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倉儲】專輯(七):如何選購一年左右新制優質生餅?

2021-02-15 茶資訊

【正文】品茶,屬於相當個別性的休息,尤其普洱茶除了品茗以外,尚有其他周邊附屬價值與樂趣,口感享受只是其中之一:這也是在臺灣茶之外,普洱茶能一枝獨秀區別於其他茶種的主因。優質普洱茶的界定,除了個人香氣口感的好惡,以及個人經常能力允許外,還有購買當時的需求目的。筆者在此針對新制一年左右的生茶餅做說明,從茶區、品種、茶青辨認、餅模與緊壓度、茶湯、香氣口感、葉底等深入探討,提供消費者在選購時作為參考依據。

茶品以口感與陳化特性區分,消費者購買時略可分為三個方向:一為嘗鮮,不儲存:二為可立及嘗鮮,且在五至七年內能有快速變化者:三為適合長期儲存的茶品。此三者之間並沒有明顯界線,或因消費者個人口感評鑑差異過大,筆者在本文所陳述,僅能當建議,而非唯一規格標準。

辨認生茶與熟茶

本文以探討生茶品適合品嘗或是收藏為主題,所以有必要先將生茶與熟茶分辨出來,以免造成消費者的誤解。然而,有些茶品製程以輕發酵製程,或是因製程失敗而自然產生輕發酵,如此茶品易讓消費者錯亂。此類茶品完全需看經驗與實體辨認,很難以文字形容,所以筆者不在此陳述。還有些茶品入溼倉之後,因當初製程發酵不均或拼配老茶青,或因溼倉潮水不均,葉底有黃紅色與黑硬葉底夾雜,常有茶商與消費者誤認此為生、熟料拼配:在國營廠並沒有生熟料拼配方式,純粹是質詢不足的吳判,現代私人茶廠才有出現生熟拼配的做法。

生茶餅

製程:鮮葉採摘後,輕殺青、揉捻、毛茶乾燥等製程,即為生散茶。再經緊壓成形,成為緊壓生茶。

茶青顏色與香氣:茶青由青綠至墨綠色為主,有些部分轉黃紅色。通常新制茶餅味道不明顯,若經高溫則有烘乾香甜味。

口感:口感強烈,刺激性較高。若經高溫,清香水甜而薄,微澀,如臺灣綠茶。

湯色:以黃綠、青綠色為主。

葉底:新制茶品以綠色、黃綠色為主。活性高,較柔韌有彈性。

熟餅茶

製程:鮮葉採摘後,經殺青、揉捻、毛茶乾燥,即為生散茶。生散茶經人工快速後熟發酵、灑水渥堆工序,即為熟散茶(普洱散茶)。再經緊壓成型,成為緊壓熟茶品。

茶青顏色與香氣:茶青呈黑或紅褐色,有些芽茶則呈暗金黃色,有濃濃的渥堆味,發酵較輕者有類似龍眼味,發酵較重者帶有悶溼草蓆味。

口感:當發酵度充足時,湯質濃稠水甜而滑口,幾乎不苦澀。發酵度較輕者,尚有回甘,香氣明顯、口感較重:若沒有經過溼倉,陳化後容易口感轉酸。

湯色:發酵度較輕者多為深紅色,發酵重者以紅黑色為主。

葉底:灑水渥堆,而發酵度較輕者葉底紅棕色,但不柔韌。重發酵者葉底以深褐色或黑色居多,較硬而易碎。

茶區

下關茶區

一九五O年初制一九七O年代末期下關茶廠在順寧、,緬寧、景谷、佛海等四個茶區的茶青均有少量西雙版納自治州的茶青調撥。近年坊間所謂下關茶區為早期順寧及景谷茶區,也就是現今部,涵蓋保山、昌寧、雲系、景東、景谷、墨江、鎮沅、思茅等系市,此茶區的共通點為高緯度與高海拔,氣溫低、雨量較少,質重、水甜柔、香氣較沉、帶微苦、微酸,是此茶區茶青所具備的特色。

勐海茶區

清代以前普洱茶的集散地以普洱為主,清朝末年普洱茶的製作技術向南傳遞,由普洱、思茅到倚邦、易武、勐海等地區。至民國初年,因種種政經因素、交通問題,如之瘟疫肆虐,茶葉的貿易重心完全由勐海地區所取代。一九五O年代初期勐海茶廠除在本系茶區設站收購毛茶外,並在景洪、勐臘等縣設站收購毛茶。且一九五二年開始,勐海茶廠及所屬南糯山分廠開始收購部分鮮葉直接在廠內加工,成為初、精製合一的最早典範。目前勐海茶區瀾滄江以南的範圍,包括景洪、巴達、布朗山、班章、南糯山、勐龍、勐宋、勐遮等地區。緯度與海拔低,氣溫稍高、雨量較多,性強、香氣揚、澀度較高,是此茶區茶青主要特色。

易武茶區

清朝普洱茶極盛時期即以普洱為集散地,所依賴為名的即江北的大山茶,就是所謂的瀾滄江以北的江內茶,涵蓋當時六大茶山。現今涵蓋範圍包括易武、基諾山、攸樂、倚邦、江城等茶區。目前易武茶區並無大型制茶廠,然因有古老歷史制茶傳統與神話,茶區中還有許多野生型與栽培型野生茶、大量野放茶園及少數民族栽培茶園,目前坊間仍有大量標榜易武茶區的茶品為消費者所喜愛。此茶區因人工栽培茶園歷史悠久,目前尚有許多古茶園變異茶種甚多,在茶種與茶性茶質上的特色較難分辨,只能以地理氣候環境造成的特質加以分析。低緯度與低海拔,氣溫最高、雨量最多,古老原始茶種種類多,茶質厚重、各種茶種香氣特異、苦澀度高,是此茶區茶青特色。

品種

野生型野生茶

多為喬木,樹姿高挺,樹高三公尺以上。茶葉因中生而容易變異,在同一茶種中,常有多達四、五種變異茶種。嫩葉無毛或少毛,葉緣有稀鈍齒,半展未開之三級芽葉長五~~~八公分。因葉片革質肥厚,揉捻不易成條索,毛茶顏色多呈墨綠色。主副葉脈粗狀而明顯。茶性滑柔而質重,香氣深沉而特異,口感刺激性很低,但水甜回甘長且穩定。許多野生型茶青苦而不化,當地少數民族稱之為苦茶,容易導致腹痛腹瀉,並不適合飲用:以筆者在雲南幾次實地造訪野生茶區的經驗,野生型野生茶種能適合做茶品者反而較少。

栽培型野生茶

以灌木或小喬木居多,茶齡多在二、三百年左右。樹枝多開展或半開展,樹高一.五至三公尺。因有人工管理,茶葉因種生有時產生變異較少,在同一茶區中,約有二、三種變異茶種。嫩葉多銀毫,葉綠細說齒,半展未開之三級芽葉三至五公分,成葉長可達六至十五公分。葉身較喬木薄,毛茶顏色多呈深綠或黃綠色。主副葉脈明顯。茶性較野生型強烈而質相當,香氣較揚,口感較野生型水路薄而剛烈。然而,坊間認為的栽培型野生茶,多為民國初年以後或是一九五O年代政權轉變後,所種植而野放的茶園茶。

茶園野放茶

雲南許多曬青茶青來源多屬於野放茶,為茶園經栽培種過後少有人工管理,不灑人工化肥與農藥,只稍做除草與翻土整理。茶齡約在五六十年以上,樹高約一.五至二公尺。茶種因種生而稍有變異,葉質肥厚、色澤較深,香氣口感介於栽培型野生茶與茶園茶之間。

茶園茶

雲南當地學者及制茶業界所認為的好茶種,就是茶葉中內含物質含量高,成為氧化與聚合反應基質也就約高,與臺灣市場以香氣口感評鑑其茶質優劣方式明顯不同。目前以勐海大葉茶、景谷大白茶、雲抗十號、雲抗十四號、雲選九號、雲瑰、矮豐等作為主要推廣種植的普洱茶種。一般管理灌木茶園生產,芽體肥狀多銀毫,半展未開三級芽葉二至三公分,成葉達五至十公分。葉緣細銳齒,葉身最薄,毛茶多呈淺綠、黃綠色。越原始茶種葉脈越明顯,茶質也較重。相較前二者,茶園茶的茶性最烈、茶質則多數較薄,香氣最揚,口感刺激性也最強,回甘快卻留存較短,水薄甜而較不穩定。以現在雲南學界業界界所認同的茶種改良,朝向香氣揚而水輕甜的趨勢十分明顯。

野生茶質厚重,但香氣不明顯:茶園茶性強烈。唯湯質較烈、泡水稍短。野放茶的特性則介於二者之間。

茶青辨認

級數:茶青細嫩者較清香,湯水滑甜:但口感層次變化少,陳化後湯水較薄。相對較肥壯者,口感厚重、苦澀度高:但陳化後湯水香甜、有多層次變化。老葉香氣弱、口感較甜水,但無茶質茶性可言,泡水短

顏色:墨綠色者茶質較為厚重,適合陳放。碧綠或黃綠色者茶質較弱,有殺青過度或是乾燥溫度過高的可能性。三年內新制茶,茶青呈黃紅色或轉紅者,已出現過度發酵之狀況,出現湯質酸化、薄水現象,不利於後續陳化。

茶青香氣:低溫製程的生茶餅,一、二年的新制茶品並無特殊香味,時常帶有殺青時所遺留的煙燻味。若新制茶品有輕甜香味,表示茶品極有可能經過高溫製程:若新制茶或一、二年茶品有微酸,也是因為殺青溫度過高或是乾燥溫度過高所引起的回潮現象,因而產生酸化劣變,不利於後續陳化。餅茶以墨綠色、無高香甜味者為佳。

餅模與緊壓度

鐵模:一般而言,鐵模的緊壓度較高,相對陳化速度較慢,但茶質較易保存:以中茶牌鐵餅為例,茶質重且容易出現花蜜香。與緊壓度有相關的因子,除了蒸汽時間及壓力,與茶青與細嫩度、殺青溫度、乾燥溫度也有關連,不同原因導致期間的差異。但注意緊壓過度時,容易出現茶心焦心現象。

石模:因該不同的需求,石模有不同的形狀與重量規格,餅型較古樸而圓潤。通常石模壓制的餅茶緊壓度不較鐵模般緊壓,相對陳化速度較快,湯質較滑、但香氣較弱。

木模:茶餅模在記載上少有木模作為緊壓工具,至少在國營廠並沒有使用。木模一般有使用在【磚】方面,或是近年一些大型特殊規格製品。越緊壓,陳化後容易出現花蜜香、茶質保留度高:較鬆散者,則陳化較快、湯水滑,香氣表現較不明顯。

茶湯

明亮度:原則上湯色必須清亮,而有些新制茶品因為揉茶過度、水分含量較高等等因素,都可能導致湯色較濁,此現象經過一年左右就能轉為清亮。然而,因為高溫製程,反而有些茶品新茶時湯色清亮,一、二年後反而變濁:此為標準劣變,往後滋味隨即喪失。

顏色:新制茶湯色以黃綠色為主,青綠色微高溫製程。若新茶湯色即為黃紅色,可能有發酵度偏高之跡象。黃綠色、清亮透澈有油光,是為佳品。

香氣口感

香氣:上顎、舌面舌下、兩頰、咽喉間都可能有香氣,依產區與製程差異,有不同香氣與感應位置。尤以吞咽間之香氣,上品。然而,避免上顎前端有高溫烘乾之甜香味。

苦澀:苦澀味,代表茶質茶性強烈厚重與否。而苦化甘、澀轉甜的轉化速度,代表茶重的適用性與製作成敗。

酸味:因茶區、茶種與製程、存放環境的不同,會產生明顯不同的酸味。因茶區、茶種所導致的酸味,通常為梅子酸,口感清爽,無不快感。因製程不良或儲存環境不佳所劣變的酸味,類似檸檬酸,湯質薄冽、口感令人不悅。

甘韻甜質:甘與甜所綜合散生的【韻】,是令品茶者最回味的部分。若品茶完後三至五分鐘內,甚至三十分鐘後仍有喉頭與兩頰的回韻甘甜,且變化豐富,是為佳品。香氣飽滿、苦澀快速轉化為甘甜,二者都相當持久耐泡,且於口腔內轉變有層次感。

葉底

柔韌度:茶質佳者,葉底柔韌性佳、葉面有光澤。若揉壓即破,則與製程之殺青溫度或是採摘天候有關。色差較多者,可能為發酵不均或為拼配茶品。

枝梗碎末:雜質多者,不利於穩定衝泡,口感較差,甚至影響後續陳化。葉面光澤油亮、柔韌度佳,枝末等雜質少者為佳。

普洱茶的陳化,從茶區、茶種、製程、包裝、儲存等在在都會影響茶品的香氣與口感,甚至改變其外觀、湯色與葉底。所以以上所陳述的,只是針對一般性概論,不能一以概之,許多現象還是需要消費者依照自己經驗去判斷。

茶品除了健康需求外,沒有好壞與對錯,全憑消費者個人感受與需求。原則上來說,一年左右新制生茶餅,適合立即品飲的茶,通常如一般綠茶的清香而不刺激,湯水較清而薄:而適合長存久放的茶品,則口感較為濃烈,茶湯有膠質感、飽滿感,回甘足而韻長。

作者:石昆牧

編輯:茶泡泡網小林

微信號:Kelly9286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請尊重原創,崇尚分享,轉載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寄語】

掌握選購新茶奧秘,對於日後存放轉化成價值更高的茶品,大有益處。

回復「倉儲」查看本專輯全部文章。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文章。

============================

茶泡泡網:茶界互聯第一平臺

[ 資訊、觀點、內容,有趣、有料、有角度、重互動。]

【分享與訂閱】

分享▷若喜歡茶泡泡文章,點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訂閱▷點擊頁頂關注:茶資訊,更多精彩等著你!

【賣茶找茶】

價格▷全國茶商交易最新行情、賣茶找茶供求信息。

操作▷公眾號底部菜單:[泡泡中心]進入[賣茶找茶]。

【扎堆與互動】
扎堆▷茶界評論圈,聚頂尖大嘴!聯繫微信kelly9286

互動▷本文同步於網易雲閱讀、ZAKER與鮮果網。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普洱茶的價格一年一個樣?愛茶的你一定要知道(附破解之法)
    在倉儲品質有保障的前提下,單從口感來講,原本苦澀寒涼的茶,在「越陳」的過程中,茶湯愈發透亮,香氣更加純正、滋味漸趨醇滑、苦澀味逐漸淡化消失,越來越好喝,從而在口感上實現「越香」的效果。同時,普洱茶後發酵過程也讓茶品內含物質進行二次分解和重組,更多的小分子物質形成,原本不易溶於水的有益物質能夠溶於水,更易被人體吸收。
  • 如何判斷普洱茶餅是否有受過潮?
    茶餅「受潮」如何界定根據存茶的經驗,茶餅製成後,如果一直存放在乾燥的環境中,轉化的速度很慢,反而如果在比較潮溼的環境中,轉化的速度會加速許多,而且相同的倉儲時間之下,後者茶湯也比較順口。為何認為幹倉茶比溼倉茶好普洱茶是屬於後發酵茶,在後發酵過程中有兩種現象,一是曲菌後發酵;一是無菌後發酵。要形成曲菌後發酵,必須要充足的水分或溼度。在普洱茶製作工序中的乾燥程序,如果沒有將普洱茶水分乾燥到一定的程度,或者將普洱茶貯存在溼氣很重的場所,都會引起曲菌生長,促成曲菌發酵。
  • 普洱茶老茶客:如何才能買到正宗雲南普洱茶
    那麼如何才能買到正宗雲南普洱茶呢?雲南普洱以古樹茶為最,要買正宗普洱,一定要了解雲南頂級的普洱古樹茶區以及他們的特色茶。老班章一路走過來,當地的村民是很意識的,他們滿足眼前,不讓外地茶入內,不和生意人妥協,才有了今日一年50噸的產量,幾千萬的收入。他們保持一顆平常心,堅守民族底線,不做假。★易武颳風寨颳風寨古樹茶基本代表了好普洱茶的高標準。有的茶友說茶氣足,是指苦味,這是不可接受,也是片面的。
  • 普洱茶發展的幾個歷史階段
    「荊巴間採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這裡所說製作法,就是餅茶製作的最早萌芽。這雖然不是普洱茶,但其雛形就是從這裡開始的。到唐朝將餅茶的緊壓工藝技術發揚開來,陸羽《茶經》中所載的制茶工藝方法已經很完整了。要強調的是,這時的餅茶和團茶都是綠茶,不是現今的普洱茶。公元861年,唐代樊綽《蠻書》記:「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採造法。
  • 【茶科普】中國普洱茶最全98術語
    普洱茶「渥堆發酵」必須選用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優質普洱茶最基本質量前提是:外形條索粗大肥大,完整,色澤褐紅(豬肝色)或帶灰白色」。就內質而言「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水浸出物含量大或等於38%」要達到「條索粗壯肥大」,「水浸出物含量大或等於38%」這兩項關鍵性質量指標加工普洱熟茶的原料,必須是品質上乘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
  • 普洱茶也要學黑茶那樣醒茶嗎?如何把普洱茶的滋味醒出來?
    普洱茶主要分2種,即是後期自然發酵的生茶和靠人工渥堆發酵的熟茶。2款茶與黑茶工藝是不一樣的,黑茶工藝是殺青、初揉、渥堆、復揉、烘焙、乾燥,而生茶是經過殺青、揉捻、曬乾製成曬青毛茶,再靠後期轉化,而熟茶以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渥堆發酵。所以普洱茶的工藝與黑茶有著較大的不同,雖然熟茶也有渥堆發酵這一步驟,但制茶的順序不一樣。
  • 逗魚|普洱茶的幾個小話題,八一下可好?
    普洱茶的儲存,確實很容易受到倉儲環境的影響:溫度、溼度、堆垛層數,堆放方式,是否生熟混存等等。中期茶在沒有好的倉儲條件下,其價值確實會顯得比較掉價,而且最關鍵的是滋味方面的變化,並沒有朝著自認為比較好的方向發展。
  • 普洱茶市場主流「7542」年份如何辨別?一篇文章帶你看懂包裝內飛
    如今,為了讓更多茶友了解普洱茶,「普洱藏家」攜手白水清、鄧時海教授開闢了《普洱老茶講堂》欄目,將多年研究普洱茶的經驗,發布在「普洱藏家」,與茶友分享!73青餅外包紙是70年代標準版,和黃印系列、7572系列是同一印刷版本,搭配美術飛和尖出內飛,尤其尖出內飛是73青餅的特色。和其他款70年代7572、七子黃印的內飛不一樣,內飛的「州」字是特殊版本,各位仔細和其他70年代所有內飛比對就容易看出不同的地方。
  • 別再喝這幾種陳年普洱茶了,不但貴,還損害身體健康!
    提起普洱茶,許多人都會聯想到「越陳越香」、「陳年普洱茶比新茶醇厚適口」,可是,下面這幾種普洱茶老茶,不但貴,甚至會損害身體健康!02制茶工藝不好採摘—萎凋—殺青—揉捻—理條—晾曬,是製作普洱茶毛茶的六道工序,其中有一道工序出問題,都會毀了這一批普洱茶,使之成為不合格的殘次品
  • 普洱茶製作工藝源流小考
    唐朝「散收無造法」據筆者掌握的資料看,現存普洱茶最早文字記錄的漢文典籍是唐代樊綽的《蠻書》,在《卷七·雲南管內物產》中有載:「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造法……蒙舍蠻以椒薑桂和烹而飲之。」清代阮福所著的《普洱茶記》中也有載:「本地收取新茶時,須以三四斤鮮茶,方能折成一斤幹茶。每年備貢者,五斤重團茶,三斤重團茶,一斤重團茶,四兩重團茶,一兩五錢重團茶,又瓶裝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思茅同知領銀承辦。」由此可知清朝的普洱茶加工技術已趨於成熟,鮮葉採摘後需烘焙殺青,最後壓制為團茶、餅茶,團茶、餅茶重量大小不一。此時的工藝已經與如今製作工藝很接近了。
  • 神威的制茶日記:006 普洱茶成品質量的關鍵性指標
    一、毛茶的質量毛茶的質量成果,通常是在初制所完成,而初制所的設立,一般是在靠近茶樹密集或人口聚集的附近區域,所以,在茶山上設立初制所是完成毛茶初制工藝的必要條件,這也就形成了以茶農的住宅為單位的原產地產茶、制茶的常態。
  • 布朗山的普洱茶是個什麼地位
    隨著我們針對年輕人推出的一系列的新零售活動,吸引了不少年輕的辦公室裡的白領們關注我們,對於這一些未被教育的新茶人們,暫時他們只能靠自己的感覺來判斷一款茶葉是不是上品。有時候他們會問哪些茶是好茶,有人會告訴他們,按產地來說,市場上比較大眾的好茶如布朗山產地的普洱茶,可以說是比較好的。說半天其實他們並不了解布朗山的普洱茶在老茶人心中是一種什麼地位。
  • 雲南普洱茶為什麼醒茶如此重要呢?
    喝雲南普洱茶一定要慢慢的品,只有慢下來,才能體會到雲南普洱茶的真味。一餅茶打開,撬好,不用著急立馬衝泡,我們可以把茶葉先靜置一會,等茶葉在空氣中暴露一段時間,再開始衝茶,我們把這個步驟叫做醒茶。為什麼普洱茶需要醒茶呢?醒茶真的這麼重要呢?
  • 普洱茶是什麼茶?如何正確的衝泡普洱茶
    普洱茶是我國的歷史名茶,普洱茶擁有令人陶醉的特性而聞名。普洱茶本身含有脂肪分解的脂肪酶,對於很多正在減肚子的人們可以起到脂肪的消化和消耗作用,而且,普洱茶還可以養顏護胃。如何選擇普洱茶壓制的普洱茶通常有圓形,正方形,球形。最常見的小圓形茶餅。散裝普洱茶這種茶比壓制的茶更方便使用。可以清楚地看到茶葉。
  • 警惕普洱茶的「綠茶化」
    普洱茶和那些小葉種綠茶有近似的工藝——殺青。但畢竟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原料類型。普洱茶引以為榮的喬木大葉決定了其後期倉儲轉化的物質基礎,也是普洱生茶在長期存儲過程中給人帶來的驚喜源。基於此,普洱茶或者說「曬青綠毛茶」和綠茶的分水嶺就出現了。綠茶講究色、香、味、形,講究鮮爽香,並且圍繞這些特徵有屬於自己的保質期。
  • 普洱茶知名品牌——大麗茶,普洱標準,中國麗茶!
    在眾多的茶葉品種中,普洱茶憑藉自身的陳香、醇厚而享譽中外。普洱茶不但成了一種茶類,普洱也成為了中國的地標。因普洱茶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影響巨大,所以普洱茶也品牌林立,讓人目不暇接。如今普洱茶中的知名品牌——大麗茶,憑藉優質的原產地資源,古法新造工藝脫穎而出,重新定義了普洱標準,成為中國麗茶。
  • 普洱茶生熟|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緊壓茶外形有圓餅行、碗臼行、方形、柱形等多種形狀和規格。一般緊壓茶是不分等級的,但有高、中、低三個檔次。生茶在製成之後,一般要經過長時間的自然發酵,使茶的味道更加柔和。普洱茶本質的香氣是獨特的,基於工藝的緣故,普洱茶生茶很好的繼承了原始的香氣,如花香、蘭香、冰糖香、蜜香、木香等。
  • 普洱茶人的進階之路
    紅焙淺甌新火活,龍團小碾鬥晴窗。 茶玩 茶中有真趣,入茶門後很容易就步入玩茶、玩器的循環,為生活多添文雅。 普洱茶的可玩性很多,一餅茶,除了香味韻之外,還藏著山頭、歷史、樹齡、工藝、倉儲、年份、轉化、升值增值、拼配、純料等多種多樣值得投入身心去「玩」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