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 | 杜牧《赤壁》

2021-02-13 古詩詞世界
  點上方 藍色字體 一鍵關注    詩詞解讀 | 國學經典 | 百家講壇| 精品課程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詩詞

一支折斷了的鐵戟(古代兵器)沉沒在水底的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過自己又磨又洗髮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
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


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

銷:銷蝕。

將:拿起。

磨洗:磨光洗淨。

認前朝:認出戟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

東風:指三國時期的一個戰役──火燒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輕時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後任吳軍大都督,曾參與赤壁之戰並為此戰役中的主要人物。

銅雀:即銅雀臺,曹操在今河北省臨漳縣建造的一座樓臺,樓頂裡有大銅雀,臺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樂處。

二喬:東吳喬公的兩個女兒,一嫁前國主孫策(孫權兄),稱大喬,一嫁軍事統帥周瑜,稱小喬,合稱「二喬」。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這兩句意為折斷的戰戟沉在泥沙中並未被銷蝕,自己將它磨洗後認出是前朝遺物。在這裡,這兩句描寫看似平淡實為不平。沙裡沉埋著斷戟,點出了此地曾有過歷史風雲。戰戟折斷沉沙卻未被銷蝕,暗含著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於發現了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鏽跡斑斑的「折戟」,使得詩人思緒萬千,因此他要磨洗乾淨出來辨認一番,發現原來是赤壁之戰遺留下來的兵器。這樣前朝的遺物又進一步引發作者浮想聯翩的思緒,為後文抒懷作了很好的鋪墊。「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後兩句久為人們所傳誦的佳句,意為倘若當年東風不幫助周瑜的話,那麼銅雀臺就會深深地鎖住東吳二喬了。這裡涉及到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這對於詩人而言是相當清楚的,因為杜牧本人有經邦濟世之才,通曉政治軍事,對歷史時事是非常熟悉的。眾所周知,赤壁之戰吳勝曹敗,可此處作者進行了逆向思維大膽地設想,提出了一個與歷史事實相反的假設。假若當年東風不幫助周瑜的話,那結果會如何呢?詩人並未直言戰爭的結局。而是說「銅雀春深鎖二喬」,銅雀臺乃曹操驕奢淫樂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這裡的銅雀臺,讓人不禁聯想到曹操風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風流韻味,最後再用一個「鎖」字,進一步突顯其金屋藏嬌之意。把硝煙瀰漫的戰爭勝負寫得如此蘊藉,實在令人佩服。從藝術上看,詩人杜牧在前兩句用了以假作真的虛託手法,這是唐代詩人寫詩作文的常用手法,這就好比寫當朝的人或事而假借於前朝的人或事來寫;還有詩中運用了以小見大這種表現手法,詩的後兩句寫戰爭的勝負時,作者並未點破,而是通過大小喬這兩個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運來表達設想中東吳敗亡的結局,真可謂以小見大,別出心裁。試想,若東吳前國主和當朝主帥之妻均已被曹軍擄去銅雀臺,那戰爭的結局不言自明,這就使得全詩既生動形象,又含蓄蘊藉,富有情致。作者介紹: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現在新建了粉絲群以供各位詩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請在後臺輸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區回復喔)。

-END-

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必刪。

相關焦點

  • 杜牧|赤壁
    赤壁[唐] 杜牧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 赤壁-杜牧
  • 唐詩·赤壁·杜牧
    【注釋】1.折戟:折斷的戟。【作品介紹】《赤壁》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人即物感興,託物詠史,點明赤壁之戰關係到國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時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現詩人「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抑鬱不平之氣。
  • 每日一詩|《赤壁》杜牧
    這是詩人憑弔赤壁古戰場所寫的詠史詩。它認為歷史人物的成敗榮辱具有某種偶然性。杜牧的這類絕句開宋人詩歌議論之風。「赤壁」,山名,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長江南岸,對岸為烏林,相傳是孫權、劉備聯軍與曹操軍隊決戰的地方。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足而立的形勢。周瑜統率吳軍,作為主力,用火攻大敗號稱八十萬的曹操大軍,一舉成名,成為歷史上的英雄人物。
  • 古詩詞文賞析之唐詩《赤壁》杜牧
    這是詩人憑弔赤壁古戰場所寫的詠史詩。它認為歷史人物的成敗榮辱具有某種偶然性。杜牧的這類絕句開宋人詩歌議論之風。「赤壁」,山名,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長江南岸,對岸為烏林,相傳是孫權、劉備聯軍與曹操軍隊決戰的地方。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足而立的形勢。周瑜統率吳軍,作為主力,用火攻大敗號稱八十萬的曹操大軍,一舉成名,成為歷史上的英雄人物。
  • 《赤壁》新說:杜牧故意貶低周瑜,不正說明他的偉大嗎?
    ——杜牧《赤壁》《赤壁》向來為杜牧的代表作,然而,這首詩想要傳達什麼樣的意旨呢?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把「東風不與周郎便」這一句理解透徹,尤其是「東風」二字。乍看之下,杜牧認為若無東風之助,周瑜一方想要在赤壁戰勝曹操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說,杜牧認為周瑜一方的勝利是僥倖得來的。這樣的結論的確令人瞠目結舌。是杜牧故作大言以譁眾取寵嗎?還是事實本就如此呢?
  • 古詩詞賞析:[唐詩]杜牧《秋夕》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陳少梅《七夕圖》杜牧《張好好詩》
  • 每天一首古詩詞|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這首《清明》是杜牧流傳很廣的一首詩,寫於池州杏花村。這一天正是清明佳節,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突然細雨紛紛而至,悽迷綿密,路上的羈旅行人個個失魂落魄。遠在梁代,就有人記載過:在清明前兩天的寒食節,往往有「疾風甚雨」。若是正好趕在清明這天下雨,還有個專名叫「潑火雨」。
  • 名師解讀|杜牧《赤壁》: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 62.蒙曼講解丨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  點擊上方綠色按鈕⊙收聽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在赤壁戰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戰勝了數量上遠遠超過己方的敵人,而其能用火攻則是因為在決戰的時刻,恰好颳起了強勁的東風,所以詩人評論這次戰爭成敗的原因,只選擇當時的勝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勝的因素—東風來寫,而且因為這次勝利的關鍵,最後不能不歸到東風,所以又將東風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
  • 古詩詞裡的三國英雄周瑜:風流倜儻,雄姿英發
    杜牧: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當年晚唐的風流才子杜牧經過湖北三國赤壁古戰場,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詩。詩的前兩句寫的是詩人在「滾滾長江東逝水」的江岸邊,偶爾拾得了一支折斷了的鐵戟,它並沒有被濤濤的江水銷蝕。詩人撿起來又洗又磨,發現這原來是當年赤壁之戰留下來的。
  • 杜牧《赤壁》:似莊似諧,寓意深遠,發思古之幽情,抒眼前之感慨
    杜牧這首短什,雖然明白如話,不像李商隱的《錦瑟》那樣撲朔迷離,但也自古及今見仁見智,頗費捉摸。一般來說,絕句猶如一枝柳枝,通體外柔內韌則佳,過於莊重易損絕句風神。絕句聖手王昌齡的《出塞》,被人推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但是《姜齋詩話》批評說:「『秦時明月漢時關』句非不煉,格非不高,但可作律詩起句;施之小詩,未免有頭重之病。」杜牧《赤壁》前兩句也具有同樣的毛病,語重意直。
  • 古詩詞賞析:杜牧《山行》
    然而在詩人杜牧的心裡,秋色背後卻蘊含著別樣的欣然和唯美。即使秋意清涼,路途曲折,但他卻能夠為那紅於二月春花的秋之葉而駐足觀賞。那麼,是什麼樣的情懷讓杜牧能夠寫出如此絢爛的詩句呢?「坐愛」,「坐」是因為的意思,之所以停車,就是因為這片火紅的景象讓杜牧忘記了腹中的飢餓,旅途的勞頓,甚至忘記了這是一個令人容易悲秋的深秋季節。
  • 杜牧:在無情的時代,閒情地活著
    江水平靜如鏡,倒映遠遠近近的秋景,江水又像一個懷抱,「涵」住秋影。偶爾,還幾隻大雁從高空飛過。面對這樣的視野與景致,定然感到身心舒泰,再多不快,也被拋至腦後。他倆飲酒,賞秋,暢聊往事。杜牧忽然覺得,一個人,身處塵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難有開懷大笑的時候。既然遇上重陽這一良辰佳節,何不及時行樂,痛飲而歸?時令有序,青春易逝,多麼令人無奈。
  • 讀了杜牧一首詩後,有人笑了,可以說他是「詩上談兵」嗎
    杜牧,字牧之,是我們比較熟悉的著名晚唐詩人。七言絕句是他最擅場的體裁。在《唐詩三百首》裡,一共收錄了杜牧的十首作品,其中九首都是七言絕句。可見杜牧的七絕在後世人的心目中佔有十分尊崇的地位。今天我們來即興讀一下杜牧的《赤壁》。詩人以《赤壁》作為詩的名字,完全緣起赤壁之戰。赤壁是湖北長江邊上的一個城市,因為三國時候孫劉聯盟與曹魏在赤壁發生過一次空前絕後的戰役而聞名。
  • 赤壁,自將磨洗認前朝
    詩中道出了一段三國時期的典故,不過,這首《赤壁》誕生之時,卻已經是六百多年之後的晚唐。詩人杜牧懷著一腔感嘆之情,觸景傷情,哽感觸心。誰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如果是到了傷心之境,英雄之淚往往更叫人痛徹心扉。如畫的江山,讓古人留下多少濃墨重彩。一江春水永恆流淌,當年在江邊灑下淚的男兒,卻早已作古。那時的杜牧,正在經歷人生中的失意。
  • 自將磨洗認前朝——寫在《杜牧與黃州》出版之時
    剛經歷一場新冠病毒襲擊的古城黃州迎來了一場文化盛事:由黃岡市赤壁管理處組編、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黃州赤壁文化叢書》正式與讀者見面了。應鄭乃新先生之邀,筆者有幸參與編寫了叢書中〈杜牧與黃州〉一書。值此新書面世之際,謹撰小文,聊為喤引。
  • 贏得青樓薄倖名的杜牧
    沈傳師的弟弟沈述師也是個文藝青年,非常仰慕杜牧的才華,便經常邀請杜牧到自己家中飲酒聊詩,聽歌賞舞,歌女中有個張好好,不僅長得漂亮,舞姿也是曼妙無比,杜牧的春心被撩撥得波瀾起伏。可惜沈述師不想肥水流到外人田,搶先將13歲的張好好納為小妾,斷了小杜的念想,使他空留一番餘嘆。兩年後,杜牧在洛陽偶遇到張好好,她竟然已淪落到以當壚賣酒為生,往日的風韻蕩然無存。
  • 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
  • 童蒙養正 | 古詩詞賞析《題烏江亭》(第330期)
    唐詩宋詞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