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南極,有一句這樣的話很適合它,人們常常在童年時期充滿著好奇,對世界上的一切都有著求知慾,但是隨著人們懂得知識越來越多,成年人往往不再對未知感到好奇。不過嗯,有這樣的一群人例外,他們就是探險家,探險家始終對世界上的未知感到好奇,為人類的不斷前進提供了基礎。
對今天來說,我們去南極是科研考察,但在百餘年前,與其說當時的那些人是科學家,不如說他們是不畏犧牲的探險家。
第1個建立在南極的考察站
1903年,當時蘇格蘭有一個探險隊來到了南極地區,這個探險隊的成員一共33人,他們原本想在南極勘探更多,但是由於厚重的冰層阻擋了他們的去路,以至於他們後來不得不先找一個地方紮營。探險隊成員用簡易的木板以及石頭圍成了一個小屋子,這個看上去非常簡陋的小屋,就是歷史上第1個南極考察站。
實際上,這個南極考察站的使用價值非常有限,因為探險隊隊員基本上很少會停留在這裡過夜,簡單的石頭與木板沒有辦法達到防風保暖的效果,畢竟南極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探險隊的隊員們每天都要面臨著8級以上的寒風以及零下30度的天氣,如果沒有必要的話,大家都會選擇回到船上過夜。
今天還有人在維護
從1903年到2020年已經是過了100多年的時間,但是這個簡陋無比的南極勘探站點卻已經成為了南極考察的一個標誌,直到今天,它依舊頑強的存在著。在當年那批探險家撤走之後,這棟小屋子就被阿根廷所管理,阿根廷的人覺得它很有紀念價值與歷史意義,所以直到今天依舊在為其做定期維護。
在如此寒冷的南極,一棟高不過一個人的小屋子看上去可實在是太酷了,畢竟如果一場大雪落下,很難想像這棟小房子不會被掩蓋,儘管當年科學家選好了地址讓房子不會面臨這麼極端的事情,但是留給人們的想像空間依舊無窮。大雪確實是一個可怕的事情,當地的人還說,這裡的雪最多只會覆蓋1/2的高度,住在裡面的人依舊可以從窗子爬出來。
中國泰山站
今時不比往日,今天很多的科學勘探站都是非常的威武霸氣,今天的人已經攻克了很多極限,至少在非常寒冷的南極生活已經不成問題,所以建築師們就更多的開始考慮美觀與舒適性的問題。比如說中國就在南極建設的泰山站,8個巨大的鋼柱將考察站支撐起來,正十六邊形的外表看上去非常的酷炫,就像是外星飛碟。
除了中國的考察站之外,大多數的國家現在都會打地基將考察站支撐到半空,因為在南極下大雪是必然的,但我們如果把房子撐起來,那麼就可以避免掉雪把房子覆蓋,畢竟大家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科學家,每天從窗子爬出來爬進去的也不怎麼好看吧?
冰洞建築
中國所建設的泰山站在國際的各個科學考察站當中,是比較漂亮與美觀的,不過所有的科學考察站如果要跟丹麥即將建成的站點對比,估計都是有點汗顏。原來這些設計師突然之間就想出了新的辦法,他們會直接選擇在一座南極的大冰山建立考察站,採用的方法是將冰層挖空,然後把裡面鑿出一個合適的環境,以便科學家們對南極的科研探討以及生活。
這樣的一個冰洞考察站聽上去真的很酷,但它真的不是會融化嗎?住在裡面的人不會很冷嗎?
首先第1個問題,這個冰凍考察站當然是會融化的,但丹麥人認為它能撐8年左右的時間,而在時間到了之後,可以再找另一座冰山鑿新洞。這樣的臨時考察站成本不高,而且反正大家也在原來的地方住得夠久了,換個新的地方還能換換心情,聽上去似乎還不錯。
第2個問題是關於住在冰洞裡的人會不會很冷?其實並不會,一個地方是否寒冷跟很多因素有關,如果你住在內部不通風的一個冰洞裡,那麼你反而會感覺比南極外面要暖和很多。
而且還有這樣的一個物理小知識,大家有沒有發現,下雪的時候你不會感覺到特別寒冷,反倒是雪開始融化的時候你會感覺寒冷加劇,而冰洞考察站也是同樣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