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弦樂作品《胡笳》
——吳文光根據古琴曲《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編釋
指揮:胡詠言 管子:郭向
演奏:中央音樂學院EOS樂隊學院
錄音:李大康 沙畫製作:謝玄曄
視頻藝術指導:吳葉
中國古琴史上曾形成了四個《胡笳》的譜本,即琴曲《大胡笳》、琴曲《小胡笳》、琴歌《胡笳十八拍》和琴曲《胡笳十八拍》。其中《大胡笳》《小胡笳》為唐代琴家董庭蘭根據當時流行的沈家聲、祝家聲創作而成;琴歌《胡笳十八拍》是收錄在明代《燕閒四適·琴適》中的以蔡文姬《胡笳十八拍》長詩作為歌詞的一首琴歌作品;琴曲《胡笳十八拍》最早出現在清代康熙年間的《澄鑑堂琴譜》之中。由於《大胡笳》《小胡笳》成曲年代相對較早(明《神奇秘譜》),並保存了唐以前北方少數民族的音調,而琴歌《胡笳十八拍》及琴曲《胡笳十八拍》則旋律鮮明生動、情感含蓄深刻且富於歌唱性,因此為了能夠更好的體現這四個譜本中所包含的史詩性,編創者吳文光教授採用了傳統打譜中的合參方法,將四首不同琴曲的曲調重新組合成為一首大型管弦樂作品《胡笳》。其中選用的琴曲版本分別為:《胡笳十八拍》(清《五知齋琴譜》)吳景略打譜於1937年,《大胡笳》《小胡笳》吳文光先後打譜於1978年和1982年,琴歌《胡笳十八拍》為七十年代國務院文化組錄音錄像小組時期的版本。
樂曲大致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採用了《大胡笳》的音調,描寫了蔡文姬在戰亂中被匈奴擄掠至塞外的艱辛之旅。音樂伊始,由圓號吹出了具有象徵意義的笳聲,然後弦樂和木管奏出了舒緩的行進音調。這兩個主要旋律互相交織響應,營造出忽而笳聲四起,忽而風沙迷離,忽而駝鈴陣陣的邊塞氣象,營造出蔡文姬遭受離亂、艱苦跋涉以及前途未卜的沉重心情。
第二部分採用了《小胡笳》的音調,這些來自至少一千多年前的少數民族旋律,運用了大量的變宮、變徵,具有一定的歌舞性,使得聽者眼前宛若浮現出一幅北方匈奴民族遊牧生活的風情音畫。
第三部分採用了琴歌《胡笳十八拍》的音調,此處用管子吹奏代替笳聲,仿佛是蔡文姬感懷身世、嘆命運多舛、思念家鄉的內心獨白。
第四部分先採用了某些《大胡笳》的音樂片段來作為過渡,以此表達主人公聞聽漢使傳詔後的欣喜與母子即將離別的難捨之情;之後又選用了琴曲《胡笳十八拍》的音調,在弦樂的伴奏下銅管吹出了主人公踏上歸途的號角,緊促而規律的木魚聲象徵著歸心似劍的馬蹄聲。
最後樂隊鍾管齊鳴,代表著漢朝都城的歡迎之門徐徐敞開,此時音樂又引向了蔡文姬對遠方迴腸百結的思念,往事歷歷恍若夢中……
吳文光,當代古琴泰鬥級人物,虞山吳派最具代表性傳承人;改革開放後新中國第一位留美民族音樂學哲學博士;入選第一批國家級古琴非遺傳承人;中國音樂學院著名教授、博導,曾任音樂學系主任、研究部主任、國樂館館長等職務;2016年榮獲中國琴會頒發的終身成就獎。吳文光教授長期從事古琴演奏和音樂史方面的教學工作,六十年來集演奏、創作、理論、教學於一身,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吳景略、吳文光父子兩代琴家完成了中國現存最早古琴譜集《神奇秘譜》(1425)整部作品的打譜工作,在用打譜來重建中國古代音樂的實際音響方面獨樹一幟。由吳文光打譜並經他演奏以後重新被賦予生命力的古代琴曲有:《碣石調·幽蘭》《樵歌》《離騷》《秋鴻》《大胡笳》及《小胡笳》等重要作品。他的研究被列為中國音樂學院重點科研項目。在古琴教學方面,吳氏的古琴演奏師承吳景略開創的以氣韻見長的虞山吳派,以表現自然之趣和擅長心理描寫為追求,在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與專業音樂基礎訓練及長期的生活磨練中,形成了新時代的文人行吟風格。他早期錄製的唱片《瀟湘水雲》曾獲得1989年第一屆中國唱片社金唱片獎(1949-1989)。另出版有《流水》《陽春》《古琴大師吳文光》《琴統搴英》和《列子御風》等專輯,並出版了《虞山吳氏琴譜》《神奇秘譜樂詮》《松風閣琴譜樂詮》等琴譜。
針對當前的多元音樂文化語境,在強大的西方話語形式中國化之思潮中,吳氏力主傳統話語形式的當代化,將中國傳統文化基因導向現當代,從而恢復民族古典音樂的話語權。吳文光創作編釋的古琴述作作品有:古琴豎琴二重奏《梅花三弄》《碣石調·幽蘭》,古琴小提琴鋼琴三重奏《梧葉舞秋風》,小提琴獨奏《烏夜啼》,鋼琴與管弦樂四重奏《瀟湘水雲》、五重奏《廣陵散》,大提琴獨奏《秋月照茅亭》,鋼琴獨奏《酒狂》《流水》《白雪》,鋼琴協奏《秋鴻》,管弦樂《碣石調·幽蘭》《離騷》《胡笳——女史罹歌》等。
胡詠言, 當代著名指揮家,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並在1986年深造於耶魯大學和紐約朱麗亞音樂學院(畢業於碩士學位)。曾任北德國家愛樂樂團首席客席指揮, 中央音樂學院樂隊學院創建者(原院長/藝術總監)同時也是耶魯大學兼職教授(被授予2016十三位優秀教授-總統獎)。2004年應母校中央音樂學院邀請創辦亞洲第一所樂隊學院(研究生院)/EOS樂團。
縱觀指揮家胡詠言的職業生涯,他與眾多白金銷量唱片的藝術家們都有著碩果纍纍的合作其中包括馬友友、帕爾曼、漢德克思、卓克曼、郎朗、Charlotte Church(英國歌星)、 Nana Mouskouri (希臘歌星)、 Mark O'Connor (美國鄉村提琴手)與 Doc Severinsen (美國小號手)村治佳織(吉他)等眾多著名藝術家。曾和國際上許多著名的樂團合作,如法國國家交響樂團,倫敦皇家交響樂團,美國好萊塢樂團等以及新加坡,臺灣和香港的樂團。近年來胡在德國同許多樂團和歌劇院合作如呂貝克歌劇院,基爾歌劇院和漢堡交響樂團等。
胡詠言還擔任北京現代音樂節的音樂總監,這是他回國後同北京現代音樂節藝術總監,著名作曲家葉小綱的合作,為開拓和推廣新音樂,繁榮創作和國際交流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曾任上海廣播交響樂團(現上海愛樂樂團)音樂總監和首席指揮,並於1995年至2000年、1993年至1998年,分別擔任過美國明尼蘇達州德魯斯交響樂團、納布拉斯加州林肯交響樂團這兩個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與指揮。他還擔任過前中央樂團(中國國家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並分別帶領中央樂團第一次訪問韓國和臺灣以及帶領上海交響樂團作歐洲巡演等演出活動。
郭向,國家一級演員,北京廣播民族樂團管子演奏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1964年,在中國音樂學院附中師從胡之厚老師學習。之後,又向民間老藝人趙春風、張宗孔學習吹奏管子。畢業後參軍,先後進入鐵道兵文工團、中國電影樂團民樂團,擔任管子獨奏演員。在幾十年的演奏生涯中,他已在百餘場的音樂會演出中擔任管子獨奏。1982年曾獲得全國民族器樂比賽優秀表演獎,還參加過《香魂女》《良心》等十幾部影視片音樂的錄製。曾任「95國際中國民族器樂獨奏大賽」評委。
吳葉,副研究員,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學士、碩士、博士,2003年特邀香港浸會大學訪問學者,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留校工作至今。多年來致力於中國傳統音樂特別是古琴音樂的研究、繼承與發展工作,曾在核心期刊等媒體發表過《從琴曲<大胡笳><小胡笳>試探漢唐時期北方少數民族音調》《古琴與其社會文化生態——對20世紀90年代以來北京地區古琴藝術流傳狀況的調查分析和理論思考》《2006北京·國際古琴音樂文化周綜述》《巨擘遺規——黃勉之古琴演奏特點初探》《一生知己是絲桐——紀念古琴宗師吳景略誕辰110周年活動綜述》等文章10餘篇。近幾年成功組織並策劃了與文旅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合作赴德國、新加坡舉辦「弦風明月」古琴導賞音樂會,在人民大會堂北京廳、國家大劇院、中央音樂學院舉辦的「虞山吳派的繼承與創新」系列活動,「琴心雕龍」古琴系列活動和紀念古琴宗師吳景略誕辰110周年系列活動等;2019年參加由中央音樂學院主辦的首屆「全國古琴專業教學研討會」,並作主旨發言;著作《楊宗稷及其<琴學叢書>研究》2015年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併入選「21世紀中國音樂學文庫」;2006年完成由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和中央音樂學院共同開發的「中國古琴音樂文化資料庫」項目整理等工作。先後策劃並指導製作了《牧雲圖》《此山彼水》《胡笳》等音樂曲目的視覺藝術作品。
謝玄曄,1990年出生,河北唐山人。2013年開始從事沙畫行業,曾兩次獲得全國沙畫大賽第三名,以及獲得第20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優秀作品獎。作為創意沙畫師,他為加拿大金熊貓電影節製作過開場沙畫,還為國內外許多知名企業和機構創作過多部優秀作品。其代表作品有:《地球一小時》《涅槃唐山》《因為愛情》《大聖歸來》《海賊王》《溼地飛羽》等。
附:
《彈胡笳三十年有感賦詩五十韻》
吳文光
無辭胡笳世有三,幾人識得幾人彈。
由來作者溯蔡女,漢末入胡十二年。
贖身幸逢魏武帝,歸來別子行卻難。
胡人思之吹蘆葉,遂留調子在人間。
晉有劉琨作五弄,數家聲別起蔚觀。
沈祝二派分大小,傳神最稱董庭蘭。
古音蕭疏盛唐遠,賴有神奇把譜傳。
爾來又遭五百年,此樂重現得因緣。
二三琴子探奧賾,餘亦聊步試叩關。
大胡笳,沈家聲,十八段,珠與玉。
標題雖本劉商詩,旋律似非隨歌俗。
慢一緊五角羽多,無射均中宮音確。
起首一揮即笳音,駝隊叮咚響大漠。
萬裡弱質空自悲,夜來坐看星鬥落。
剌血封書託飛鴻,水凍草枯夢故國。
罨掐拂歷長鎖頻,句尾段頭幾相續。
逢漢使來問姓名,琴音一轉暖春旭。
清徵變宮頻相傾,童稚牽衣戀母哭。
忽然遍地起笳聲,欲行不行車騎促。
望兒不見恨塵煙,天地蒼茫一何酷。
歸來時憶胡笳聲,翻入尾聲變音數。
柔腸九轉情無期,留得餘味徵音束。
小胡笳,祝家聲,二敘正聲段為六。
抹涓齊撮反哺聲,笳聲過後泛聲作。
泛聲悽清如雁鳴,孤飛南向窮極目。
第四入殺作胡聲,宛如絲路龜茲樂。
後敘節奏起鮮明,穹廬篝火舞樸簌。
一夜笳音徹無明,天明身猶在塞北。
十八拍,有淵源。澄鑑堂,首記載。
五知齋譜最精緻,字裡行間詳註在。
後人彈來意味深,二百年間常多採。
一至七拍緩鋪陳,進復雖懶神不怠。
輕重疾徐音韻悲,抑揚頓挫見文採。
八拍後半起笳聲,九拍緊促節奏改。
一似疾風揚塵沙,民卒流亡涉瀚海。
哀歌陣陣歸路遐,不知命運誰為宰。
一朝有幸得生還,悲情萬狀慈母愛。
十五拍中泛按兼,依依分袂泣無奈。
十六拍起乘輿音,笳聲伴兮緩入塞。
十七十八多迴旋,跌宕奏來意多慨。
仿佛冰炭置其間,遂令斯曲感百代。
憶昔大人喜胡笳,打譜專注十八拍。
百遍為求古人心,夜半撫來香菸直。
常言此曲當自珍,日後盡可成一式。
我時靜聽在一旁,久之可謂不無得。
爾來倏忽四十年,雖有間斷幸勤習。
穿石不負滴水功,三曲彈畢發已白。
華發縱生不我欺,但求無愧於典籍。
千百年後得錄音,舊曲又能增新跡。
昔人有知當何如,詎料胡笳續琴脈。
了解更多古琴資訊
請關注虞山吳派研修院
吳文光書畫
請關注碧海清音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