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央視播出的《故事裡的中國》節目中,鍾南山院士的秘書蘇越明,透漏了鍾南山疫情期間前往武漢的更多細節。
其中,首次曝光的一張日程表衝上熱搜。
這是一位84歲老人疫情期間的日程表。一條條信息安排,密密麻麻的文字、數次修改塗畫的手稿都能看出鍾老的行程之密集、事務之繁忙。
點擊播放 GIF 4.3M
而且,鍾南山院士的秘書蘇越明表示,在紙面上記錄的這些行程背後,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不斷溝通、費心準備。
01
鍾南山院士有多辛苦?
在今年年初疫情爆發時,鍾南山院士接受了央視記者白巖松的採訪,可在回答其中一個問題時,鍾院士因太過勞累沒有立刻回答上來。
採訪結束後,鍾南山對秘書蘇越明說:「我的腦子都已經木了,我好像沒聽到白巖松老師在問什麼,我想了一下,才記起來要回答什麼問題。」
因為當時的鐘南山院士已經開啟「連軸轉」模式,持續工作了52個小時:
1月18日下午5點,鍾南山跟秘書擠上高鐵餐車,深夜抵達武漢。
1月19日,鍾南山前往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和武漢市疾控中心。
19日當天晚上10點,抵達北京開會,凌晨2點多散會回到酒店休息。
20日早上7點半,到國務院匯報工作、列席一個重要的會議。
20日下午1點半,全國電視電話疫情防控會議。
20日下午5點,高級別專家組新聞發布會。
20日晚上9點半,已經忙碌奔波了52個小時的他,又準時坐在鏡頭前接受白巖松的直播專訪。
在節目現場,鍾南山秘書蘇越明表示行程中自己都覺得很累,更何況是年逾八旬的鐘老師。
撒貝寧聽完臉色凝重,觀眾人人淚凝於睫。
我們只看到他剛健挺拔像個戰士那樣逆流而上,但我們都忽略了他實在太累了,他也是血肉之軀。
而此後的幾十天裡,鍾院士行程依舊排的滿滿,長時間科研、開會、遠程會診、接受採訪、多地奔走,甚至飛機上還在研究治療方案。
還記得那張著名的「高鐵閉目養神」照嗎?
秘書說,他其實根本沒有睡著,而是在思考措施。
那張鍾院士夜奔武漢的高鐵照,是他的秘書蘇越明偷偷拍下的,正是這張照片給了無數人極大的鼓舞和支持。
那天,從早上11點多接到國家衛健委的來電,到結束下午的會議後,匆匆趕赴廣州南站鍾院士一刻沒有喘息。
沒有坐票,他絲毫不介意,「國家這麼急,肯定很需要我們,我們必須要去!」
蘇越明回憶,鍾南山上了高鐵坐下來就拿出電腦和資料,開始研究疫情,三個多小時只喝了兩口水。
而在抗「疫」60天後,都沒有好好休息過的鐘南山,又一次坐在鏡頭前,當他緩緩說出:「我們認為我們有信心,疫情4月底基本控制」時,享受這份安心的是每一個從這場戰「疫」中重歸平靜生活的中國人。
02
花甲到耄耋,還是義無反顧
鍾南山的故事,我們要從17年前講起。
2003春節前的元月份,鍾南山到呼研所的重症監護中心查房時,碰見了從河源轉來的郭姓病人。
當時患者呼吸十分困難,已經到了垂危狀態,在重症監護中心搶救。他當即對這個病人進行了檢查,發現病人身體器官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肺很硬。
當時先懷疑是受到細菌的感染,在會診後用了很多抗生素,結果都沒有效。接著,更讓人吃驚的消息傳來,河源當地醫院,救治過該病人的8名醫務人員均發病,症狀與病人相同!
醫學界開始陷入了恐慌了,可是還是束手無策。這個時候,鍾南山站了出來。
在中外記者雲集的新聞發布會上,其中最核心的問題就是:疫情是否得到了控制?
旁邊的人不斷給他使眼色,可是他鏗鏘有力毫不猶豫地說:「什麼已經控制,根本沒有控制!」 「現在怎麼治療沒有好辦法,特別是還不知道病原!」
在他頂著巨大的壓力發聲後,疾控中心派遣骨幹,火速趕往源頭廣州醫院查訪、採樣。
當報告出來,醫學界才真正意識到,這是一種未知的可怕疾病,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被稱為SARS,也就是人人聞之色變的「非典」!
此後,鍾南山就試用了一下皮質激素來進行靜脈點滴注射。
當時覺得病人已是中末期了,勝算的機會不大。但是意外地發現,到了第二三天的時候,病人情況明顯好轉,最後還奇蹟般的康復出院了。
之後,這場可怕的疾病席捲全國甚至全球,給人們造成極大的恐慌,在最嚴重的時候,整個街頭幾乎空空如也,人們的生活被按下了暫停鍵。
而在那段「白色恐怖」歲月裡,鍾南山成了病毒和人們之間,那一道堅實的防線。
面對一些醫務人員的顧慮情緒,他毫不猶豫地說:「醫院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衝上去,誰上去?」
可醫生護士也是人,他們也很恐懼這種來歷不明烈性傳染病,很多人隔著窗戶探視患者,送藥都要隔著窗戶。
但是他沒有含糊,反而站出來說:「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這裡來!」
鍾南山,真的像一座山一樣,可靠務實、肩挑大任。十七年前是他,十七年後還是他,花甲到耄耋,還是義無反顧。
中國人真的是有一種精神在的,「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對於鍾老,只有仰望。
03
英雄的背後,也是普通人
有人說他是院士、是國士,有人說他是鬥士、是英雄,可鍾南山自己卻說:「我不過就是一個看病的大夫!」
是啊,鍾南山院士也只是個普通人,也只是血肉之軀啊!
在03年非典時期,67歲的鐘南山曾經連續工作整整38個小時。最後查完病房走出來時,他感到天旋地轉,因過度勞累而病倒。
他發燒、乏力,甚至出現了肺炎。但他自己觀察體會後,覺得不是非典,為避免大家的驚慌,他就把自己隔離在家治療。
妻子李少芬悉心照料,在屋簷上釘了釘子為鍾南山打吊針。這顆釘子一釘就過了17年,如今還好好的在他家門簷上。
在病症消失後,他立刻回到醫院,繼續投入戰鬥。沒有人要求他,是他自己發自內心地願意有此擔當。
一顆救世之心,一腔赤子熱誠。有這樣的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是全體國人的幸運。
可為民請命的鐘南山,註定也要犧牲很多家庭時間。為了去醫院上班方便,他與妻子住在醫院院內的老舊房子裡,20多年沒有搬過家。
鍾南山的兒子鍾惟德也在節目中隔空喊話「父親」,希望父親能夠看到這段6個月前他拍攝的視頻。
這段視頻是鍾惟德在今年5月回家看望母親時偷偷用手機拍攝的。
點擊播放 GIF 3.8M
當時他看到84歲的母親,正頂著中午12點最烈的太陽,獨自一人在空蕩蕩的籃球場,不停地運球、投籃。
可母親投籃的動作不再像年輕時那樣矯健,那一刻,鍾惟德突然有一些心酸,他看出了母親內心的孤獨和對父親的牽掛
在節目中主持人問鍾惟德,父親看過你拍的這段視頻嗎?鍾惟德笑著回答:「沒給他看過,希望他能準時收看節目,以後早一點回家……」
「一起吃飯,我打球等你。」幾十年如一日,這是鍾南山和李少芬之間的愛和溫存。
但是想一想,他們夫妻倆都84歲了,這裡面有多少熱愛和多少擔當啊。
2004年,非典過去之後,社會進入正常軌跡,鍾南山卻病倒了。因為身體透支的太厲害,他得了心肌梗死,在心臟上放了個支架。
2007年,他得了心房纖顫,不得不告別劇烈運動;
2008年,他兩個月瘦了10斤,因為得了甲狀腺炎;
2009年,他又做了鼻竇手術。
其實這些,我們很多人都不知道。
我們只知道倚靠英雄,可我們不知道的是,哪有什麼天生的英雄,不過都是血肉之軀,為我們的生命搭了橋。
疫情發生以後,我們每天都在恐懼和擔憂。
看著確診病例不斷增加的消息,我們甚至會感到絕望,前方一片黑暗。
可如今疫情肆虐全球,美國、英國等國家病例只增不減,中國卻早已經恢復正常。
而這一切的背後,都離不開鍾南山們的努力。
他們就像「定心丸」一樣,給予我們無比的信心和安全感;他們就是中國的一座「南山」,是民族的脊梁,是國家的靈魂。
最後,願鍾南山院士壽比南山。
願南山之外,還有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