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現在的上班族在吃完午餐後容易出現睏倦,午後小睡一會兒給自己充充電。主要緩解睏倦感,振作精神。
從古至今,中國人都有午睡的習慣,睡「子午覺」,是古人堅持了幾千年的養生法寶。
古人有云:睡子午覺,煉卯酉功。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就是順應四時及利用自然規律修行。
今天康娃就來和大家聊聊古人午睡的那些事~
清人李漁《閒情偶寄》云:「午睡之樂,倍於黃昏,三時皆所不宜,而獨宜於長夏。」
與緊張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不同,古人的生活節奏要慢很多,所以古人經常選擇悠閒地打個盹,然後自然醒來,不僅讓身心得到很好的放鬆,還能激發靈感,許多流傳千古的佳作便是在午睡後美好的心境中完成的。
楊凝式:午睡揮就經典
一千多年前一個夏日的午後,一位男子從午睡中醒來,心境正好,忽然接到友人送來的韭花和附帶的信函,想到美味的韭花正可佐美味肥羊,想到這一份珍貴的友誼,於是興致大增,展紙磨墨,筆走龍蛇。
這位男子就是五代時期著名的書法家楊凝式,而他這篇午睡後隨手寫就只有63字的手札,就是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五行書的《韭花帖》。
諸葛亮:午睡生力氣
三國時期有一位有名的午睡引領者,他就是諸葛亮。
或是因為大佬的特殊性格,在隱居時期的諸葛亮熱愛午睡,這也是後來劉備三顧茅廬的原因。劉備三顧茅廬,前兩次都沒有見到諸葛亮,第三次時,他正在午睡,劉備不敢打擾,畢恭畢敬候在門外,等他醒後才入內拜見。
午睡後的諸葛亮,頭腦清醒,思維靈活,吟詩道:「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意思是他早已看清世事如夢,無需太過執著,順其自然即可。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輔佐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立下不世之功。他運籌帷幄,進行高強度的腦力活動,極為費神,正式午睡的習慣使他得以緩衝,從疲倦的狀態中解脫出來,養足精神,恢復體力。俗語「睡後生力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午睡就像是疲倦旅途中的一個加油站。
白居易:午睡心情佳
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作為一個喜歡享受的人,午睡也是他的一大愛好,這在他的詩中就多有體現,對於白居易來說,午睡簡直必不可少,會帶給他一級棒的愉悅感:
「不作午時眠,日長安可度」;「旦暮兩疏食,日中一閒眠。便是了一日,如此已三年」;「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甌茶」……
總之大概的生活就是,吃完早飯幹活,幹完活快樂睡覺,睡到自然醒之後一看快晚上了喝喝茶吃吃飯,繼續快樂睡覺,簡直是神仙生活。
柳宗元:午睡消暑熱
感受到了午睡美好的唐朝詩人還有一位柳宗元,他在《夏日偶作》中這樣寫道:「南州溽暑醉如酒,隱几熟眠開北牖」,意思是說,南州的夏季天氣溼熱,中午的時候昏昏欲睡就像喝了酒一樣。於是打開背面的窗子通風,再倚著几案小睡一會,消倦避暑。
他根據自己長期在湖南永州生活的經驗,寫出了夏日午睡消暑的妙處。南方溼氣重,加之溫度高,十分悶熱,人易中暑,因此常覺身重睏倦。而在一天之中最熱的正午,尋一個通風、安靜的場所適當小憩,可以避免暑氣傷身。
王安石:午睡返少年
宋朝,這個神奇朝代的文人們對於午睡的熱愛則更進一步。
諸多宋代大儒們都熱愛午睡,包括工作狂人王安石,他雖然是工作狂,但卻迷之熱愛午睡,還在午睡中悟出了延年益壽的養生之道。
他有一首午睡詩這樣寫道:「細書妨老讀,長簟愜昏眠。取簟且一息,拋書還少年。」看書久了覺得頭昏眼花,就躺在竹蓆午睡,時間不長,醒來卻覺得精力旺盛,猶如返老還童。
陸遊:午睡令心安
還有每天操心到失眠的陸遊,午睡顯然很重要,不然容易猝死,所以陸遊也感慨過午睡的美好:「午枕挾小醉,鼻息撼四鄰。心安了無夢,一掃想與因。」
「相對蒲團睡味長,主人與客兩相忘。須臾客去主人睡,一半西窗無夕陽。」陸遊與客人面面相困,於是決定各回各家,各睡各覺,醒來已經是傍晚了,當真是愜意的一天,朋友之前也毫無芥蒂,相處自然而快樂。
楊萬裡:午睡遠煩擾
對於大多數人來講,午睡是閒情逸緻的,楊萬裡也是如此。
比如《閒居初夏午睡起》中說「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午睡醒來,覺得內心一片寧靜,沒有紛擾,於是閒適地觀看兒童嬉戲玩耍。
在古代養生家的眼中,午睡時頭迎著風,會對身體有傷害,所以古人還發明了枕屏,用來遮擋頭部方向吹來的風,以免受到風侵。
歐陽修詩中有關於枕屏的名句:「有時醉倒枕溪石,青山白云為枕屏。」歐陽修大概是很喜歡枕屏的,還專門寫過一首詩叫《書素屏》:「我行三千裡,何物與我親。念此尺素屏,曾不離我身。曠野多黃沙,當午白日昏。風力若牛弩,飛砂還射人。暮投山椒館,休此車馬勤。開屏置床頭,輾轉夜向晨。臥聽穹廬外,北風驅雪雲。勿愁明日雪,且擁狐貂溫。君命固有嚴,羈旅誠苦辛。但苟一夕安,其餘非所云」。出行三千裡,不離身的寶物竟然就是一個枕屏,可見睡一個好午覺的重要性。
在古人的生活中,午睡往往和夏日、閒適掛鈎,閒來無事小睡一覺,既能修養身心,又能在睡覺中悟出人生道理。話說午睡真的有這麼神奇嗎?
中醫講究睡「子午覺」,其中的「午」即白天午時(11:00-13:00),此時陽氣最盛,陰氣衰弱,是人體精氣「合陽」之時,應小憩以養陽氣。
中醫認為,一天中的十二個時辰對應人體十二條經脈,到某一時辰,主該時辰的經脈氣血最盛,十二經脈隨著時辰的變化盛衰交替。
午時由心經主管,心主管精神活動,心氣推動血液運行,心得氣血盛衰體現在面色上。而心經的氣血在午時最旺盛,此時小憩一番,有助於養心,使氣血運行通暢,面色紅潤,精力充沛。
睡眠之重,我們現代人也應當注意。修仙易猝死,午睡不禿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