會把烤焦的四個角切掉,其中,三明治中切開的番茄味道伴隨著黑麥痛苦的早起讀書生活,那個味道讓他記憶深刻。
家中的那臺老三明治機器至今都沒有壞,只是插頭現在有一些脫線。如今黑麥尋到了這臺擁有童年影子的新的三明治機。
小飛
著名主持人,音樂人,非典型「空巢老人」
關鍵詞:中古相機瑪米亞6
小飛說:「所謂的好物沒有絕對的概念,可能會隨著不同的時間發生改變,對不同的人來說也會有區別。我們會花費大量金錢去買東西,但是獲得的感悟是不會浪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