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在說文解字裡有"遨遊、傲慢"意思。
的
中國傳統文化講求人如其名,李敖的父親或許曾有這樣的期許:希望孩子將來無拘無束的成長,自由追求夢想,酣暢淋漓的過完一生。
作為中國近代最傑出的批評家,李敖確實做到了。他一生怒罵近3000人,其中不乏文學界的泰鬥,如"橫眉冷對千夫指"的魯迅先生、"中國史學四大家之一"錢穆先生。也有我們熟知的明星,他稱王菲"愚蠢迷茫沒文化",控告小S徐熙娣扭曲事實。
李敖在寫作上更加大膽張揚,出版的一百多本書中,96本被封禁。他的言論一直堅持反封建、真民主,提倡全盤西化、揭露時弊政事,而他也因炮轟臺灣政黨而入獄,恢復自由後依舊不改口誅筆伐的批判作風。
蔡康永說,李敖有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之神通,他不在,那個江湖就不在了。這個在大家眼裡無法無天的文人,是如何靠一副"鐵齒銅牙"懟遍大半個文藝圈的?他的狂傲不羈又為什麼值得眾人緬懷?
01將自由進行到底的家庭
1935年4月25日,李敖出生在哈爾濱。
已經淪陷在敵軍統治下的東三省,成為一個奴役國人的封建牢籠,畢業北京大學的李父帶著十九口老少遷到北平,誰知事變後,他們依然又再次見證了國破家亡的場景。
強烈的國家統一意識和自由主義精神,便來自於李敖自小的成長環境。父親李鼎彝開放式的思想給李敖提供了"野蠻生長"的土壤,戰亂中處處受困的境遇刺激著他對自由的渴求。"我早在小學時,就決定了我一生中要做哪種人。"你可以說他無法無天,也不得不承認這種自大有底氣、也有情懷。
和別人眼裡的李敖不同,二姐李珣很喜歡這個弟弟,認為他學識淵博,真誠待人、從不欺窮人。這個評價確實中肯,至少學識淵博在年少的李敖身上是成立的,六年級時,他已經讀遍《我的奮鬥》《中山全書》《士敏土》等中外名著。
少有父母會開明到允許子女退學,李鼎彝能親自去和學校教務主任溝通兒子的退學手續,足已讓現在21世紀的父母咋舌了,在李鼎彝新文化思想的薰染下,小李敖對蔡元培、陳獨秀等名家心生崇拜,立志成為一個能革新時代的人。
"好!你小子要休學就休吧!"李敖退學的原因不是厭倦課堂,反而是希望接觸到更前沿的知識和更新銳的觀點。
一整年的時間,他都泡在自家書房裡度過,之後復學也離不開圖書館,驚人的閱讀量帶來了天才的早熟,中學時李敖寫出了約四萬字的《四部備要》,高一緊接著寫下四卷《李敖札記》。
在生活方面,父母家人對日漸特立獨行的李敖都持包容態度。受胡適提出的西化風俗的影響,李敖不過舊曆年,也不吃年夜飯,家人便任由他自己吃炒飯、不守歲。就像他自己說的,家裡沒有人能管得了我。
將自由進行到底的家庭,為李敖的思想、言論、行動提供了充分的發揮空間,待到這種從骨子裡養成的自信狂妄能獨擋一面時,就成了李敖抨擊時事的強大戰鬥力。
02 怒罵3000人,只因一個"偽"字
"我的用心和用功,就是我罵人的底氣。"李敖是勇猛而孤獨的,他認為自己的"真",在"滿是偽君子的社會" 裡是一種缺點,這種缺點給他帶來什麼呢?
首先是外界的敬畏和長久的高熱度。李敖不會因為別人的崇拜或喜歡留任何情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文藝女作家三毛。
通過朋友平鑫濤的引薦,三毛終於見到了仰慕已久的李敖,交流了自己到非洲沙漠救濟黑人的經歷。
此後李敖對三毛的評價便只有兩點:長相醜陋根本配不上她的那些浪漫愛情故事;不去幫助同胞,反而用救助外國人的例子來鼓吹自己,本質上就是偽善。
犀利的毒舌點評讓大家聽到李敖的名字,都有點心怯,一些平時頗有氣場的名人,面對他的批評,都會選擇沉默、甚至退讓。
見到締造了武俠江湖的金庸,李敖直言他的小說寫得太過荒唐,金庸筆下虛幻的世界完全和自己接受的理性教育背道而馳;談起佛學信仰的話題,李敖指出"你信佛,無非是其對你有利",還反問金庸為什麼不遵循佛經的倡議,主動放棄私人財產,金庸尷尬之餘也不生氣,只是風雅帶過。
也正因為他的敢說敢罵,讓生活在各種條框之中的人關注他的一舉一動,期待聽到令人驚訝或興奮的勁爆言論。
9年前5月,【哈嘍李敖】的ID正式在微博亮相,借著這個話題發酵迅猛的平臺,李敖迅速引來了近300萬粉絲的關注,到了5年前的10月,他的粉絲已經突破1000萬。
李敖的"真",給他帶來的另一種東西,就是孤獨。
李敖罵錢鍾書只是死讀書,見聞雖廣但沒有創新;罵余光中的作品矯情,詠表妹、拉朋黨、媚權貴……罵到最後,沒有朋友、沒有學生,他在80歲時總結了自己的境遇:孤苦伶仃、還好手裡有點錢。
在李敖的價值觀裡,為了維持個人體面或者美化自我形象的"裝",都屬於虛偽的範疇,外界評價和本人不符的情況,也是一種徒有其名的"偽"。
而關於民主,從《文星》雜誌到《李敖千秋評論叢書》被禁,李敖就像個不知疲憊的戰士,持續對當局法制提出質疑、並批判執政黨的獨裁。在35歲入獄以後,5年多的受困生涯並沒有磨滅他抨擊時政的韌勁,他依然用文字為大量冤獄案件鳴不平。
這樣的孤膽人物,是沒有辦法複製的,但也因太過偏執而少有人會主動接近,你不知道會不會因此成為李敖批評的對象,更不知道如果以他為楷模會找來什麼樣的後果。
最終願意為他的事跡傳承做點事的,只有他的子女:李戡、李文,兩人都表示想出版關於父親李敖的書,供大眾更詳細的了解。
03明目張胆的好色,稱自己叫混蛋
魯豫採訪李敖時,曾問,你一生的摯愛是誰?李敖秒回,有很多個。後期腦癌嚴重住院,護理師詢問他姓名,他笑稱自己叫"王八蛋"。
傳奇名人有風流韻事非常常見,能有5段情感糾纏已經算稀有,像李敖這樣能有20多段情史的人,確實是無法無天了。
在別人看來,李敖不僅好色且濫情,像個沒有道德尺度的"瘋子",辜負了如王尚勤、劉會雲這樣好女人,還在六十二歲時的回憶錄裡,刊登自己的不雅照並公然談論性史。
可在與李敖交往過的前女友口中,極度自大的李敖反而會刻意迴避親密關係,不敢全情投入,顯得保守又敏感。
初戀是同班同學張敏英,李敖稱她為清新脫俗的夢中女人,還寫得一手好字,13歲時的情感稚嫩隱晦,兩人只是嬉鬧時拉過手。
接下來的刻骨銘心是在1951年,李敖以每日送情書的方式,開始追求鄰家姑娘羅君若,兩人先後考進臺灣大學開始熱戀,但羅君若強烈反對兩人在一起,羅君若的奶奶在廚房便直接對李敖開罵:你將來闊了做總統,我們也不看上你;你將來窮得討了飯,討到家門口,請你多走一步。也正是這次"棒打鴛鴦"的經歷,讓李敖想不開險些吞藥,從此之後,李敖對待感情的態度開始變得有些自私刻薄。
最出名的兩段是與王尚勤和胡因夢的愛恨糾纏。
1962年李敖與好友的妹妹王尚勤在公交車上邂逅,兩人一同喝酒、談論文學,之後在臺北開始同居生活,發現自己懷孕後的王尚勤有了結婚的想法,李敖卻堅持學業為重讓王尚勤打胎。
最終女方未婚生下了女兒李文,這個女兒除了幼年和李敖母親同住還能經常見父親,長大後基本只能靠李敖的助理和李敖聯繫,沒有正式被認可為家庭成員。
另一段和明星胡因夢的婚姻,至今讓人唏噓。誰能想到一個男人離婚的理由,居然是忍受不了妻子便秘的樣子?他對胡因夢的愛始於對方的顏值,誇她漂亮又漂泊、傷感又性感、迷人又迷茫。
在115天的婚姻結束後,兩人開始相互指責,李敖諷刺前妻到日本割雙眼皮、研究神秘學,不過空有一副美貌;胡因夢則揭開李敖脆弱的一面:根本不像情聖那樣大膽熱烈,感情裡保守又靦腆,害怕付出真情,選擇用遊戲態度對待關係。
李敖對待愛情和親情的彆扭表達如出一轍。在接受臺灣名嘴主持陳文茜的採訪時,陳文茜提到李敖給老母親買豪宅、請菲傭、付醫藥費,並勸說母親多出門走走,但李敖就是不願提"孝順""愛"等詞,戲稱自己只是想在母親和閻羅王之間當個人牆。
這無疑是李敖性格裡的"隱秘傷口",早年感情的挫敗讓他不願也不敢過分投入,獄中生活讓他以一種悲觀態度看待人情,沒有期待就沒有傷害,李敖對情感處理方式大致如此。
結尾:
黑塞說,"對每個人而言,真正的職責只有一個:找到自我,在那之中盡情享受,不受動搖的生活。"
無法無天的李敖,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懷念?連被他訴訟過的小S都在他去世後發文緬懷:李敖的思想將永存人間。
也許有人會討厭他咄咄逼人的氣焰,討厭他狂妄流氣的文風,但李敖身上的"真"和"自由"本身就是一種社會進步的源動力,雖然表達過分偏激,卻實實在在的維護他所堅持的理。
就像李敖自己說的:我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正義。他的一生不完美,也難以成為榜樣效仿,但所言所為不失文人的傲骨和執著,值得我們尊敬和懷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