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燕遙感揭秘雷射雷達LiDAR給文化遺產保護帶來哪些便捷?

2021-01-18 網易

2020-10-23 10:12:30 來源: 飛燕遙感

舉報

  數千年的人類文明史,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歷史遺蹟或遺物,如何及時發現並有效保護這些珍貴遺產歷來是考古學關心的話題。了解地下遺蹟,一定要動鏟發掘嗎?這種想法早就過時了,考古之所以不等同於盜墓,是因為有一套完備的技術支持,來庖丁解牛式地還原遺址原景。

  隨著考古研究工作的擴展和研究區域的擴大,考古學家們需要從更加宏觀的角度去研究歷史文化,認識古代文明,追溯歷史進程,與傳統的考古方法相比,遙感具有實時獲取大範圍的數據、成本低、對監測對象無破壞等特點,為考古學家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技術手段。

  遙感考古通過從太空梭、衛星、飛機、無人機等不同平臺上運用攝影機、光譜相機、紅外相機、雷達等成像設備獲取考古遺址影像資料,根據遺址範圍內地表現狀和光譜成像規律等的相互關係,對影像的色調、紋理、圖案及其時空分布規律進行研究,判定遺蹟或遺址的位置、分布、形狀、深度等特徵,進行遺址識別和調查。

  

  1)1906年,英國軍官H.P.沙普在軍用熱氣球上拍攝到的史前巨石陣遺址為遙感考古的始端標誌。

  2)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考古學家在航空照片上發現了城市中的古代建築遺址及原野上的古代建築遺址。

  3)20世紀20年代提出了航空考古勘察和航片分析的三種標誌:陰影標誌、土壤標誌和植被標誌。

  4)20世紀70年代以來,人們通過發射到外層空間的數以百計的衛星,獲得了大量的遙感考古信息。

  5)1990年,由法國空間局、美國宇航局、歐空局、日本宇宙事業開發團共同籌備的「空間考古研究」國際會議的召開為遙感考古的發展揭開了新的一頁。

  6)1997年,第一屆「遙感考古應用會議」在美國舉行,會議討論了衛星和航空技術在考古領域的應用。

  

  1)20世紀60年代修建三門峽水庫時,我國考古工作人員就曾經利用航空照片對庫區古代遺址、墓葬的分布進行分析。

  2)90年代以後,我國更是加大了對遙感考古的投入力度,建立了一批重點實驗室並召開了一些具有國際水平的會議,以對遙感考古進行專門的學術研究。

  3)近年來,我國科技考古人員在珠江口通過遙感發現了明代的沉船,並成功地對其進行了打撈。

  

  

  機載雷射雷達遙感技術原理-進行遺址地層面測量

  作為一種主動遙感技術,雷射雷達除了可全天候、快速、直接、高精度採集對象的三維信息外,還能夠穿透密林或者一定深度的水體,極大地提高了三維空間數據的獲取效率,同時為地表植被、農作物等要素覆蓋下的文化遺蹟揭露提供了可能。

  

  雷射雷達遙感考古發現流程

  根據近地表歷史文化遺蹟遺存具有特徵起伏微小、分散而不連續、植被覆蓋茂密、地形特徵和遺存特徵混雜等特點,採用顧及近地表考古遺址考古遺址空間特性的點雲濾波與分類算法,得到精細表達的地表微地形數字高程模型;實現近地表考古遺址空間特徵的準確提取和表達,並結合嚴格地理配準的高解析度光學遙感影像,進行近地表考古遺址信息的呈現與判讀。

  

  

  

  對考古的無損探測

  無損探測法是一種能探測和研究遺蹟的平面形制特徵和布局結構,無需進行大面積的揭露,即能節省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又不會對遺存有任何破壞

  長周期環境考古

  用遙感研究長周期的環境歷史變遷,因為各種研究對象,都有其區別於其它對象的特徵, 其中不少特徵得以不同程度的保留。這些特徵反映在遙感圖像上,則可以通過色調、陰影、形態、大小、紋理等的差異識別出來。一個地區的環境演變,最主要的是水系的演變,這主要包括水系變遷、湖泊的變化以及海岸線的演變等。利用遙感圖像上地物特定的光譜特徵,通過土壤溼度、鹽度及沉積物組分等信息的分析, 可以很清楚地將水系變遷的路線、方向甚至原因反映出來。

  

  

  雷達遙感考古-強穿透力

  波長越長,雷達電磁波穿透性越強。而雷達波穿透性及深度還同地表參數、雷達入射角及極化模式直接相關。通常長波段雷達信號有穿透植被能力,且其次地表穿透性在幹沙區最佳。

  

  雷射雷達遙感發現叢林中的瑪雅遺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RPlidar A1軟體包使用教程,RT-Thread 連接 RPlidar A1 雷射雷達
    但是如果使用雷射雷達的話,可以一次性得到360度範圍內的障礙物分布。獲取雷達設備  rp_lidar_create2. 雷達初始化    rp_lidar_init3. 發送控制命令  rp_lidar_scan4.
  • 飛燕遙感丨積極響應戰疫情,堅定信心保生產!
    為了更好地滿足各行業對影像資料的旺盛需求,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按照「著力服務基礎測繪,兼顧重大項目需求」的思路,常年來負責並開展國家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獲取工作。飛燕遙感憑藉穩定增長的業績、領先的科技創新水平和優質的技術服務,在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2020年基礎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獲取項目(一期)中,中標6個分包!
  • 雷射雷達下半場:前裝量產高地之爭
    要提高線數,提升垂直方案視場角和角解析度,就需要不斷堆疊雷射收發模組, 這不僅意味著物料成本的上升,也意味著工藝變得複雜、可製造性變差;並且,還帶來整機體積變大、功耗上升等弊端——它將成為另外一個類似高線數旋轉雷射雷達的方案。
  • 手機+雷射雷達,將為我們帶來什麼?
    近期,某知名手機品牌推出的新款手機中配備了三個攝像頭,而且增加了一顆 LiDAR,雷射雷達掃描儀。很多人不禁會問雷射雷達(LiDAR)是什麼?雷射雷達代表「光檢測和測距」,它的工作原理是將雷射從物體上反射回來,以測量光回到傳感器的時間,從而測量它們的距離。
  • 科普| 選擇雷射雷達還是攝影測量?你需要知道這些
    而傾斜攝影測量技術是國際測繪遙感領域,近年發展起來的一項高新技術,利用照片進行三維重建成為一項關鍵性的技術。測繪應用中另一項技術在近幾年也越發地成熟,那就是機載雷射雷達技術,近年來機載雷射雷達技術已漸漸應用到工程測量中,並在某些應急測繪場景中發揮著突出的作用。機載雷射雷達技術與攝影測量技術原理不同,各有其優點缺點。面對不同測繪項目的成果需求是選擇雷射雷達還是攝影測量?
  • 雷射雷達——從航天到平板都用它
    雷射雷達的分類: 測量型雷射雷達 v.s. 導航型雷射雷達 用雷射器作為發射光源,採用光電探測技術手段的主動遙感設備。雷射雷達是雷射技術與現代光電探測技術結合的先進探測方式。
  • iPhone12雷射雷達掃描儀有什麼用 雷射雷達怎麼用
    iPhone12雷射雷達掃描儀有什麼用 雷射雷達怎麼用 蘋果iPhone12今年在高端型號iPhone12Pro
  • 空間信息技術重構世界遺產
    在宏觀層面,進行了中國世界遺產資料庫建設,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遙感資料庫及示範地動態監測研究、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監測預警體系建設,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動態信息系統和監測預警系統試點,遙感技術在中華文明探源中的應用研究等重大工程;中觀層面的工作包括京杭大運河保護地理信息系統建設、大運河歷史文化環境保護支持系統研發、長城資源保護管理信息系統建設
  • iPhone 12 Pro最新渲染圖曝光 搭載雷射雷達掃描儀LiDAR
    3月23號消息,BenGeskin/9TechEleven根據iPad Pro 2020採用的由雷射雷達掃描儀LiDAR組成的後置三攝模組打造了iPhone 12 Pro的概念圖。從BenGeskin/9TechEleven放出的概念圖來看,圖中的iPhone 12 Pro均採用了後置四攝方案:由廣角鏡頭+超廣角鏡頭+遠攝鏡頭+LiDAR雷射雷達掃描儀組成。
  • iPhone 12 Pro 雷射雷達LiDAR真實評測:快速3D掃描建模、AR虛實...
    iPhone 12 Pro自發布以來,其搭載的雷射雷達LiDAR的作用已經進行了一波科普,不過卻一直缺乏實際的應用體驗,現在到手的用戶多了,各個社區開始通過實際使用來體驗LiDAR的應用。那麼,這種應用有什麼用呢,僅僅是出於消費者的娛樂還是將會對某些領域/產業帶來深刻的影響和變革,又或者可能對未來有什麼展望呢?
  • 南京工業大學攜手飛燕遙感共建實踐教育基地 解鎖校企合作新模式
    南京工業大學攜手飛燕遙感共建實踐教育基地 解鎖校企合作新模式 2020年11月27日,南京工業大學測繪學院一行來到飛燕航空遙感技術有限公司,與飛燕遙感骨幹團隊就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校企合作相關事宜進行交流,並舉行實踐教育基地的籤約儀式和揭牌儀式。
  • 超能課堂(221):iPad Pro那個高大上的雷射雷達,LiDAR是什麼?
    在前不久新推出的2020款iPad Pro上,蘋果又弄了個新名詞:LiDAR,聽起來音近「萊達」,這讓我們母語是中文的國內消費者們,蘋果稱之為雷射雷達掃描儀,第一感覺就是個很高大上、很前沿科技的東西,似乎又是個讓你買買買新iPad Pro的理由或者藉口哦。那麼這個LiDAR是什麼,又有什麼用呢?這裡就給大家簡單明了講解下。
  • 【車雲報告】雷射雷達與自動駕駛,最佳CP初養成
    據Lux Research報告,到2030年,雷射雷達將在自動駕駛領域收穫近億美元的商業機會。並且按照車企從ADAS向全自動駕駛過渡的商用化計劃,雷射雷達已經開始在車輛局部發揮特長。用於自動駕駛的傳感器中,專業人士對雷射雷達的評價是「必不可少」。從最早的谷歌豆莢車到層出不窮的車企測試案例,雷射雷達已經逐漸發展為標配。
  • 飛燕遙感中標國家基礎地信中心2020基礎航攝項目
    熱烈祝賀飛燕航空遙感技術有限公司再傳喜報!在最新公示的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 2020 年基礎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獲取項目中,以雄厚的項目實力和近乎完美的業績信用,中標 6 個分包,中標金額總計 1566 萬!其中寧夏二測區傾斜航攝項目,解析度要求0.05m,面積達 230 平方公裡。
  • 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顛覆者-Luminar|自動駕駛|雷射雷達|luminar|...
    汽車制動駕駛離不開雷射雷達,雖然Musk說不用雷射雷達,那是因為雷射雷達貴,如果雷射雷達能夠達到1000美元或是500美元,我相信會Musk也會用雷射雷達的。除了Musk之外,幾乎所有的汽車廠商的自動駕駛都在測試雷射雷達。
  • 搭載華為雷射雷達方案,ARCFOX極狐HBT諜照曝光
    消息人士透露,華為此次官宣的雷射雷達,正是極狐HBT所量產搭載的96線中長距雷射雷達產品,伴隨華為車規級雷射雷達的亮相,搭載華為3顆雷射雷達的極狐HBT成為量產第一車。極狐HBT是ARCFOX極狐聯合華為打造的全新高性能智能電動汽車,將搭載3顆96線車規級雷射雷達、6個毫米波雷達、12個攝像頭和13個超聲波雷達,同時搭載算力可達352Tops的華為晶片,該車型將於明年亮相發布。
  • 搭載華為雷射雷達方案 ARCFOX極狐HBT諜照曝光
    同一天,華為首次面向公眾正式發布車規級高性能雷射雷達產品和解決方案。據消息人士透露,華為此次官宣的雷射雷達,正是極狐HBT所量產搭載的96線中長距雷射雷達產品,伴隨華為車規級雷射雷達的亮相,搭載華為3顆雷射雷達的極狐HBT成為量產第一車。
  • 飛燕遙感承接的溧陽市正射影像圖製作項目通過驗收
    近日,溧陽市自然資源局在溧陽市組織專家對飛燕遙感和江蘇金沙聯合承接的「溧陽市正射影像圖製作」項目成果進行驗收。會上,飛燕遙感項目技術負責人對項目執行情況、項目技術路線與方法、項目難點及處理方法、相關技術延展應用研究和成果展示等方面進行了匯報。
  • LiDAR技術晶片化又有新突破,LuminWave展示矽光OPA200線雷射雷達
    雷射雷達晶片和模組企業洛微科技(LuminWave)在本月舉辦的CIOE上展示了國內首款基於矽光OPA的200線純固態成像級雷射雷達(LiDAR)。早在今年1月的CES期間LuminWave就推出了世界上尺寸最小的基於自研光晶片技術的MicroLiDAR傳感器晶片,主要用於自動駕駛近距補盲和手勢識別。
  • 雷射雷達成功「破圈」,駛入量產快車道
    自動駕駛、機器人場景的放量應用,為雷射雷達注入新一輪活力。2020年新老玩家的同場競技中,雷射雷達行業主要呈現出哪些特徵?技術上又有什麼新趨勢?資本重點考量創業公司的哪些能力呢?青桐資本一直關注技術領域。本文將從兩部分切入:4大視角直擊2020年雷射雷達行業的新特徵;分析資本對創業公司的考量重點,包括技術維度的2大新趨勢、量產層面的4大細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