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誕文學的巔峰之作,滿是冷漠的《局外人》,為什麼如此受歡迎?

2020-12-24 走遍了大江大河

1942年,加繆憑藉《局外人》一舉成名,而後於195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當時法國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他的作品「以明徹的認真態度闡明了我們這個時代人類良知的問題」。

由於他重要的著作,在這著作中他以明察而熱切的眼光照亮了我們這時代人類良心的種種問題。」1957年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詞如是寫道。

法國作家、哲學家薩特曾說過:"加繆在20世紀頂住了歷史潮流,獨自繼承著源遠流長的醒世文學,他懷著頑強、嚴格、純潔、肅穆、熱情的人道主義,向當今時代的種種粗俗醜陋發起了勝負難卜的宣戰。"

荒誕文學的巔峰之作,滿是冷漠的《局外人》,為什麼如此受歡迎?

《局外人》作為加繆的代表作,被稱為二十世紀整個西方文壇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小說之一。以自述的形式,講述了主人公默爾索的一系列經歷:母親的去世,參加葬禮,再到與女友和鄰居的相處,直至在海灘上殺死了一個阿拉伯人,最後自認為是無辜的默爾索被宣判死刑。

故事沒有跌宕的情節,也沒有激烈的衝突,有的只是一個人真實的感受和內心,和他同整個世界的無聲對抗。《局外人》是一本一本講述人與社會,人與現實之間關係的書。在這本書裡,主人公默爾索通過自己離經叛道的做法和思想為我們體現了荒誕這個詞的意義。

小說通過簡單的故事情節,通過對人性的了解和解讀,用默爾索這樣一個麻木且離經叛道的人來充分揭示了這個社會的荒謬性以及人與社會的對立狀況。

不是誰都有勇氣和整個世界為敵,也沒有人能夠以一己之力來與現行的社會體系以及道德體系做鬥爭。

對於我來說,活在自己的世界,將自己孤立起來是我唯一可以和這個世界叫板的機會。因為只有這樣,我才能覺得我活出了自己,而不被道德體系和一些無形的約束所捆綁。

那些和我一樣的局外人,其實他們和我一樣的孤獨,生活在人來人往的鬧市,可內心卻就像生活在一個牢籠裡

我們不能夠做一些出格的事情,不能和別人表現得不一樣,親人去世不想哭會被說沒良心,親人去世第二天去看電影會被罵,這種種的道德束縛,足以讓一個人被現實所逼瘋。

小說的內容與其書名一般,主人公默爾索就像是與身邊的許多人和事情都無關聯一般,看似冷漠無情,實則始終是以自己的方式去用心地對待這個世界。

《局外人》,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人公默爾索的這一句:「人生在世,永遠也不該演戲作假。」可以說這正是他人生哲學的根基,也是他的悲劇根源。

這個世界不缺少虛偽的人,但這個世界一定缺少局外人。荒誕的經歷,荒誕的結局,荒誕文學背後是一個又一個局外人造就的從頭再來。

加繆說過:一切特立獨行的人格,都意味著強大。

羅蘭·巴特:《局外人》是出現在歷史的環節上完美而富有意義的作品。

格格不入的人並不是無法融入群體,而是主動選擇了孤獨。他們早就下好了決心,要按照內心最真實的想法而活。

跟今天這個主張合群、圓滑的時代相比,這樣格格不入的一群人,顯得無比寶貴。

如果你在人群中感到格格不入,一定要讀《局外人》!一部偉大的經典,值得被更多的人閱讀和喜歡。

一本32元的書,不過是一頓飯的支出,卻可以點亮你的人生!

點擊下方連結,立即購買

相關焦點

  • 荒誕文學巔峰之作《局外人》: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局外人》這本書是1942年的一部冷酷荒誕的自由人道主義小說,它一經上市迅速在法國掀起浪潮,這讓本書作者阿爾貝·加繆一舉成名。「荒誕」是他強調的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同時「荒誕」這個概念也是20世紀文學和哲學中非常重要的關鍵詞之一。
  • 加繆《局外人》主題解析:荒誕不可怕,可怕的是對荒誕習以為常
    在貧窮和災難面前,文學大師阿爾貝加繆從來沒有屈服過,從小就失去了父親庇護的他,一直只能靠打工來接濟家用並完成了學業。生活的艱辛、現實的殘酷深深地影響了他的思想和文學創作,加繆的作品之所以會有如此深刻的思想性與哲理性,這與他對人生豐富的體驗、對苦難的認知和生命的荒誕性和體悟是分不開的。
  • 《局外人》:為什麼它是加繆作品的起點
    —— 加繆出版於1942年的《局外人》,早已是當之無愧的二十世紀文學經典,論其讀者之多、譯本之眾在世界範圍內均屈指可數,其文學和文化影響力早已超越了一時、一國、一語。而在中國,早在1961年便有孟安先生的譯本問世並小範圍傳播,並經過八九十年代柳鳴九先生與郭宏安先生的再次譯介在漢語世界廣泛流傳,其小說意涵在中文讀者中引發了持續性的廣泛探討,成為現代小說的經典範例。
  • 從阿爾貝·加繆的《局外人》看「荒誕哲學」的現實意義
    荒誕哲學下的局外人究竟從何而來人與社會的雙向關係,將默爾索對社會的漠然投向社會,也用社會對默爾索的冷漠作為回應,他們之間似乎有著某種默契。小說中檢察官為了說服眾人默爾索是一個冷漠的殺手,而不斷地尋找生活能證明默爾索冷漠的事情。養老院的院長也過於用自己主觀意念去要求別人,他不贊成默爾索在母親葬禮上絲毫未表現出難過的行為。在檢察官與律師的辯護上默爾索依舊是一個「局外人」,他看著辯護律師大聲地幫他爭論:「他被控埋了母親還是被控殺了人。」
  • 加繆《局外人》:刺眼的冷漠和陽光下,蘊含著對荒謬的無聲痛擊
    這種平淡而讓人倍感詫異的描繪,正是《局外人》的主人公莫索爾最真實的心理感受,而這個開頭也將《局外人》的故事緩緩掀開,主人公莫索爾的驚世駭俗,冷漠而又熱情,荒謬而又理智的鮮活性格,也將被深深的鐫刻在每個讀者的腦海當中。
  • 加繆的《局外人》所講的並不是犯罪與否,而是人生的荒誕與虛無
    「年輕」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一個字眼,特別是在人生中所要攀登的高難領域裡,更是如此。加繆是法國作家、哲學家,也是存在主義文學和「荒誕哲學」的代表人物,他在1957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那一年他四十四歲。看似這不並不能說明什麼,畢竟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人不止他一個。
  • 《局外人》:可能是最優秀的中篇小說
    1958年3月10日至5月2日,臺灣《聯合報》副刊連載施翠峰翻譯的《異鄉人》(臺灣譯名),《局外人》的第一個漢文版就此誕生。1961年12月,上海文藝出版社內部發行了孟安翻譯的《局外人》,作為「西方文藝的反面教材」,「供領導機關和高級研究部門批判之用」,印數1500冊。
  • 《局外人》:一個不在母親葬禮上哭泣而被判死刑的荒誕故事
    小說《局外人》的主人公默爾索的獨白中有這樣的文字:在我所度過的整個荒誕的人生中,從我未來的深處,一股昏暗的氣息穿越尚未到來的歲月向我撲來,這股氣息一路襲來,使別人向我建議的一切都變得毫無差別,未來的歲月並不比我已經度過的歲月更真實"。全文中僅此處出現"荒誕"一詞,卻成了點睛之筆。
  • 受難者之典範的加繆 放逐於世界邊緣的局外人
    她沿著加繆生前未竟之路回溯,從紐約到巴黎左岸,再到阿爾及爾鄉間,沿途所見皆為文學偶像曾經的身影。由此,加繆跌宕起伏的人生與這浪漫的追索之旅,竟有了某種微妙的契合。在持續近半生的追蹤之旅中,豪斯想必與加繆感同身受,想必也體驗到「被一個陌生世界突如其來的打擊所不時打斷的狂喜」。
  • 加繆的《局外人》:西方文壇劃時代之作,不哭的人被判處死刑
    各位愛讀書的朋友們,大家好,今天給大家說一說法國存在主義文學大師、荒誕哲學代表人物加繆的小說《局外人》。阿爾貝·加繆(Albert Camus),法國作家、哲學家,出生於阿爾及利亞的蒙多維。195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這本《局外人》小說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我們來仔細品讀這本書的內容。
  • 加繆《局外人》:直面人生荒誕,永葆生命本真
    提到王菲的真,不得不說法國作家加繆的成名作《局外人》的主人公默爾索。同樣是表裡如一的人,可為何默爾索要遭受如此不公平的待遇?他因一次錯手殺人而被法庭指控,但最終卻因為「他沒有在他母親葬禮上哭泣」而被人審判自己的靈魂,並判處死刑。荒誕的世界,荒誕的人生。對於一個經常把「我怎麼都行」掛在嘴邊的人而言,默爾索不屑辯解。
  • 加繆《局外人》讀後感
    「荒誕哲學」源於加繆,加繆認為:「這個世界是不合理的,這是人們可以明確說出的表述。但是,荒誕是這一不合理性與人的心靈深處所呼喚的對理性的強烈要求的對立。」簡單來看,加繆所說的荒誕其實是指人對按部就班生活的質疑,人們質疑現在的生活方式卻依然在以現在的方式生活。但他在揭示世界的荒誕的同時卻並不絕望和頹喪,他主張要在荒誕中奮起反抗,在絕望中堅持真理和正義。主要作品有《局外人》《墜落》《鼠疫》等。
  • 阿爾貝·加繆《局外人》:在冷漠荒謬的背後
    在我所度過的整個荒誕的一生中,從我未來的深處,一股微弱的氣息在未來的歲月裡向我襲來,這對別人向我提出的一切都沒有什麼不同,未來的歲月並不比我所度過的歲月更真實。--《局外人》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因為單親家庭,我非常孤獨,我不喜歡熱鬧的地方,也不喜歡和人交流,我總是覺得我和世界格格不入。
  • 荒誕文學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加繆《加繆文集1:局外人·西緒福斯...
    比如,白領每天都要上班,為什麼一定要上班,而不能做自己想做的呢?為什麼犯法了要坐牢?為什麼活不過100歲?這裡就有一種不可理解的複雜性。這個不可理解性是對立於那一整套已有並使用了上百年的思想解釋上的。上班是一個體制的定義,犯法有規矩的定義,壽命更是有大自然的定義。用正常人的說法形容荒誕,也可以是:想的比較多。但這並不是嘲弄的語境,更多的是脫離系統的不同。
  • 加繆《局外人》:我們在荒誕的世界裡,真實地活著
    這就是《局外人》這本書中討論的主題:個人如何面對社會的荒誕。《局外人》講述了一個平庸無害的普通人,糊裡糊塗被判了死刑的故事,但究竟是個人行為的荒誕,還是他所處社會本來就荒誕呢?加繆的答案是後者。小說創作於二戰爆發前期,希特勒軍隊佔領了巴黎市區,法國淪陷,在巴黎做報社編輯的加繆只得前往阿爾及利亞教書,在那裡他生活了18個月,創作了他的兩部代表作《局外人》和《鼠疫》,他用寫實的風格揭示了世界的荒誕,但並沒有渲染絕望和頹喪,而是在主張人們保持清醒追求自我,也因此開創了 「荒誕哲學」思想。
  • 《局外人》:如果冷漠該死,我鄙視活著的人
    這是法國小說家加繆的代表作——《局外人》,開篇的第一句話。每一位翻開這本書的朋友,都會對這個開頭留下很深的印象。畢竟,怎麼會有人對母親的離世表現得如此平靜,甚至連母親去世的具體時間都搞不清楚呢?外人眼中,主人公默爾索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個「異類」,他孤僻、冷漠、甚至冷血。但真實情況並非如此,默爾索是個十分複雜的人。
  • 加繆《局外人》:對普世價值觀和存在主義哲學的思考
    《局外人》這本小說不僅是一本文學作品,也是一部哲學經典著作,它被譽為20世紀西方最有劃時代的小說之一,為什麼會有這麼高的美譽,並不是因為他的文學方面的貢獻,而是這本小說對「存在主義」哲學的思考。若是從正常的思維去理解這本書的荒誕情節,很難得出明確的答案。
  • 《局外人》:加繆在政治問題上有些天真
    《局外人》的第一句話:「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昨天,我不知道。」如果非要形容加繆,那麼他是一個透明的人,乍一讀還有點冷酷。在他的手記中也保留了大量對內心的審問,讀來會覺得不免殘酷。《局外人》寫了一個荒誕之人,看表象認為是他多麼冷漠——爭議正在於此。袁筱一堅信主人公默爾索其實有十分深層的激情。讀者往往要到三十歲以後才能慢慢理解其觀點。「如果你也經歷過對內心的審問,那麼你會與加繆更加親近。
  • 加繆《局外人》:我們當中的任何一個人,都無法成為真正的局外人
    《局外人》還原了一個無理性的世界。面對這個粗糙、冷漠的世界,他只能回以更多的粗糙與冷漠。因此,莫爾索選擇做一個局外人,不再關心生命的去向和意義。存在主義哲學的「荒謬觀」在於:由於人與世界的分離,世界於人而言是荒誕的,而人對荒誕的世界只有無能為力。
  • 當你覺得世界荒誕可笑,不妨看看這本書
    我明白了為什麼我剛才會有那麼奇怪的感覺,仿佛我是個多餘的人,是個擅自闖入的傢伙。——《局外人》1942年,法國作家加繆的《局外人》橫空出世,其中驚世駭俗的「局外人」這一形象迅速成為文學史上又一經典形象,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成為20世紀劃時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