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少年》並非傳統的熱血體育紀錄片,它所講述的是挑戰命運的故事

2020-12-22 騰訊網

自從體育紀錄片《棒!少年》公映後,強棒愛心棒球基地創始人孫嶺峰的生活更忙了。這位前中國棒球隊隊長東奔西走參與影片宣發,接觸了許多過去並不熟悉的事務。以至於只有在乘坐火車前往下一站的旅途中,他才能抽出閒暇,通過電話與本報記者聊了聊這些日子的感觸。儘管言語中滿是藏不住的疲憊,真誠而耐心的態度始終未變。

在2015年建立強棒愛心棒球基地之初,孫嶺峰就想過要留下一些影像資料作為紀念,兩年後,紀錄片導演許慧晶來到這片為「事實孤兒」們建起的樂園,一個更具野心的計劃誕生了——他們不僅要將這裡的故事拍成紀錄片,還要搬上大銀幕。

從《河岸》到《媽媽的村莊》,許慧晶的作品始終關注底層群體的生存狀態,他甚少涉獵體育題材,對棒球更是一竅不通。但這並不影響《棒!少年》的拍攝,這並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勵志體育紀錄片,棒球只是紐帶與載體,故事真正講述的是一群挑戰命運的勇士。

「紀錄片所展示的不及生活裡的十分之一」

紀錄片的伊始,是棒球少年小雙在山坡上翻弄著小石堆的場景,當他揭開石頭,也揭開了一個殘忍的事實:這是埋葬小雙父親之地。

無論是內斂的小雙,或是影片中性格截然相反的另一位主角馬虎,都只是強棒愛心棒球基地裡的平凡一員。在那裡,每一張稚嫩的面孔背後,都藏著一段沉重的往事——有人兩歲時父母被泥石流捲走, 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以為雙親只是在外打工;有人在遭遇父親病故的打擊後,又親眼目睹長兄被離家出走的母親以8000元賣給他人……

按照社會學的分類,這群孩子被稱作「事實孤兒」。但孫嶺峰想要傳遞給社會的不是一出出苦情戲,而是「再悲慘的命運也有被改變的可能」。猶記得三年前第一次造訪基地時的場景,聽聞有人前來採訪,孫嶺峰並未過多介紹孩子們的身世,而是徑直將本報記者帶到棒球場邊。望見客人到來,孩子們遠遠地鞠躬問好,笑容燦爛,禮數周到,令人很難將他們與悲慘的身世聯繫起來。在孫嶺峰看來,這是棒球的魅力,「他們的內心其實很敏感,剛來時不相信任何人。但棒球能幫助孩子卸下心理的防備,即便他們什麼也不會。」

按照他設想的路徑,這些孩子中有不少人即使今後無法走向職業道路,也能憑一技之長獲得進入高校深造的機會,不必在破敗的屋舍中為基本的生存煩憂。但命運對他們的改變不止於此。

紀錄片前半部分著大量筆墨,刻畫了自小缺乏管教的馬虎的種種陋習,他口不擇言拿同伴逝去的父親開玩笑,一而再地製造言語與肢體的衝突。用許慧晶的話說,「他一出現就把基地攪得底朝天。」其實類似問題在基地內的多數孩子身上多少都存在。但孫嶺峰堅信「他們本性不壞,只是缺失了家庭的基礎教育」。這就是為何在拿起棒球棍前,孩子們先得學會在餐前飯後向操勞的阿姨與教練致謝,進屋前輕聲敲門詢問,每日清晨背誦《弟子規》。

孫嶺峰將這稱作「貴族教育」。這群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就在新環境下悄悄改變,但在他們的人生有著太多殘缺與遺憾,化作了紀錄片裡一個個惹人潸然淚下的片段,譬如馬虎在深夜思念母親時唱起的那首歌,又譬如影片收尾處,小雙站在山坡上,向從小養育自己、如今罹患癌症的二伯喊出「不要丟下我」。這是片中令孫嶺峰最難忘的畫面。然而當被問及第一次觀影的感受時,他的回答卻是,「沒什麼感覺,因為這些故事每天都在我的生活中真實地發生著,紀錄片所展示的不及生活裡的十分之一。」

這並非誇大。就在40多天前,小隊員「大飛」因腦炎進了重症監護室,直至紀錄片上映前夕才脫離危險。「如果是在老家,他可能一天也撐不下來。」那段時間,孫嶺峰和基地裡的教練、隊員一直陪伴在「大飛」身邊,就像孫嶺峰在朋友圈所寫下的那樣,「只要活著,人生的比賽就沒有結束,我們一同挑戰命運。」

縱然現實冰冷,總有人願為之抗爭

在基地裡,每個人都在挑戰命運。孫嶺峰如此,這群曾被命運拋棄的孩子如此,在古稀之年仍隨著這支隊伍東奔西跑的前中國棒球隊主教練張錦新同樣如此。但多數時候,挫折或許才是人生的常態。

影片之中,孩子們前往美國,滿懷壯志站上世界頂級青少年賽事的舞臺,卻只換來一場徹底的潰敗;而在影片之外,這部口碑甚佳的紀錄片終究擺脫不了極低的排片率與冰冷的票房反饋。棒球、紀錄片、體育紀錄片,在商業片主導的中國院線市場,每一個標籤都註定了這樣的結局。

在棒球市場依然貧瘠的國內,甚至無法為這樣一座公益基地提供穩定的安身之處。過去這三年,強棒愛心棒球基地已兩易居所。當初在北京市區內使用過的宿舍早已被夷為平地,如今的新址則離市中心40公裡開外。那裡雖屬通州管轄,實際位置已接近河北,遠離交通要道,沒有公交直達。即便在影片上映後,周遭本就稀少的住家也鮮有人知曉身邊這處基地的存在。

在孫嶺峰的眼前,擺著太多現實的困難。為了讓這群曾在赤貧生活中掙扎的孩子茁壯成長,基地裡的餐食頓頓帶肉,訓練前後配發牛奶,一年四季統一服裝,加上場地租賃、外出參賽的一系列費用,當初在基地僅有20名球員時,孫嶺峰算出的成本是每年200萬元,而如今球隊的規模是68人。

與三年前相比,基地的生存狀態並無本質改變。為避免「利用公益賺錢」的誤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孫嶺峰甚至連服飾捐助都全部婉拒。高昂的運營成本中,一部分來自於外界投資,更多的部分由他和其他合伙人自掏腰包。在孫嶺峰的心裡,基地唯一的出路,或許只有等到孩子們未來步入社會、創造財富,然後再回饋基地。但這一過程之漫長,可能遭遇的變數之難料,考驗著他的決心與耐心。

至少在此刻,孫嶺峰並未猶豫。在他看來,這部紀錄片的意義之一就是讓更多人了解到,「無論現實如何,總有人在默默與命運抗爭。」西西弗斯的快樂並不在於一次次地將巨石推上山頂,而是在這一過程裡牢牢拽住自己的命運。更況且,命運並非只有殘酷。就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當不少人都以為《棒!少年》將隨著慘澹的市場反饋逐漸淡出院線時,這部紀錄片卻顯示出逆勢上揚的排片率。或許,在未來某一天,影片外的強棒愛心棒球基地也能迎來一樣的契機。

作者:謝笑添

編輯:穀苗

責任編輯:沈雷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來源:攝影/謝笑添

相關焦點

  • 《棒!少年》關乎體育,更關乎挑戰命運
    少年》關乎體育,更關乎挑戰命運  ■本報記者 謝笑添  自從體育紀錄片《棒!少年》公映後,強棒愛心棒球基地創始人孫嶺峰的生活更忙了。這位前中國棒球隊隊長東奔西走參與影片宣發,接觸了許多過去並不熟悉的事務。以至於只有在乘坐火車前往下一站的旅途中,他才能抽出閒暇,通過電話與本報記者聊了聊這些日子的感觸。儘管言語中滿是藏不住的疲憊,真誠而耐心的態度始終未變。
  • 熱血青春片《棒!少年》:當院線紀錄片成為可能
    《棒!少年》展現出的少年故事,經過公共空間的發酵,得以被更多的人討論。02////《棒!少年》:不僅僅是一部勵志的兒童體育片該片的作者用高超的結構能力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前棒球國家隊隊長孫嶺峰收留了一群貧困家庭出身的孩子,建立了一所棒球學校,致力於將這群背景各異的孩子培養成專業人才,改變他們的命運。
  • 一部非典型體育題材紀錄片《棒!少年》緣何成為口碑佳作
    一部非典型體育題材紀錄片《棒!少年》近期成為口碑佳作。該片不僅在第十四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中獲得業內認可拿下最佳紀錄片大獎,它在院線上映亦感動了許多觀眾。  《棒!少年》講述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貧困少年和「事實孤兒」,在北京市郊的愛心棒球基地組成了一支特殊棒球隊的故事。
  • 《棒!少年》導演許慧晶:「燃」的背後是對少年命運的關注
    少年》導演許慧晶:「燃」的背後是對少年命運的關注  2020年末,有一部既熱血又溫情的紀錄片《棒!少年》上映。這部電影豆瓣8.7分,在First青年電影展上摘得最佳紀錄長片、觀眾選擇榮譽獎,包括周迅、李冰冰、王一博、易烊千璽都為它點讚、推薦。1月12日《棒!少年》在愛奇藝上線,封面新聞記者採訪了本片導演許慧晶,他表示,希望更多人關注這樣一群少年。
  • 少年棒,但命運不棒.
    兩個孩子說著殘酷的話,就像在說一個一個與己無關的笑話,笑著笑著打鬧起來,就好像那殘酷的命運並不是他自己的經歷。這是紀錄片《棒!少年》中的一幕,這個紀錄片記錄了一支少年棒球隊的成長曆程。說出這段話的孩子叫梁正雙,是棒球隊的主力投手,他出生前父親就已經去世,出生後母親不知所蹤,被他大伯養大,家裡有一個姐姐,是在垃圾堆裡撿來的。他的悲慘並不是孤例。
  • 少年棒,但命運不棒
    兩個孩子說著殘酷的話,就像在說一個一個與己無關的笑話,笑著笑著打鬧起來,就好像那殘酷的命運並不是他自己的經歷。這是紀錄片《棒!少年》中的一幕,這個紀錄片記錄了一支少年棒球隊的成長曆程。這群窮孩子們來到大城市,來到北京,用棒球改變自己的命運。這就是故事的主角隊「強棒天使隊」。教練說,他希望這些孩子能打到省隊,打到國家隊,甚至打到美國去。最不濟,棒球能幫他們混個體育特長生的身份,讓他們上一個大學。
  • 《棒!少年》:被看見與被選擇的命運 | 名家
    這是一部聚焦一支由貧困少年組建的棒球隊「強棒天使隊」的體育題材紀錄片。棒球,在美國和日韓相當普及,但短期內改變不了在國內屬於小眾運動的命運;紀錄片,在熱鬧的影視行業中一直受眾面很窄。因此,《棒!少年》上映首日排片約1%也就不足為奇了。就製片方來說,可能也並沒有對票房寄予厚望。能夠進入院線,能夠讓這群孩子的故事被看見,無論對於記錄者還是被記錄者而言都意義非凡。體育題材:走向類型融合體育題材是國產紀錄片創作中的邊緣題材。
  • 體育紀錄片真正的「燃」點在於人
    紀錄片《棒!少年》片尾,棒球少年馬虎用簡短的自我介紹完成了對階段成長的總結。 放映後,現場響起長達10分鐘的掌聲和歡呼聲。這部由導演許慧晶執導的紀錄片在7月底舉行的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拿下最佳紀錄片獎,獲得所有入圍影片中觀眾評選的場刊最高分,成為本次影展的「爆款」和「黑馬」。
  • 「叫板」命運 口碑佳作紀錄電影《棒!少年》定檔12.11
    電影聚焦一群因家庭環境而背負沉重生活包袱的「困境」少年,被選進一個特殊的愛心棒球基地,接受前奧運國手孫嶺峰、70歲傳奇教練「師爺」張錦新的魔鬼訓練。棒球帶給他們久違的熱血和夢想,少年們也希望棒球能改變他們的命運。等待他們的,是重重困難。直到有一天,少年們終於迎來了機會,他們將飛往國外,代表中國登上世界的頂級賽場……影片的兩位主角性格迥異。
  • 高分紀錄片《棒!少年》:且看少年如何叫板命運,值得學習!
    獲得今年首屆青年電影節「最佳紀錄片」和「觀眾選擇榮譽」兩項大獎的紀錄片《棒!少年》於12月11日在全國上映。這部紀錄片將棒球和貧困兒童結合在一起,以其出色的製作和生動的人物形象成功地俘獲了許多觀眾的愛。雖然是紀錄片,《棒!
  • 《棒!少年》觀後感評價匯總 紀錄片為何能成口碑佳作
    一部非典型體育題材紀錄片《棒!少年》近期成為口碑佳作。該片不僅在第十四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中獲得業內認可拿下最佳紀錄片大獎,它在院線上映亦感動了許多觀眾。  《棒!少年》講述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貧困少年和「事實孤兒」,在北京市郊的愛心棒球基地組成了一支特殊棒球隊的故事。與令人熱血沸騰的體育題材紀錄片不同,《棒!
  • 這部FIRST青年影展「最佳紀錄片」《棒!少年》定檔
    棒球帶給他們久違的熱血和夢想,少年們也希望棒球能改變他們的命運。等待他們的,是重重困難。直到有一天,少年們終於迎來了機會,他們將飛往美國,代表中國登上世界少棒的頂級賽場……影片的兩位主角性格迥異。少年馬虎桀驁不馴,他以「刺頭」狀態闖進基地,成為教練修整的號物。而少年小雙是棒球隊的「元老球員」,他心思細膩,對未來滿是懷疑和不確定。
  • 紀錄片《棒!少年》憑啥成口碑佳作?
    紀錄片很少上院線,除了主流力量創作的主旋律電影。很多紀錄片都是平淡的像一陣塵土,沒有人願意花錢為紀錄片花錢。但《棒!少年》卻上了,並且現今有了300多萬的票房。這部記錄電影究竟有多好?《棒!少年》就是2020年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紀錄長片,被業界稱之為今年的紀錄片黑馬。2 不是體育片,談的是人生《棒!
  • 新民藝評丨叫板命運,「棒!少年」
    有一部紀錄片,它的關鍵詞大約是體育題材、素人、青少年、愛心、公益,聽起來很難獲得市場的認可;但上映前後,陳可辛、周迅、馬伊琍、陸川、李晨、宋佳、肖央、黃渤、梁靜、譚卓、易烊千璽、王一博……許許多多明星和導演,在社交媒體上寫下了熱情洋溢的推薦語。但似乎,並不管用。在戲裡,強棒少年隊在美國,毫無意外地輸了;在戲外,紀錄片《棒!少年》,也毫無意外地輸了。
  • 電影《棒!少年》能帶動體育電影的春天嗎?
    從「苦甲天下」的中國西海固地區,到被視作棒球殿堂的美國紐約洋基球場,一群由留守兒童組成的少年棒球隊,通過體育實現了人生境遇的改變,這就是正在國內院線上映的獲獎紀錄片《棒!少年》所要講述的故事。該片導演許慧晶近日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體育鼓舞人心的力量通過影視載體呈現,能夠獲得更多共鳴。作為近年來國內院線少有的一部體育題材紀錄片,《棒!少年》以黑馬之姿拿到今年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紀錄長片獎,又在剛剛結束的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上摘走「評審團特別推薦優秀紀錄片」獎項。
  • 《棒!少年》
    陽光帥氣 ,歲月靜好?但在這部《棒!少年》裡,你將看到的是一群完全不一樣的棒球少年。故事發生在北京一個六環外的棒球基地,強棒天使。一群少年高聲朗誦著《少年中國說》,被愛心棒球隊帶上了另一條人生賽道,這是紀錄片《棒!少年》所描述的故事。它贏得過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上最長的掌聲,上映兩天便獲得了8.7的豆瓣評分。《棒!少年》這部紀錄片真實而殘酷,溫暖卻又裹挾著戳人心窩的痛,捕捉著少年們充滿韌性的生命力量。
  • 國產高分紀錄片《棒!少年》叫板命運!
    後臺回復「複習資料」巨人君會為您打包好夠你複習三個月的學習資料關注我們,不定期更新哦~這是一部紀錄片,記錄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其中起起伏伏,感情飽滿得卻不亞於任何精心編排的故事。它在去年FIRST青年電影展,曾獲得滿堂喝彩。但前段時間全國上映,排片卻極低,很多人想看一度買不到票。
  • 導演許慧晶與紀錄片《棒!少年》的來路
    許慧晶是山西人,曾就職於媒體,有十年獨立紀錄片經歷。2020年12月11日,許慧晶執導的紀錄片《棒!少年》上映,這部作品在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中,斬獲了「最佳紀錄長片」和「觀眾選擇榮譽獎」兩項大獎。陳可辛導演評價,這是他今年擔任FIRST電影節評委「最讓我感動的一部電影」。《棒!
  • FIRST雙大獎口碑佳作,電影《棒!少年》定檔12.11
    在放映現場,首批觀眾表示該影片「顛覆了對紀錄片的認知」、「沒想到比劇情片還好看」。《棒!少年》拍攝歷時兩年,剪輯耗時近三年。電影展示了一卷生命力蓬勃的少年群像:一群背負沉重生活包袱的困境少年,被選進一個特殊的愛心棒球基地,接受前奧運國手孫嶺峰、70歲傳奇教練「師爺」張錦新的魔鬼訓練。棒球帶給他們久違的熱血和夢想,少年們也希望棒球能改變他們的命運。
  • 這群叫板命運的棒球少年或許可以顛覆你對紀錄片的印象
    少年》在2020年第14屆FIRST青年影展上斬獲「最佳紀錄片」和「觀眾選擇榮譽」兩大獎項,目前豆瓣評分8.8分,被媒體譽為「本屆FIRST最強黑馬」「疫情之年的華語片尊嚴」。在影展放映現場,觀眾席笑聲與眼淚交加,首批觀眾表示讚嘆影片「顛覆了對紀錄片的認知」「沒想到比劇情片還好看」,影片也收穫了2020年FIRST影展最長的映後掌聲。《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