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紅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最近,京東金融的一系列土味廣告視頻引起紛爭。在網友的聲討下,京東金融發表道歉聲明,承認廣告存在嚴重的價值觀問題,將整改。
引起紛爭的視頻裡,衣著樸素的男子因為囊中羞澀,不僅沒法給暈機的母親升艙,還被前排乘客丟來白眼。這時候,一個衣著西裝的男士冒了出來,直接拿過他的手機幫他開通網貸,還「好心」地告訴他,「以後急用錢的時候,可以隨用隨取」「別讓那些沒有禮貌的人給笑話了」。
沒經過別人允許,怎麼就能幫別人開通網貸了呢?這一波操作讓人大跌眼鏡。不伸手援助也就罷了,反而推人家走上網貸之路。廣告還明裡暗裡透露出,不消費就會被人瞧不起,簡直就是赤裸裸地宣揚拜金主義。也難怪網友紛紛表示,一眼就能看出廣告不懷好意,不會落入廣告的圈套。
但不能否認的是,這樣的廣告有其市場。對廣告嗤之以鼻的往往不是它的目標受眾。像視頻主角那樣的,才是廣告的「易感人群」。他們確實更容易缺錢,不了解網貸規則,風險意識也不強。
這樣的廣告正是為他們「量身定做」的,針對他們的需求與弱點設計腳本,句句扎心。先是告訴你,消費不起就會被人瞧不起;接著再誘惑你,一鍵就能開通,利息低。然而,他們卻對網貸引起的悲劇避而不談。如果說那些大行其道的成功學、厚黑學、婚戀學、pua學包裝精緻,現在土味的網貸廣告就是直白粗暴、不加遮掩。而他們的目標正是更廣闊的下沉市場。直擊弱點的故事設計,再加上算法精準投放的助攻,本來就毫無防備的「易感人群」哪裡還禁得住誘惑?甚至他們可能不僅不覺得辣眼睛,反而被土味網貸廣告蠱惑、產生共鳴。
也正是廣告的赤裸,揭示了「易感人群」的弱點和痛點:對數字科技和網際網路金融產品背後高風險的低敏感,對體面的渴望,還有在社會中的弱勢與邊緣化。如這一系列廣告所示,他們中的多數是打工者,可能就是常見的外賣騎手、清潔工、建築工人。儘管他們一直都在社會分工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他們的渴望與需求,對於社會中很多人而言,是模糊的。甚至在本次事關他們切身利益的紛爭中,我們也幾乎聽不到他們的聲音,而只能聽到網友們義憤填膺的聲音。利益最攸關者,在輿論中卻沉默了。這樣的悖論不能不讓人感到心酸,刺痛了公眾的神經,也讓我們意識到,這群人在公共話語和公眾注意力中佔據的比例,還是太少太少。
據CNNIC發布的報告,中國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64.5%,城鄉網際網路普及率縮小6.3個百分點。事實上,網際網路企業已經看到了這個「易感人群」所在的龐大的群體,稱其為下沉市場。在資本的眼中,他們的規模與增長潛力巨大,就是金礦和藍海。但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應該堅守的最基本的原則應該是尊重消費者,而不是用毀三觀的土味網貸廣告收割韭菜。
更值得注意的是,「易感人群」除了以消費者的身份被資本看見,更要以社會成員的身份被整個社會看見。正如魯迅先生說的「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如何讓他們過上體面的生活,是整個社會需要思考的問題。
文/張程喆(清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