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冬不凋,青花緣——「忍冬紋」中迸發的美感

2021-02-08 古玩元素網

    點擊左上方古玩元素網可快速關注我們    




(南朝青釉刻花忍冬紋單柄壺)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忍冬紋,一種瓷器裝飾紋樣,以忍冬植物為主題。忍冬亦稱金銀花、二花,為多年生常綠灌木,枝葉纏繞,忍歷嚴寒而不凋萎,因而得名。因它越冬而不死,所以被大量運用在佛教上,比作人的靈魂不滅、輪迴永生。以後又廣泛用於繪畫和雕刻等藝術品的裝飾上。


陶瓷裝飾中的忍冬紋通常是一種以三個葉瓣和一個葉瓣互生于波曲狀莖蔓兩側的圖案。忍冬紋的出現與佛教的傳入有關,始見於魏晉浙江一帶的青瓷上,盛行於南北朝時期。常與蓮瓣紋相配用作主題紋飾。主要表現手法是刻劃。


典型器物有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南朝青釉刻花忍冬紋單柄,表現風格比較寫實。隋代瓷器雖繼續採用忍冬紋,但寫實性已經減弱,圖形和線條較注重概括和單純。唐代以後,忍冬紋漸被纏枝卷蔓的卷枝紋替代,而忍冬紋的基本形態則被卷葉紋所吸納和傳承。


(忍冬紋花枝)


 (蓮花忍冬紋)



在南北朝的時候,蓮瓣紋和忍冬紋大量出現。愛蓮之俗古而有之,詩經中說:「彼澤之陂,有蒲與荷。有美一人,傷如之何!」詠美人如蓮花出泥不染,清淨高潔。天竺蓮花有四種,通常所說的是梵語「芬陀利」之白蓮花。此花三時:未敷之時為屈摩羅;敷而將落之時,名迦摩羅;處中盛時,稱為芬陀利。佛教中蓮花與佛教義理相融,人們欣賞蓮花更嚮往佛教所宣示的無爭平和的境界。因而蓮瓣紋盛行。考古不斷發現大量帶有蓮瓣紋的碗、罐、尊等陶瓷器實物出土。從眾多的出土實物來看,這一時期的蓮瓣紋式樣大多直接來源於雲岡、龍門等石窟的柱基,富有濃重的佛教色彩。


(明代青花折枝忍冬蓮紋盤)



《詞源》說忍冬實際是金銀花,但我們不難發現忍冬紋的形式與金銀花不論花朵還是葉瓣都有很大出入。忍冬紋是隨著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帶來的一種紋樣,實際這也並非印度本土的原創,而是從更遙遠的希臘傳入。古希臘的建築和陶器中早已出現這種忍冬紋,常常與掌狀葉組合適用。希臘的蓮花紋和掌狀葉紋受到埃及的影響,而埃及的掌狀葉正是由蓮花紋演化而來。因此,埃及的蓮花紋是希臘、印度、中國植物紋樣的源頭,起初象徵太陽。


(忍冬紋銅鏡)



由掌狀葉演化出忍冬紋,是古希臘人的創造。羅馬人繼承了希臘藝術的傳統,並於羅馬帝國時期將西方傳統文化傳播到了被徵服的每一個角落,忍冬紋就在此時被移植到了印度河流域。在印度犍陀羅藝術中存在著包括忍冬紋在內的許多希臘羅馬元素,多用於裝飾,最後又隨佛教傳入中國,並在佛教中國化的進程中一同被中國改造。如此漫長的忍冬之旅,展現了古代東西方文化相互影響、相互交流的過程。


(希臘建築中的忍冬花紋)


忍冬紋正是因為具有波形弧線相適應的特點,合乎形式美的曲線,並富有節奏感的排列。因此成為西方古典傳統紋樣,盛行於歐洲。自從中國引入忍冬紋之後,生動 的圖案便日益豐富了起來,忍冬紋激發了合乎中國審美的新裝飾樣式形成。


忍冬紋形態變化多樣,綿延不斷,似乎象徵著生生不息的輪迴。因此常與蓮紋相伴。看到蓮花紋和忍冬紋,感慨中西差異在這一刻消失。


清雍正 粉彩忍冬紋鬥笠碗

尺寸 直徑12.8cm

成交價 RMB  471,500

北京中漢


清乾隆 鬥彩壽字忍冬紋盤

尺寸 直徑21cm

成交價 RMB  289,575

佳士得香港


清雍正 五彩忍冬紋盤

尺寸 27.1cm

成交價 RMB  251,700

香港蘇富比


清雍正 青花忍冬紋杯 (一對)

尺寸 直徑7cm

成交價 RMB  291,200

北京保利


清乾隆 青花如意忍冬紋盤 (一對)

尺寸 直徑15.5cm

成交價 RMB  230,000

北京華辰


清雍正 青花忍冬紋杯

尺寸 直徑6.7cm

成交價 RMB  230,000

北京中漢 




古玩元素網徵集到  一隻  清 光緒官窯忍冬紋大盤

如需參拍請加微信guwanyuansu




關注shgudong,即時搜索關注最新古玩諮詢

拍賣諮詢,找古玩元素網拍賣號

關注古玩元素網拍賣微信號:chinaelements

參拍拍賣請加微信:guwanyuansu

(如須第一時間掌握古玩元素網微拍資訊,即可關注元素網拍賣寶服務號)

(微信號:chinaelements)



版權聲明:本文由古玩元素網拍賣號整理編輯  同行轉載請聲明版權!


  服務與合作  


購買古董、參加拍賣、鑑定、廣告合作等服務
添加撥打 15201921803 或添加微信號 guwanyuansu




掃描或長按識別上方二維碼關注古玩元素網


相關焦點

  • 青花纏枝紋的歷史淵源及含義
    「篾紋地上刻以纏枝花卉紋。類似的梅瓶北京故宮博物館及各地遺址中都有發現,足以說明青白瓷在當時的普及」注12。另外元代青花瓷很多窯場也屬於湖田窯,「從中選取少量代表性瓷片與湖田窯元代生產的青花瓷片一起,經過科學分析和研究,作出了對胎、釉和色料的評價」注13。所以說元青花紋飾有借鑑其他窯場的工藝,但不會是傳承關係。
  • 【重點頂級推薦】:"青花牡丹紋梅瓶" 意尋有緣大收藏家
    青花在器型和紋飾上,展現出不同的審美取向與風格。就造型而論,有著濃鬱的遊牧民族色彩,壯碩而簡潔,但在裝飾紋樣上,則主要來源於漢文化,故主體紋飾大多是中國傳統題材,如牡丹、束蓮、龍鳳、麒麟、松竹梅等,輔助紋飾如波浪紋、回紋、蕉葉紋等,也大多出現在中國傳統器物的裝飾中。青花瓷以景德鎮為代表,是漢族文化、蒙古族文化、伊斯蘭文化的結晶,其造型大氣磅礡而不失精緻感,是不同民族生活習俗集結的產物。
  • 是忍冬嗎?這開滿金銀花的粗藤樹
    後來在不知道是誰的詩歌裡看到「忍冬花」,我覺得「忍冬」這兩個字有一種文人自虐的美感,我就喜歡文人那種躲在書齋裡不為名利所動、享受孤獨的樣子,我想忍冬應該是一種開在冬天的、極有品格的花吧,但我料定這是我不認識的花,我以為它生長在寒冷的山上
  • 忍冬紋的雕刻過程
    非常乏善可陳的一年,連時間的分配都涇渭分明:前三分之一戀愛,中三分之一工作,後三分之一考研。沒一點意外,全都慘澹收場。也是無比糟糕的一年,處處都亮著火光,聖母院塔頂在烈火中訇然倒塌,涼山森林大火吞噬了許多生命,京阿尼遭遇縱火,澳大利亞山火連天。而我又在這腥紅世界喊打喊殺了一整年,連連敗北,一事無成,燃燒和焚毀貫穿始終。
  • 罕見珍品 青花人物故事紋四方扁瓶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中華陶瓷燒制工藝的珍品。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原始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康熙朝時間跨度長,器物類型豐富,工藝水平高超。
  • 形式關聯語境中的元青花——兼論元青花裝飾與蒙古族圖案
    採取的方法,自然是不進言辭、不入筆墨。僅見的一處文字,出自元末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論》:「元代,……有青花及五色花者,且俗甚矣!」「俗」還不夠,還要加上一個「甚」,方解心中不悅。這類紋飾,不僅替代了宋瓷裝飾中同樣起到分層作用的弦紋,而且還經常作為主題紋飾,出現在主要裝飾區域。常見的有各種纏枝紋,如纏枝牡丹、纏枝蓮花等,以及與上述元素自然吻合的動物紋飾,如龍紋,甚至不大吻合的鳳紋,也時常被整合成那種典型的結構式樣。耐人尋味的是,纏枝紋原本就是宋瓷中最常見的一種紋飾,移用到元青花上,二者卻出現了明顯分野。
  • 元 青花雲龍紋獸耳盤口大罐鑑賞
    本品當為其中特殊的一例,氣息豪邁雄勁,通體以青花裝飾,口沿繪以回字紋一圈,頸部則是浪濤紋,為元青花經典的邊飾,肩頸之間凸出兩道弦線,內畫六朵纏枝蓮紋,風姿典雅,仰俯有致,兩肩以獸首為耳飾,雙目怒凸,兩耳豎立,生動威猛,脛部繪卷草紋一周,下承十瓣仰蓮紋內填繪垂雲紋和滴珠紋,蓮瓣間留出空隙,疏密有致。
  • 國家博物館藏,明青花荷塘魚藻紋罐,明代民窯青花瓷器樸實無華
    國家博物館藏,明青花荷塘魚藻紋罐,明代民窯青花瓷器樸實無華瓷器作為中國非常重要的一種手工業產品,即是日常使用的器物,也是一種擁有高度技術和藝術價值的物品。因此,瓷器從誕生的那一天起,便受到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百姓的喜愛。
  • 成化瓷器不僅有鬥彩,青花一樣舉世無雙
    成化鬥彩可以說是中國陶瓷史上最著名的瓷器品種,那論及工藝技術與藝術成就,成化青花則不相伯仲,甚至更為出色。明成化 青花荷蓮紋碗明代瓷器工藝發展到成化時期出現了追求精緻典雅的風尚。成化瓷器造型精緻細巧,胎薄釉潤,畫風精細。這一時期的青花瓷器可分為早期青花和典型青花兩個階段。
  • 多多記日記:金銀忍冬
    ,為萼筒長的2/3至相等、幹膜質,萼齒寬為三角形或披針形,不相等、頂尖,裂隙約達萼簷之半。金銀忍冬生於林中或林緣溪流附近的灌木叢中,海拔達1800米(雲南和西藏達3000米);朝鮮、日本和俄羅斯遠東地區也有分布。
  • 元代 青花魚藻紋罐:傳奇藏家摯愛,一億八千萬出手仍不舍
    坂本五郎是古董商店「不言堂」的創立者,只要一提到他,就不得不說出兩件重器,一件就是當年創紀錄的元青花釉裡紅大罐,現在是個人收藏,被尊稱為「女王」;另一件就是今天要講的元青花魚藻紋大罐,被稱之為「帝王」。
  • 圖說瓷器「冰梅紋」的緣起及精品介紹……
    清嘉慶藍地粉彩冰梅紋茶壺 清末民初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說瓶罐第七」中談到過一種「梅花罐」。其文曰:「梅花罐,周身繪冰紋,藏梅花片片。制始康熙,歷代均有之。形不甚大,在當時亦粗料耳。清康熙青花釉裡紅冰梅紋將軍罐冰裂紋在中國陶瓷史上並不陌生,曾在龍泉窯和哥窯中的各種紋片中排名首位,素有「紋是冰裂為上」的美譽。人們根據釉面紋片的不同定義了不同的名稱。
  • 皇帝都種不活的花,就這樣被你拿來泡了茶
    「此花自海島中攜取而來,」老道人對蘇現說道,「雖隆冬嚴雪,葉色愈翠,其名『耐凍』,望君善待之。」言訖,老道人飄然而去。蘇現望著道士的背影,只覺得此人龜形鶴背,大耳圓目,不同凡夫俗子,卻也未多想,只是將那花藤栽了起來。「耐凍」,冬日葉翠不凋。
  • 忍冬所忍/吳忌
    當青藤不青的時候,那一叢忍冬就顯得十分突兀。忍冬也如青藤。有青色的葉子,有柔韌而綿長的攀援的藤。所不同的是忍冬的藤不及青藤恣肆,葉子也細小而內斂。以致當忍冬不開花的時候,我往往忽略這些忍冬的存在,它被夾雜在青藤粗壯的藤蔓和張狂的葉子之間。也就是說,它一直被脅迫在院牆上那些青藤的腋下,發間,在青藤茂盛的勢力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