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邊城外烤魚店的鯰魚是「垃圾魚」?
「池塘裡滿是臭氣和烏黑的水,塘邊上堆放了幾大桶魚食,都是泔腳和腐爛的垃圾,令人作嘔。」近日,一則微信文章稱,該店鯰魚的一處來源是上海的一個養殖場,這裡的鯰魚塘水烏黑黏稠,鯰魚以泔水、雞腸等為食,批發價只要三四元。
事實情況如何?鯰魚是否是最髒的魚?
以下是根據澎湃新聞的報導總結的信息:
江邊城外稱,烤魚店所使用的鯰魚為鬍子鯰,是目前市場上最常見的品種。據專家介紹,鬍子鯰引進自非洲,產量大加之其生長快、抗病力強的特性,使得正規養殖的鬍子鯰雖然看起來很髒,但實際檢測結果往往極少超標。
投餵泔水是出於鯰魚食腐的特性,屬於綜合利用的生態養殖模式,符合相關標準。但在食品安全層面,還是飼料更安全。目前正規養殖場也不會使用這種模式。
而該種類鯰魚成本價的確很低。有鯰魚養殖戶透露,目前市場上常見的鯰魚多為人工養殖的雜交鯰魚,批發商進價在每斤2元左右,飯店收購的市場價通常為每斤3-4元。
詳細報導↓
近日,一則稱江邊城外烤魚店的鯰魚為「垃圾魚」的微信文章在朋友圈瘋傳,閱讀量很快突破10萬。
該文轉載蘇州網絡電視臺報導稱,蘇州市某江邊城外烤魚店的鯰魚來源之一是位於上海青浦區滬青平公路的一家鯰魚養殖基地。該文稱,這處養殖基地的水烏黑黏稠,水塘邊堆放數桶泔水和腐爛的垃圾。現場工人表示,鯰魚愛吃葷,用雞肚子、雞腸這些飯店的下腳料來餵養,幾乎沒有成本,是最合算的選擇。據該養殖基地老闆介紹,其養殖基地共有4個足球場大小的魚塘,約50萬斤魚,基本上都供應給上海和蘇州市場做烤魚。
這篇報導還指出,野生鯰魚的價格較高,一般為十幾元一斤。蘇州的大部分烤魚店為了節約成本,使用的鯰魚都是人工養殖、散發著腥臭味的黑鯰魚,批發價只要三四元。為掩蓋鯰魚本身的臭味,烤魚店會選擇加上重口味的調料。對此,上海有關部門表示,已關注到此信息。
中國漁業協會原生水生物及水域生態專委會主任委員周卓誠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他曾在上海的一家江邊城外烤魚店就餐,菜單上的鯰魚令他心頭一動。他回憶說,不在四川重慶,已經好久沒吃到靠譜的鯰魚了,便請服務生將活魚端上來過目,發現是較為便宜的鬍子鯰,頓時沒了食慾,最後選了相對實惠好吃的另一種鯰魚——清江魚。
據周卓誠介紹,鬍子鯰又叫埃及塘鯴,學名是Clariasgariepinus,對應的中文正名是尖齒胡鯰,從非洲引進養殖。在南方的一些水域由於逃逸或不靠譜的放生行為,確實有少量野外種群,但絕大多數均為廉價的養殖魚。我們平日所指的鯰魚主要是大口鯰(Silurusmeridionalis,南方大口鯰)和鯰(Silurusasotus,土鯰)。鬍子鯰與其他鯰類最大的差別是有延伸到尾部的背鰭。
對於前述報導稱鯰魚養殖場的水烏黑黏稠,周卓誠表示,其實絕大多數鯰魚對環境要求很高,雖然有食腐的習性,但由於本身不耐缺氧,所以對於水質有很高的要求,清潔水源、活水都是起碼的要求。不過,鬍子鯰由於其鰓腔中具備有樹枝狀輔助呼吸器官,可以完全依靠吞咽空氣直接利用其中的氧氣,故而對水中的溶氧量幾乎無要求,使得其養殖密度遠遠超過其他幾乎所有養殖種類。正是由於這樣的特性,鬍子鯰可能達到畝產萬斤。產量大加之其生長快、抗病力強的特性,使得正規養殖的鬍子鯰雖然看起來很髒,但實際檢測結果往往極少超標。
浙江溫州的劉先生已從事鯰魚養殖15年。他表示,目前市場上常見的鯰魚多為人工養殖的雜交鯰魚。鯰魚和一般魚類不同,對含氧量要求不高,所以養殖密度比較大。一塊足球場大小、水深在1.2-1.5米左右的魚池,產出的鯰魚就可以達到10萬斤以上。
他還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鯰魚愛往泥裡鑽,所以只要不是水泥砌成的鯰魚養殖塘,一般都是非常渾濁的,不能以此作為判斷水塘是否乾淨的依據。
鯰魚吃糞便、動物內臟、泔水,究竟髒不髒?
據劉先生介紹,鯰魚在幼年期以水中的小蟲、浮遊生物和專門的魚飼料為食,成年後則需要餵食一些內臟之類的碎肉。「在投放魚苗之前的兩個月左右,我們在魚池底部鋪上一小層曬乾的家畜糞便,增加水中的微生物含量。之後一般不會再使用糞便作為餌料,都是從定點的屠宰場買進不要的動物內臟來餵養。」他同時表示,如果魚池池水的流動性較好,就可以直接投喂,否則在投餵前需要對內臟進行簡單的清洗。
至於用泔水直接投餵鯰魚,劉先生表示,泔水作為魚飼料對人體的健康其實沒有什麼不良影響,「飯店裡的泔水主要是人們吃剩下的一些剩飯剩菜,拿來餵魚和拿來餵豬其實是一樣的。」但他同時指出,如果直接以泔水餵食,會大大延長鯰魚的生長期,所以很少有養殖戶會選擇這麼做,「而且直接投泔水的話,可能會導致水池發臭,因為有些東西鯰魚是不吃的,會滯留在池子裡。」
中國水產養殖網的養殖技術人員證實了劉先生的說法,正規的鯰魚養殖不會採用泔水作為飼料。「正規的養殖場,一般餵食的是從海裡捕撈上來的冰凍鮮魚,或者從大型屠宰場買進的冷凍的雞鴨腸。」他同時指出,正規的鯰魚養殖場也不應該存在池水變臭的問題,「發臭的那種是無人管理的魚塘,就是放苗進去,中間不管理不防病,時間長了就會發臭。」
周卓誠則表示,投餵泔水是出於鯰魚食腐的特性。根據這一特性,傳統養殖往往採用投餵動物屍體、糞便的方式進一步降低成本。在過去,這其實屬於綜合利用的生態養殖模式,現在這一生態養殖模式卻似乎為社會流言創造了條件:關注食品安全的普通人會覺得這並非生態而是骯髒。他指出,這種生態模式養殖的鯰魚的確符合相關標準,但在食品安全層面,來源可控的配合飼料較生態養殖更為安全。
目前,在江邊城外烤魚店的菜單上,鯰魚價格為每斤39.8元,對其的介紹為「鯰魚味甘性溫,營養豐富,鯰魚是名貴的營養佳品,早在史書中就有記載與魚翅、野生甲魚媲美。」
江邊城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他們所使用的鯰魚為鬍子鯰,是目前市場上最常見的品種,通過商品化、規模化、產品化的飼料進行養殖。他還表示,相關部門已經介入調查。
另據江邊城外上海地區負責人介紹,其在上海地區的供貨商共有2家,皆為上海銅川路水產市場內的正規商家,並非青浦的養殖場。但截至發稿,對方還未提供供貨商的相關資質證明。
據劉先生透露,由於鯰魚的產量大、餵養成本相對較低,所以批發商從他們養殖戶手中購進鯰魚的價格一般在每斤2元左右,飯店收購的市場價通常為每斤3-4元,「這是針對雜交鯰魚來說。如果是長江大口鯰,野生的一條大概要上千元,就算是人工養殖的每斤也要一二十元。」
對於野生水產品,周卓誠希望大眾可以認識到,野生和養殖的水產品在營養層面上差異小。指標上,養殖水產品略優,這源於品控與飼料均衡搭配;口感上,野生水產品生長周期長,口感結實香味濃。另一方面,養殖水產品的抗生素等藥物殘留稍高,野生水產品的重金屬富集更多,各有利弊。
來源丨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