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日本女人結婚,無異於「社會性死亡」

2020-12-28 手機鳳凰網

改姓帶來的不便、失去原有姓氏的痛苦,越來越多的日本人開始贊成「選擇性夫婦異姓」制度的引入。

2008年,34歲的於智美決定跟隨丈夫香月明彥,回到他的家鄉日本福岡定居。

此前他們已經在北京生活了13年。去日本前,於智美特意去北京的出入境管理處,將自己護照上的姓氏從「於」改成跟丈夫一樣的「香月」,到達福岡後,她還與丈夫再次辦理了日本的結婚手續。從此,香月智美開啟了在日本的生活。

現在香月夫婦已經養育了兩個女兒,一家人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回想起當初自己改姓的原因,香月智美將其認定為一個「必然且正確的決定」。「我知道日本夫妻中妻子都會使用丈夫的姓氏。」她告訴全現在,「雖然結婚後,丈夫從未跟我提過改姓的事。但為了在日本更好地工作和生活下去,選擇丈夫的姓氏很有必要。」

香月智美的想法符合日本主流社會的認知。在全世界,日本是唯一一個從法律上明文規定「夫婦同姓」的國家,這種「夫婦同姓」的現象在已經存在了120多年。

一對日本夫婦拿著婚姻登記表 圖片:CFP

日本《民法》第750條規定,法律只認定同姓夫婦的婚姻關係,雖然民法沒有規定「妻子必須隨夫姓」,2014年厚生勞動省的調查卻顯示,有超過96%的女性在登記結婚前會將自己的姓氏修改成丈夫的姓氏。

但在日本民間,近30年來一直有民眾呼籲改變這一對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變的制度。今年一個針對7000人的調查顯示,超過70%的日本人贊成夫妻異性。還有一些國會議員不斷提出提案,要求引入「選擇性夫妻異姓」制度,日本夫妻同姓制度到了不得不要改變的時候了。

從「黑船來航」、日本戰敗,到從法律上確立「夫妻同姓」

香月智美的祖籍在中國黑龍江。她當年改姓時對日本的法律並不熟悉,日本《民法》並未要求本國人與外國人的婚姻必須保證「夫婦同姓」,也就是說,她其實依然可以叫於智美。

「那時還以為我也必須改姓。」香月智美坦言當初自己根本沒想那麼多,「整個日本都是這樣的習慣,我也就入鄉隨俗了。畢竟,在日本不合群是一件很奇怪的事。」香月智美的選擇,也說明「夫婦同姓」在日本已經深入人心,成為一種「政治正確」。

然而,這一制度並不是自古以來的日本傳統,它起源於明治時期。明治之前,是德川幕府統治下等級制度森嚴的江戶時代。那時,位於社會最底層的農民與居民受法律制約,不得擁有姓氏。一直到「黑船來航」事件後才發生改變。

1853年7月8日,美國海軍準將佩裡的艦隊駛入江戶灣,佩裡要求將美國總統的國書遞交日本官方。由於這些船隻的船體塗有防止生鏽的黑色柏油,而被日本人稱為「黑船」,這次事件也被稱為「黑船來航」。這次事件對日本的影響深遠,它打開了日本兩百多年來緊鎖的國門,也結束了德川幕府的輝煌。

佩裡艦隊來航紀念碑 圖片:CFP

1868年,16歲的明治天皇登基,他決心對抗西方勢力並重建日本。他廢除德川幕府的封建等級制度,頒布新的法律制度,其中一條法令便是在明治3年(1870年)頒布的《平民苗字許可令》,允許平民自由使用姓氏。只是那時的人們早已習慣了沒有姓氏的生活,並沒有積極響應。

對於明治天皇來說,一個全新的國家需要軍隊來維護國土安定,而國民沒有姓氏成了徵兵與戶籍管理的一大難題。明治8年(1875年),政府規定所有國民有義務擁有自己的姓氏。也正是從這一年起,平民們開始了自由創造,日本的姓氏如雨後春筍般大量產生:山下、高橋、渡邊這樣的常見姓氏開始誕生。

明治天皇(1867年-1912年在位) 圖片:CFP

那時候,結婚時統一姓氏的問題,並沒有明確規定。明治9年(1876年)的法令顯示,妻子在結婚後依舊使用原有姓氏,無需改姓,夫婦異姓適用於全體國民。但由於當時的日本是男權社會,結婚後生活在一起的夫妻卻不使用同一姓氏會顯得非常奇怪,因此,妻子使用丈夫姓氏的情況開始在民間自發出現。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政府制定《民法》的時候。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一直致力於修改日本與西方國家的不平等條約。對此,政府認為必須先引入西方法律框架,才能扭轉日本落後且被動的局面。明治時代的民法(舊民法),就由法國法學家布瓦索納德起草,經日本法學家修改,並於明治31年(1898年)頒布。

舊民法的一個核心內容是,引入了「家」的概念:妻子因為婚姻進入丈夫的家庭,夫婦歸屬於同一個家,因此有必要為這個「家」確定一個姓氏,這樣一來,妻子的權益就被正式納入家庭得以保障。

於是,在婚姻關係中夫婦的姓氏需要統一的觀念,經由舊民法開始在日本社會中確立。由於日本社會的男權、夫權意識越發強烈,不可能丈夫隨妻子的姓氏,只能是反過來。因此,在此後半個世紀中,妻子選擇丈夫姓氏的思想被不斷加強。

一對日本夫婦正在舉行婚禮 圖片:CFP

夫婦同姓的正式法律依據,是在昭和時代才確立的。

1945年,日本戰敗,在美軍的佔領下被迫開始了新一輪的法律體系改革。日本決定效仿西方男女平等的思想,對舊民法進行修改。昭和22年(1947年),新民法修訂並確立,它繼續維持了舊民法中的夫婦同姓原則,並在第750條中明文規定:「遵循男女平等原則,夫婦可以協商決定使用丈夫或者妻子的姓氏。夫婦其中一方修改姓氏達成兩人同姓,是申請結婚登記的必要條件。」

次年1月,《戶籍法》同新《民法》一起生效,更是加強了夫妻同姓這一規定,它規定:戶籍登記的標準是一對夫婦和與之同姓的孩子。日本夫婦同姓制度由此正式確立。

「改姓就是社會性死亡」

新民法誕生之初,正值日本戰後改革時期,男性投身於國家重建的各項工作,女性則回歸家庭,相夫教子。從明治時期保留下來的習慣,使人們理所當然地接受了「隨夫姓」這一規定,家庭的概念也被再次鞏固。

但在日常生活中,妻子隨丈夫姓會產生很多問題。

井田奈穗對於改跟丈夫姓就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她和第一任丈夫在學生時代就走進了婚姻。她永遠也無法忘記,當自己問出「我們婚後用誰的姓氏」這句話後,丈夫臉上驚訝的表情。無奈之下,她改姓成了井田太太,井田奈穗是她畢業後在社會上的新身份。

38歲時,她與第一任丈夫離婚,卻沒改回原來的姓氏。離婚後不久,她遇到了自己的第二任丈夫,一個愛她且尊重她姓氏的男人。為了省去結婚改姓的麻煩,兩人沒有領證,直接開始了事實婚姻。此後倆人的生活一直很穩定,直到被丈夫的一次手術打破。

作為事實上的妻子,她趕到醫院想為即將上手術臺的丈夫籤字,卻被醫生告知她的妻子身份不具備法律意義,無法籤字,「在法律上,我們竟然不是一家人。」這件事的衝擊超過了改姓帶來的麻煩,從那以後,井田奈穗第二次修改了姓氏。

不過,在工作上她依舊使用著第一任丈夫的姓氏:井田。二十多年來,所有人已經認定了她叫井田奈穗,無論她是誰的妻子,「我的人生經歷了兩次改姓。對於走向社會的人們而言,改姓就是社會性死亡。」

日本護照 圖片:CFP

雖然在日本的大部分婚姻中,都是妻子隨夫姓。當然這其中也有例外,比如日本Cybozu軟體公司的社長青野慶久。

青野慶久於2001年與妻子結婚。登記時,他選擇了妻子的姓氏——西端。由於在業界的知名度和公司開展業務的需要,婚後青野慶久繼續使用他的舊姓。然而,他的銀行卡、護照等需要戶籍名字的地方,卻必須用新的名字,這需要十分繁瑣的變更手續,也為他的日常生活增添了極大麻煩。

B站的一名日本博主山下智博曾在視頻裡提到,夫婦同姓制度,正是讓日本結婚手續極為複雜的根源。

在一期講述日本結婚手續的視頻中,山下智博列出了日本人結婚前後必須辦的十項手續。其中,只有 「獲取居民證、婚姻登記受理證明書」一項類似於中國國內的登記結婚手續,需要兩人一起完成,剩餘諸如更改護照、駕駛證、公共醫療、汽車等九項內容,均是因為改姓引起的其他手續。

山下智博在視頻中驚呼,面對如此複雜的結婚手續,他完全失去了結婚登記的動力。

B站博主山下智博在視頻中提到的入籍前後需要辦理的十項手續 圖片截圖自B站

夫妻同姓的婚姻還有其他問題。部分日本已婚女性表示,因擔心離婚問題會引發孩子的姓氏變更,她們很多人會選擇放棄生子。即便離婚,很多女性也不想改回原來的名字,因為這無異於公開宣布離婚。

一些從事商業、學術研究的女性也表示,更換姓氏可能會失去以往的客戶、影響學術成果的發表,從政的話,對仕途也會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

這種影響也在日本影視劇中有所體現。在2014年熱播的電視劇《晝顏》中,男主角北野裕太郎的妻子北野乃裡子,就是因為在大學從事科研工作,即便婚後,她在工作時也一直使用自己的舊姓折原。雖然夫妻兩人都對此表示認可,但這也成為倆人感情產生危機的原因之一。

日劇《晝顏》中,北野的妻子在大學一直都使用著自己的舊姓(折原) 圖片截圖自《晝顏》

由於怕結婚改姓帶來的麻煩,越來越多人乾脆不去領證。日本2005年的《國民白皮書》顯示,在已經選擇事實婚姻的夫婦中,有89.3%的女性和64.9%的男性表示,之所以選擇事實婚姻,就是無法接受「夫婦同姓」這一規定。

民間的反抗

日本民間早就對這一制度開始反抗,尤其是伴隨時代的變遷,女性的權利意識增強,夫妻同姓制度就有些不合時宜。

1985年,日本籤訂了《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標誌著男女平等的意識在日本社會開始萌芽。1989年,岐阜縣的一對夫婦以「市政府不受理異姓夫婦的結婚申請侵犯人權」為由,向家庭法院提出了審查申請,雖然最終被家庭法院以「夫婦同姓能提高家庭一體感」駁回,但讓社會大眾有了尊重妻子權利的意識。

進入90年代後,伴隨社會對「女性走出家庭回歸職場」的倡議,夫婦異姓的呼聲越開始高漲。1996年10月25日,日本律師聯合會質疑夫婦同姓制度違反了日本憲法中的男女平等觀念,並向政府提出了引入夫婦異姓制度的民法修正提案。此後,民間訴訟的案例也時有發生。

到了新世紀,越來越多人站出來,公開反對「夫妻同姓」這一制度。

2011年,75歲高齡的退休教師冢本京子聯合其他四名女性將日本政府和《日本國憲法》告上衝繩縣法庭,認為夫婦同姓制度違反男女平等和人權,要求政府歸還她們娘家的姓氏並予以賠償。

2018年1月9日,有30多年律師經驗的宮崎裕子如願當上了法官,在日本最高法院開始了新工作。上任第一天,她就向媒體表示,在最高法院工作期間,自己將使用婚前姓氏(宮崎)進行判決、撰寫審判書。當時67歲的宮崎裕子也是日本最高法院第一位使用舊姓進行審批工作的女法官。

日本法院 圖片:CFP

在宮崎裕子上任的同一天,深受改姓之苦的軟體公司社長青野慶久等4人,也對日本政府提起了訴訟。青野慶久在起訴書中認為,夫婦同姓制度實際上違反了日本《憲法》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兩性平等條例,他要求政府支付他們每人55萬日元的賠償。

雖然他們最終敗訴,但此後青野慶久成了夫婦異姓制度的公開支持者:「很多人都覺得,我沒有贏得官司是一場遺憾。但這正說明了現在輿論的風向。我不會就此止步,要讓法院和議會看到真正的民意。」

經歷過兩次婚姻改姓痛苦的井田奈穗也行動起來。她於2018年11月設立全國陳情Action組織,致力於推動「夫婦異姓制度」。兩年多來,該組織在日本全國各地發起各類活動宣傳、調研,並與地方、國會議員持續溝通與遊說。

今年,全國陳情action組織聯合早稻田大學法學部棚村政行研究室,對全國7000名20到59歲的國民展開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70%的日本人贊成「選擇性夫婦異姓制度」。

這說明日本人真的受夠了「夫婦同姓」制度了。

井田奈穗創立的全國陳情Action 截圖自全國陳情Action首頁

最大障礙是國會

即便民怨沸騰,但夫婦同姓要從法律層面得到改變,依然困難重重,最大障礙在於保守的國會。

日本法務省從1991年起開始,就出現了關於修改夫婦同姓制度的討論,並於1996年向法務大臣提出了夫婦異姓制度的提案。

然而,該法案卻遭到了保守派議員的強烈反對,指責「夫婦異姓破壞了家庭」。從1996到2008年,法務省又陸續提出了6次提案,卻始終無法說服國會議員。

2015年初,日本最高法院宣布,目前,《民法》不認定夫婦異姓這一條例並不造成違憲,同時它又給夫婦異性留了個口子:督促國會討論夫婦異姓制度的引入問題。此後,眾議院事務局請願科開始受理有關要求導入「選擇性夫婦異姓制度」的請願書。其中,2019年受理39件,2020年10月之前受理47件。

但是,夫妻異姓制度,對於執政的自民黨保守派而言,是不可接受的。

在2019年參議院的黨首討論會上,6個在野黨黨首均舉手贊同「選擇性夫婦異姓制度的引入」,唯有時任自民黨總裁的安倍晉三沒有舉手——哪怕他的「安倍經濟學」中重要的一條,就是鼓勵女性走出家庭外出就業。

安倍晉三與其妻子安倍昭惠 圖片:CFP

今年11月,日本自民黨議員稻田朋美在眾議院會議上,再次提出「選擇性夫婦異姓制度」提案,它允許一對夫婦在結婚後,可以合法沿用原有姓氏,只要他們在結婚三個月內向家庭裁判所提交了申請表,民法和戶籍法就應該對此予以承認。

可是,截止到11月25日,自民黨內部已有三名女議員以「破壞了家庭原有形式」、「國家應該重視家族和地域的羈絆」為由,對稻田朋美提出的提案予以反對。在自民黨高層,這樣的保守派議員一直佔據主流。他們的顧慮,一直是夫婦異姓制度難以推行的最大障礙。

對此,法務大臣上川陽子表示,國會還將繼續進行制度引入方面的討論。自民黨議員下村博文也對夫婦異姓制度表示支持,他認為這個制度或許能解決之前為女性帶來的諸多不便。

提出議案的稻田朋美,並未打算止步於此。「我們要傾聽更多因夫婦同姓制度而受到困擾的人們的心聲」,她在接受東京新聞採訪時說,「甚至是政治家們也要面臨這個問題,當一個女性當選了大臣,而她的當選證書上可能寫著一個完全不同的姓氏,那麼人們一定會問『這個人是誰』。」

稻田朋美已經下定了決心,她會和國會的保守派議員繼續爭論下去,「我會等到選擇性夫婦異姓制度正式立法的那一天。」

日本自民黨議員稻田朋美 圖片:CFP

井田奈穗最近也備受鼓舞,全國陳情action發起的夫婦異姓請願書的籤名人數,很快就要超過一萬人了。

「我一直都夢想著這樣一個全新的世界,新一代的年輕人們,我們的孩子們,他們不會再因失去姓氏失去自我而痛苦。」 井田奈穗說,「現在,距離這個新世界的到來,就差那麼一點點了。」

(本文中於智美、香月明彥為化名)

相關焦點

  • 當一個日本女人結婚,她無異於「社會性死亡」
    在全世界,日本是唯一一個從法律上明文規定「夫婦同姓」的國家,這種「夫婦同姓」的現象在已經存在了120多年。 日本夫婦同姓制度由此正式確立。 「改姓就是社會性死亡」 新民法誕生之初,正值日本戰後改革時期,男性投身於國家重建的各項工作,女性則回歸家庭,相夫教子。從明治時期保留下來的習慣,使人們理所當然地接受了「隨夫姓」這一規定,家庭的概念也被再次鞏固。 但在日常生活中,妻子隨丈夫姓會產生很多問題。
  • 社會性死亡是什麼意思
    社會性死亡是什麼意思?這個詞最近被羅冠軍的微博提到,很多人看過他的微博後表示不懂社會性死亡是什麼意思。小夥伴們知道嗎?下面小編給大家解釋一下社會性死亡的意思,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不要錯過哦。這個詞最近被羅冠軍的微博提到,很多人看過他的微博後表示不懂社會性死亡是什麼意思。小夥伴們知道嗎?下面小編給大家解釋一下社會性死亡的意思,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不要錯過哦。
  • 【經典評論】人民網三評「社會性死亡」
    人民網三評「社會性死亡」之一:下一個是誰? 近日,因「清華學姐」的熱搜佔據了各大社交平臺,所謂「社會性死亡」再度引發輿論熱議。從想讓別人「社會性死亡」到自己面臨「社會性死亡」,反轉就在一夜之間,既讓人感慨輿論生態之複雜,也讓人為此不寒而慄。 何謂「社會性死亡」,難以界定。
  • 今日,重新理解「社會性死亡」
    微博熱搜頁截圖社會性死亡的重視:社會性死亡小組的出現2020年3月,一個以社會性死亡為名的豆瓣小組漸漸組建起來,一些人開始隨手將自己的尷尬遭遇發到平臺上。「社會性死亡」被一記洛陽鏟從塵封的墓地之中挖了出來,重見天日。從豆瓣小組到新浪熱搜,「社會性死亡」一詞漸漸在社交網絡之中獲得了廣泛傳播。
  • 社會性死亡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社會性死亡梗的出處了解一下
    社會性死亡梗的出處了解一下 社會性死亡這個詞最近是被羅冠軍在微博中提到的,很多人在了解了他的事情之後,都不是很懂社會性死亡到底是有什麼含義,為什麼羅冠軍要說社會性死亡呢?下面小編帶來:社會性死亡是什麼意思含義 社會   原標題:社會性死亡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 當"社會性死亡"成為網絡熱搜
    --------------- 誰都無權讓他人「社會性死亡」 黃駿 最近,「清華學姐」的熱搜佔據了各大社交平臺,一個清華女生在食堂,懷疑自己被一位男生「鹹豬手」。她在朋友圈公開了這名清華學弟的名字和學號,聲稱讓學弟「社會性死亡」。
  • 打工人、耗子尾汁、社會性死亡……2020網絡流行語盤點|社會性死亡...
    點我#NO.2山川異域,風月同天2月疫情嚴重期間,日本HSK事務局捐贈湖北的防疫物資包裹上寫了這麼一句詩,「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原來是日本長屋親王希望大唐高僧能去日本傳授佛法而寫。日本多批援華物資上印了這句詩也感動了無數人。
  • 「社會性死亡」?不知道你就落伍了
    (路透社) 最近,「社會性死亡」一詞在中國網絡上不斷冒出,甚至進入了許多年輕人的日常用語。在微博上,有關「社會性死亡」話題,據稱近日已達2.1億閱讀量。 究竟「社會性死亡」是什麼?
  • 瞬間社會性死亡
    單音樂那還不是事,最可怕的是在毫無防備下,無法控制的手機,停不下來的音樂,大眾眼神的洗禮,秒變娛樂頭條人物,瞬間「社會性死亡」~「一份禮物.apk」大學上課偷玩手機幾乎是所有大學生的必修課,見怪不怪啦~總有自己不感興趣的課,不感興趣的話題。這次的事件就發生在各大校園的課堂,辯論會,圖書館,軍訓,宿舍,食堂..........
  • 你離「社會性死亡」究竟有多遠?面對「社會性死亡」,你會怎麼做
    一條朋友圈、一段監控視頻,讓一個人變成網絡暴力受害者,這種當眾出醜被人們形容為「社會性死亡」,意思是羞到想要立刻去世。「社會性死亡」展示了網絡謠言和網絡暴力的殘酷性。社會性死亡是用輿論和語言暴力摧毀擊垮一個人的所有心理防線,心理防禦機制差的人會接受這個有毒的心理暗示,心理防線全面崩潰,會有自傷自殘自殺的糟糕行為。網上太多仗著別人找不到他本人的這種鍵盤俠無端無故罵人,其實這是一種病,心理疾病。網絡不好的風氣影響到現實中了,讓人的思想等改變了。
  • 《娘娘腔的日記》社會性死亡時刻大盤點
    先來看一下社會性死亡百度詞條釋義,多為在公眾面前出醜的意思,已經丟臉到沒臉見人,只想地上有條縫能鑽進去的程度,被稱之為「社會性死亡」,和另外一個網絡語「公開處刑」的含義比較接近。今天來盤點一下《娘娘腔》兩季中那些經典的社會性死亡時刻。
  • 你離「社會性死亡」究竟有多遠?面對「社會性死亡」,你會怎麼做呢?
    一條朋友圈、一段監控視頻,讓一個人變成網絡暴力受害者,這種當眾出醜被人們形容為「社會性死亡」,意思是羞到想要立刻去世。「社會性死亡」展示了網絡謠言和網絡暴力的殘酷性。社會性死亡是用輿論和語言暴力摧毀擊垮一個人的所有心理防線,心理防禦機制差的人會接受這個有毒的心理暗示,心理防線全面崩潰,會有自傷自殘自殺的糟糕行為。
  • 人民網評:「社會性死亡」事件背後的推手是赤裸裸的網絡暴力
    @人民網 12月1日消息,讓羅某「社會性死亡」的梁穎,在事件反轉之後,本人和家人遭受了網絡暴力;污衊老師體罰孩子致吐血的家長,在事件澄清之後也受到了網友謾罵;「清華學姐」在道歉之後,受到網友關於身材、長相和分數的抨擊……類似事件層出不窮。
  • 《娘娘腔的日記》社會性死亡時刻大盤點
    先來看一下社會性死亡百度詞條釋義,多為在公眾面前出醜的意思,已經丟臉到沒臉見人,只想地上有條縫能鑽進去的程度,被稱之為「社會性死亡」,和另外一個網絡語「公開處刑」的含義比較接近。今天來盤點一下《娘娘腔》兩季中那些經典的社會性死亡時刻。
  • 「社會性死亡」也是網絡暴力,慎用
    【「社會性死亡」也是網絡暴力,慎用】網絡時代的「社會性死亡」,就是通過網絡曝光一個人的醜聞,令其遭到網絡圍觀和譴責,進而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利用網絡的傳播效力和評判力量,進行「網絡審判」,不可避免會出現「人肉搜索」,進而上演辱罵、嘲諷等網絡暴力。「社會性死亡」是一種威力巨大的網絡「武器」,慎用!
  • 一個社會性死亡女孩的朋友圈.
    文丨 簡七七來源:視覺志(ID:iiidaily)因被造謠而社會性死亡是很輕易的事,這一現象,曾在八年前的印小天身上應驗過。因搭戲的女演員說他打女人,他的事業就能一落千丈,背負爭議和罵名遊走在各個劇組當著小配角,重新等待出頭之日。而今天,你不用是明星,只要安放在你身上的故事足夠精彩,網絡的聚光燈就能讓你瞬間變為「主角」。
  • 胸前激凸,男人的社會性死亡現場
    胸前激凸,男人的社會性死亡現場 2020-07-13 0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今天,一個男人在微博宣布自己社會性死亡
    今日(9月4日)下午,羅冠軍@L倔強青銅10431 在微博發布長文《羅冠軍的自白與呼籲》,稱自己已「完全社會性死亡」,聲譽盡毀,即使自己公布「全部事實經過與相關證據」,甚至女方也「澄清聲明」都於事無補,因為永遠有人相信「他做了」。
  • 社會性死亡、睿智…...這些詞怎麼就被「汙名化」了
    雙方給出不同答案的原因,和生活環境息息相關,在這位長輩的生活中,睿智一直都是一個褒義詞,而在我表弟所接觸的生活環境中,睿智一詞已經走向了「貶義」。從中性詞走向負面的案例,這些年還真的不少,尤其是在網際網路極速傳播的環境下,像文藝青年、社會性死亡、公知等詞意都在逐漸走向負面。
  • 「社會性死亡」與網絡的道德審判
    曹 剛   最近一系列的網絡事件,譬如「羅冠軍事件」、「少婦出軌快遞員事件」、「清華學姐事件」等等,帶紅了一個詞:「社死」。「社死」是網絡用語,全稱是社會性死亡。社會性死亡本是一個描述性的概念,為什麼會改頭換面在網絡世界裡流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