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麋鹿 編輯/藍蓮花
7月9日晚上,一個白毛蘿莉正式以「菜菜子Nanako」的Vup身份在B站虛擬主播區出道,當菜菜子終於開口時,引發了B站用戶們一陣狂歡——出道即頂流的菜菜子扮演者,是陪伴了大家二十八屆春晚的蔡明老師。
蔡明老師不了解的一點是,其實在B站用戶心中,蔡明這個名字比想像中要更來的親切,因為經常在作品中和動漫人物撞衫,在年輕人心中,蔡明也是個老二次元了,擁有「花京院蔡明」、「戰場原蔡明」等諸多稱號。
這也讓首次出道的菜菜子一下子融入了B站用戶的熱烈氛圍中,當蔡明向大家徵求二創標籤時,用戶們陷入了熱烈的討論,紛紛獻出自己的創意「報菜名」、「菜市場」、「小陀螺」。
不少彈幕感嘆:在菜菜子的陪伴下,一夜夢回少兒頻道。
開播25分鐘,蔡明光速達成了「百艦」成就(艦長為B站直播間貴族),直播間人氣突破600萬。
這是蔡明第一次在B站上直播,也是她第一次在網上直播,據B站相關工作人員表示,蔡明老師在直播結束後也為這次的熱度很激動。
這個企劃是如何誕生的?B站為何近來頻頻發力虛擬主播?B站虛擬主播業務負責人亢亢在接受娛樂資本論採訪時回顧了這一切的開始。
女王、御姐都不是蔡明老師的首選
「可愛」、「AWSL」、「太可愛了草」是直播當天在蔡明直播間被刷的最多的彈幕,用戶們看著眼前的二次元白髮少女,配合蔡明老師的演義,忍不住感嘆被萌到。
事實上,B站一開始給蔡明老師準備了幾套人設方案,其中既有高冷御姐、也有可愛蘿莉,還有與蔡明作品中比較貼近的毒舌女王等形象,但蔡明一眼相中了這個舉著小燈籠的丸子頭白髮少女,並選定了「治癒系小萌神」的設定,亢亢覺得,這或許代表了蔡明老師內心的另一面。
雙方這次合作源於B站和東方衛視聯合出品的一檔職場代際觀察類真人秀綜藝《花樣實習生》,這檔綜藝由蔡明、呂良偉、韓喬生擔任實習生。節目由三位藝術家以實習生的身份觸電Z世代職場生活和職場人生,與90後朋友做同事,一起碰撞出一部「社畜」進化史。蔡明接受節目採訪時表示:「想要嘗試一下現代年輕人的生活工作方式,並且表示作為一個母親,她想替所有家長打入孩子的內部,通過工作與年輕人產生共鳴。」
節目中的蔡明還是毒舌屬性
當時B站上的虛擬主播已經逐漸形成了特色,節目組就提議是否可以讓蔡明來體驗下幕後工作,團隊當時提出,既可以讓幾位老師體驗幕後工作,甚至也可以讓老師變身虛擬主播,說不定能更好的融入B站社區和了解年輕文化。
從決定做這個企劃到正式直播,留給團隊的時間很短,雙方立刻投入準備。
儘管蔡明在二次元用戶心中是「老二次元了」,但其實她之前完全沒接觸過Vtuber、虛擬偶像等內容,對二次元的了解也相對較少,這方面就由B站給蔡明老師來了次全面科普,包括彈幕中常用的「單推」、「DD」、「草」、「正道的光」等詞彙的含義以及梗文化。
於是直播中就可以看到菜菜子連發網絡流行語,和B站用戶們整齊劃一的「草」無縫交流。
此前在B站的鬼畜區和二創作品中,蔡明通常以毒舌、女王的霸氣形象廣為人知,但這一次,菜菜子的簡介中還有「夜晚出現的神秘角色,出現在充滿苦惱困惑需要幫助的人身邊」這一設定,在直播中,蔡明也對大家在學業、工作中的困惑一板一眼地做了回答。
可以看出,蔡明真的很喜歡這個「治癒系小萌神」人設,用戶們也十分認可和接受這種「哄孩子」設定,表示從出生就開始單推蔡明老師,如今單推菜菜子一輩子,那都不叫事兒。
還有不少觀眾在彈幕許願:「潘潘子」(潘長江)什麼時候會來B站?
國內的商業環境和人才儲備尚不足,B站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日本Vtuber受到歡迎已經充分證明了中國用戶對Vtuber內容的需求。B站在對日本市場進行調研的時候發現,彩虹社的用戶不一定是「二次元」屬性非常強的動漫用戶,他們的用戶普遍都非常年輕,初高中生、大學生為主,普遍是熱衷網際網路內容的年輕一代,雖然有「二次元」的外觀和屬性,但是內容都非常貼近年輕人的生活,所以B站調研的時候也感受到了Vup在國內的可能性。
B站表示也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挖掘和培養更多的Vup創作者,為用戶提供更多、品類更廣泛的內容。同時VirtuaReal企劃不僅是在培養虛擬主播,個體、成員之間的互動和羈絆又形成了更加豐富的內容,作為一個整體的、可持續發展的新型IP打造模式也非常的有想像空間,所以作為UGC創作者和年輕用戶最集中的社區,B站很想先去做這樣的嘗試。
亢亢回憶,在面試第一批招募到的Vup的時候,印象比較深的是:「大部分人都對Vtuber尚還一無所知,根本不知道如何成為一個Vup」,為了說服對方也花了很大力氣科普虛擬主播的概念。
國內的人才儲備是她在推進Vup項目時遇到的最大阻力,而國內二次元市場的變現、分工也比較初級,在虛擬主播這條道路上,B站儘管擁有國內最核心的二次元社區和經驗,但因為和日方的環境不同也只能邊學習邊摸索。走出一條適合國內的發展道路。
在資本市場,虛擬主播也因為技術的進步而開始受到關注,這或許是B站布局Vup的另一層意義。
今年4月14日,B站的深度合作方,彩虹社背後的運營公司Ichikara株式會社,完成了約19億日元的B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君聯資本(Legend Capital)、索尼音樂等,至此該公司總融資額超過30億日元。
彩虹社部分成員
Vtuber「一代目」絆愛的運營公司Activ 8也在今年完成了C輪10億日元融資。
其次是技術門檻降低、基礎設施增強的時間節點即將到來,也會助推這一行業發展,以及市場的擴大。
2017年Vtuber的誕生契機,是手機的前置攝像頭進化,讓live2D的可動人物形象技術實現,誕生了Vtuber;而iPhone在不久之後還會推出更高級的面部捕捉方案,實現3D效果;5G的數據傳輸效率提高、成本較低,勢必會提升虛擬主播的表現力。
最後,則是對B站內容生態上的補充,B站的VirtualReal一期生琉綺、艾因等人在初次曝光後不久,就與來自彩虹社的虛擬藝人聯動,參與線下活動,也會跟B站知名UP主一起打遊戲,彼此聯動。
B站用戶對這類聯動類內容有很高的熱情,也樂於看到Vup與UP主間用遊戲、連麥、唱歌等多種形式互動,通過發展Vup,B站也可以在內容生態上更好的形成自身的「B站宇宙」。
消費市場和二次元用戶的消費意識也在逐漸成熟,B站目前就是在為這個趨勢做準備,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也為自己在內容、商業化層面上打開新的局面。
從Vtuber到Vup,虛擬主播的中日差異從菜菜子的出道可以看出,Vup也成為了B站越來越重要的一項內容,B站已經成為了虛擬藝人在Youtube之外的另一個重要陣地了。
Vtuber粉絲數在Youtube和B站上的分布
B站的Vup運營團隊,早期是為了和日本的Vtuber製作公司合作讓項目在國內落地而組建。
虛擬主播在日本興起於2017年前後,譽為鼻祖的「絆愛」出道在2016年。
當時虛擬主播運營公司Ichikara(國內用戶愛稱「彩虹社「)做了一個名為NIJISANJI的虛擬主播企劃,利用iPhone手機前置攝像頭的面捕功能,大大降低了虛擬主播的門檻,同時直播也給前期以「絆愛、輝夜月」為代表的視頻室Vtuber的收入模式開闢了新的渠道,整個行業也在2018年迅速發展,「Vtuber」甚至成為了日本2018年的網絡年度關鍵詞。
B站社區對於日本的二次元文化一向嗅覺很敏銳,2016年絆愛剛出道的時候,就有很多字幕組、二創組通過漢化、切片等形式製作相關內容並上傳至B站,B站也開始關注這一現象和文化,同時,很多日本的Vtuber也在尋求海外市場的拓展,B站也成為日本Vtuber在國內生長的優質土壤。
去年5月,B站和彩虹社聯手推出了中國虛擬藝人企劃「VirtuaReal Project」,旨在招募和培養國內的虛擬主播。
「實際操作起來還是比想像中難,中日環境差異非常大。」亢亢回憶道。
首先日本的二次元行業發展歷史比較長,人才積累非常豐富,彩虹社早期作為一個日本大學生創業項目,在沒有資源和背景的條件下,通過創始人在Twitter上發布的一條甄選公告就有大量創作者報名應徵。
而VirtuaReal 企劃第一次發布虛擬主播招募公告時,來報名的創作者寥寥無幾,最後也是通過多種渠道,才招募到第一批出道的虛擬主播。
第二個則是日本二次元、動漫產業生態非常完善,視頻/直播平臺、製作公司、內容公司、運營公司的分工體系是非常嚴密的,各司其職。但國內沒有很完整的二次元或是Vtuber產業鏈條,B站作為平臺既要為創作者創造更好的社區環境和產品功能,也要培養藝人、孵化IP、製作節目、製作音樂、組織線上線下活動等等,讓每一個環節都要有效運轉。
除此以外,在變現的能力和渠道上,日本與國內也有很大不同。
日本的Vtuber變現方式大部分是比較To C端的,沿用了日本動畫IP市場成熟的變現方式,除了Youtube的創作者分成、直播打賞以外,語音包、周邊商品、售票演唱會/活動都是比較常用的變現方式,其次是商業演出、代言、IP授權等。
絆愛的周邊手辦
但國內的To C市場的消費習慣還不是很成熟,IP的管理和法律保護也不是很完善,整體依然在起步階段,目前Vup最多的收入來源還是直播打賞,包括很多市場上的夥伴也都在嘗試不同路徑的變現方式。
在亢亢看來,本質上虛擬主播具有主播/UP主和動畫IP的雙重屬性,所以它的變現方式可以沿用兩者結合的模式,相比動畫,Vup多了一些To C的空間,如直播、商單、商業演出等;比起真人主播/up主,又多了一些To B的空間,如Ip授權和衍生品周邊等。
環境的差異,導致了如何孵化、運營好Vup,以及如何開發其商業模式,既要借鑑日本的先進經驗和模式,也更多要依賴自身摸索出一條新的道路。
如今,已經有數千個長期直播的虛擬主播在B站活動,國內Vup的頭部在付費上甚至已經超過海外入駐的Vtuber。
克服種種困難,VirtuaReal虛擬藝人企劃如今也孵化了40餘位Vup,其中也包括諸如泠鳶Yousa、琉綺Ruki、七海Nana7mi等高人氣Vup。
虛擬主播的魅力在哪?蔡明或許是第一個一開口,大家就能猜出她是誰的Vup,大多數的Vup和Vtuber的「中之人」(虛擬主播的創作者)對觀眾來說是一個神秘的存在。
在和日本合作夥伴交流Vup的招募經驗時,亢亢詢問,聲音條件應該是排在第幾位的?
對方答道:最後一位。
對於製作和運營過數百個知名Vtuber的日方經驗看來,虛擬藝人排第一的能力是性格、交流能力,第二是內容策劃能力,聲音條件其實才是最後一位的。
虛擬主播的定位,可以劃歸在真人主播和動畫角色之間。
相比真人主播,Vup除了要懂直播、還要懂虛擬,還要了解B站的社區和用戶,更重要的是懂「虛擬」能力;
而作為一種虛擬形象,虛擬主播和動畫角色最大的不同是擁有更完整的人格,有人格就代表既有優點,但也會有缺點,在和用戶互動的過程中、在自己作為Vup的成長和進步的過程中,與觀眾互相支持、產生羈絆。
B站入駐的彩虹社成員
「來自異次元,但在你身邊成長、生活的人」,或許是對虛擬主播的存在最準確的一種詮釋。
在VirtuaReal Project企劃啟動的頭兩個月,國內虛擬主播收穫的打賞和訂閱量其實是非常少的,用戶們還是更習慣於來自海外的Vtuber們帶來的內容,可能是因為語言和文化背景的差異,反而更有一種「異次元」的感覺,可以貢獻用戶更喜歡的內容,因此更受歡迎。
這其中也體現了中日在審美上的一些差異,日本將Vtuber劃分為兩種流派,一種是按人設演繹的「表演派」,一種是自然發揮的「自然派」,在日本,Vtuber更擅長表演派。
比如彩虹社旗下的吉爾扎倫三世,設定為年齡4000歲的吸血鬼,就必須在深夜出沒,言談也會常常談到自己的古堡等,更二次元更像異世界的來客。
國內的Vup更擅長「自然派」,以自身的性格魅力徵服用戶,而B站用戶對於內容建設有很強的參與感,會主動積極通過二創、參與人設的設定,不斷去豐滿喜愛的Vtuber角色。
在第一期成員和運營的堅持努力下,直播風格日益穩定,VirtuaReal Project第二期成員們出道,越來越多的用戶也更樂於接受沒有語言障礙的國內Vup,主播的收益和粉絲量也才逐漸上去。
B站如今的虛擬主播分區
其中也包括百大UP主泠鳶yousa也轉生成為Vup,作為VirtuaReal Star成員進行活動,粉絲數已經超過250萬。
泠鳶在VirtuaReal企劃啟動之前就從不露臉,只以翻唱投稿而知名,形成了一套用戶認同的人設,成為Vup後,通過B站的運營、自身才藝的開發、以及用戶的補完,已經成為了國內Vup的代表人物。
泠鳶Yousa
B站近年在直播上的布局和發力,也促成了Vup的快速發展,直播對於Vup非常重要,Vup主要通過直播、視頻投稿、動態,以及分享自己在虛擬藝人道路上前進的生活點滴來和用戶互動,這些互動大致的內容都是關於自己的成長,通過直播這種實時互動的方式,也可以讓用戶產生一種陪伴的感覺。
圍繞虛擬主播的二創投稿在B站上有非常龐大的數量,可以說是用戶一起參與並建設了圍繞一個虛擬主播的故事和世界觀,而很多靈感和素材,都來自於Vup的直播互動。
事實上,B站的用戶本身有很強的UGC創作屬性,目前也有不少用戶採用Vup的形式直播和投稿,他們的參與必將帶來更活躍的Vup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