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條》電影在演什麼?燒腦結局一次看懂

2020-10-06 曉非


《TENET信條》作為2020最受全球影迷矚目的科幻劇情電影,導演克裡斯多福諾蘭透過他對時間的著迷,並發揮被人們譽為"時間魔術師"的強大敘事能力,將《TENET信條》推到跟以往完全不同的層次。但也正是如此,不僅電影預告讓粉絲看得一頭霧水,甚至是媒體試映過後,觀眾也紛紛表示腦袋發燙、需要二刷重看。《TENET信條》到底是怎麼回事?整部電影又在講些什麼?本篇文章將以我個人觀影之後的初步理解,對電影劇情與設定做出詳細解答(另附有主線劇情時間軸的解析圖)。


信條到底是什麼?

在預告中我們可以看到由馬丁唐納文所飾演的長官向臉上充滿疑惑的主角說:"我只能送你一個字,信條。"如此具有神秘感,甚至無法用其他方式來解釋的詞語究竟是什麼?就我個人的解讀,"信條"就是建構世間萬物、定義物質運作方式與基本性質的廣義道理,簡單來說,就是這個世界上不可質疑也不可或缺的"根本法則",聽起來很神秘難懂嗎?我們繼續往下看。

若是要方便理解《TENET信條》劇情,根據電影裡呈現的東西來直觀解釋的話,我們可以暫且將"信條"視為一種源自於未來的高科技,人任何或物體在通過特定裝置之後,便會受"信條"這個科技的影響,倒轉他/ 它在時間中的"前進方向"。舉個例子,如果我在晚上9點整穿越了機器,而我所經歷的下一秒、下一分鐘並不是平時我們認為的9點01秒或9點01分,而是8點59分59秒或8點59分。



信條在電影裡的呈現

因此根據"信條"這個科技的能力概念,我們能在《TENET信條》裡看到許多"倒退運動"的人和物品,例如預告裡從翻滾狀態中恢復行駛的車輛、從標靶上回到彈夾裡的子彈、玻璃上消失的彈孔,都是因為它們在時間中的"前進方向"跟正常人相反,雖然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非常詭異奇怪,但就如同科學家將畫面錄下後倒退播放,這在它們自己的"倒轉視角"中卻是無比正常。


《TENET信條》裡將通過機器的人或物稱為"逆轉物體",然而雖然除了時間之外,"逆轉物體"物理性質也會跟原本相反(不包括重力方向),例如角色穿越機器後需要佩戴特殊氧氣罩、接觸到火會凍傷、走路摩擦力等,但我認為這主要是導演為了讓觀眾方便用面罩來區分角色和製造娛樂效果所設計,對我們理解主線劇情沒有太多影響。因此《TENET信條》劇情便是通過能在時間軸上分別以"向未來"或"向過去"前進的兩種狀態出發,帶來這部顛覆我們傳統思考方式的電影。

信條劇情主線在演什麼?

《TENET信條》開始於一場歌劇院恐攻事件,主角因為通過考驗而入選秘密組織,接觸到"信條"這個能夠顛覆時間前進方向的危險能力,並得知有人想藉此即將引發毀滅世界的災難。因此在為了阻止反派陰謀的諜報故事基底下,我們若把《TENET信條》視為一部加入時空旅行元素,角色能夠穿越時空獲得情報、追捕反派的"詹姆士龐德"電影,這樣也就單純、簡單地多了。


電影前半段除了引入"信條"這個設定,還有出現幾個逆轉人物之外,故事主線其實沒有什麼大問題,時間也屬於正向,基本上就是圍繞在主角為了調查世界可能發生的危機,從孟買的女軍火商、奧斯陸機場撞毀飛機,到跟肯尼斯布萊納所飾演的反派談判,試圖搶奪被稱為"運算機"的容器來阻止末日發生,然而到了故事中段,主角為了拯救被反派射傷的女主角凱特,並追隨前往尋找容器反派而穿越逆轉裝置之後,便開始進入《TENET信條》給觀眾腦力激蕩的時間。

信條主角為什麼要回到過去?

《TENET信條》全片眾人爭奪的"麥高芬"是九個從未來被帶回現在的"容器"(運算機),根據片中所說,由於發明"信條"科技的未來科學家認為自己打開了足以"操控世界運作法則和物理機制"的"潘朵拉寶盒",因此託人將完整的核心元素分成九份,暗中藏到現今社會九個擁有核彈、必定會將其核彈謹慎看待的國家裡頭。某種程度上,其實就是跟《火影忍者》六道仙人將十尾分割為四散各地的九條尾獸,避免它們融合成擁有毀滅世界力量的兵器一樣。


然而《TENET信條》這些容器(運算機)卻被反派逐一發現,由於他罹患胰臟癌不久於人世,所以依照他"我得不到,別人也別想"的性格,決定在他過世那一刻將合而為一的"運算機"啟動,並將其引爆埋在地底(意味著打破世界運作法則的平衡)拉著全世界陪葬。因此主角回到過去的主線任務有三項:第一,治療被反派射傷的女主角;第二,找到他先前藏起來的最後一樣容器;第三,若最後一樣不幸被反派獲得,必須在他死亡前將其湊齊的九樣容器奪回。


信條主角回到過去發生什麼事?劇情時間軸

首先必須再次強調"信條"只能夠改變人們在時間中的"前進"或"倒退"的方向,因此即便穿越了機器,《TENET信條》角色依然還是以"線性時間"的方式倒退,並不會像過去我們熟悉的時空旅行電影那樣,有乘著時光機突然跳回到一個禮拜前的情況發生。


《TENET信條》科幻外皮底下就是一部非常標準的諜報電影,從主角滿頭困惑地加入組織、前往孟買和奧斯陸等地搜集情報、跟反派正面交鋒、追著他步入倒退的時間線,到最終化解所有危機。可以發現就算我們把所有曲折的角色歷程線條都拉直,除了會出現先前看過的重複場景之外,基本不會對電影的諜報劇情有任何影響,而這種諾蘭包裝的巧思,就是《 TENET信條》這部電影最具創新且最迷人的地方。

諾蘭在信條結局玩什麼把戲?

由於《TENET信條》整部電影最核心的概念就是"過去的事情已經發生了"、"我們無法改變已經發生的事情",所以雖然我們能藉由"信條"回到過去,但眼前看到的依然只會是過去曾經發生的事情,並沒有辦法用外力加以影響。換句話說,我們在隨著時間軸向後倒退的過程中,必須將所有事件視為必定會發生的既定事實,包括飛機撞毀、跟過去的自己打架、在公路上翻車,甚至是主角成功完成任務,以及尼爾跟主角道別後赴死都是如此。


因此《TENET信條》討論的不是"祖父悖論",如果我們回到過去把自己爺爺殺死,可能會出現量子力學中我們因為改變過去便會開啟另一個"你沒有出生"的平行宇宙的情況,而是像進一步延伸出來的"命定悖論"那樣,讓片中角色隨著劇情進展逐步朝著過去走向"世界從來就沒有因此毀滅"的這個必然。當然他們在經歷這些時並不會知道最終的結果,就好像羅伯派汀森飾演的尼爾雖然受主角委託從未來返回,但直到最後才知道自己需要犧牲才能成就這個結局,因為即便在我們旁觀者眼中已經是確定會發生的"過去",但對往後倒退的角色來說,他們即將經歷的下一秒(現實世界的過去),依舊是他們生命中還尚未發生的"未來"。

信條電影能用熵的科學概念來解釋

到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廣為人知的物理定律是牛頓的運動方程式,17 世紀的他認為空間與時間是絕對的概念,物體運動並沒有過去和未來之分,就好像一顆球隨時間在地上滾動的狀態,並不會因為時間倒轉而發生沒辦法解釋的改變,然而這使得牛頓力學不能區分時間的方向,也無法完整解釋我們生活中其他更為複雜的現象。舉例來說,將墨汁滴入一杯清水中的擴散作用並沒有辦法主動復原,就算我們將過程拍成影片倒轉播放,比起球在地上滾動,看著黑色的水逐漸變回透明,也能夠明顯感受到其中不自然與不合理,正是如此,19 世紀"熵"的概念也就這樣出現。


"熵"是一種描述系統"混亂程度"的函數,而熱力學第二定律也表明孤立系統會自發朝著"最大熵狀態"(越來越混亂)的平衡方向發展。舉個例子來說,就像原本涇渭分明的水和墨汁,或者在熱水裡加入冰塊會變成溫水,兩者都會隨著時間進展而互相混雜,最終趨於一整杯黑水和溫水的穩定狀態。而這種"熵"隨著時間越來越大(混亂),從不穩定的"有序"到"無序"穩定狀態的演變就是這個宇宙運行的"基本法則",換句話說,"熵"就是《TENET信條》整部電影的根本依據,而同樣的,你也可以說"信條"在某種程度上其實就是"熵"。

正是如此,《TENET信條》透過片中人物沿著時間軸往後倒退來翻轉時間對這世界造成的影響,如同原本翻覆的車輛重新正常行駛、玻璃上逐漸消失的彈孔裂痕、從爆炸狀態埋回土裡的地雷、地上散落的殘骸回復成一道水泥牆,我想這種顛覆我們過往的常理認知,像看著墨水復原成墨汁和水、溫水復原成熱水和冰塊(熵減少)的難以言喻之感,就是《TENET信條》這部電影根據現實理論基礎所發展出來的最大賣點與迷人之處。


諾蘭最終想藉由信條講什麼?

就像是片中不斷強調的:"不要嘗試理解,而是去感受它。"諾蘭最終其實是藉由《TENET信條》片中就算無法改變,但角色因為內心未知而依然對它做出行動的"過去",來反映在現實世界中我們應該如何面對自己人生與"命運"的態度。諾蘭沒有幫《TENET信條》主角取一個我們能稱呼的"名字",除了加深他最終竟然變成幕後黑手的神秘感之外,不也是希望觀眾能夠將自己也帶入其中,從主角嘗試探索"信條"的過程,讓自己跳脫過往的各種束縛,重新以不同的方式去看待這個世界嗎?


或許比起他過去備受肯定的《記憶碎片》、《頂尖對決》、《黑暗騎士三部曲》、《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等經典作品,《TENET信條》反而跟最近期的《敦刻爾克大行動》一樣沒有對角色心境做太深入的描寫,但這並不代表這兩部電影不夠優秀,反倒非常強硬暴力地展現出他光是利用故事題材、敘事和畫面就足以塑造出一個迷人的世界,讓觀眾為之震撼,並深刻感受到《TENET信條》這部電影強大的真本事,若要賦予一部傳統諜報片如此創新的面貌,目前大概只有諾蘭能夠做到。

相關焦點

  • 《信條》太燒腦了!只看一遍可不能完全看懂
    然而,當我在電影院看完這部電影時,很負責任的說,我只看懂了一半。 劇情簡介這部影片的劇情實在是太複雜太燒腦了,很難簡述,所以劇情簡介就複製黏貼豆瓣中的吧。而這次的《信條》,它的燒腦部分和主線劇情是密不可分,你必須得要理解電影中有關逆時間的燒腦概念,你才能去明白這個故事講了些什麼。比如,在《信條》下圖的這場戲中,女主被反派用逆時間子彈給打中了,為什么女主進入了逆時間世界後,傷就好的比較快呢?為什麼只有女主需要帶氧氣罩,反派卻不用?
  • 諾蘭電影《信條》:弄清5個燒腦問題,就能看懂劇情了
    電影《信條》海報截圖。有好多網友都這樣說:刷了幾遍《信條》,還是沒有看懂劇情。其實,只要弄清以下5個燒腦問題,自然就能看懂了。01.如何「逆轉時空」?如果你對整部電影的故事完全一頭霧水,那麼你首先得去理解電影最基本的「逆轉時空」概念。
  • 《信條》燒腦?秦昊沒看懂 周筆暢稱動腦很開心
    1905電影網訊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信條》正在熱映中,目前影片在中國內地的累計票房已突破不過,電影自上映以來,「燒腦」「難懂」等評論便不絕於耳,許多觀眾在網上瘋狂「求解析」,也有不少選擇直奔影院二刷。
  • 燒腦影片《信條》,看懂需要了解這些
    ,必屬精品,而《信條》是她的第11部電影,當然不容錯過。不得不說《信條》是很燒腦的,它的燒腦不在於劇情有多複雜,而在於該片需要觀眾的大腦和眼睛調整以往的觀看習慣,去適應逆轉時空中那些充滿不協調感的詭異畫面。
  • 《信條》一部很燒腦的電影,你看了嗎?口碑兩極,看懂的又有多少
    《信條》是美國與英國合力打造的一部科幻、驚悚電影,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兼任編劇,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發行出品,該電影還聚集了一大批優秀傑出的演員,是由約翰·大衛·華盛頓、羅伯特·帕丁森、伊莉莎白·德比茨基、麥可·凱恩、肯尼思·布拉納、亞倫·泰勒-詹森、迪寶·卡帕蒂婭、克蕾曼絲·波西等人參與主演。
  • 《信條》一部很燒腦的電影,你看了嗎?口碑兩極,看懂的又有多少
    《信條》是美國與英國合力打造的一部科幻、驚悚電影,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兼任編劇,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發行出品,該電影還聚集了一大批優秀傑出的演員,是由約翰·大衛·華盛頓、羅伯特·帕丁森、伊莉莎白·德比茨基、麥可·凱恩、肯尼思·布拉納、亞倫·泰勒-詹森、迪寶·卡帕蒂婭、克蕾曼絲·波西等人參與主演
  • 評燒腦電影《信條》——信條與情懷
    如果從這個觀點來看諾蘭的《信條》,就能理解為什麼影片的口碑比較兩級。有人說它是燒腦的神作,有人覺得沒有新意,大家的角度各不相同。我看這部電影,覺得自己腦容量智商都不太夠,一次是肯定看不懂的,所以我一共看了三次,才十分不容易地梳理出來故事的脈絡。電影講述的不是時空旅行,而是逆轉未來。
  • 看懂了他在《信條》裡的帥點,就看懂了「最燒腦」的諾蘭
    對於這位前性感男神來說,對他星途至關重要的兩部電影的命運似乎總是糾纏在一起,據說《信條》開拍那天,他正式成為新一任「蝙蝠俠」。只有看懂看透這部電影,才能明白那個雲淡風輕的告別有多動人,也只有看懂了那個未來的尼爾和過去的男主的告別,才算真正看懂了這部電影。從暮光男到新蝙蝠俠,他親手撕下了頂流偶像的標籤看到影片中的尼爾,很容易讓人對帕丁森產生誤解,看上去他也是見人殺人見佛殺佛的「爽文男主」「開掛人生」劇本。
  • 《信條》太燒腦 觀眾看不懂
    「你看懂了嗎?」可能是許多觀眾看完電影《信條》後都會問的話。上周五(9月4日),諾蘭新作《信條》上映,這也是繼《八佰》後內地影市的第二部重磅大片。意外的是,因為在150分鐘的片長裡塞滿了各種有關時空逆轉的物理知識和科幻設定,很多觀眾都無奈表示,看不懂,腦子不夠燒。
  • 上遊觀影|記者現場體驗《信條》零點場:時間線索燒腦,口碑呈兩極化
    9月4日凌晨,著名導演諾蘭新片《信條》正式在國內上映,這部萬眾矚目的影片在上映前就引發了眾多關注。之前,有關這部電影的各種評價不少,比如內容燒腦、場景宏大、打戲非常精彩、看一遍不夠、無法劇透、諾蘭的又一部神作等等。
  • 燒腦電影《信條》,上映2天破2億,諾蘭的又一神作誕生
    現在各個地方的影院都開始營業了,前段時間爆火的《八佰》票房突破20億,現有《信條》這部電影,剛上映2天就突破2億。星際穿越》、《盜夢空間》重映,後有硬核燒腦的《信條》,簡直不要太爽。《信條》跨越7國拍攝,總預算超過了2.27億美元(上一部戰爭懸疑大片《敦刻爾克》都才只花了1億美元),成為了諾蘭導演生涯中成本第二高的電影。
  • 信條:史上最燒腦諜戰片是對諾蘭的追捧,還是對智商的侮辱?
    信條:史上最燒腦諜戰片是徒有虛名還是實至名歸?附觀看方法大家對於諾蘭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記憶碎片》和《盜夢空間》,確實是大手筆。近期,《信條》上映後,也是延續了之前的好口碑,豆瓣評分也來到了8.3。但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這部被譽為了史上最燒腦的諜戰片,大家居然都說沒有看懂。到底是對諾蘭的追捧還是對自己智商的侮辱呢?
  • 諾蘭燒腦大片《信條》國內外電影評分
    近日由大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 Christopher Nolan)執導,約翰·大衛·華盛頓、羅伯特·帕丁森、伊莉莎白·德比茨基主演的《信條》成為影院最熱影片。《信條》是諾蘭又一部燒腦巨製,但並非單純的玩結構與技術,視覺呈現
  • 諾蘭燒腦電影《信條》沒看懂?這篇文章,可以解答你的所有問題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是屬於科幻影迷的節日,在《星際穿越》《盜夢空間》復映過去不久之後,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最新的燒腦電影《信條》又登上了大熒幕,如果你同時還是諾蘭的影迷,那簡直不要太幸福!據說大陸在引進的時候,曾一度想用《時空追逐》作為電影名字,這和諾蘭以往電影《盜夢空間》《星際迷航》的四字慣例也相符,但也是在意境上有些直白了。而《信條》一是給人以想像的空間,二是也符合男主性格,始終堅守自己的信條,肩負希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信條」。
  • 《信條》全國上映 | 諾蘭執導,燒腦來襲
    這些不同題材的電影,在他的手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特別燒腦。諾蘭《信條》豆瓣開分8.4 超四成觀眾給出5星好評。8.4分在諾蘭導演的作品中不算高,目前是諾蘭作品中豆瓣評分第九高的電影。在豆瓣短評中,許多觀眾表示「看傻了」「很燒腦」,以及視覺和音效很震撼;但也有小部分觀眾表示影片的文戲顯得有些無聊沉悶。
  • 《信條》燒腦程度再升級!真就那麼難懂?
    《信條》其實就是一粒後悔藥!為什麼燒腦的《信條》就是一個簡單的後悔藥?《信條》將會是諾蘭燒腦電影中,燒得連灰都不剩的一部電影,僅憑預告片都覺得自己沒帶腦子,不過我們是去看電影的,不是去花Q補課的,所以別把電影想得太複雜,就好比你會開車卻不需要知道汽車的工作原理,簡單來說,電影《信條》像是一個後悔藥。
  • 信條電影男主最後的結局是什麼?電影信條劇情介紹在哪裡可以觀看?
    《信條》男主角的名字叫什麼?很多人看完《信條》之後,說自己竟然沒有記住男主的名字,只能說,這不是你的問題,而是《信條》的男主根本就沒有名字!連電影信息中男主只有飾演者,而沒有名字,一些影評中,也全部都用「男主」來代指了,這應該是唯一一部男主沒有名字的電影吧,太慘了。
  • 不劇透,教你看懂燒腦神作《信條》
    麼什道知要需前《條信》看——看《信條》前需要知道什麼?最近影院重啟後,《星際穿越》、《盜夢空間》加上《信條》,直接來了個諾蘭三連,而這次信條的燒腦程度絕對突破以往,基本是得剛剛高考完知識和反應還在人生巔峰的狀態,才能看個大概那種。
  • 真燒腦?被神話?5分鐘帶你看懂諾蘭科幻巨製電影「信條」
    這部被全世界院線寄予厚望的《信條》,能否再度延續諾蘭神話?是否能夠挽救電影院於水火之中呢?根據新京報訊:《信條》在中國內地僅上映1天左右時間,便突破了1億元票房大關。難不成看懂一部電影比高考(研考)還難?小編吐槽:看不懂就對了,因為這就是諾蘭獨樹一幟的電影風格。他喜歡讓電影變為燒腦遊戲,更愛看到觀眾因此燒腦而一臉懵逼的樣子。
  • 諾蘭《信條》別想一次看懂,第一遍看劇情邏輯,第二遍看隱藏細節
    引子諾蘭的《信條》一直被視為拯救電影市場的力作,今天影片上映後,新金牌娛樂觀察家第一時間前往觀影,一口氣看了兩遍。不得不說,和之前的諾蘭電影一樣,別想一次看懂,裡面隱藏了大量細節。這次《信條》和《盜夢空間》意思差不多,故事是一次典型的跨國行動,主角一邊滿世界旅遊,一邊拯救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