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愛在西元前》
原唱:周杰倫 詞:方文山 曲:周杰倫 注釋:劉昌玉
古巴比倫王頒布了漢摩拉比法典
【注釋】(1)「古巴比倫」指兩河流域歷史上的巴比倫第一王朝(公元前1894-前1595年),又叫古巴比倫王國或古巴比倫帝國。它是由阿摩利人蘇穆阿布(Sumuabum)創建。兩河流域,音譯為美索不達米亞,指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之間的土地,相當於今伊拉克。(2)「古巴比倫王」這裡指古巴比倫王國第六位國王漢謨拉比(公元前1792-前1750年在位),他在位期間,完成了統一兩河流域的偉業,頒布了著名的《漢謨拉比法典》。
刻在黑色的玄武巖 距今已經三千七百多年
【注釋】《漢謨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閃長巖diorite(一說玄武巖basalt)上。使用阿卡德語楔形文字。據說最初放置在西帕爾的沙馬什(太陽神、正義之神)神廟。公元前12世紀,被埃蘭人當作戰利品掠至埃蘭的蘇薩城(今伊朗境內)。1901年,法國考古學家在蘇薩遺址發掘出土,現藏於法國巴黎羅浮宮。除這塊閃長巖石碑之外,在近東各地還發掘出土了許多《漢謨拉比法典》的複本和泥板碎片。
你在櫥窗前 凝視碑文的字眼
【注釋】(1)「櫥窗前」這裡指的是《漢謨拉比法典》石碑被放置在櫥窗裡面,供遊人參觀,起保護、隔離的作用。(2)「碑文」是用阿卡德語楔形文字刻寫,共行,包括前言、正文和結語三部分。
我卻在旁靜靜欣賞你那張我深愛的臉
祭司 神殿 徵戰 弓箭 是誰的從前
【注釋】「祭司」是古代兩河流域神廟裡的神職人員,地位很高,是神和凡人之間的紐帶。「神殿」即神廟的殿堂,裡面供奉著神。兩河流域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保護神,神住在神廟裡,由祭司負責管理,神廟是一個城市的中心。「弓箭」是遠古人們在舊石器時代晚期(約60000年前)發明的,在古代兩河流域留下的許多精美浮雕作品中刻畫了亞述王用弓箭獵獅的場景。
喜歡在人潮中你只屬於我的那畫面
經過蘇美女神身邊 我以女神之名許願
【注釋】「蘇美女神」這裡可能指蘇美爾女神伊南娜(Inana),她是愛神、戰神和繁育之神,也是烏魯克城的保護神,是最高神天神的女兒,她的阿卡德語對應名字是伊什塔爾(Ishtar)。「蘇美」一般譯為「蘇美爾」。
思念像底格裡斯河般的漫延
【注釋】「底格裡斯河」Tigris,全長1850米,發源於土耳其東部的陶魯斯山脈,流經土耳其、敘利亞和伊拉克,到下遊和另一條河流幼發拉底河匯合,形成阿拉伯河,最終注入波斯灣。它和幼發拉底河一起孕育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文明——兩河流域文明。
當古文明只剩下難解的語言
【注釋】「古文明」這裡指古代兩河流域文明,是人類最早的文明。「難解的語言」應該指的是楔形文字(見下)。
傳說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詩篇
【注釋】這句話可能指的是著名的《吉爾伽美什史詩》,它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文學作品。原型是蘇美爾語的幾部沒有聯繫的史詩,大約在古巴比倫時期根據蘇美爾語版本寫成阿卡德語版本的完整史詩。中巴比倫時期由一個名叫辛萊克烏尼尼的人彙編成冊,成為今天見到的「標準版本」。公元前7世紀,亞述國王阿舒爾巴尼拔在首都尼尼微建造了大型圖書館,其中就收藏有《吉爾伽美什史詩》的標準版本共12塊泥板組成。1853年英國考古學家發掘尼尼微遺址,使得這部史詩重見天日。
我給你的愛寫在西元前
【注釋】「西元」又叫公元,是一種源於西方的紀年體系。1582年,教皇格裡高利十三世頒布施行,又叫格里高利曆(取代之前的儒略曆)。它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之前的歷史是「公元前」或「西元前」。有兩套叫法:一種是公元(拉丁語Anno Domini,縮寫A.D.)、公元前(英語Before Christ,縮寫B.C.),有宗教色彩;另一種是公元(英語,縮寫C.E.)、公元前(英語Before the Common Era,縮寫B.C.E.)。
深埋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注釋】「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意譯為兩河流域。這個名字源於古希臘語。其中μέσος(meso)「中間」,和ποταμός(potamia)「河流」,字面意思是「河流之間的(土地)」。兩河指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以今巴格達為界,南北可以分為兩部分:巴比倫尼亞和亞述。其中,南部的巴比倫尼亞,以古城尼普爾(今努法爾)為界,又可以南北分為兩部分:蘇美爾和阿卡德。
幾十個世紀後出土發現
泥板上的字跡依然清晰可見
【注釋】「泥板」是古代兩河流域文明最主要的書寫材料。蘇美爾人用蘆葦製成的筆在溼軟的黏土上刻寫,由於蘆葦筆刻在黏土上的形狀很像楔子,所以叫做楔形文字。刻完文字的黏土經太陽一曬,變得十分堅硬。 「字跡」這裡指的是楔形文字。
我給你的愛寫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遠
【注釋】「楔形文字」是由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於大約公元前3200年發明的。1700年,英國人託馬斯-黑德根據拉丁語詞根cuneus「楔子」和forma「形狀」,首次把這種文字叫做「楔形文字」(cuneiform)。楔形文字自公元前3200年左右被發明,一直使用到公元年,一共三千多年時間。此後成為無人知曉的死文字,直到近代才被歐洲人發掘、發現並破譯。楔形文字除了被使用於蘇美爾語之外,還被用於阿卡德語、西臺語、埃蘭語、古波斯語、埃卜拉語、胡裡特語、烏伽利特語、烏拉爾圖語等古代近東地區的語言。由於破譯和學習起來十分困難,所以叫做「難解的語言」也實不為過。其中,蘇美爾語不屬於任何語系語族,和世界上任何一種語言都沒有親屬關係。阿卡德語屬於閃含語系中的閃米特(或叫塞姆)語族,是最早的閃米特語言,和今天的阿拉伯語、希伯來語是親屬語言。西臺語屬於印歐語系,也是最早的印歐語言。烏伽利特語也屬於印歐語系,據說烏伽利特文字是最早的字母文字(一說腓尼基語)。
那已風化千年的誓言
一切又重演
祭司 神殿 徵戰 弓箭 是誰的從前
喜歡在人潮中你只屬於我的那畫面
經過蘇美女神身邊 我以女神之名許願
思念像底格裡斯河般的漫延
當古文明只剩下難解的語言
傳說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詩篇
我給你的愛寫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幾十個世紀後出土發現
泥板上的字跡依然清晰可見
我給你的愛寫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遠
那已風化千年的誓言
一切又重演
我感到很疲倦 離家鄉還是很遠
害怕再也不能回到你身邊
我給你的愛寫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幾十個世紀後出土發現
泥板上的字跡依然清晰可見
我給你的愛寫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遠
那已風化千年的誓言 (一切又重演)
愛在西元前
愛在西元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