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周星馳電影中的荒誕文學色彩

2021-02-16 文字工場




淺談周星馳電影中的荒誕文學色彩

 

[摘要] 周星馳以其獨特的無釐頭電影風格深受廣大觀眾喜愛,他的電影作品幾乎都有一定的荒誕文學色彩。本文回顧了周星馳的演藝事業發展歷程,探尋周星馳的無釐頭風格的形成過程和荒誕文學的表現形式,並從周星馳電影中的臺詞,電影情節以及電影所表達的人生境界等幾個層面來分析周星馳電影中的荒誕文學色彩。

 

 

[關鍵詞] 周星馳;電影;荒誕文學;

 

前言

 從上個世紀80年代至今,周星馳以其參演的56部電影和導演的12部電影,在中國電影發展過程中有著舉重輕重的分量。他曾憑藉《少林足球》斬獲第2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獎,憑藉《功夫》斬獲第4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和最佳劇情片獎。除了電影藝術方面的成就外,周星馳對文學上的貢獻也是不可忽視。「周星馳」已經成為一個電影品牌,形成獨特的無釐頭電影風格,他本人也被稱之為後現代主義解構大師。而後現代主義與荒誕派文學有著密切關聯,下文將圍繞周星馳電影中的荒誕文學色彩進行分析。

 

一、周星馳及其電影概述

 

(一)周星馳生平概述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周星馳出生於香港,其母親借用《滕王閣序》中「雄州霧列,俊採星馳」的名句,為他賜名周星馳。周星馳的出生並不算富貴,他的父親祖籍是浙江寧波,自他七歲起,父母正式離異,周星馳便與母親和兩個姐妹一起生活。而自小偏文科的他似乎命中注定了將與文學結下一段不解之緣,在香港聖瑪利奧英文書院中學畢業後,周星馳做了兩個月的辦公室助理,也曾對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報考上了被稱之為影視界黃埔軍校的香港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1980年成為麗的電視臺特約演員而正式進入演藝圈,歷經40年,周星馳最終成為中國電影界全能人才,集演員、導演、編劇、製作人等多重身份於一身,並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厚重的一筆。

 

(二)周星馳的演藝生涯及其代表作品

 

回顧周星馳的演藝生涯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應是周星馳的成長期,約1980年-1990年,這時候的周星馳初入演藝圈,並從跑龍套(臨時演員)的基礎做起,1981年出演個人首部電視劇《IQ成熟時》,包括傳遍大江南北的《射鵰英雄傳》中,周星馳也參演了一個宋兵乙。應當說青年時期的周星馳格外珍惜每一次參演的機會,也在各種龍套生涯中得到了鍛鍊和提升,他善於學習,並對表演逐漸產生自己的看法,這些情節往後被他巧妙的運用到了電影《喜劇之王》中。從1981年到1992年周星馳先後參演了25部電視劇,並從1988年正式將演藝事業的重心轉向大銀幕,但早期電影都以嚴肅題材為主,包括他在《江湖最後一個大佬》中飾演的小混混角色,其重情重義的人物形象也深得人心。

 

周星馳的第二個階段應該是從1991年-2000年,這是他人生中的黃金年齡,也是他電影的黃金時段,從1990年他參演的《一本漫畫闖天涯》開始,他的個性化「無釐頭」搞笑表演風的首次出現,開始了他作為影片靈魂人物的時代,可視為周星馳的第一次轉型。這十年,是香港電影的最後的最輝煌的十年,也是周星馳大展宏圖,廣施拳腳的十年,他不僅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票房紀錄,也塑造了眾多經典的人物形象。如1990年的《賭聖》是他第一部票房超越四千萬的香港電影,榮獲1990年香港十大賣座影片之首。1994年的《大話西遊》系列至今成為無人能超越的經典,也是公認的周星馳巔峰作品,在周星馳參演的50多部影片中獨樹一幟,可視為周星馳的第二次轉型。1999年周星馳第三次轉型,他自編自導自演了《喜劇之王》。這部電影可看作周星馳對多年從影生涯的一個總結,通過劇中人物的辛酸經歷,表達了自己對人生得失看法,也是他的由衷心曲。

 

周星馳第三個階段從21世紀開始,這個階段周星馳作品數量銳減,並以導演為主,只參演了包括《少林足球》(2001)、《功夫》(2004)、《長江七號》(2008)三部電影,但先後導演了包括《西遊降魔篇》(2013)、《美人魚》(2016)《新喜劇之王》(2019),此外《西遊伏妖篇》(2017)由周星馳編劇,但由徐克導演。這個階段受大環境影響,香港電影整體走向沒落,大多數導演選擇北上合作的路線,周星馳的事業中心也由香港轉向內地,但他的導演風格越來越成熟,即使部分影片他未曾參演,但他的喜劇風格仍在電影中有所展現,周氏無釐頭也從周星馳一個轉向更多的人,除了搞笑的戲劇色彩,他的作品中也增加了更多的關於人生境界的內容。

 

縱觀周氏電影,無釐頭搞笑風格深入人心,後現代主義風格漸顯,其實從電影的文學角度來看,周星馳的電影多少有些荒誕文學色彩,那麼究竟何為荒誕文學呢?

 

二、荒誕文學概述

 

(一) 荒誕文學的形成及發展

 

在中國漢語中,荒誕是一個詞,意思是指虛偽而不可信,極不真實;不近情理。在西方,「荒誕」源於拉丁文的adsurdus,意為「難聽的」。將荒誕的概念引入到文學創作之中,則有荒誕小說,荒誕戲劇,荒誕詩歌等多種表現形式。

 

提到荒誕文學,這裡不得不提幾個含義,首先是「後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是一種哲學思潮,這種思潮成於20世紀60年代,盛於80年代,至今仍然影響廣泛。後現代主義理論強調的是差異性和異質性,反對同一性和總體性,在藝術上的表現是強調藝術平民化和生活化,追求藝術語言的異質性或矛盾性的並存等等。其次是「荒誕派文學」,荒誕派文學是西方二十世紀後現代主義文學重要流派之一,它一般是指採用荒誕的手法,表現了世界與人類生存的荒誕性。荒誕的手法主要表現在戲劇創作方面,並於20世紀四五十年代在巴黎開始盛行,隨後在歐美各國產生了廣泛影響,在七十年代初走向衰落。例如這一時期的荒誕文學作品代表包括法國劇作家尤奈斯庫的《禿頭歌女》(1950)、愛爾蘭作家貝克特的《等待戈多》(1952)等。

 

而荒誕小說明顯比荒誕戲劇的誕生時間更早,例如卡夫卡的小說《變形記》完成於1912年,並於1915年首次發表,這部作品便是典型的荒誕文學代表作,包括湯顯祖的《牡丹亭》也屬於荒誕文學範疇,而《牡丹亭》最早刊行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

 

到了現代,荒誕文學的表現已經不僅是限於小說和戲劇創作,其他例如詩歌等其他文體也有荒誕的表現手法,例如中國詩人祁國(代表作品《自白》)被稱之為中國荒誕派詩歌的創始人之一。而隨著當代影視產業的興起,湧現出大量的荒誕派影視作品,例如寧財神的《武林外傳》系列,包括寧浩的瘋狂三部曲(《瘋狂的石頭》、《瘋狂的賽車》、《瘋狂的外星人》)電影也有荒誕的成分。

 

(二)荒誕文的表現形式

 

不同時代、不同國度的作家對荒誕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既有喜劇成分也有悲劇色彩,如湯顯祖在《牡丹亭》中描寫了富家千金杜麗娘愛上夢中人柳夢梅,並因情而死,人鬼相戀,最後起死回生的故事,可作為荒誕喜劇代表;在卡夫卡《變形記》中,主人翁化身大甲蟲,收到家庭成員的排擠,也不能被社會接納,藉以表達人性醜惡,社會異化,人的親情在金錢腐蝕下淪喪的悲劇等。總結荒誕文學的表現形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從喜劇層面來說,荒誕派文學寄希望於通過荒誕手法表達對作者的理想主義色彩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例如荒誕喜劇《武林外傳》,架空了時代背景,主要故事通過「同福客棧」裡的女掌柜佟湘玉和她的幾個夥計展開。一群年輕人在一個同一個屋簷下上演一幕幕經典搞笑的故事,並在各個故事中感受到了主人翁的成長和對美好生活的期許。從悲觀色彩來說,荒誕派文學有著強烈的反諷和控訴成分,借用荒誕手法表達對社會的不滿,乃至於即使人性的醜惡,卡夫卡的《變形記》即是如此,此外像餘華《許三觀賣血記》,阿爾貝·加繆的《鼠疫》等。除了上述兩種,還有荒誕派文學借用荒誕的藝術手法,例如荒誕的語言表達,荒誕的故事情節,荒誕的人生境界,從而達到一種更高境界的美學追求,實現更高層次的藝術價值。對比周星馳電影的荒誕性,皆是如此。

 

 

三 周星馳電影中的荒誕色彩

 

查看周星馳的全部電影,其荒誕文學色彩大致體現在以下電影語言(即電影臺詞)、電影情節和電影最終表達的主題思想三個方面:

 

(一)電影臺詞的荒誕性

 

在1990年上映的《賭俠》中,配音演員石班瑜正式登場。石班瑜的配音理應是周氏無釐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既成就了周星馳,也成就了他自己。周星馳的部分電影臺詞在石班瑜的演藝下,逐步成為經典,這一方面要歸結於香港特殊的地緣文化,也要依賴編劇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特別是很多臺詞均由周星馳親自操刀,也能印證其無釐頭風格的過人之處。周星馳電影的很多經典臺詞都或多或少都有些荒誕,如《整蠱專家》中,他說「我認得他(劉德華)右邊耳朵下面第十八根頭髮有分叉」。一句普通臺詞,用誇張的手法,跳出了正常人思維,讓人摸不著邊際。例如《少林足球》中,他說「人若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麼區別」,在《國產凌凌漆》中,他用「就算是一條底褲,一張廁紙,都有它的用處」來比喻自己的懷才不遇和遠大理想抱負,以達到另類的勵志效果;電影《鹿鼎記》中的那一句「我對你的敬仰真是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有如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他用誇張和比喻的雙修辭,達到荒誕的效果。周氏電影臺詞的荒誕性在《唐伯虎點秋香》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既有「一鄉二裡共三夫子不識四書五經六藝竟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膽,十室九貧湊得八兩七錢六分五毫四釐尚且三心二意一等下流」這樣的對仗,也有「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的內心感悟,尤其他編纂的那一段自己的家人被唐伯虎殺害的臺詞(小人本住在蘇州的城邊, 家中有屋又有田……)以博取秋香的同情,造就了電影更高的藝術價值等等,這些臺詞既有誇張、對偶、比喻等修辭手法,也有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無不加深了他的電影的荒誕文學色彩。包括在《大話西遊》中的「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擺在我的面前……」但在《西遊降魔篇》中,周星馳又反過來否定自己,借舒淇的口說出了「一萬年太久,愛我,就現在……」的人生感悟。這一前一後的對比,不僅能看到劇中人物的真實感受,也可能是周星馳本人情感道路上的一個心聲回顧,加深了其電影人生的荒誕色彩。

 

(二)電影情節的荒誕性

 

從某種程度上說,周星馳的無釐頭和荒誕均依賴於不可思議,不合常理的故事情節,例如《賭聖》系列中的「特異功能」,包括用手搓牌就能將手中的牌變成自己想要的牌等超能手段,既諷刺了九十年代初的氣功熱,也是典型的帶有魔幻色彩荒誕電影情節;《整蠱專家》中各種誇張的秘密武器和整人手法,如「奶油血滴子」、「遙控電流香蕉」、「誠實豆沙包」、「慚愧棒棒糖」,則是在現代科技的基礎上,添加一些大膽的想像,以達到荒誕喜劇效果;包括向金·凱瑞《變相怪傑》致敬的《百變星君》則提出了人造器官的概念,劇中玩世不恭的富二代以人造器官獲得重生,並能變化成牙膏、鍋鏟等物件,其實也是借鑑了《西遊記》中擁有七十二變的孫悟空,也或多或少帶有現代科學的科幻色彩;其他如《大話西遊》「月光寶盒」,類似於一臺時空穿梭機器,能穿越時光;在電影《食神》,李兆基飾演的黑幫老大,吃到美味,化身穿白紗裙的最具反差效果的「少女」在海灘奔跑,以及在最後廚藝比拼中,周星馳使出「黯然銷魂手」來做荷包蛋,則是巧用了金庸的「黯然銷魂掌」的武俠概念;在電影《九品芝麻官》中,周星馳苦練吵架技巧,能將死人給罵活,能排山倒海;也包括《大內密探零零發》類似於現代抽菸煙機、直升飛機和機關槍雛形的古怪發明,以及在《國產零零七》中反射手槍,用來剃鬚的大哥大,用作吹風機的皮鞋等古怪裝備,都出乎常人意料,即讓電影情節有了豐富的可觀性,也加深了電影的荒誕色彩。

 

(三)電影所傳達的人生境界的荒誕性

 

總結周星馳電影故事,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小人物勵志型,這類包括《無敵幸運星》、《賭聖》和《賭俠》系列、《逃學威龍》系列、《家有喜事》系列,包括後期《喜劇之王》系列、《少林足球》、《功夫》、《長江七號》等等,這類電影都是通過小人物也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普通市民的奇遇,展示出了人物主角力爭上遊、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這一類作品大多數出現在周星馳戲劇人生的第一個、第二個階段,跟他本人從臨時演員做到電影大師的人生經歷頗為相似,小人物的奮鬥故事多能貼合上個世紀香港人在特殊的政治環境和時代背景下的艱辛和努力,周星馳也是希望通過這些電影來勉勵香港人奮發圖強。

 

周星馳的第二類作品應當屬於大人物大起大落後人生得失或者生命真諦的電影,這類作品和人物包括《百變星君》中的富二代,《食神》中一開始不可一世的史提芬周,《唐伯虎點秋香》中的唐伯虎,《九品芝麻官》中的包龍星,《武狀元蘇乞兒》中的蘇燦,《美人魚》中鄧超飾演的地產商劉軒等等,人生的大起大落也視為荒誕的一部分,在得與失之間,在權勢、金錢和愛情之間,促使劇中人物不得不去思考更多關於人生、人性和生命的問題,也是從《武狀元蘇乞兒》開始,周星馳首次嘗試拍攝悲喜劇題材的影片,也是無釐頭表演風格和荒誕精神走向深層次的開始。

 

周星馳的第三類電影應看作各種知名人物或者知名文學亦或者是歷史人物、歷史故事改編的電影,例如《唐伯虎點秋香》、《武狀元蘇乞兒》、《濟公》、《鹿鼎記》系列、《算死草》、《審死官》、《大話西遊》系列等,但周星馳的改編不同於其他人的改編,他的改編很大程度上顛覆原來的文學作品給人的印象,例如韋小寶變成一個絕世高手;風流才子唐伯虎面臨著嚴重家庭危機;《大話西遊》中孫悟空是一個非常重感情但又優柔寡斷的孫悟空,到《西遊降魔篇》的孫悟空又是一個極端暴烈,兇殘無比的孫悟空等。從人物形象和人物故事的顛覆,無不是電影荒誕文學的體現。

 

四、周星馳電影中的荒誕精神

 

借用荒誕的電影臺詞和荒誕電影的情節,以體現荒誕的人生境界,這也許就是周星馳電影的荒誕效果。總結起來,不管是臺詞還是情節,一直是反套路的,誇張的,新奇的,讓人捉摸不透的,在電影觀賞時除了較高的觀賞性之外,也為推動劇情做出貢獻,而荒誕的電影臺詞和情節也是作為荒誕電影最重要的表現手法,使得周星馳的電影能夠從成千上萬部的香港電影中脫穎而出。

 

那麼對周星馳來說,究竟什麼才是荒誕呢?應該說早期的周氏電影荒誕表現集中體現在無釐頭的搞笑,荒誕式幽默。通過荒誕以反諷人性,彰顯社會差異。周星馳用荒誕這種獨闢蹊徑的方式,不但在日益競爭的電影市場殺出一條血路,也試著給大家展示一些不同的人生感受,例如《食神》中,人世間最好吃的食物,便是自己在落魄的時候,別人送來的一碗「叉燒飯」,這種劇情顯示人生大起大落之後,權勢和金錢都是浮雲,只有和真正相愛的人在一起才是幸福,才算真實和珍貴。而在《大話西遊》中,孫悟空放棄愛情而去保唐僧西天取經,不光為我們展示了一種愛情觀,也體現出了為普度眾生,犧牲小我的精神品質。

 

在周星馳的後期作品中,他的荒誕表現更加接近人生和荒誕和人性的荒誕,比如《功夫》中,周星馳努力想表達一種回歸初心的價值理念,在《長江七號》中,周星馳總是重複那句臺詞「我們雖然窮,但不亂說髒話,我們不去偷……將來做一個有用的人。」這句話的本質就是善意的,表達人性本善。《喜劇之王》中,他面朝大海喊著「努力,奮鬥!」,包括《新喜劇之王》中,如夢的堅守,不光是在說人生如夢,更重要還是想通過電影告訴大家,只要能夠堅持自己所想,努力,奮鬥,你終究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參考文獻略,本文為本人畢業論文。其他擴展閱讀:

  8個影視相關文章

  淺談對韓國電源的認識

 

 

 

 

相關焦點

  • 周星馳經典電影《國產凌凌漆》,最荒誕也是最真實的英雄!
    歡迎來到本期的大毛講娛樂,本期大毛哥和大家聊聊周星馳的經典電影《國產凌凌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直接受到好萊塢大名鼎鼎的007的影響,因此談到國產凌凌漆這部電影不得不先談談好萊塢電影,在好萊塢的電影中,英雄題材電影一直是最受歡迎的系列。
  • 周星馳電影中的無釐頭文化:社會根源
    周星馳電影裡的「無釐頭」風格,正是香港人 生活境遇的真實寫照,符合真實的市民心態。 周星馳的「無釐頭」電影,最為突出的就是小人物 的塑造。這些電影中的小人物,來自社會各個階層,大 都出身低微,同時又都顯得精於鑽營而不務正業,夢想 著一夜暴富,然而世事弄人又遭受各種社會折磨,但不 斷的遭遇挫折打擊著他們,又不失善良的本質。
  • 國產凌凌漆:周星馳最經典的電影之一,是最荒誕也是最真實的英雄
    凌凌漆的形象一出現就有自己鮮明的特點,但又不同於其他英雄的英雄氣質,這是一個泯然眾人卻一副自命不凡的特色,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會有。電影的劇情是派一個落魄的特工去執行一個只能失敗的任務,最適合凌凌漆這樣的人。漸漸地,觀眾會發現,雖然凌凌漆看似不靠譜,但他的內心卻有著人類特有的正義和情感,而正是這個看似最差的特工,卻完成了最艱巨的任務,拯救了世界!
  • 國產凌凌漆:周星馳最經典的電影之一,是最荒誕也是最真實的英雄
    凌凌漆的形象一出現就有自己鮮明的特點,但又不同於其他英雄的英雄氣質,這是一個泯然眾人卻一副自命不凡的特色,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會有。電影的劇情是派一個落魄的特工去執行一個只能失敗的任務,最適合凌凌漆這樣的人。
  • 在《長江七號》這部電影中周星馳之後
    說到周星馳電影,我想沒人會覺得奇怪,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他們都是一系列經典的影視作品,他把自己的人生經歷奉獻給了喜劇圈,從刻板印象到演員,再到強大勢力,再到現任導演,更何況,他的電影不僅荒誕幽默,還運用了電影節背後需要我們去體驗的一些細節。
  • 周星馳:無釐頭電影的出路在何方?
    眾所周知,周星馳的無釐頭電影創造過無數輝煌。但自他轉戰內地以來,其無釐頭風格逐漸式微,甚至有影評界人士揶揄其賣情懷,這實在可以看出無釐頭電影舉步維艱,就連祖師爺也難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它原本是上不了臺面的俗語,只在廣東,也就是粵語中使用。後經周星馳順手拈來,應用到電影當中,人們忽然發現,無釐頭還可這麼玩兒!
  • 荒誕文學的巔峰之作,滿是冷漠的《局外人》,為什麼如此受歡迎?
    「由於他重要的著作,在這著作中他以明察而熱切的眼光照亮了我們這時代人類良心的種種問題。」1957年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詞如是寫道。法國作家、哲學家薩特曾說過:"加繆在20世紀頂住了歷史潮流,獨自繼承著源遠流長的醒世文學,他懷著頑強、嚴格、純潔、肅穆、熱情的人道主義,向當今時代的種種粗俗醜陋發起了勝負難卜的宣戰。"荒誕文學的巔峰之作,滿是冷漠的《局外人》,為什麼如此受歡迎?
  • 必須了解電影中的色彩,因為色彩是電影語言的 一部分
    中國編導網微信號:biandaov著名攝影師斯託拉羅曾說:」色彩是電影語言的一部分,我們使用色彩表達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運用光與影象徵生與死的衝突一樣。我相信不同色彩的意味是不同的,而且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色彩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約翰內斯o伊頓在他的《色彩藝術》中指出,色彩美學可以從印象(視覺上)、表現(情感上)和結構(象徵上)三個方面進行研究。色彩作為一種視覺元素進入電影之初,只是為了滿足人們在銀幕上複製物質現實的願望,正所謂百分之百的天然色彩」。
  • 周星馳作品的藝術語言分析:後現代主義色彩的藝術表現
    在看似 沒有邏輯的幽默對白與滑稽動作中,掩藏的是周星馳對社會底層 人物的赤誠真心與深切關懷。許冠文 是首位在香港喜劇電影中彰顯出濃鬱的自我表現風格的演員。他 注重突出個人表演、精心刻畫人物的詼諧性格,並極具諷刺自省意 味的許式喜劇風格,直接啟發並成就了周星馳具有開拓創新性的 無釐頭式影視藝術特色。
  • 周星馳?不。誰創造的「無釐頭」式喜劇電影?
    一說到「無釐頭」,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周星馳的喜劇電影中,讓人哈哈大笑的片段。所以很多人都認為星爺就是「無釐頭」的起源,然而實際並非如此。「無釐頭」的含義「無釐頭」,是廣東嶺南一帶的俗語,本意就是一個人做事、說話的方式令人費解,其語言行為沒有邏輯,沒有目的。
  • 周星馳的電影總是笑和哭
    30歲以後,我不知道為什麼,我越來越喜歡他的荒誕表演。02也許在底層已經努力了很多年了,而且越來越多的明白已經成為滾滾紅塵中最普通成員之一,無論他們多麼努力。在他的電影中那句「人要是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麼區別」的啟發下,他屢屢戰敗。
  • 豆瓣8.4《紅高粱》的色彩渲染 | 淺談張藝謀電影對色彩運用的研究
    就中國電影導演而言, 張藝謀以運用色彩最為見長, 無論是在哪一種類型的電影中, 其執導電影的一大特點就在於其對於色彩的強烈敏感和直觀表達。張藝謀作為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旗幟型人物,對於「紅」的鐘愛絕不是一種簡單的個人喜好, 而是用色彩的象徵意義表達自己的思想認知以及彰顯民族特色文化。 色彩一直是張藝謀展現其作品, 表達其心中故事的主題的一種重要手段。
  • 【電影】周星馳電影中的若干情節
    在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八九十年代,香港本土電影的票房在市場上節節勝利,而「雙周一成」也就成為了當時的讚譽,這三位票房號召力至高的巨星中,演技多次獲得專業獎項承認的,要數周潤發和周星馳;有能力獨立製作電影,作品能夠冠以本人大名的,有成龍與周星馳;而演出的影片不僅富於個人特色又極具社會代表性,甚至被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來反覆解讀的,唯周星馳一人而已。
  • 小孩子的《美人魚》,無敵的周星馳
    小孩子的《美人魚》首先,《美人魚》的故事一點都不深刻,有錢人劉軒準備填海,威脅到了人魚族的生存,因此人魚族準備派珊珊來刺殺他,卻在這個過程中劉軒和珊珊相愛了,並且意識到人類不該破壞生態環境。簡而言之,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環保」的故事。
  • 搞笑與恐怖的結合,只有周星馳可以做到,經典到無法複製的電影
    周星馳的電影在九十年代推出的《回魂夜》也被叫作《整鬼專家》。這部電影是周星馳和劉鎮偉在《大話西遊》票房慘敗後,合作的另一部電影。這是經典港式喜劇加星爺風格的影片。比如保安隊長在樓梯裡被吸毒仔嚇到,然後再被死去的阿婆嚇到,接著引出兩夫婦的追殺,然後就是一本正經的專家周星馳莫名其妙害死人的過程。在這過程中,吸毒仔不斷被擋刀被槍擊的生不如死,倒黴的他反而羨慕死去的夫婦。
  •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論周星馳的愛情與電影
    最近,看到周星馳滿頭的白髮,很多人都覺得很不可思議,周星馳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了,憔悴的不是他的樣子,而是他的心。 少年時候,卑微,酸楚,苦澀,家中一貧如洗。經常看到父母間的毆打。然後父母離異,這些都對周星馳心裡產生了傷害。
  • 月升王國,在電影中尋找色彩美學,感受唯美與童真
    這部電影是小潔近日最愛,這是一個童真且率性,荒誕卻真實的初戀故事。小潔覺得這部影片值得觀看不僅是因為它的劇情充滿童趣,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電影的構圖十分獨特,色彩搭配也別具一格。影片呈現給我們的是絕美的暖黃色調與對稱構圖法。畫面配色濃鬱地像油畫,每一幀都是名作。
  • 年年有影帝,百年周星馳,淺談周星馳的天才之路
    這句話大概出現在周星馳屢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提名,卻從沒有獲獎之後。從1988年開始,周星馳就以《霹靂先鋒》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與最佳新演員獎,卻沒有獲獎。或許是粉絲心中不平吧,畢竟評判的標準不一樣。
  • 滿園春色關不住,淺談「性」在韓國情慾電影裡的意義
    這樣的行為屏除不符合職業道德這樣限制人性行為的最低門檻外,凸顯了事件中兩位男性對於女性「被屈辱」的表現手法,是以主宰對方性自主的角度切入,無非體現了父權主義下物化女性的態度,令人唏噓。談到情慾電影裡的寫實影像表現以及尺度,不能不提及韓國。其發達的情慾電影發展,可追溯到上世紀80 年代。
  • 韓國電影《小姐》: 女權也可以成為情色表演,色情卻是永恆地荒誕
    於是,在陰森的城堡地下室裡,上教明月組織有了一場情色文學的朗讀會,而朗讀者就是美麗動人、高高在上的「小姐」和泉秀子。這是一場相當怪異的表演:一群西裝革履的男人靜坐周圍,臺上是盛裝、正襟危坐的貴族小姐。她不僅要清晰地朗讀每一個字,還要變幻口音模仿小說中對白。這是一場典型的文學沙龍,但怪異在朗讀的都是色情文學作品,從法國薩德侯爵的書,到東方的《金瓶梅》,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