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公眾帳號:丹媽讀童書 原創:丹媽 原標題:9部數理化經典紀錄片,這樣學習真的比課本有趣多了! 未經授權請勿隨意轉載。
大家最期待的科學主題,一直是心中沒完成的作業,精選再精選,終於來填坑了。
考慮到科學範疇太大,所以我這次是按照數學、物理、化學這三個方向去甄選的,兼具趣味性和學習性,我想這應該也是你們最想讓孩子學習的吧。
年齡段的話,我覺得小學生以上看比較合適吧,看的時候一直感嘆,我要是學生時代看過這些紀錄片,是不是數理化不會那麼渣。
因為真的比課本上有趣多了,有些是利用好玩的互動實驗,告訴孩子們神奇的魔術,背後其實是科學原理;有的是美輪美奐的宇宙,喚起孩子們對自然探索的好奇;還有的是把數學講的像比賽現場解說,讓孩子們切身體驗真正的「數學之美」……
這些片子,每一部都在告訴孩子們,科學可不僅僅是考卷上的題目,它是這樣奇妙,就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的生活裡。不僅能激發孩子對數理化的興趣,還能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強烈建議陪孩子一起觀看和收藏,每部都找好了觀影連結啊,在後臺回復 紀錄片 可以查看。
看介紹之前,照例先上個目錄:
化學篇
《美麗化學》
《現代鍊金術士》
《你應該知道的科學》
數學篇
《概率知多少》
《統計的樂趣》
《數學的故事》
物理篇
《鬥轉星移》
《電的故事》
《恆星七紀》
化 學 篇
1、《美麗化學》
2014年(更新中) | 中國 | 1~6min*11集
類型:紀錄片/短片
「 如果我在中學以前就看過《美麗化學》,我的化學也許就不會那麼糟糕了。」
這是看過本片後,網友寫給創作者梁琰的留言。甚至還有孩子的家長,直接贊助了梁琰的團隊10萬元,讓他們繼續製作化學史的影片。
這部片究竟有什麼魅力呢?
答案就在片名裡——《美麗化學》。在梁琰的鏡頭下,化學真的是太美了。
《美麗化學》是用百微鏡頭記錄的,化學反應的4k影像。
而且這些化學反應,都是初高中化學課上常見的,換句話說,這些方程式是咱們都背過的,當然,也是孩子們遲早都要背的。
《美麗化學》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清華大學出版社聯合製作的一個科普項目。一經推出,一個月內點擊量就超過200萬。
《時代》雜誌官網評價它,只要看過「美麗化學」的視頻,一定會愛上科學的不可思議。
在創作者梁琰的鏡頭下,本來在課本上的化學方程式,仿佛擁有了生命。
這些美麗的畫面把印象中需要死記硬背的化學知識,變成了美妙的藝術。孩子們一定也無法抗拒這樣神奇的魅力。
大家還可以關注《美麗化學》的中文網站,不定期有新視頻,還有化學史等豐富內容。
2、《現代鍊金術士》
2012年 | 英國 | 59min*3集
類型:紀錄片
《現代鍊金術士》,聽起來怎麼這麼像怪蜀黍騙小孩?其實這是2012年英國皇家學會的聖誕節講座。
這個講座自1825年以來每年舉行,面向大眾,特別是青少年,進行一系列主題科學科普。
而聖誕節講座是專門為小朋友們準備的聖誕科普大餐。2012年的主題剛好是化學。
而化學這門學科,最早就是希望點石成金的鍊金術士,誤打誤撞搞起來的。
《現代鍊金術士》分為三部分,分別以古代鍊金術的核心元素氣、水、土為主題,向小朋友們普及化學知識。
別看主持人像個科學怪蜀黍,他可是劍橋大學聖凱薩琳學院的化學主任彼得沃特斯博士。
講座不但有各種魔性的實驗,還有有趣的表演。彼得博士請來了音樂劇演員上場表演元素周期表歌曲。
還有更厲害的嘉賓——英國皇家學會的主席、諾貝爾獎得主克羅託教授,他的表演項目是親自燒掉他太太的鑽石戒指!
看到這裡,丹媽都要替教授心疼!這麼下血本的紀錄片,快和孩子們一起分享吧。
3、《你應該知道的科學》
2012年 | 英國 | 43min*6集
類型:紀錄片
羅馬人竟然收集尿液來漂白他們的牙齒?!
香檳的氣壓是汽車輪胎的4倍?!
看吧,雖然考了這麼多試,還是滿足不了孩子們的十萬個為什麼。
快快打開《你應該知道的科學》,和孩子一起來補補課。
這部6集小片其實有6個主題,包括「愛因斯坦」,「大腦」,「進化」,「速度」,「工程」,以及上面問題答案所在的第6集「化學」。
這部片最棒的地方在於,不管你是99歲還是9歲,看起來都毫無障礙,這就是BBC的本事。
就說第6集「化學」,本片翻著花樣,用各種蠢萌的動畫來展示,化學在生活中是多麼重要。
比如延緩衰老的問題,你肯定到現在還很關心,原來化學也有辦法!方法藏在紅酒裡——
紅酒中含有的白藜蘆醇,可以使實驗小鼠的壽命延長50%。
原來這就是愛吃高熱量奶酪的法國人,壽命並沒有比我們短的原因!紅酒趕緊屯起來!
哪有這麼不正經的科普片?要是我小時候的化學課也這麼有趣就好了。
哪怕孩子們沒太明白白藜蘆醇,他至少知道,化學可以幫助人類延長生命。
是的,化學能幹的事兒可多了,所以你們以後可要好好學習哦。
數 學 篇
1、《概率知多少》
2005年 | 英國 | 43min*5集
類型:紀錄片
英國有多少部手機被狗吃掉?答案是超過一百萬部。
大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殺死了自己的學生?
是的,原因是因為他無法接受學生發現了√2這個無理數。
數字很無趣,但是經過統計學妙手回春,讓數字變成這樣有趣的小八卦,孩子們一定會看得津津有味。
《概率知多少》就是這樣一檔統計學節目。
像運氣這種事,也能被數學家計算出來嗎?美國維吉尼亞的公園巡邏員羅伊,堪稱世界上最最倒黴的人。
在美國,被閃電擊中一次的概率是25萬分之一。被閃電擊中6次的概率就已經達到2.4兆兆分之一了。
可憐的羅伊,一生中被閃電擊中了7次,連數學家們也無法計算了。
《概率知多少》裡這些日常中活生生的例子,保證讓你目瞪口呆。
除了有趣的實例,節目中還有數字狂人帶你燒腦做題,簡單的加法居然就難倒了一大堆路人。就連我們的網友評論,也都在討論到底是哪裡算錯了。
這就是節目裡一再告誡我們的,一定要尊重數字。
比如說指數函數,一張紙對摺50次有多厚呢,答案是1億5千萬公裡,就是從你現在站的地方,一直到太陽的距離。
看完5集《概率知多少》,孩子們就知道了,數字是不會騙人的。
3、《統計的樂趣》
2010年 | 英國 | 59min
類型:紀錄片
雖然一樣講的是統計學,但是《統計的樂趣》這部片真正能讓人看到,數學在社會經濟中強大的力量。
原來,統計學(statistics)是從國家(the state)這個詞衍生的,統計學本來是國家監督人民的工具。
但現在這個「大數據」時代,統計學的力量可遠遠超過人們的想像。
比如說,統計學告訴我們,雖然男人們總是嘲笑女司機,但是男性的交通事故死亡率幾乎是女性的兩倍。
再比如,下面這張用12萬個統計數據繪製而成的圖表,橫軸是收入,豎軸是平均壽命,描述了近200年來世界的發展趨勢。
把數據變成圖表的人當中,最讓人想不到是她——南丁格爾。
沒錯,她不止是世界上第一個女護士,竟然還是一位統計學學霸。
她所引入的極區圖被奉為經典,甚至引發了護理和衛生的革命。
而《統計的樂趣》中,最亮眼的明星還不是南丁格爾,而是主持人Hans Rosling。
這位可愛的瑞典教授,能把統計學圖表講出賽車比賽的效果,這樣花式講課的老師,讓網友們直呼,要是我的數學老師也像這樣就好了!
這位智慧的小老頭,還做過許多講解統計圖表的演講,孩子們感興趣的話,大家也可以找來看哦。
3《數學的故事》
2008年 | 英國 | 60min*6集
類型:紀錄片
要了解一門學科,就要了解它的發展歷程。快來跟著BBC《數學的故事》,來一場穿梭時空的數學旅行。
從埃及金字塔到北京的天壇,從印度市場到牛津劍橋,看看數學是怎麼發展成今天這樣,從一年級到大學畢業都必考的科目的。
從數學的眼光來看待這些人類文明史上的瑰寶,有什麼不同呢?
跟著主持人數學家馬庫斯,帶領孩子們發現古人們偷偷藏起來的數學智慧。
片中介紹了我們中國古代的許多大數學家,如秦九韶,看看他的理論怎麼能夠測量出毛主席紀念堂的尺寸。
還有數學在歷史上的各種奇葩用途,比如我國古代數學家利用數列知識,為皇帝解決與後宮妃子們同房的排班問題。
當然也少不了,數學家們在歷史上的智力交鋒。比如牛頓和萊布尼茨的恩恩怨怨。
看完《數學的故事》,孩子們對數學史就有了個大概的了解,數學這門古老而實用的科學,裡面凝聚了多少人類的智慧,和文明的成果啊!
物 理 篇
1、鬥轉星移
2004年 | 中國 | 10min*52集
類型:紀錄片
在看過BBC很多美美的天文紀錄片之後,丹媽還是決定給大家推薦這部,央視爸爸N年前渣畫質的科普小片——《鬥轉星移》。
《鬥轉星移》真的是很多人美好的童年回憶,甚至有知乎答主慨嘆,要不是當年看了這部片,怎麼會現在還在學物理!
這部片總共52集,每集只有短短的10分鐘,講述的是淺顯的天文物理常識,時長上,就非常適合孩子們觀看。
夏至、春分、日食和月食;彗星、時差、閏年和萬有引力,本片講述的是這些日常的天文概念,孩子們容易理解也容易記住。
關鍵是,這部片的語言,非常通俗易懂!我這樣的物理學渣,還有廣大"曾經的」小朋友們親身體驗,沒有艱深的術語,沒有複雜的公式,也沒有一本正經的科學家,真的能看懂!
看過這部片的孩子們,有的鬧著買了天文望眼鏡,有的從此以後開始追「星」,不管怎麼說,這部片是很多人的天文學啟蒙。
如果孩子們忍不了渣畫質,讓他聽音頻也完全可以,B站就有這個功能,非常方便。畢竟央視爸爸的配音實力,還是讓人妥妥的放心。
2、 電的故事
2011年 | 英國 | 59min*3集
類型:紀錄片
我這個物理學渣表示,物理中最難學的就是電學。法拉第、伏特、焦耳……簡直就像課本上的緊箍咒。
但是當這些科學家變成一個個故事裡的主角,好像物理也變得有趣了起來。
所以啊,科普要趁早!
這部BBC拍攝的《電的故事》,通過物理學家和著名事件,講述電的發展歷程,充滿了故事性和趣味性,強烈推薦大家和孩子們一起看。
片子裡的故事,有許多都是孩子們今後一定會碰到的「老朋友」,比如雨中放風箏的富蘭克林。
但是《電的故事》就會告訴你,雖然富蘭克林提出了這個實驗,但他本人實際上從來沒有做過這個實驗。
還有他,海因裡希魯道夫赫茲,這位德國物理學家於1888年首先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他的名字成了頻率的單位名稱。
而影片告訴我們,實際上,奧利弗洛奇教授比他更早證實了這一理論,只是因為在發表之前度了個假,就被赫茲搶了先,堪稱史上最不幸的物理學家。
這些電學史上有趣的小故事,引人入勝,網友們都忍不住評論,「怎麼會講的這麼好!」
科學家是科研領域的佼佼者,他們和其他行業裡那些傑出的人是一樣的。
讓孩子們了解科學家的故事,放下對科學的成見和恐懼,他們才能發現科學的樂趣。
3、 恆星七紀
2012年 | 英國 | 90min
類型:紀錄片
這部豆瓣評分高達9.1的BBC紀錄片,從內容到視覺效果,都非常贊,可以說是經典中的經典。
跟片名一樣,《恆星七紀》在88分鐘的片長裡,帶領觀眾經歷恆星的一生。
其實,類似的天文紀錄片非常多,BBC的就可以列出一堆。那為什麼給大家推薦這一部呢?
天文聽起來很浪漫,星座啊,銀河啊,但實際上,天文知識是非常抽象的。
特別是在娛樂信息這麼豐富的現在,別說孩子們了,大人們都很難看得進去。
而這部《恆星七紀》憑什麼抓住孩子們的眼球呢?那就是,它真的,太,美,了!
幾乎每一幀都可以截屏當屏保的畫面,分分鐘掀起視覺高潮。
浩瀚無垠的宇宙中,你我皆是星辰。
最理性的科學,和最感性的想像,完美融合在恆星的一生中。還有什麼比絢麗的宇宙更能激發起孩子們對科學的探索欲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