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說金庸與新派武俠小說

2021-02-19 證券時報網

我讀金古梁諸家的武俠小說,始於10歲,終於18歲,基本貫穿了我的小學、中學、高中這三個求學階段。這8年中,我閱讀的形形色色的武俠小說(包括新武俠小說和舊武俠小說),

沒有1000本也有500本,還購買收藏過幾十部武俠小說。

如今,每當我追憶自己當年對武俠小說的那股痴迷勁,都難免有些自我感動。那時,我只要逮著一本武俠小說,非一口氣看完不可。當然,主要是在非課堂時間讀的,課堂也偷讀過,但次數有限,因為風險太高,一旦書被老師沒收,對我這個蹭書者而言,就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因為我賠不起。想來,我如今的近視眼,也是拜武俠小說所賜。父親當年也愛讀金庸、梁羽生的小說,他是鄉鎮幹部,有條件借到這些書。父親喜歡在夜裡讀書,倚著床,就著檯燈看武俠小說,是父親八小時外最愉快的享受。通常到夜裡十點半,父親就關燈,掩卷,睡覺。這時,睡在隔壁房的我就偷偷爬起來,施展輕功,溜進父親房間,將書竊來,返回,趴在床上,以被子罩住全身,借著手電筒的光,與書中的俠客們相會。約摸個把小時後,我再凌波微步,將書恢復原樣,放回父親床頭的書桌上。打著呼嚕酣睡的父親,哪裡知道他貌似聽話的兒子,玩弄這套小把戲!當然,在滿足武俠小說癮的同時,我也為自己的小把戲付出了代價:才上小學五年級的我,眼晴就近視了。嘿嘿,不知我能不能以此為理由,向金庸和梁羽生叔叔討要眼晴理療費。

上初中時,瓊瑤、亦舒、岑凱倫的小說突然流行起來,追求時尚的少男少女們免不了要跟風。我的同桌是一位品學兼優的美少女,長發飄飄,一有空,就抱著瓊瑤、亦舒、岑凱倫的小說讀,她對我所痴迷的武俠小說不屑一顧,斥為「沒意思,沒品位」。受到刺激的我見賢思齊,也裝逼看起了瓊瑤、亦舒、岑凱倫,把金古梁拋在一邊。可能是我情竇開得晚,對那種風花雪月、不夠勁爆的文藝款愛情故事不太感冒,看了幾本瓊瑤、亦舒、岑凱倫的小說後,我興趣索然,決定重歸金古梁門下,見賢思齊的裝逼以失敗而告終。不過,那時的我並不為此感到懊惱,原因很簡單:和得到美女同桌的青睞相比,在武俠江湖中盡情遊弋,才是讓我更開心的事情。

少年時的我讀武俠小說,主要是看故事情節。與此同時,《射鵰英雄傳》、《雪山飛狐》、《楚留香》、《萍蹤俠影》、《神州俠侶》等影視上映播放時,我和一幫武俠迷一起,一部不落、一集不放過地追捧著看。那年頭,市場上充斥著很多假借金庸名號非法出版的武俠小說,有的署名「金庸巨」,有的署名「全庸」,有的署名「金童」,有的署名「金鏞」……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弄到手就讀。如果單從故事情節看,那些署名「全庸」、「金童」或「金鏞」的山寨版武俠小說,有不少比金庸本人的作品寫得更波瀾起伏,更曲折離奇。當時,我和小夥伴們私下討論時,甚至得出「金庸被全庸、金童和金鏞超過」的結論,如今回想起來,甚覺可笑。

也許是因為少年時代讀武俠小說讀得太多了,仿佛暴飲暴食敗壞了胃口,我現在對武俠小說

十分冷淡,即便是金庸先生的作品,也很難勾起我重讀的興趣。例外的情形是,根據金古梁的武俠小說拍攝的電視劇,如果碰巧撞上了,我仍會饒有興趣地看一段,尤其是翁美玲、黃日華聯袂主演的83版《射鵰英雄傳》,我百看不厭,每當聽到「依稀往夢似曾見……」的歌聲想起,我總禁不住眼眶溼潤。

相關焦點

  • ​林保淳|武俠小說的舊派與新派
    五、「新派武俠」的特色武俠小說是通俗小說,通俗小說直接面對的是讀者,讀者的接受度如何,完全決定了武俠作品的成與敗。圖21 金庸發表在《新晚報》的《談批評武俠小說的標準》(1957年10月5日)1957年10月5日,金庸在《新晚報》發表了《談批評武俠小說的標準》,提出了四個標準:(1)主題思想,(2)人物的刻劃,(3)故事性與結構,(4)環境的刻劃。儘管以現代的眼光來看,已是老生常談,但老生之所以會常談,亦代表了其中自有其顛撲不破的道理在。
  • 武俠小說推薦:金庸、古龍、梁羽生作品全集
    36冊)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本名查良鏞,生於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2.古龍武俠集(共81冊)著名武俠小說家,新派武俠小說泰鬥,與金庸、梁羽生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代表作有《多情劍客無情劍》、《絕代雙驕》、《英雄無淚》等。
  • 【紀念金庸】武俠小說的前世今生
    現代武俠小說出現於民國時期,這一時期的武俠被稱為「民國舊武俠」,代表人物有平江不肖生、還珠樓主等人。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武俠文學曾一度在中國大陸銷聲匿跡,直至1980年代改革開放後才開始復甦。30年間,當代新派武俠小說在港臺地區發揚光大,梁羽生、金庸、古龍三家鼎立,各顯神奇。
  • 【文泉薦書】《射鵰英雄傳》及金庸武俠小說
    武俠小說是香港通俗文學的第一大門類,其它還有言情小說、科幻小說、偵探推理小說、歷史小說、框框雜文(又名:專欄雜文)等。自1954年梁羽生的《龍虎鬥京華》的問世後,新派武俠小說迅速興起,贏得了市民和知識分子的共同閱讀愛好。梁羽生也成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共出版了35部著作,代表作有《白髮魔女傳》《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錄》等。其作品內容大都有史實依據,又充滿古典詩詞氣息。
  • 武俠小說泰鬥金庸逝世,享年94歲!大俠,一路好走!
    據香港媒體報導,武俠泰鬥金庸(本名查良鏞)逝世,享年94歲。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省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當代知名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
  • 盤點幾部模仿金庸《射鵰英雄傳》中五絕設定的名家武俠小說
    《射鵰英雄傳》連載大獲成功,奠定了金庸在新派武俠小說界的「武林至尊」地位,《射鵰英雄傳》也被奉為武俠小說的「經典之作」,成為武俠小說典型的「英雄史詩」。有人模仿金庸的筆名,有人模仿金庸的書名,當然也有模仿金庸大師射鵰的味道。這裡說說模仿射鵰的味道幾部小說!這裡大多是當時武俠小說名家,模仿射鵰英雄傳中的情節。
  • 武俠小說大家蕭逸去世 與金庸合稱「南金北蕭」
    19日晚,美國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發訃告:著名武俠小說大家蕭逸於2018年11月19日8:45因肺癌晚期,醫治無效辭世,享年83歲。蕭逸生前著有《鐵雁霜翎》《飲馬流花河》《甘十九妹》《長劍相思》等多部武俠小說,與金庸合稱「南金北蕭」。
  • 他是與金庸齊名的武俠小說大師,國內還有一個以他名字命名的文學獎……
    即使你不常看武俠小說,但這三個人的名字你應該都耳熟能詳:金庸、古龍和梁羽生,這三人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他們的作品陪伴了多少人的成長。
  • 倪匡心目中金庸14部武俠小說排名
    不然,科學小說變成了科學教科書,武俠小說變成了技擊指導。必須是小說,有小說的吸引力,不然,不成其為武俠小說。所以,武俠小說是什麼?是「武+俠+小說」。金庸出現了武俠小說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唐人傳奇中有不少就已經可算是武俠小說。到清末,已見大成,《江湖奇俠傳》已是歷久不衰的武俠小說。民國以來,武俠小說精彩紛呈,名家輩出:平江不肖生、還珠樓主、朱貞木、白羽、鄭證因、王度廬,等等。
  • 致敬金庸 | 盤點武俠小說裡的「奇藥」
    武俠小說泰鬥金庸(原名查良鏞)於10月30日下午在香港養和醫院逝世。享年94歲。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 武俠小說界高學歷作者,司馬翎是博士,金庸上了大學被退學
    以《飲馬黃河》為例,首先是鬥智情節比較多,各種出乎意料的反轉,各種你強我更強的勾心鬥角,各種符合邏輯的推理與復盤,都讓司馬翎的武俠小說顯得與眾不同。另一個優點是博學。大家誇金庸,往往會說金庸小說詩情畫意,有很多傳統文化的東西。而司馬翎的小說中也有很多雜學,比如堪輿之學、比如奇門遁甲,比如算術謎題……林林總總,都顯示了司馬翎的博學。
  • 金庸:他的一生,便是一部武俠小說
    .」 → 點選「設為星標 ★ 」為李小託加上星標,就再也不會迷路啦他是聞名世界的「文壇聖俠」,武俠小說作家界的「武林泰鬥」。有華人的地方必定有他的作品,讀者以億計算,影響了當今幾代人的成長。10月30日消息,一代武俠小說泰鬥查良鏞(筆名金庸)病逝,終年94歲。
  • 《金庸武俠小說全集》電子版橫空出世!
    電子版全套兩張CD-ROM,收集金庸1955年以來創作的全部武俠小說作品。這是自金庸作品問世以來,首次經許可出版的金庸作品電子版。   《金庸武俠小說全集》電子版採用通體印金的精美包裝,其包裝設計和製作都可稱為軟體包裝的上品,可作為廣大金庸愛好者的珍貴收藏。儘管金庸小說配以精美包裝,但卻為大眾價格。
  • 金庸的兄弟全庸大作《情女豪俠》:金庸武俠小說偽作系列第十九部
    那些年,那些掛名金庸的武俠小說偽作系列第十九部。《情女豪俠》是全庸先生成名之作,集古舊武俠小說之大成,開現代俠義列傳之先河。情天恨海、男歡女愛,是新派武俠言情小說的佳作。不讀此書,實為憾事!經考證可知,本書真實面目是以寫社會言情小說成名的武俠作家顧明道的《荒江女俠》。
  • 金庸武俠小說歷史朝代考
    金庸武俠小說歷史朝代考 2020-11-04 14: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金庸逝世兩周年,32部金庸武俠小說偽作原貌追跡
    《鳴鳳朝陽》,金庸武俠小說偽作系列第二十一部,真實面目是臺灣武俠小說作者雪雁的《武林浪子》,金庸武俠小說偽作系列第二十二部,本書真實面目尚未可知,曾名列早期所謂"十八禁豔情武俠小說」系列之中。《黃龍豪傑傳》,金庸武俠小說偽作系列第二十三部,真實面目暫未可知,同名偽作有1974年9月裕泰出版社掛名金庸的一版一印三冊本
  • 武俠小說的發展史
    他創作了「眾女倒追男」的新派武俠模式,為五十年代港、臺武俠小說作家群起仿效,歷久不衰。 公開對其讚賞的武俠小說作者有古龍、司馬翎,其中古龍小說的詭異情節便深受朱貞木影響。當代新派武俠三大宗師,金庸、梁羽生、古龍,之所以稱之為「新派」,相對於「舊的」而言,突破了一些傳統的東西。
  • 中國四大武俠小說名家分別都是誰 他們的代表作有哪些?
    而現代則有新武俠四大宗師的稱呼,接下來就來看看現在四大武俠小說名家分別是誰,代表作品有哪些吧。一、中國四大武俠小說名家之一:金庸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查良鏞,生於浙江省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 武俠小說泰鬥金庸逝世!大俠,走好!
    唐鴨鴨 攝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金庸開始武俠小說的創作,是一次很偶然的機會。1955年,《大公報》下一個晚報有個武俠小說寫得很成功的年輕人,和金庸是同事,他名叫梁羽生。那年梁羽生的武俠小說即將完結,而他的創作又到了疲憊期,於是,報紙總編輯邀請金庸將武俠小說繼續寫下去。雖然此前從未寫過小說,但憑藉他對武俠小說的了解與喜愛,金庸還是答應接替梁羽生的任務。
  • 品評金庸武俠小說《鴛鴦刀》
    「生平不讀金庸書,讀遍武俠也枉然」金庸先生的十五部武俠著作,上至文人墨客,下至普通百姓,喜愛者可謂多矣。由此造就了一個武俠傳奇,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說「金庸之後,再無武俠」了。金庸武俠小說大氣魄,大手筆,長篇武俠小說歷史架構宏大,歷史事件、背景完美的結合到小說中;加之金庸先生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作品融入儒道佛,陰陽五行,琴棋書畫等等,使小說即具傳統武俠小說「武」的特點,又有厚重的家國情懷:「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也由此奠定了金庸先生在「新武俠」時代一代宗師的地位。相較於長篇武俠小說而言,中短篇略為遜一籌。金庸自己曾言:「長篇勝於短篇,後期作品優於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