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青花瓷器非同凡響,值得重點了解把握

2021-02-19 古玩元素網

    點擊左上方古玩元素網可快速關注我們    

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年), 在其長達61年的統治中,總結和借鑑明代衰亡的歷史教訓,潛心研習漢文化,並善於引進和採用西洋的先進科技和工藝,使社會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和成就,制瓷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從上面康熙青花瓷器標本就可以看出,康熙青花瓷器非同凡響,胎釉、青花料、紋飾和工藝都較為考究,質量上乘。康熙瓷器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歷史地位。它繼承了明代景德鎮瓷業的優良傳統,無論從胎質、釉彩,還是造型、紋飾等方面都追求精益求精,釉面光滑細膩,胎土淘煉精細,胎釉結合好,器形多樣而雄渾,整體表現出了規矩、挺拔、大氣和豪放的特色。康熙青花瓷器多使用珠明料和浙料等國產青料,制瓷工匠純熟的掌握了這兩種青料的呈色技術,燒制出被譽為「翠毛藍」、「寶石藍」的發色效果,青翠明快、賞心悅目。這是一次技術上的革新,在青花器製作史上應被列為重要的一頁。山水圖案是康熙青花瓷上常見的裝飾題材,其成就最能代表康熙青花的藝術風格,構圖多宗法宋、元、明以來的傳統,以四季風光和遠山近水為題,有的加繪人物,如讀書、下棋、觀瀑、野外漫遊、泛舟、訪友等。康熙青花瓷器繪畫技法多採用「分水技法」,即借鑑中國中國水墨山水畫「皴法」用筆而創造出來的一種渲染技巧,明末已出現,康熙時達到頂峰,其方法是在勾好的輪廓線內,利用不同濃度的料水進行渲染,充分描繪出景物的陰陽向背和遠近疏密,層次分明,具有較強的立體感和水墨畫的效果。這種多色階青花層次分明,突破了傳統平塗的單調,使青花色如同五彩般繽紛多姿,故康熙青花又有「五彩青花」之稱,《陶雅》中這樣記載:「其青花一色,見深見淺,有一瓶一罐而分之七色、九色之多,嬌翠欲滴」。高47釐米、口徑21.5釐米、足徑14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這件康熙青花器身及器蓋在萬字錦地圖案上開光,共分四層,內繪花籃、博古圖及折枝花卉,在開光的上部交接處又有小開光,內繪八吉祥圖案。八吉祥又稱八寶,是佛教中的八種吉祥物,分別是:輪、螺、傘、蓋、花、罐、魚、腸,並賦有不同的吉祥寓意。此類圖案是康熙外銷瓷上最常見的紋飾。最為獨特的是,該器的蓋鈕為一隻仰頭蹲伏的「反瓷」小獅子,其形態栩栩如生,與瓶體十分和諧而又富於變化。反瓷,亦稱「生瓷」,是一種以瓷土作胎,胎上雕琢紋飾,素胎生燒的瓷器。

 「博古圖」這一名稱出自宋代,北宋徽宗趙佶曾經命人將宮中收藏的金石古玩編繪成《宣和博古圖》三十卷,此後凡是描繪古器物的畫幅就都被稱為「博古圖」了。此器圖案除鼎、爐、瓷瓶等古物外,還配有幾、案、書卷、犀角、寶珠、棋盤、方勝等,含有博古通今,崇儒尚雅之意。且古瓶中插一支珊瑚、兩支孔雀翎,表示紅頂花翎之意,這是康熙民窯較為典型的圖案紋飾,乃是對高官顯位的一種稱頌和賀意。花觚是萬曆朝仿青銅器造型的新器型,為插花用的陳設器。

  「郭子儀祝壽圖」是清代初期瓷器的傳統紋飾,唐代四朝元老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相傳其有七子八婿,均在朝為官,其中一子還是當朝駙馬。每逢壽辰,七子八婿均攜子來賀,真可謂官高位顯,子孫滿堂。康熙時期景德鎮工匠將此場景繪成畫作,以祈盼富貴長壽、子嗣興旺,亦稱「大富貴亦壽考」。康熙民窯青花瓷器的裝飾手法相當豐富,官窯的裝飾圖案主要是圖案花紋,而民窯除了各種圖案紋飾之外,大量出現整幅畫面,尤其是人物類紋飾,多取材於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隨意灑脫,既有裝飾性,又有可讀性。高34釐米、口徑11.7釐米、足徑16.4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清人陳瀏曾讚譽說:「世界之瓷,以吾華為最,吾華之瓷,以康熙為最」。而在眾多的瓷器品種中,則又以青花瓷最受推崇,康熙時期是我國青花瓷器生產史上繼明代永宣青花之後的又一個黃金期,其器型之繁、數量之多、色澤之青翠為前所未有。《陶雅》中這樣記載:「雍乾兩朝之青花,蓋遠不逮康窯。然則青花一類,康青雖不及明青之穠美者,亦可以獨步本朝矣」。
康熙青花有官窯和民窯之分,官窯青花精工細作,典雅優美;民窯青花也毫不示弱,同樣有著很高的藝術成就。甚至在裝飾題材內容上較之官窯更為廣泛,繪畫風格也更為生動。
由於清初「匠籍」制度的廢除和「官搭民燒」制度的繼續實施,使得優秀藝人得到培養、優質原料可以官民通用,大大刺激了民窯工匠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有力的促進了民窯青花的飛速發展,從而為官窯、民窯兩相生輝奠定了基礎。傳世的康熙青花器中,民窯青花瓷不僅所佔比例很大,更不乏有大量的精美之作。康熙民窯青花瓷器,發色嬌翠清麗,圖案題材豐富,堪稱佳器,值得一賞。康熙瓷器胎土淘練得非常精細,質白縝密,堅硬純淨,素有「糯米汁」、「似玉」之豔稱。更兼釉質細潤,緊密溶於胎骨之上,渾然一體,有「堅白釉」、「粉白釉」、硬亮清釉「之讚譽。這種胎釉特點,使康熙時期顯美不勝收。 景德鎮笑雁軒康熙青花研討會在洛陽樹威古瓷鑑藏博物館舉行場景根據大量遺留的康熙青花傳世品各自具有的不同風貌和特點,結合貫穿本朝始末的幹支和紀年款,可將其發展過程,大致分為早、中、晚三個事情。早期青花:康熙早期的青花器在明末清初的過度中,或多或少地保留著明代的某些遺痕,釉色非潤,色澤泛青,青花發色深沉,灰暗,或者迷混。繪畫風格也受明代影響畫意粗狂,蒼古渾樸,有的像順治時期一樣胎體厚重,粗率不規。 中期青花:一般指康熙二十年至四十年之間的青花器。從色料到胎釉都更加嚴格提純,和精工,所使用上好的國產浙料,以科學的方法處理,按等次分用。傳世品中署「大清康熙年制「款的器物基本上是早期以後的產品。這一階段的青花器的瓷質尤為潔白細膩,重量比早期的略輕,胎體有厚薄之分,既是胎薄也仍保持體重的特點,釉色呈粉白或漿白,青翠的青花色調呈現出多種色階。注意色調深沉,緊貼胎體的特點,機淺之色亦然,是我們鑑定區分康熙青花和晚清青花的重要依據之一,青花色澤一般青翠豔麗,或清或淡,楷書款仍受明代書法影響,用筆剛勁,有的署「大明成化年制」嘉靖款識或各種圖記。
晚期青花:康熙青花自十四年以後,器形、胎釉、紋飾、色調都有不同變化。青花色調由中期的濃豔青翠漸變為淺淡或灰暗,有的呈色不穩,出現暈散,如同雍正初年的青花。    由此可見,這三個時期的青花色調及釉面呈交替性變化,灰暗暈散色調及青白釉面周而復始地出現。但這種變化規律並非是絕對的,也有同一時期好壞並存的情況,在鑑定中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可一概而論。
釉面配置純淨,釉面和胎體緊密結合為一體,無論白釉、粉白釉或翠亮青釉面,都能在細硬似玉的胎體上顯示出足夠的硬度,並有緊披貼骨的光亮感。
器足釉面表現不一,有的為光亮的粉白色,有的為柔潤的漿白色,還有的為平滑晶瑩的淡青白色,釉面中,還往往因熔融時流動不勻,形成條狀或片狀的凝滯痕。施釉極淡薄的,常常因氣泡或縮釉而出現小棕眼,有的透過器足釉面,可見到胎體的同心圓旋痕及小的**痕。器足及器底的處理因各時期制瓷的條件、習慣、技術不同,而留下不可改變的標誌,為鑑定工作提供可靠依據。有平足:沙底無釉。有寬厚圈足:有釉或無釉。有雙圈足:近足處挖槽,寬窄深淺不一。有二層臺底:稱「二層臺」或「臺層底」。有拱壁底:也稱璧形底,多件筆筒。康熙早期多用齋、軒、堂或幹支款,也有的繪以不可識、各種特殊圖案和畫押作款,如秋葉、鼎爐、方盛、書籍、爵杯、銀錠、如意、枝花、七珍、八寶等,並流行至雍正朝。

故宮博物院藏清康熙青花冰梅紋開光異獸蓋罐

更多相關閱讀
兩件出土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內容有差別,梅瓶不簡單!
康熙青花瓷:連民窯都毫不遜色
元青花龍紋的種類,看看長知識
天津博物館藏明代青花瓷欣賞
6600萬!康熙青花萬壽尊落槌香江,背後故事堪稱傳奇

此文轉載自洛陽樹威古瓷鑑藏博物館,侵權必刪

  服務與合作  

藏品拍賣、鑑定、廣告合作請聯繫 15201921803 微信號 guwanyuansu



掃描或長按識別上方二維碼關注古玩元素網

相關焦點

  • 康熙青花釉裡紅瓷器從外表特徵看它的真偽
    胎體細密堅緻,釉面純淨光潤、白似含粉,釉裡紅髮色純正,紋飾疏朗,造型獨特,是康熙官窯瓷器的精品。在早期康熙時期,有兩種顏色的釉裡紅色:黑暗和光明。深顏色的有凝縮感,淺顏色的有粉紅到紫色。細細的線條清晰,有些清新,有些深邃。釉裡紅三果三魚,可達到明代宣德時期的水平。這一時期,青花釉裡紅瓷主要在官窯燒制,燒制比較成功。
  • 【奇聞趣事】拍賣公司拍賣清康熙青花瓷器連出高價的歷史因素
    清代康熙朝經濟貿易發達,康熙十九年景德鎮恢復御窯廠,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成就。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細,青花鮮豔,造型古樸多樣,紋飾優美而負盛名。博納古董拍賣把康熙青花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終,其中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為突出。康熙青花瓷器的造型,千姿百態,仿古創新。前期比較敦厚,器型變化不多。後期厚薄皆有,以薄為主。器型前所未有,變化多端。常見以盤碗蓋罐及日用器皿為多。後期則觀賞,陳設器物增多。大到屏風、龍缸,小到鳥食罐等。
  • 斷代清光緒宣統青花瓷器的研究
    光緒二十年(1894年),為慈禧六十大壽燒制了兩批瓷器,共花費白銀128400兩。光緒三十年(1904年),為慈禧七十歲「萬壽慶典」燒制的瓷器又耗費白銀38500兩。這數次生產的瓷器,品種眾多,包括餐具、西餐具、文房用具、陳設瓷、觀賞賜瓷等各種類型。從「天地一家春」、「長春同慶」、「吉祥如意」、「永樂長春」款的瓷器最為精美。光緒官窯青花瓷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仿康熙、乾隆青花瓷。
  • 青花紋飾典故鑑賞,康熙時期瓷器上最流行的八大圖案賞析!
    #康熙瓷器康熙青花瓷器胎質堅硬細膩、釉面光潔瑩亮、青花色澤青翠明快、畫面層次清晰分明,被推為清代青花瓷器之冠。各色瓷器中,以青花瓷器上的故事畫面最多,而且題材也非常廣泛。青花十八學士圖棒槌瓶清康熙(1662-1722)高46釐米、口徑11.5釐米、足徑12釐米
  • 清康熙青花該怎麼估價?
    清康熙 青花十二花神杯 (一套)成交價:RMB 33,350,0002016年匡時十周年春季拍賣品【鴻禧美術館舊藏】●●●●●康熙十九年,臧應選奉旨駐廠督造官窯瓷器當時供奉內廷的劉源,為此特意呈上數百樣精心設計的全新瓷器樣式,開啟了康乾盛世瓷器藝術的黃金時代。劉源為康熙時期工部侍郎,其人多才多藝,在康熙十九年重開御窯之後,承命主持設計各式御瓷,擅長燒制五彩、鬥彩製品,成就斐然。《清史稿》對此評曰:「時江西景德鎮開御窯,源呈瓷樣數百種。參古今之式,運以新意,備儲巧妙。於彩繪人物、山水、花鳥,尤各極其勝。既成,其精美過於明代諸窯。」
  • 順治和康熙瓷器,在南京博物院中你看過哪幾件?
    現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京博物院佔地13萬餘平方米,為「一院六館」格局,即歷史館、特展館、數字館、藝術館、非遺館、民國館。另全院設「六所」的研究部門,即考古研究所、文物保護研究所、古代建築研究所、陳列藝術研究所、非遺保護研究、古代藝術研究所。
  • 康熙五彩瓷器,為何總是讓人著迷~~
    清康熙年間五彩與青花成為兩大主流品種。五彩題材廣泛,構圖新穎,形象概括,用筆洗鍊,線條剛勁,色彩明豔,具有濃鬱的民間藝術風味,是瓷苑一枝古豔的奇葩。   (二)藍彩:康熙五彩的一個重大突破是發明了釉上藍彩。藍彩常泛紫灰色,彩層特厚,彩的邊沿有一層蛤蜊光暈,但由於藍彩仍處於草創階段,常有脫釉或失透的情形出現。以往的藍彩皆由青花(釉下)代替,故有青花五彩之稱。
  • 清 康熙 青花農家樂捕魚罐
    康熙青花瓷中最有名的當屬官窯翠毛藍,可惜我和我的朋友都沒有。今天介紹一件康熙民窯青花農家樂捕魚罐。罐子腹部最大尺寸是16.3釐米、高18.2釐米、罐口直徑約8釐米、圈足直徑10.8釐米。民窯沒有官窯華麗,也不像官窯過於制式化,完全憑藉窯工的功夫,可見這位窯工功夫了得。
  • 細說清代瓷器(三)康熙獨步天下的單色釉
    說到康熙瓷器,很多人言必稱「墨分五色」的「康熙青花」,或稱「康熙五彩」,其實康熙一朝最重要的瓷器是「單色釉」。
  • 臺北故宮博物院,清乾隆青花折枝花果紋六方大瓶,珍貴的方形瓷器
    臺北故宮博物院,清乾隆青花折枝花果紋六方大瓶,珍貴的方形瓷器在中國瓷器領域,青花瓷器一直是受到收藏界喜歡的一類瓷器品種。青花瓷器最早在元代就開始燒制,並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就。近些年元代的青花瓷器,在拍賣會中屢創新高,引起我們重視。
  • 青花料常見種類及特徵,你真的了解嗎?收藏必備乾貨學起!
    不同的青花料,無論是從發色、光澤、質感等方面都會呈現不一樣的狀態,對它們的準確把握,對於我們學習青花瓷是十分必要的。值得說明的是,這種蘇料由於來自西亞地區,路途遙遠、價格昂貴,故從永宣兩朝開始,在瓷器製造上大量的與石子青混合使用。再者,由於鄭和七下西洋,帶回了大批蘇料,這些蘇料一直使用到萬曆19年左右方才用盡。
  • 顏色釉——康熙瓷器最高成就者
    說清朝,先道康熙。說到康熙瓷器,大多數人會只「墨分五色」的「康熙青花」或者「康熙五彩」。
  • 美瓷鑑賞—鑲金孔雀開屏青花龍紋花口盤
    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
  • 成化瓷器不僅有鬥彩,青花一樣舉世無雙
    成化鬥彩可以說是中國陶瓷史上最著名的瓷器品種,那論及工藝技術與藝術成就,成化青花則不相伯仲,甚至更為出色。明成化 青花荷蓮紋碗明代瓷器工藝發展到成化時期出現了追求精緻典雅的風尚。成化瓷器造型精緻細巧,胎薄釉潤,畫風精細。這一時期的青花瓷器可分為早期青花和典型青花兩個階段。
  • 乾隆青花六方瓶領銜全場,2019華藝春拍重點瓷器成交記錄!
    其中,一隻「清乾隆 青花折枝花果紋六方瓶」拍出了RMB9,300,000的高價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部分重點拍品的成交情況。 清乾隆 青花折枝花果紋六方瓶 「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H:65.5cm
  • 為什麼順治瓷器多見筒式瓶,原來是這個意思
    朝代更迭,歲月流轉,歷史在潮流的推動下不斷發展,今天我們要講的是順治瓷器。每一個朝代第一任皇帝時期,瓷器的風格都會繼承前一個朝代的風格並有所創新。順治一朝瓷器也沒有跳出這個規律,瓷器的製作或多或少繼承了明代的一些特徵,那麼就給我們的收藏帶來了很多困難。
  • 罕見珍品 青花人物故事紋四方扁瓶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中華陶瓷燒制工藝的珍品。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原始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康熙朝時間跨度長,器物類型豐富,工藝水平高超。
  • 明清瓷器底足演變
    明正統青花松竹梅紋罐底從斷面上看呈倒梯形,足牆較高,較薄,挖足多不過肩。足端平切,接近成化時足牆變矮,內足牆又變得較垂直,部分已經挖足過肩。明景泰青花八仙慶壽紋罐晚期足外牆幾乎全部飾以青花圈線,並且從此沿用不變。較好一類的瓷器,在足外牆圈線內,開始加繪簡單紋飾,成化時增多。多數外足牆端斜削並落於臺面,內足牆端有稜邊感。
  • 瓷器中的「黑美人」烏金釉!
    每天了解古玩知識 在中國的制瓷歷史上,最鼎盛的時期莫過於清代。清代既傳承了明代的青花、五彩,又在其基礎上開創了粉彩、琺瑯彩和古銅彩等多種彩瓷技術。清代各種釉色品類繁多,烏金釉就是其中不可忽視的一種。
  • 中漢拍賣:秋季專拍中那些大雅之風,明代青花瓷器的瑰麗之態!
    這種低錳高鐵類的鈷料與中國傳統的瓷器達成了完美的結合,其呈色濃重青翠,且色性安定,落於精淘細制的高嶺土瓷胎上,呈現出無法複製的瑰麗之態,在明以前只是鳳毛麟角的青花瓷器,因為永樂帝朱棣授意下的數次遠航,得到了極大的改進與豐富的創新,逐漸推廣並成為中國瓷器中的著名品類,乃至為全世界所嘆服與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