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我 ⬆️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明朝那些事兒講的歷史是真的嗎| 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遊牧民族史|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
時隔千年,這段故事依然令後人胸懷激蕩。
即便透過厚重的歷史硝煙,也無法掩飾那些閃耀著的人性光芒--忠義。
01
公元757年,只有數千人馬的孤城睢陽,令手握重兵的叛軍將領尹子奇坐臥不安。
當初大軍所到之處,如入無人之境,京城長安和東都洛陽被攻陷,連唐玄宗都被迫逃往蜀中避難。
十幾萬鐵騎一路披靡,眼看即將入主中原,卻在睢陽這座小城面前踟躕不前。
這座被稱為江淮門戶的小城,只有六七千守軍,和十幾萬敵軍完全不在一個等級上。真正可怕的,是城中守將張巡。
張巡,蒲州河東人,進士出身的他精通兵法,在朝中素有名聲。因為不願巴結宰相楊國忠,被貶到真源縣,也就是如今河南周口的鹿邑縣任縣令。
安史之亂爆發後,叛軍一路南下,睢陽成了阻止敵軍南下的唯一屏障。睢陽縣令許遠深知能力有限,將指揮權交付給真源縣令張巡。大戰在即,兩人也顧不上朝廷法度,張巡將兩地守軍合集一處,清點下來還不足七千人。
即便如此,張巡也沒打算坐以待斃,他派心腹雷萬春和南霽雲主動出擊,以精銳兵力在寧陵縣攔截敵軍。這兩位實力派猛人一出手,就殺得叛軍屍橫遍野,連睢陽城外的河渠都被屍體阻斷,敵將楊朝宗連夜逃走,淮陽之圍得以緩解。
如此對峙了一年多,期間張巡以突襲、誘敵、詐降等各種花樣頻出的手段,令叛軍始終難以逾越睢陽半步。
坐鎮的敵將尹子奇按捺不住了,他親率13萬突厥騎兵,浩浩蕩蕩地殺向睢陽。旌旗蔽空,塵土飛揚,一場生死大劇即將上演。
戰爭的場面確實很壯觀,奈何導演太不給力,連續攻城十幾天連城牆的青磚都沒打下幾塊來。
氣急敗壞的尹子奇只得退軍休整,隨後再增兵到18萬人,一番強攻下守軍終於頂不住了。當夜,城門洞開,一小隊騎兵舉著白旗走向敵營。
大喜過望的尹子奇,聞訊後趕緊披衣迎接,不料對面刀光一閃,幾十名手持快刀的健兒縱馬馳騁,殺得毫無防備的敵軍如切瓜砍菜一般。等回過神來,這夥人馬早已一溜煙回到城中。
這次夜襲的指揮者,正是張巡麾下的南霽雲。
第二天,急於復仇的尹子奇再令大軍攻城,張巡設計向敵軍喊話,約尹子奇出來談判,估計射程差不多了,伏在垛口下的南霽雲,突然反手一箭,正中尹子奇左眼。
如果張巡夠再狠點兒,提前將箭頭淬了毒,或許就沒有後面的悲壯故事了。
02
這一箭,讓尹子奇成了獨眼龍,卻沒能改變雙方對峙的局勢。
雖然連連受挫,畢竟對方是幾十萬人馬,不說戰鬥減員,就是用不到七千人,沒日沒夜地砍幾十萬頭豬,也能將人累得夠半死不活。
當年六月,滿目瘡痍的睢陽,城中守軍能活動的只剩下一千多人。最可怕的是,樹皮、戰馬、麻雀、老鼠都被洗劫一空,連守將張巡家的愛妾,也被充作軍糧。
這樁血腥得毫無人性的殺妾事件,成了張巡人生中最大的汙點。就在眾人餓得奄奄一息時,一個小將站了出來,自告奮勇地請求出城借兵。
這個小將,就是此前殺退楊朝宗,射瞎尹子奇左眼的南霽雲。
南霽雲的傳奇,還得從他的出身說起。
南霽雲出身寒門,自幼習武的他在家族中排行第八,人稱「南八」,不僅使得七十二路槍法還精通箭術,成為遠近聞名的武術高手。只可惜這時,他生活在國泰民安的開元盛世,空有一身武藝無處施展,只得以擺渡為生。
直到公元755年,範陽節度使安祿山糾結同夥史思明悍然起兵反唐。家國破碎之際,南霽雲應徵入伍,隨後被上司尚衡派往睢陽主帥張巡麾下,以助他守城。
這時的南霽雲,已經是年過四旬的中年人了,但生活沒有磨滅他心中的激情,和威名顯赫的張巡一起做搭檔,正好可以大顯身手,為此,他拒絕了老領導尚衡派人贈送的金銀。
人才,在任何年代都是稀缺物資,尚衡不願將這顆明珠拱手相讓,而張巡也與這位勇武豪邁的漢子一見如故,惺惺相惜之下,南霽雲決定生死相隨。
這關係,大致相當於《亮劍》裡的李雲龍與和尚。
眼見睢陽難以堅守,張巡決定孤注一擲,他環顧四下後愴然道:「如今誰人能出城求援?」,話音落後許久,眾人面面相覷,竟無人應答。
敵軍將睢陽城圍得鐵桶一般,連只麻雀都難以飛越,困守孤城固然難逃一死,可貿然出城,只會被亂箭射成刺蝟。
就在氣氛愈加沉重時,一個雷霆般的聲音在人群中炸開:「我願出城!」,眾人回頭,那人正是正氣凜然的南霽雲。
03
南霽雲精挑了30名騎兵組成敢死隊,趁著月色一頓猛砍,隨後馬不停蹄地一路狂奔六百裡,等到臨淮時,才發現身邊只剩3人。
臨淮位於如今江蘇省泗洪縣,守將賀蘭進明是進士出身,不僅擅長舞文弄墨,心機也相當深沉。
監軍許叔冀不同意出兵,在他看來叛軍人多勢眾,臨淮的這點人馬如去睢陽,無異於羊入虎口。南霽雲聽罷,立即提刀衝到他府上,嚇得許叔冀閉門不出,直到賀蘭進明出來才解圍。
賀蘭進明比許叔冀圓滑,他認為張巡以數千人馬抵抗叛軍一年多,不管結果如何,都將一戰成名。如果這次真要派了援軍,沒準睢陽就守住了,那時名揚天下的可是張巡、許遠,誰又會記得他賀蘭進明呢?
不過,眼前這個叫南霽雲的漢子,倒是難得的忠勇猛將,若是將他收為己用,倒可以成為日後的政治資本。
賀蘭進明安排了一場豐盛的酒宴,再請屬下的文武官員充當說客,勸說南霽雲不再回睢陽,反正大家都是給李唐王朝打工,換哪個領導不是幹活領工資?
南霽雲這時才看清了這夥人的真實面目,他激動地起身怒喝道:「我冒死出城,睢陽城中軍士已經到了吃人肉的地步,這桌酒菜你們怎麼還能咽得下?」,說罷拔出佩刀,賀蘭進明及一眾人大驚失色。
南霽雲輕蔑地掃視了這夥鼠輩,隨手一揚將一根手指削斷。隨後舉起血淋淋的斷指,向賀蘭進明表明心跡:「此番我抱著必死的決心,希望大人早發援兵!」。
不少人被他的英勇氣概所震懾,賀蘭進明卻始終不願出兵。南霽雲深知,再等下去也是無濟於事,只得黯然離去。
臨淮城外有座佛塔,徒勞無功的南霽雲深感生死渺茫,向佛塔射出一支羽箭,半支長箭沒入青磚,箭尾猶然顫動不已。
身後的三名隨從驚愕不已,南霽雲看著他們,厲聲喝道:「待叛軍平定,我必殺賀蘭進明,今以此箭為誓!」。
當睢陽城內的守軍已經絕望時,城外突然傳來了廝殺聲。
但見一壯漢左右拼殺血肉橫飛,身後的叛軍無人敢追,只得眼睜睜地看著他將一群牛羊趕入城內。
30人的敢死隊,如今只剩南霽雲一人。無法求來援兵的他,順手將敵營中的一群牛羊趕入城中,也算為這支孤軍送來了幾天的軍糧。
滿身鮮血的南霽雲,告訴張巡援兵是指望不上了,眾人聽罷,決心與城共存亡。
當年10月,堅守了近兩年月的睢陽陷落,張巡及南霽雲等36人被捕。
尹子奇對讓他失去一隻眼珠的南霽雲倒是心生欽佩,一心勸他投降,南霽雲沉默不語。
張巡以為他心生投敵之意,趕緊衝他喊道:「南八,大丈夫不過一死而已,怎能向不義之人屈服?」,南霽雲仰天一笑:「我本打算詐降尋機復仇,既然張公這般疑我,我怎敢不死?」,隨後被尹子奇怒殺。
包括張巡在內的36人,都因拒絕投降全部被殺,史稱「三十六將」。
南霽雲的忠勇事跡,從此一直廣為流傳。
到了北宋,朝廷敕封他為「二龍神君」立廟祭祀,香火至今依然旺盛。
一代武俠宗師梁羽生在作品《大唐遊俠傳》裡,還為南霽雲濃墨重彩了一筆,並借主人公之口盛讚這位大唐奇男子:「敢笑荊軻非好漢,好呼南八是男兒!」。
民族危亡之際,那些挺身而出的人,有理由被歷史所銘記。
參考資料:《舊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