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藝雙馨 | 中國圓號大師韓銑光先生優秀學生一覽表

2021-02-18 Master Online

 (韓氏父子三人)

2.韓小明(次子):1963年2月23日出生,碩士學位,德國薩爾州音樂學院終身圓號教授,德國薩爾州廣播交響樂團首席圓號,中央音樂學院管弦系圓號教授,上海音樂學院圓號教授,中國交響樂團和中國愛樂交響樂團管樂顧問。他是亞洲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在國外的華人圓號教授。

1984年韓小明榮獲國際圓號協會主辦的國際圓號比賽第一名。他曾與伯恩斯坦、索爾蒂、阿巴多、小澤徵爾、馬澤爾、艾森巴赫等著名指揮家合作演出;以客座首席圓號的身份擔任過柏林愛樂、維也納愛樂以及巴伐利亞、漢堡、科隆、法蘭克福、斯圖加特等德國各大廣播交響樂團,德國柏林、科隆、漢堡、波恩、杜塞道夫歌劇院及慕尼黑國家歌劇院的首席圓號。以圓號獨奏家的身份在歐洲各大城市、美國、澳大利亞以及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門、臺灣等地舉辦個人獨奏及室內樂音樂會,並且舉辦圓號大師班。韓小明創建了德國著名的圓號重奏團German Horn Ensemble,代表了當今世界頂級圓號組合,在歐洲造成了極大的轟動。具有200年歷史的德國亞歷山大圓號製造公司聘請韓小明先生擔任其產品的形象代言人。

韓小明的夙願便是為國內乃至世界培養出更多的「國際型」音樂人才,在國際舞臺上特別是在銅管樂這個我國音樂界相對起步較晚的領域中趕上來能看到更多中國人的身影,通過藝術這個人類最美的和最崇高的形式,使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進行更多的、更直接的交流和對話。相信只要是中國人無論他們身處國內還是國外,他們所贏得的榮譽永遠屬於中國,這也是所有海外藝術家們的共同心聲。

    

韓小明的學生及獲獎情況在國際性賽事中獲獎的有:

2006年德國不萊梅全國藝術學院圓號比賽第二名 顧聰 18歲


2006年第1屆義大利桑你康德羅Sunicandro國際圓號比賽第三名 顧聰


2007年第2屆義大利桑你康德羅Sunicandro國際圓號比賽馬初晨 13歲組 第三名 ;馬柳揚 16歲組 第三名;管樂 決賽榮譽獎。


2008年韓國第5屆國際藝術節銅管比賽 第一名 顧聰 20歲


2008年韓國第5屆國際藝術節銅管比賽 第三名 江藺22歲


2010年第3屆義大利桑你康德羅Sunicandro國際圓號比賽第三名  顧聰


2010  韓國第5屆國際藝術節銅管比賽 第一名 顧聰22歲

國內賽事中獲獎的有:


2003年中央音樂學院全國圓號比賽第一名 徐毅奇 19歲

2003年中央音樂學院全國圓號比賽業餘組第一名 謝萱 13歲

2006年中國圓號協會撫順全國圓號比賽第一名 顧聰18歲

2006年中國圓號協會撫順全國圓號比賽第二名 張進德 22歲

2006年中國圓號協會撫順全國圓號比賽業餘組第一名 紀曉魏16歲

2007年中央音樂學院全國圓號比賽第一名 滿燚 22歲

2007年中央音樂學院全國圓號比賽第三名 張吉 20歲

2009中央音樂學院全國管樂重奏比賽(銅管五重-木管五重奏)雙項第一名 王如靜 21 歲

2009金鐘獎比賽獲得雙項金獎。李慶峰,王茹靜在第七屆中國音樂金鐘獎重奏比賽中分別獲得銅管組金獎及木管組金獎

學生在國外著名樂團擔任重要角色的有:


2008 德國科普倫次愛樂樂團首席圓號 張進德Rheinische-philharmonie

2008 普福爾茨海姆市立歌劇院首席圓號 滿燚Theater Pforzheim

2009 馬來西亞國家交響樂團首席圓號江藺

2010    德國廣播愛樂樂團首席圓號顧聰

2011 顧聰 德意志愛樂樂團首席圓號


2012 江藺 香港交響樂團首席圓號


在國內著名樂團擔任演奏員的有:

2000 中國愛樂樂團第二圓號 王大江

2006 中國愛樂樂團第三圓號 周寧

2006 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首席圓號 張揚

2006 中國愛樂樂團第三圓號 滿燚

2007 廣州交響樂團副首席 周寧

2007 廣州交響樂團第二圓號 李慶豐

2007 深圳交響樂團首席圓號 徐毅奇

2008 中國深圳交響樂團二,三圓號 韓芷茵 孟桐達

2009 中國愛樂樂團第三圓號  張吉

2011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 旭日高瓦

2012 中國愛樂 趙其

2013  上海歌劇院 韓芷茵

2013 中央音樂學院圓號教師 滿燚

3.陳佳:本科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是上海萬方交響樂團的首席圓號。2004年留學德國,曼海姆音樂學院圓號研究生(演奏家)畢業。現任上海同濟大學音樂系圓號青年教師。

4.丁文龍:1965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浙江省歌舞團圓號首席,曾任上海音樂學院圓號兼課教師,後因病去世。

5.凌培基:1934年10月生,上海人,圓號教育家、演奏家,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音樂系副教授。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圓號學會常務理事。先後在江蘇軍區軍樂隊、安徽軍區文工團、南京軍區文工團、總政軍樂團、中央樂團(借調)任演奏員。1959年至1961年,深造於上海音樂學院軍樂訓練班,從師於韓銑光。1979年,調解放軍藝術學院任專職圓號教員,兼任南京軍區軍樂隊、南京藝術學院、總政軍樂團、中央民族大學、等單位圓號教員,並為遼寧、寧夏、河北等地培養了多支軍樂隊。編撰有《圓號特性練習曲》、《軍樂曲》等教材。

凌培基的學生:

張誠心:圓號演奏家,教育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圓號協會常務理事,國際圓號協會會員。國家一級演奏員。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先後師從凌培基,張振武先生。任教於中央音樂學院,同時兼任北京交響樂團客座首席。

朱昆強: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音樂系,師從凌培基。曾任總政治部管弦樂團首席圓號。第二屆全國圓號比賽第一名。1996年考入中國國家交響樂團任首席圓號。他還為許多重大活動及影視作品錄音,其中包括: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以及央視春晚、《激情燃燒的歲月》、《潛伏》等。他錄製的個人圓號重奏專輯《奧運號角》是當代中國圓號演奏錄音的精品。

早期韓先生的學生還有:(由於畢業時間較久,具體年份及介紹不詳)

高國仁(軍樂團、中國京劇院、電影樂團首席圓號);王雲路(軍樂團)現在杭州;劉恆友 (北京愛樂);候祥林(軍樂團);姚志學(新疆軍區);彭永清;於先明;吳秉恩;陳雲康;姚章;周洪富;鮑善龍;馬誠等等。

   

6.鄭乃炘:1968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原上海交響樂團的首席圓號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奏員,現任華東師範大學特聘管樂教授,上海市學生交響樂團專業指導同時也是上海音樂家協會圓號考級教材的編訂者。

7.孫翠鳳:1968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南京藝術學院圓號教授,現已退休。

孫翠鳳的學生:

周建明:教授、碩導、博士。現任南京藝術學院流行音樂學院院長,南藝音樂學院圓號教授,教育部高職高專教學水平評估專家、教育部表演藝術類高職高專教學指導委員會指導專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江蘇省管樂學會副理事長。先後在國家及省級等刊物上發表論文數十篇,製作多媒體課件三套(音樂名作賞析與美學原理、音樂與審美、外國音樂史),開設的課程《音樂名作賞析與美學原理》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所帶研究生在藝術實踐及理論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較高的成就。曾獲教育部頒發的優秀指導教師獎;江蘇省委宣傳部、團省委、省教育廳授予「三下鄉」先進個人稱號、江蘇省教育廳文化廳、總工會、省音協等八單位授予的優秀指揮獎。

周建明的圓號研究生:毛曉靜 王露

肖珊:1992年考入南京藝術學院中專部師從孫翠鳳教授。1999年以專業視唱及樂理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管弦系師從張誠心教授,並獲高額獎學金。2003年畢業獲學士學位,同年8月留學日本。2004年4月考入日本東京藝術大學大學院攻讀碩士學位,師從守山光三教授,2008年3月畢業獲碩士學位。現任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學院青年圓號教師。

8.魏正啟:2011年度上海高校特聘教授「東方學者」,上海音樂學院圓號教授,著名圓號演奏家。1978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師從韓銑光教授,進修圓號專業。1982畢業留校,任上海音樂學院管弦系圓號教師。1986年獲法國外交部藝術獎學金、以法中文化交流項目形式赴巴黎深造。1987 獲法國輝藝-瑪爾邁容音樂學院圓號碩士學位和優秀獎。1988 獲法國輝藝-瑪爾邁容音樂學院第三階段大師班文憑(博士級)。1988 獲巴黎國立高等音樂學院全額獎學金,師從世界著名圓號教育家、演奏家,巴黎交響樂團首席圓號噶扎萊先生。1991 獲巴黎國立高等音樂學院室內樂 一等獎 (碩士)。1992 獲巴黎國立高等音樂學院圓號畢業一等獎 (碩士文憑)。1992-1994 在巴黎國立高等音樂學院攻讀室內樂第三階段大師班, 1994年獲大師班文憑(博士級)。

9.梁克潮:上音附中學生,師從韓銑光,是《智取威虎山》中圓號經典片斷原聲的錄製者。

10.韓芷茵:出生於音樂世家,自幼跟隨父親學習圓號。2004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管弦系,師從著名圓號教育家韓銑光教授和圓號演奏家韓小明,在校學習成績優異,專業突出。2008年畢業考入深圳交響樂團,現工作於上海歌劇院。

11.何珍:深圳藝術學校圓號專業教師,高級講師。1982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國際圓號協會會員,廣東省音協會員,廣東省音樂家協會管樂學會常務理事,星海音樂學院社會音樂藝術水平考級評委。現為圓號專業副教授、國家二級演奏員、國際圓號協會會員、廣東省音樂家協會會員、廣東省音樂家協會管樂學會理事、星海音樂學院社會音樂藝術水平考級評委。

12.顧聰:2006年全國圓號比賽第一名(撫順);2008年德國不萊梅國際圓號比賽第二名,韓國國際藝術節銅管比賽第一名;2009年義大利波夏國際圓號比賽第二名。

13.施潔亮:1997年起學習圓號,師從韓銑光教授。2001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師從韓銑光教授。2006年考入新加坡楊秀桃國立音樂學院,師從韓小光教授。2008年考入新加坡交響樂團實習生,同年參加泰國舉辦的國際重奏比賽獲得第三名。2009年考入上海交響樂團。

14.2007年7月首屆「國際青少年圓號比賽」(義大利)

馬初晨:上音附中 獲得十三歲以下年齡組比賽的第三名

馬柳揚、卓彥君:上音院附中初二學生獲得十六歲以下年齡組比賽的第三名(第一名空缺)

管樂、楊敬軒:上音院附中 獲得同組比賽的決賽榮譽獎

相關焦點

  • ​菲利克斯·克裡澤的《圓號三重奏》2017年新專輯
    ,他還買了這首作品的幾個不同版本的唱片錄音來欣賞比較,其中包括圓號演奏家彼特·達姆(Peter Damm)的錄音,他們後來還在德勒斯登的大師班上相遇。勃拉姆斯在這一年完成的重要作品中,一首《圓號三重奏Horn Trio op. 40》的柔板樂章,成為他為母親所作的輓歌。勃拉姆斯 降E大調圓號三重奏Op.40 勃拉姆斯三重奏是圓號發展史上值得稱道的作品。這也讓菲利克斯去找尋其他類似作品,甚至其他未知的圓號三重奏體裁作品。
  • 鴻鵠之鷇 德藝雙馨 ——孫家勤先生的藝術人生
    然而,孫家勤先生對藝術的執著與追求卻始終未變。1951年,他順利甚至可以說很輕鬆地考入了當時臺灣唯一擁有美術系的省立師範學院,即後來的臺灣師範大學。這一屆美術系的學生,總共只招了16人,至少是臺灣歷史上美術院校(系)招收學生最少的一屆。可窺見一斑的,一是當時臺灣高等教育資源的緊缺,二是孫家勤先生出類拔萃。
  • 豫劇大師馬金鳳:身體力行服務群眾,德藝雙馨傳承藝術
    10月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中國戲曲學院師生回信,肯定中國戲曲學院的辦學成果,對包括馬金鳳在內的老中青少四代師生戲曲藝術薪火相傳,表示欣慰。「把戲唱好,把學生教好,是我的任務、我的使命,能唱就唱,唱不了就教、就宣傳豫劇。只要還活著,我就不能忘記人民交給我的任務。」馬金鳳曾這樣說。
  • 世界管樂人物:用腳演奏圓號的大師-菲利克斯·克裡澤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一位優秀且很特別的圓號演奏家—Felix Kileser    他失去了雙臂,但是他卻能奏出動人的旋律
  • 2017 German Brass訪華北京站大師排演課後記
    由圓號大師克勞斯·瓦倫道夫介紹樂團成員,大師一上來就用中文跟觀眾打招呼,還笑稱樂團除了他以外的其他人互相都記不住名字,以德國人特有的嚴肅冷幽默逗得現場觀眾捧腹大笑。介紹到樂團創始人——七十多歲的圓號大師沃爾夫岡·佳格時,大師還指著克勞斯道:「嘿!我倆可都是圓號手!」可見樂團成員之間親密無二的關係。
  • 教師節專輯1 | 《追憶集》與林石城先生的琵琶人生
    值此教師節即將來臨之際,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特推出「德藝雙馨老藝術家及優秀教師書系」作為節日的獻禮,希冀從出版物的角度對林石城、蔣英、袁靜芳、周廣仁
  • 天下風雲出我輩:直擊2020年中國美術學院優秀學生表彰大會暨年度...
    12月23日晚,2020年中國美術學院優秀學生表彰大會暨年度人物(學生)頒獎典禮在南山校區北苑報告廳舉行,旨在表彰2020年度在學業創新、校園文化、志願服務等方面有突出表現或取得突出榮譽的團體和個人
  • 音樂小私塾 | 為什麼圓號也叫法國號?
    這是因為在歷史中,圓號的前身——自然圓號的轉調十分方便,只需要將相應調式的插管插上演奏即可,而手握轉閥式圓號的現代演奏家就只能依靠自己的反應能力演奏了。圓號一直被認為是最難演奏的古典樂器之一,即使是最優秀的圓號演奏能手也會失誤,就是我們俗稱的「冒泡」(破音)。相較於其它銅管樂器,圓號是一種在技術上非常複雜、在演奏上很難掌握的樂器。
  • 欣賞頂尖圓號重奏的十二條Tipps
    等樂曲終了才跪求主辦方攔下一位中國圓號重奏團的圓號大咖,用顫抖的雙手和聲音努力完成了採訪,在此先總結十二條不為外行人知曉的圓號奇異Tipps方便大家了解圓號這門藝術。中國圓號重奏團China Horn Ensemble由中央音樂學院圓號教師,中國愛樂樂團客座圓號首席滿燚發起,重奏團成立於2015年,匯集了亞洲頂尖的圓號大咖。這個圓號重奏團就這樣把一堆圓號教授和樂團圓號首席都湊到一次放到你面前,令人沒有一絲的防備。
  • 5萬人次觀看趙薇教授小提琴公開課,一位德藝雙馨的母親般大師
    「德藝雙馨」是對每一個藝術家的藝術成就、藝術貢獻和社會影響的最高評價。 趙薇老師作為國內最權威的小提琴教育家,她數十年如一日地在音樂教育前端教書育人,培養了中國大量優秀的音樂家和音樂教育者。 由她創立的「小提琴愛樂教學法」讓大量琴童在學好小提琴演奏的同時受到音樂文化的薰陶,養成好的思維方法和學習習慣,從而惠及他的一生。
  • 圓號!你又錯了!
    圓號不負眾望,以高票數當選。 圓號之難,幾乎在古典音樂界達成了共識。小編曾觀摩過一場蕭士塔高維奇《d小調第五交響曲》的彩排,這部作品的第一樂章末尾有一段長笛與圓號的美妙對話,難度不小。不少圓號技法也在這個階段風聲水起,捷克圓號演奏家漢佩爾創造了「阻塞音奏法」,演奏者可將右手塞入喇叭口內,使圓號的音色變得尖銳。
  • 配器——作曲家的「彩筆」【六、圓號篇】
    這種號角的聲音已經非常接近當代圓號了。下面可以聽一下莫斯特三重奏裡的俄國圓號演奏大師,Arkady Shilkloper所表演的一段精彩片段。他與當時雲集維也納的眾多作曲大師們都是非常交好的朋友,其中包括海頓與莫扎特。海頓在1762年為其創作了D大調第一圓號協奏曲(是否為Leutgeb而作,目前在音樂學界還有爭議)。
  • 圓號演奏技巧與氣息的運用
    圓號是一門古老的樂器,起源於法國,以音域寬闊盛名, 它有三個半八度的音程,音色溫和而高雅,且富神秘意味。圓號在銅管之中算是最優秀的樂器,它不同於任何一種銅管樂器,不論是音色上還是連吐音都不同於其它銅管。首先,從它的音色來講,圓潤,透明,溫和,並有很強的穿透力。在演奏時,它對氣息和口腔內部空間的大小特別講究。
  • 中國優秀的提琴製作大師們
    他潛心研究解剖小提琴的性能和原理,並反覆試驗,經過不懈的努力和鑽研,9月10日,王玫製造出了中國第一把小提琴。這條消息一經傳出後,讓青島人深感自豪,在中國音樂界引起了轟動。後來,王玫有先後製作了二十多把小提琴,分送給貧困的音樂愛好者及學生。1937年七七事變後,王玫被迫離開青島去天津,從事私人教琴多年。
  • 中國烹飪大師李鳳新先生喜收新徒
    此次收徒的是中國烹飪大師、京門老爆三餐飲集團董事長——李鳳新先生,他師承魯菜泰鬥、國寶級魯菜泰鬥張文海先生。此次共收14名新徒,是張氏傳人魯菜系第三代弟子。 李鳳新先生的眾多好友嘉賓從四面八方雲集,京城實力派大師總廚相聚一堂,張氏傳人烹飪大師張寶庭先生、川菜大師牛金生先生、京門老爆三餐飲集團顧問王文橋老先生等業內名士出席收徒儀式,共同見證廚藝傳承。
  • 【盤古 暢】德藝雙馨藝術大師——馬金鳳
    1963年,由「穆桂英」變成「程七奶奶」的馬金鳳又進北京了,再次引起戲劇界轟動:中國劇協為這齣戲專門舉行了座談會;老舍先生看了這齣戲,寫下《觀豫劇〈花打朝〉》一詩。 「馬老師一生中的表演和演唱都是在創新性轉化、創造性發展,借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聲面。」中國劇協副主席、河南豫劇院院長李樹建說。
  • 德藝雙馨!大師雲集賽場,這位廬江老人,又攬一等獎
    大賽以「創意文化引領美好生活——見人見物見生活」為主題,深挖優秀傳統文化內涵,激發民間工藝創新活力,擴大合肥非物質文化遺產品牌影響力。計寶林先生榮獲一等獎(左一)此次活動從合肥近百個非遺項目中挑選出具代表性的30個項目進行技藝比拼。40位非遺大師現場展示絕活。
  • 玉雕行業,誰是大師?大師是誰?
    一個玉友說他前幾天,在某網站逛的時候看到了一個問題:現在的中國還有大師嗎?  當時他就笑了,中國怎麼可能沒有大師呢?光他一個人知道的玉雕大師就多達百個,更別說還有一些他沒聽過的大師更是數不勝數。  與季羨林先生齊名的饒宗頤先生,在面對"國學大師"的桂冠時,尚且表示"其實大師原來是稱呼和尚的,我可不敢當",對「大師」一詞表達了敬畏與謙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