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在各領域的全球化發展,各國之間互相交流的方式也越來越多,全球化的交流需求是大趨勢,我國改革開放的步伐一直在前進,我們身同感受翻譯行業越來越好。翻譯行業作為一個熱門行業,它存在的種類多,應用的範圍廣。目前,翻譯市場可劃分為三個部分:人工翻譯,計算機輔助翻譯,機器翻譯。據《2017中國翻譯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表明,翻譯主要分口譯和筆譯,口譯分為同傳和交傳,筆譯又分為中翻外和外翻中。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尤其隨著國際國內市場交流與融合步伐的加快,中國翻譯市場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根據ABI(Allied Business Intelligence Inc.)的統計報告,2003年全球年翻譯產值超過130億美元,亞太地區佔30%,中國大陸市場約為127億元人民幣。2005年世界翻譯市場的規模達到227億美元,中國大陸翻譯市場規模為210億元人民幣,中國翻譯市場需求正面臨著急劇膨脹的趨勢,翻譯產業正作為一支新興的生力軍登上我國的經濟舞臺。
翻譯行業發展
翻譯行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1、傳統模式為主,劣勢阻礙發展。
如此高收入大需求的行業,目前卻主要還是以傳統模式在運行。一般來說,需求方需要通過翻譯公司招募合格的翻譯人才,或者乾脆整體外包,由翻譯公司或者團隊負責整個會議或者活動的翻譯工作。這種模式的弊端在於,一方面,翻譯資源大量缺失,精英翻譯都集中在北上廣等發達的城市,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的加大;另一方面,一些翻譯中介公司消耗大量中間利益,將翻譯價格抬高,惹得需求方和翻譯都不滿,不利於行業的發展。
2、翻譯電商出現,成熟B2B鳳毛麟角
當然,國內和國外都出現了以O2O或者B2B形式運營的翻譯電商網站或者平臺。這些平臺或提供在線翻譯業務,或為翻譯和客戶提供中介服務,或者單純就是某些翻譯公司將業務搬到了網上。無論哪一種形式,相比於傳統翻譯模式,翻譯電商平臺都呈現出了生意火爆的態勢,足見翻譯行業轉型B2B的迫切性。
促進翻譯行業發展的對策:
1、提高對翻譯產業重要性的認識,加強人才培養和產品開發。在認識方面:首先,是時代的要求、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催生翻譯產業的產生和發展。其次,作為新興產業的文化產業的一部分,翻譯產業的發展對於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的升級換代都有巨大的意義。再次,翻譯產業作為語言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既是軟實力,又是硬實力;既推動社會文化的發展,又推動經濟的進步。因此,對翻譯產業的重要性要加大宣傳,以提高認識,促進翻譯產業全面提升,為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在人才培養和產品開發方面:一是,加大翻譯碩士的培養。首先,加大漢譯外人才的培養。其次,加大工科翻譯的培養和細化工作。最後,各校應開設市場急需的、有特色的翻譯產業課程。二是,培養翻譯產業的經營和管理人才,通過向國外和同行學習,以提高他們的水平。三是,進一步推出適合大眾消費的通俗翻譯產品,以實現翻譯行業多領域、多層次的全面發展。可以充分利用教師、在校學生、白領等外語人才翻譯各個領域的作品,把好最後的質量關即可。
2、實現產業的四個結合。一是傳統和現代的結合,就是將傳統翻譯經驗和語言文字信息處理產業相結合,加上網際網路的推動,做到虛實兩個空間語言生活的聯通,以使中國的翻譯產業跨上一個新臺階。二是產、學、研相結合。以產業為核心,推動學習和科研的同時進步。加強翻譯碩士培養單位與行業的合作,按照產業的需求進行人才的培養。三是建立翻譯產業鏈。深入、全面調查翻譯產業之後,在國內建立一個完善的語言轉換服務的企業產業鏈,整合資源,實現規模發展,這樣才能與國外同等機構進行競爭。因為產業集群是提升效率最為有效的一種產業組織形式。尤其是加快翻譯市場公共信息網絡建設,為翻譯企業及客戶提供翻譯產業和需求信息。四是注重與國外的交流與合作。「引入現代化的教育理念與成熟的經營管理模式,通過利用現代化國際信息資源,提高工作效率與語言轉化服務企業服務能力。」
3、由政府進行制度的把關,將翻譯產業落到實處。在制度把關方面:一是,加大政府在政策方面對翻譯產業支持力度。二是,提高翻譯產業的標準化和信息化程度。尤其是制定和完善各項國家標準,以此來提高翻譯的效率和技術水平。三是,規範市場,實現行業指導和行業規劃。對語言翻譯市場實行職業資格準入制度,同時建立和完善語言翻譯行業自我管理機制和評估機制,加強行業自律,以克服行業管理的不規範。落實方面:首先,大力宣傳翻譯事業,維護翻譯工作者的合法權益,同時給予較好的待遇和較高級別的認定。最後,可以實行抓大帶小的策略。大公司進行規模經營以參與國際競爭;小公司進行分散經營以服務國內的行業市場。規模化經營不但可以實現產業規模經濟,更是我國翻譯產業走向良性發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