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轉自 查爾星港:
這幾天《星際爭霸2》戰隊OM.XTeam解散的新聞引起了社區玩家們的熱烈討論,俱樂部老闆跑路這種中國電競的老套路再次上演,並且玩出新花樣(根據小色微博爆料, 老闆還把他們出資配的電腦賣了)。
XTeam原本是一支線上戰隊,隊內雲集中國《星際爭霸2》的年輕一代。今年9月,小色微博宣布與《爐石傳說》戰隊OM合作,由OM戰隊老闆投資組建OM.XTeam戰隊。然而一切都還沒正式開始,就宣告結束。
最受打擊的還是那些本已燃起希望的年輕隊員。
XTeam的幾名隊員是如今國內為數不多的《星際爭霸2》選手
《星際爭霸2》的職業選手、解說和主播、普通玩家一直過得不容易。
《星際爭霸2》就好像是一位高冷的女神,出身高貴有口皆碑,但想上手很難,無論是誰想追求她都是一場艱難的自我提高和挑戰,因此大部分人都只是遠遠的觀望過,然後轉身就去追逐市場上那些容易企及的妖豔賤貨。
對於職業選手們來說,選擇《星際爭霸2》證明自己心中有股心氣兒在,雖然這遊戲不是世界上最火的,但是仍然在電子競技領域佔據有非常顯眼的位置,正因為難,贏得《星際爭霸2》的冠軍仍然十分耀眼。這個遊戲對於職業高手來說同時還非常有趣,緊張激烈的戰鬥中充滿智力和操作的博弈,不像那些淺顯無腦的大眾遊戲一樣平淡無味。
對於解說和主播們來說,選擇《星際爭霸2》意味著困難重重的職業前景。當那些所謂熱門遊戲的同行們借勢起飛賺得盆滿缽滿的時候,這邊《星際爭霸2》的主播和解說們還在靠熱愛在堅持,認認真真的耕耘著那一畝三分地。
對於遊戲玩家們來說,選擇《星際爭霸2》是情懷、是熱愛、是年輕人們的一腔熱血。無論你玩的是戰役還是天梯,或者是如今流行的合作指揮官模式,還在玩這個遊戲說明你真的懂這個遊戲的獨特魅力,說明你不是無腦跟風的蝗蟲玩家。
無論怎麼說,《星際爭霸2》因為其難度和歷史積澱,仍然處於所謂「電競鄙視鏈」的上端,代價就是遊戲受眾的狹小。
免費並不能扭轉《星際爭霸2》的未來
《星際爭霸2》的現狀是時代的原因
從esportsearnings統計數據來看,在《星際爭霸2》發布至今,由大大小小的賽事舉辦方總共舉辦了4668個電競賽事,相比之下《DOTA2》的賽事數量為856,《英雄聯盟》的賽事數量是1942。
這個排行由獎金決定,《星際爭霸2》卻累計擁有最多的賽事數量
那麼,為什麼擁有最多電競賽事的《星際爭霸2》會變成一個小眾電競項目呢?
有很多人會在《星際爭霸2》的問題上指責暴雪或網易的策略有誤,認為是錯誤的電競及運營方法導致這個遊戲的沒落。
其實不然。
暴雪當年在《星際爭霸2》電競的最大黑點無非就是和KeSPA鬧翻,導致在一段時間內後者旗下的眾多高人氣選手沒有加入到《星際爭霸2》職業比賽,那麼這真會對《星際爭霸2》的興衰造成影響嗎?實際上沒有老選手們的加入,反而催生了新的一批人氣選手。對於觀眾們來說,人氣選手的存在與否最多決定你看不看比賽,並不能決定你玩《星際2》會變得多厲害——後者才是決定玩家們存留的關鍵因素。
我記得在論壇裡還看到玩家在抨擊《守望先鋒》聯賽的「排它性」的時候帶上了《星際爭霸2》的WCS,藉此人云亦云的表示暴雪完全不會把蛋糕做大……但其實,暴雪在《星際爭霸2》的問題上除了和KeSPA鬧過矛盾之外和第三方合作是非常愉快的,WCS很早就把IEM及DreamHack等第三方賽事納入WCS積分體系。也就是說,暴雪在《星際爭霸2》電競的競技上根本不排它,這正是為什麼《星際爭霸2》擁有那麼多電競比賽的原因。
實際上真正搶了暴雪電競風頭的是《英雄聯盟》,這個現象級遊戲恰好在那個時候出現,引領了新的風潮。說白了,就算當年暴雪不和KeSPA鬧翻,《英雄聯盟》還會是如今的《英雄聯盟》,Faker還是這個Faker。
英雄聯盟S7總決賽鳥巢開戰
至於在國內,網易早期使用月卡的決定是有些奇怪,但是實際上使用什麼收費方式都沒有決定性的影響。你想想《星際爭霸2》發布的時候國內的遊戲市場背景是什麼?智慧型手機的爆發式增長以及移動遊戲的浪潮到來,當國內的玩家們都不太用電腦玩遊戲的時候,一個高難度的RTS就自然與市場無緣了。
說白了,就好比圍棋和足球,無論你圍棋再怎麼運作,再怎麼投入,都不可能在參與人數這一方面達到足球的高度。
RTS就真的沒落了?這倒未必
電子遊戲誕生幾十年,有一些遊戲類型出現過、紅火過又最終消失了,儘管RTS如今不被大家看好,但是我不認為這個類型會完全過時。
我的理由是,打打殺殺的遊戲永遠不會過時。
我們人類玩遊戲,其實圖的就是在虛擬世界裡完成一些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做的事情,比如拿起一把槍去殺殭屍,比如操控一支軍隊去戰鬥。RTS在這個時代的沒落,僅僅只是老式RTS的沒落,因為老式的RTS太強調微操,上手確實太難了些。
合作模式是個新嘗試,畢竟大家還是喜歡玩戰爭遊戲的
暴雪是肯定不會放棄「星際爭霸」這塊招牌的,同時也肯定不會放棄RTS這個類型,星際這個IP及RTS對於暴雪有深刻的意義。其實假設暴雪在開發《星際爭霸2》如果不是總在以前作為參照的話,我們會看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星際爭霸2》。
包括《星際爭霸2》,就完全沒希望了嗎?
未必,市場的變小意味著容納不了太多人,但總還是有些觀眾存在,總還是有些人堅持了下來,比如SCBOY二人組,他們的堅持在今天已經得到一些回報。
至於那些年輕的選手們,前途是未知的,同時也掌握在他們自己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