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的話看過我文章的藏友們大概都記得,筆者之前出過一期,當時主要說了各個時代不同的青料青花瓷的青到底是什麼青
所以今天我們來細說乾隆時期的青花,來看看有什麼特點吧。
清乾隆 青花纏枝花卉紋茶碗 (一對)
工藝特點
乾隆官窯青花瓷既與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別,又與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紋飾繁密、染畫工整、造型新奇取勝。民窯青花種類豐富,色彩亮麗,畫面多樣,造型新奇
乾隆朝青花瓷歸納起來有兩大類,一類是典型乾隆器,一類是乾隆仿古器。
清乾隆 青花纏枝蓮紋鋪首尊
一,典型乾隆器
典型乾隆器生產量極大,是當時社會大眾生活用瓷、陳設用瓷、外銷出口瓷的主體。其承襲康熙、雍正青花的特點,並在其基礎上繼續發展創新、提高,體現在製作技巧上達到前所未有的成就。從工藝製作上看,其胎體的成型、青料的繪製等等,每一道工序都是一絲不苟,精工細做,精益求精。
二,乾隆仿古器
乾隆仿古瓷不像雍正仿古瓷要求那麼嚴格,但產量卻遠大於雍正朝。仿古的方法基本沿襲前朝,仿的最多的是明宣德青花瓷。
清乾隆 青花花卉紋壯罐
乾隆早中晚三個時期不同青花
乾隆早期青花瓷器
乾隆早期青花瓷器主要追求明代永宣青花的效果,青花濃烈暈散,紋飾中點染的的地方很多,著名的早期作品有乾隆五年、六年景德鎮督窯官唐英監製的一部分青花供器。這部分青花瓷器都是典型清代紋飾,但追求明早期的藝術效果。
仿蘇麻離青的特點
乾隆中期青花瓷器
中期以後乾隆早青花瓷器的青花的發色清麗,很少再有暈散,作品也就不再模仿永宣,而把乾隆一朝的工整、秀麗、強調形式美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時的青花,渲染有度,把青花單純的色調分出層次。
總體層次分明
加深陰影,層次感強,大部分都是沒有暈散了
乾隆晚期青花瓷器
到了乾隆晚期,有的青花瓷器出現了略帶紫色的現象,胎體也變得幹白,這種現象一直延續至嘉慶。對後世的瓷器影響比較深遠。
清乾隆 青花纏枝蓮紋高足碗
胎釉的特點
官窯和民窯中高檔瓷器的胎土淘洗精細,在中小器物的胎骨中找不到未粉碎的瓷石顆粒。胎骨潔白緻密,胎釉交界處無火石紅。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
如何鑑別
一,胎體
乾隆瓷器胎體特徵:乾隆時注重製瓷質量,瓷製精細。如果沒有淘煉至細的潔白胎質,就不可能完成複雜新奇的造型和特殊精細的工藝。乾隆瓷子所以器型規整,厚薄適度,都和胎土的高純度密切相關。從傳世品看,早期的乾隆瓷,還是能保持雍正時的細潤特色的;晚期雖略顯遜色,但仍比晚清的優越。
清乾隆 青花穿花螭龍紋貫耳瓶
二,款識
乾隆瓷器款識特徵:乾隆官窯瓷器款識有「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大清乾隆仿古」三種,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為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明顯多於「乾隆年制」四字款。「大清乾隆年制」款雙行多無邊圈,三行則多雙圈。「乾隆年制」款多雙圈。楷書款有六字雙行、三行雙圈,也有四字雙行雙圈或雙框
「乾隆年制」楷篆均有,楷書款一般用於彩瓷上。「大清乾隆年制」楷篆均有,篆書多於楷書。
「大清乾隆仿古」一般用於仿古瓷上,青花篆款為主。高足盤、高足碗、雙連瓶一般是在足內寫篆書六字橫款。
民窯款也多書「大清乾隆年制」和「乾隆年制」,只是字體不夠漂亮,位置不夠規則,與官窯款比較,有很大的差距。堂名款、花押款之多與康熙時期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三,圈足
官窯和民窯中高檔瓷器的圈足有多種,一般而言,盤碗仍採用滾圓的泥鰍背圈足,但不再像雍正朝圈足著地面小,而是略有一個比較寬的著地面;瓶尊類器物圈足有一個明顯的著地面,平面兩邊經打磨,呈一個無稜角的倒梯形;壇罐類器物圈足呈倒梯形,打磨粗糙。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了,感謝各位看官,喜歡的麻煩點讚收藏加關注,後續還會持續更新,我是喜歡文物,愛好收藏,中意古玩的話天下說收藏,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