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杜牧

2021-02-13 每日詩詞

赤壁

杜牧(唐)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這首詩是詩人經過赤壁(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有感於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發生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戰,是對三國鼎立的歷史形勢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戰役。其結果是孫、劉聯軍擊敗了曹軍,而三十四歲的孫吳軍統帥周瑜,乃是這次戰役中的頭號風雲人物。詩人觀賞了古戰場的遺物,對赤壁之戰發表了獨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這兩句意為折斷的戰戟沉在泥沙中並未被銷蝕,自己將它磨洗後認出是前朝遺物。在這裡,這兩句描寫看似平淡實為不平。沙裡沉埋著斷戟,點出了此地曾有過歷史風雲。戰戟折斷沉沙卻未被銷蝕,暗含著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於發現了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鏽跡斑斑的「折戟」,使得詩人思緒萬千,因此他要磨洗乾淨出來辨認一番,發現原來是赤壁之戰遺留下來的兵器。這樣前朝的遺物又進一步引發作者浮想聯翩的思緒,為後文抒懷作了很好的鋪墊。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後兩句久為人們所傳誦的佳句,意為倘若當年東風不幫助周瑜的話,那麼銅雀臺就會深深地鎖住東吳二喬了。這裡涉及到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

在赤壁戰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戰勝了數量上遠遠超過己方的敵人,而其能用火攻則是因為在決戰的時刻,恰好颳起了強勁的東風,所以詩人評論這次戰爭成敗的原因,只選擇當時的勝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勝的因素—東風來寫,而且因為這次勝利的關鍵,最後不能不歸到東風,所以又將東風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

但他並不從正面來描摹東風如何幫助周郎取得了勝利,卻從反面落筆:假使這次東風不給周郎以方便,那麼,勝敗雙方就要易位,歷史形勢將完全改觀。因此,接著就寫出假想中曹軍勝利,孫、劉失敗之後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鋪敘政治軍事情勢的變遷,而只間接地描繪兩個東吳著名美女將要承受的命運。如果曹操成了勝利者,那麼,大喬和小喬就必然要被搶去,關在銅雀臺上,以供他享受了。這裡的銅雀臺,就表現了曹操風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風流韻味,最後再用一個「鎖」字,進一步突顯其金屋藏嬌之意。把硝煙瀰漫的戰爭勝負寫得很是蘊藉。

詩中的大喬、二喬兩位女子,並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屬於東吳統治階級中最高階層的貴婦人。大喬是東吳前國主孫策的夫人,當時國主孫權的親嫂,小喬則是正在帶領東吳全部水陸兵馬和曹操決一死戰的軍事統帥周瑜的夫人。她們雖與這次戰役並無關係,但她們的身分和地位,代表著東吳作為一個獨立政治實體的尊嚴。東吳不亡,她們決不可能歸於曹操;連她們都受到凌辱,則東吳社稷和生靈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詩人用「銅雀春深鎖二喬」這樣一句詩來描寫在「東風不與周郎便」的情況之下,曹操勝利後的驕恣和東吳失敗後的屈辱,正是極其有力的反跌,不獨以美人襯託英雄,與上句周郎互相輝映,顯得更有情致而已。

詩的創作必須用形象思維,而形象性的語言則是形象思維的直接現實。用形象思維觀察生活,別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詩的生命。杜牧在此詩裡,通過「銅雀春深」這一富於形象性的詩句,即小見大,這正是他在藝術處理上獨特的成功之處。另外,此詩過分強調東風的作用,又不從正面歌頌周瑜的勝利,卻從反面假想其失敗。杜牧通曉政治軍事,對當時中央與藩鎮、漢族與吐蕃的鬥爭形勢,有相當清楚的了解,並曾經向朝廷提出過一些有益的建議。如果說,孟軻在戰國時代就已經知道「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則,而杜牧卻還把周瑜在赤壁戰役中的巨大勝利,完全歸之於偶然的東風,這是很難想像的。他之所以這樣地寫,恐怕用意還在於自負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鬱不平之氣。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廣武戰場時所發出的「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那種慨嘆在內,不過出語非常隱約,不容易看出。

鳴謝:本版所用照片系電影《赤壁》劇照,特此感謝!

-

以上內容來自網絡。

我們重在分享。所有文字和美圖均來自網絡,對原作者表示敬意與感謝!

【每日詩詞】感謝您的關注!

點擊右上角:可分享朋友圈&收藏

點擊正文左上角藍色文字「每日詩詞」:關注微信號

徘徊在明月清風的意象中,感受對中國文化的溫情與敬意.(於丹)

相關焦點

  • 杜牧|赤壁
    赤壁[唐] 杜牧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 唐詩·赤壁·杜牧
    【注釋】1.折戟:折斷的戟。【作品介紹】《赤壁》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人即物感興,託物詠史,點明赤壁之戰關係到國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時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現詩人「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抑鬱不平之氣。
  • 每日一詩|《赤壁》杜牧
    這是詩人憑弔赤壁古戰場所寫的詠史詩。它認為歷史人物的成敗榮辱具有某種偶然性。杜牧的這類絕句開宋人詩歌議論之風。「赤壁」,山名,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長江南岸,對岸為烏林,相傳是孫權、劉備聯軍與曹操軍隊決戰的地方。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足而立的形勢。周瑜統率吳軍,作為主力,用火攻大敗號稱八十萬的曹操大軍,一舉成名,成為歷史上的英雄人物。
  • 古詩詞文賞析之唐詩《赤壁》杜牧
    這是詩人憑弔赤壁古戰場所寫的詠史詩。它認為歷史人物的成敗榮辱具有某種偶然性。杜牧的這類絕句開宋人詩歌議論之風。「赤壁」,山名,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長江南岸,對岸為烏林,相傳是孫權、劉備聯軍與曹操軍隊決戰的地方。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足而立的形勢。周瑜統率吳軍,作為主力,用火攻大敗號稱八十萬的曹操大軍,一舉成名,成為歷史上的英雄人物。
  • 古詩詞 | 杜牧《赤壁》
    東風:指三國時期的一個戰役──火燒赤壁。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輕時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後任吳軍大都督,曾參與赤壁之戰並為此戰役中的主要人物。銅雀:即銅雀臺,曹操在今河北省臨漳縣建造的一座樓臺,樓頂裡有大銅雀,臺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樂處。二喬:東吳喬公的兩個女兒,一嫁前國主孫策(孫權兄),稱大喬,一嫁軍事統帥周瑜,稱小喬,合稱「二喬」。
  • 《赤壁》新說:杜牧故意貶低周瑜,不正說明他的偉大嗎?
    ——杜牧《赤壁》《赤壁》向來為杜牧的代表作,然而,這首詩想要傳達什麼樣的意旨呢?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把「東風不與周郎便」這一句理解透徹,尤其是「東風」二字。乍看之下,杜牧認為若無東風之助,周瑜一方想要在赤壁戰勝曹操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說,杜牧認為周瑜一方的勝利是僥倖得來的。這樣的結論的確令人瞠目結舌。是杜牧故作大言以譁眾取寵嗎?還是事實本就如此呢?
  • 名師解讀|杜牧《赤壁》: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 62.蒙曼講解丨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  點擊上方綠色按鈕⊙收聽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在赤壁戰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戰勝了數量上遠遠超過己方的敵人,而其能用火攻則是因為在決戰的時刻,恰好颳起了強勁的東風,所以詩人評論這次戰爭成敗的原因,只選擇當時的勝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勝的因素—東風來寫,而且因為這次勝利的關鍵,最後不能不歸到東風,所以又將東風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
  • 杜牧《赤壁》:似莊似諧,寓意深遠,發思古之幽情,抒眼前之感慨
    杜牧這首短什,雖然明白如話,不像李商隱的《錦瑟》那樣撲朔迷離,但也自古及今見仁見智,頗費捉摸。一般來說,絕句猶如一枝柳枝,通體外柔內韌則佳,過於莊重易損絕句風神。絕句聖手王昌齡的《出塞》,被人推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但是《姜齋詩話》批評說:「『秦時明月漢時關』句非不煉,格非不高,但可作律詩起句;施之小詩,未免有頭重之病。」杜牧《赤壁》前兩句也具有同樣的毛病,語重意直。
  • 讀了杜牧一首詩後,有人笑了,可以說他是「詩上談兵」嗎
    杜牧,字牧之,是我們比較熟悉的著名晚唐詩人。七言絕句是他最擅場的體裁。在《唐詩三百首》裡,一共收錄了杜牧的十首作品,其中九首都是七言絕句。可見杜牧的七絕在後世人的心目中佔有十分尊崇的地位。今天我們來即興讀一下杜牧的《赤壁》。詩人以《赤壁》作為詩的名字,完全緣起赤壁之戰。赤壁是湖北長江邊上的一個城市,因為三國時候孫劉聯盟與曹魏在赤壁發生過一次空前絕後的戰役而聞名。
  • 赤壁,自將磨洗認前朝
    詩中道出了一段三國時期的典故,不過,這首《赤壁》誕生之時,卻已經是六百多年之後的晚唐。詩人杜牧懷著一腔感嘆之情,觸景傷情,哽感觸心。誰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如果是到了傷心之境,英雄之淚往往更叫人痛徹心扉。如畫的江山,讓古人留下多少濃墨重彩。一江春水永恆流淌,當年在江邊灑下淚的男兒,卻早已作古。那時的杜牧,正在經歷人生中的失意。
  • 自將磨洗認前朝——寫在《杜牧與黃州》出版之時
    剛經歷一場新冠病毒襲擊的古城黃州迎來了一場文化盛事:由黃岡市赤壁管理處組編、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黃州赤壁文化叢書》正式與讀者見面了。應鄭乃新先生之邀,筆者有幸參與編寫了叢書中〈杜牧與黃州〉一書。值此新書面世之際,謹撰小文,聊為喤引。
  • 贏得青樓薄倖名的杜牧
    沈傳師的弟弟沈述師也是個文藝青年,非常仰慕杜牧的才華,便經常邀請杜牧到自己家中飲酒聊詩,聽歌賞舞,歌女中有個張好好,不僅長得漂亮,舞姿也是曼妙無比,杜牧的春心被撩撥得波瀾起伏。可惜沈述師不想肥水流到外人田,搶先將13歲的張好好納為小妾,斷了小杜的念想,使他空留一番餘嘆。兩年後,杜牧在洛陽偶遇到張好好,她竟然已淪落到以當壚賣酒為生,往日的風韻蕩然無存。
  • 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
  • 杜牧這個大唐官N代,到底為什麼嫉妒周瑜?
    點擊上方綠標,收聽本周新詩《赤壁》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冬,長江,赤壁。
  • 杜牧 |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譯文赤壁的泥沙中,埋著一枚未鏽盡的斷戟。自己磨洗後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倘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注釋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銷:銷蝕。將:拿起。磨洗:磨光洗淨。認前朝:認出戟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東風:指三國時期的一個戰役──火燒赤壁。
  • 唐詩三百首 | 赤壁
    【簡介】《赤壁》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人即物感興,託物詠史,點明赤壁之戰關係到國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時暗指自己胸懷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見大。【注釋】⑴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⑵銷:銷蝕。⑶將:拿起。⑷磨洗:磨光洗淨。⑸認前朝:認出戟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
  • 秋風瑟瑟的雨夜杜牧與殘燈相伴,寫下一首悽美之作,句句都很傷感
    會昌二年(公元842年)杜牧被貶到黃州,至於是什麼原因被貶,史書上沒有任何的記載,後世的歷史學家普遍認為,杜牧的被貶最主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得罪了當時的李德裕。如果你對唐朝歷史比較熟悉的話,對於這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一定是如雷貫耳,他與當時的牛僧儒,形成了兩股對立的勢力,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牛李黨爭」,許多的有識之士都遭受到了打壓和排擠,杜牧也不例外。「牛李黨爭」中像杜牧這種優秀的青年,一直是被打壓的對象,只要稍稍理念不合,或者是投入到了對方的陣營,那就很有可能遭受到迫害。
  • 脫離題海,九九歸一|《赤壁》:東風姓諸葛不姓周?
    NO. 93赤壁唐代:杜牧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是詩人憑弔赤壁古戰場所寫的詠史懷古詩。杜牧的這類絕句開宋人詩歌議論之風。看到詩題中的「赤壁」,我們一定能夠聯想到三國時期的著名戰役「赤壁之戰」,正是這一場在赤壁的對戰,奠定了三國鼎足而立的形勢。周瑜統率吳軍,作為主力,用火攻大敗號稱八十萬的曹操大軍,一舉成名,成為歷史上的英雄人物。而這也正是詩人詠史懷古的背景事件。「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 每日一詩|《赤壁》(唐·杜牧)
    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東風】指三國時期的一個戰役──火燒赤壁。【銅雀】即銅雀臺,曹操在今河北省臨漳縣建造的一座樓臺,樓頂裡有大銅雀,臺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樂處。【二喬】東吳喬公的兩個女兒,一嫁前國主孫策(孫權兄),稱大喬,一嫁軍事統帥周瑜,稱小喬,合稱「二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