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中國瓷器,大多數人腦海中第一浮現便是青花瓷。
青花瓷以其青翠欲滴的淡雅色澤,成為中國最負盛名的「國瓷」。中國的青花瓷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末期,河南的鞏縣窯就開始使用含有鈷的藍釉彩來裝飾陶瓷器,但是唐代青花瓷的製作還不成熟,所以一度中斷。
直到元代中期,隨著制瓷業的發展,又重新開始燒造青花瓷,由於當時得到了來自波斯的優良青花料「蘇麻離青」,使得青花瓷日漸成熟並成為瓷器裝飾藝術的主流。
從元代(公元1206年)至民國,青花瓷所採用的青料大體分為含錳量低含鐵量高的進口青花料和含錳量高含鐵量低的國產青花料。
進口料主要是來自波斯的蘇麻離青(也叫蘇料)和回青料(產地是現在的西亞及新疆地區)。
國產青料主要有:石子青、平等青、浙料、珠明料等。國產青料的主要產地有江西贛州、上高、樂平、上饒等,浙江、廣東、雲南、福建、廣西等。
不同的青花料,無論是從發色、光澤、質感等方面都會呈現不一樣的狀態,對它們的準確把握,對於我們學習青花瓷是十分必要的。
我們按照青料使用的時間順序做一個大致的梳理和介紹:
蘇麻離青
又稱蘇泥勃青,它的特點有三:其一是在瓷器上施青料薄的地方一般會出現暈散現象;
其二是在施青料厚的地方且會出現『鐵鏽斑』;其三在洪武早期出現了土青料(石子青)時,與它混合使用後會出青料藍色偏灰偏暗,沒有原來的深藍色了。
值得說明的是,這種蘇料由於來自西亞地區,路途遙遠、價格昂貴,故從永宣兩朝開始,在瓷器製造上大量的與石子青混合使用。再者,由於鄭和七下西洋,帶回了大批蘇料,這些蘇料一直使用到萬曆19年左右方才用盡。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凡採用純蘇料的瓷器一般是元代至洪武的;永宣至成化的大部份採用混合青料,少數仍然使純蘇料;而成化至萬曆19年的,幾乎都是採用混合青料。
石子青料
該青料是明代洪武早期創燒的最早的青料,亦稱「無名子」,產於江西瑞洲(今江西高安,宜豐,上高等地)。由於技術尚未成熟,單獨使用時發色偏黑灰、偏暗,整體給人的感覺不鮮豔、不美觀。
正因為它的這一特點,使之在明代早期的官窯製作中幾乎沒有單獨使用石子青,只能參入到蘇麻離青中,與它混合使用。到天順、景泰時期,由於淡雅、靚麗的平等青的出現,使石子青料從此落入民間,作為民窯器物的主要青料。
也就是說到天順、景泰時期,任何官窯都不再使用石子青料,而民間瓷器的燒造中,從明代洪武開始貫穿整個明代、清代各朝,直到民國早期,一直都在使用石子青料,它是我國民間瓷器燒造過程中使用年限最長的青料,這給我們以青料來鑑別瓷器年代提供了有力依據。
平等青料
亦稱「陂塘青」,產於今江西樂平,以發色淡雅著稱。這種青料最早出現在明中期天順、景泰兩朝,常使用於成化、弘治、正德三朝的官窯之上,共使用年限大約70年。
平等青含鐵量較少,燒成後,色澤淡雅、清麗而明澈、暈散不嚴重,呈色淡雅青亮,與明初永樂、宣德濃重青翠的蘇麻離青截然不同,成為這一時期青花瓷的特色。
其呈色藍中略有泛灰,但清澈、明朗,含雜質較少。我們在鑑別瓷器的年代過程中,如果認定了或認準了瓷器上的青花料是平等青,那麼可以肯定的說,這件瓷器無疑就是明中期這70年之內的產品。
回青料
明代正德晚年從西域(今西亞及新疆一帶)進口,故而得名,也稱「佛頭青」。這種青料十分昂貴,可與當時的黃金媲美,所以在很多瓷器上都是與石子青料混合使用,以此降低成本。
當這種青料單獨使用在瓷器上時,它會出現豔麗的藍色,且藍中泛紫;當參與少量的石子青料時,則青花便呈色濃豔紅紫;
當石子青料的比例大於回青料時,在瓷器上就會表現出呈色偏灰藍的現象。從明代正德年間到崇禎一朝回青料一直都在被使用,但多見於嘉靖和萬曆年間的瓷器。
浙料
也稱「浙青」,產於浙江紹興、金華一帶。萬曆後期進口回青料告罄,官窯改用浙料。萬曆早期仍然使用回青青料,到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回青料用竭,御窯廠從浙江的金華、紹興一帶找到了比回青料便宜5倍以上的浙料。
浙料呈色青翠幽藍,藍中泛灰,多有暈散,色調頗具沉靜感。為青花瓷開創了一個新的高潮。
浙料是是國產料中之上品,其發色重則濃紅,輕則淡翠。浙料又有元子、紫料、天青等品種,其中以元子為最佳。
明萬曆中期以後至清前期,景德鎮官窯青花瓷器均採用浙料。據清《南窯筆記》載:浙料有元子,紫料、天青等各種品位,其中以元子為上乘。
唐英《陶冶圖說》謂:青料出自浙江紹興、金華兩府境內山中,一種大而元的黑黃色料是上等青,名頂元子。疑為元子。清前期江西景德鎮官窯青花即用此料。
珠明料
在瓷器上最早發現使用珠明料的年代應該是崇禎晚期,貫穿於整個康熙時期,到雍正朝時就很少看到了,乾隆15年(即1751年)後珠明料便退出歷史舞臺,因此,珠明料的實際使用年限應該不足100年。
該青料主要產於雲南,江西和福建也有出產,但質量遠不如雲南,因此使用於當時官窯器上的青料幾乎都是雲南珠明料,民間則是福建和江西兩省的青料。
珠明料含錳量偏高,色彩穩定,顏色鮮豔,它的本色是灰中偏藍,層次感較強。當它與石子青混合到適當比例時,在瓷器上可以表現出墨分五色的層次感;當與適當比例的浙料混合時,會產生像藍寶石一樣的效果,我們通常把它叫做『』翠毛藍『』。
以上是歷史上幾種比較重要的青料大概的情況,通過對青料的特徵和使用年限,可以初步鑑別瓷器的生產年代,再結合胎質、釉質、造型、畫片等因素綜合判斷,就會讓鑑別準確度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