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嚇證監會調查人員 安裝竊聽器!這家公司上演現實版竊聽風雲

2021-01-10 東方財富網

摘要

【恐嚇證監會調查人員 安裝竊聽器!這家公司上演現實版竊聽風雲】日前,證監會網站一次性掛出3份行政文書,全部針對奔騰集團及其高管人員進行。其中,奔騰集團因信披存在誤導性陳述、虛假記載等,被給予警告,並處60萬元罰款;董事長、董秘分別被處以30萬元、10萬元罰款。另外,董事長夫婦被採取頂格處罰,除違法所得「沒一罰五」外,更被開出終身禁入的「紅牌」。(券商中國)

  恐嚇證監會調查人員,安裝竊聽器!這家公司上演現實版竊聽風雲,董事長帶頭操縱股價,證監會罰單來了。

  藐視法律、操縱市場,終將受到法律嚴懲。

  日前,證監會網站一次性掛出3份行政文書,全部針對奔騰集團及其高管人員進行。其中,奔騰集團因信披存在誤導性陳述、虛假記載等,被給予警告,並處60萬元罰款;董事長、董秘分別被處以30萬元、10萬元罰款。另外,董事長夫婦被採取頂格處罰,除違法所得「沒一罰五」外,更被開出終身禁入的「紅牌」。

  在決定書中,證監會多次強調,當事人「行為特別惡劣,情節特別嚴重」,態度蠻橫,多次威脅恐嚇調查人員;在調查組開展調查工作的場所內安裝錄音設備進行竊聽;藐視執法權威,對詢問過程的嚴肅性毫不在意,信口雌黃,頻頻編造謊言以求自圓其說,並向調查組提供虛假證據材料。

  這家新三板公司和董事長夫婦,究竟發生了什麼情況?

  信披存在誤導性陳述

  早在2017年10月,奔騰集團公告就曾透露公司遭證監會調查的消息。時隔兩年後,證監會一次性下發兩份行政處罰決定書,一份市場禁入決定書。而這一切的起源,是來自一次未遂的「蛇吞象」交易。

  公開信息顯示,奔騰集團成立於1997年,主營業務為各類家用電器和消費性電子產品的批發、零售。奔騰集團於2015年6月在新三板掛牌,主辦券商為大通證券;2019年上半年實現營收8.85億元,歸母淨利潤0.57億元,當前總市值為1.26億元。

  2016年12月6日,上市公司英力特發布國有控股股東擬協議轉讓公司股份的公告,其控股股東英力特集團擬一次性整體協議轉讓其持有的1.55億股(51.25%)上市公司股權,股權轉讓價格為市價「九折」後的19.25元/股,合計金額接近30億元。另外,受讓方還需同時受讓英力特煤業100%股權及相關債權。

  彼時,公告要求受讓方在當月19日前攜帶「資格預審材料」到英力特集團現場報名。而在公告次日,奔騰集團董事會即形成會議決議,擬參與上述交易,並在16日通過股東大會決議。對於這兩份決議,奔騰集團均未進行披露。

  在議案獲得批准後,2016年12月19日,奔騰集團法定代表人張某達委託行業專業人士雷某華攜帶資料到英力特集團申請報名參加調研。不過,據奔騰集團提供材料顯示,在12月22日,雷某華經考察後建議放棄參與英力特集團的股權公開轉讓,聽其建議後,奔騰集團決定不再參加英力特集團的股權公開轉讓,之後未再與英力特集團有過任何聯繫。

  而在2017年1月3日,已經「放棄參與」的奔騰集團董事會卻公布了這樣一份議案:審議通過《擬在A股市場收購上市公司的議案》,公司管理層正在積極推進,尋找與公司戰略契合的標的。

  如果說擬收購A股上市公司的內容屬於「誤導性陳述」,那麼面對股轉系統的問詢函信口開河,則被監管認定為是「虛假記載」。在奔騰集團股價出現異常波動後,股轉系統於1月6日問詢收購情況。2月21日,奔騰集團聲稱,公司已收到英力特集團《資格預審合格通知書》。而根據英力特集團出具說明,奔騰集團未參加盡調,且後續就此次股權轉讓事項再未有任何聯繫。

  基於此,證監會責令奔騰集團進行改正,給予警告,並處於60萬元的罰款;對時任董事長張某達、董秘田某林分別給出30萬元、10萬元的處罰。

  醉翁之意在操縱市場

  「蛇吞象」或許是一筆高不可攀的商業交易,但更直接的作用是利用「似是而非」的利好消息操縱股價。

  控制大量帳戶,集中資金優勢、持股優勢、信息優勢,連續交易操縱價格和交易量,短時間內快進快出,堪稱操縱市場的模板案例。短短一周內,奔騰集團董事長張某達及其夫人(時任副董事長)張某敏將公司約3元/股的股價提升近一倍。

  根據行政處罰決定書,張某達、張某敏合計利用9個證券帳戶,在操縱期內(2016年12月30日-2017年1月6日)共買入奔騰集團股票344.3萬股,賣出66.7萬股。在股票停牌後,剩餘持倉277.6萬股,持股市值1679.48萬元。

  由於新三板股票流動性本就不高,在操縱期間,帳戶組成交量佔比在50%以上;持有非限售流動股最高比例達到71.84%,而12家做市商所持股份最低僅佔1.41%。在5個交易日內,奔騰集團股價被迅速推高,2017年1月6日股價甚至在76分鐘內提高了24.49%。

  整體來看,此次夫婦二人聯手操縱共獲得實際盈利70.37萬元,期間奔騰集團股價從3.05元上漲至6.05元,5個交易日漲幅達到98.36%,而同期股轉系統成分指數下跌0.55%,做市成分指數上漲1.4%,均有大幅背離。

  就二人操縱股價的行為,證監會開出「沒一罰五」的頂格處罰罰單:沒收違法所得70.37萬元,並處以351.85萬元的處罰,合計罰沒逾400萬元。而更為嚴厲的處罰是,二人雙雙被採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根據奔騰集團半年報,因換屆選舉,張某達已不再任職公司董事長,董事長一職由張某敏接任,副董事長則由田某林接任,田某林同時還兼任公司董秘、副總經理。而在市場禁入決定生效後,張某達、張某敏將不得奔騰集團或在其他任何機構中從事證券業務或者擔任其他上市公司、非上市公眾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職務。

  股轉系統並非法外之地

  在每一起證監會行政處罰案例中,從當事人及代理人的陳述申辯意見及監管回覆中,均看出雙方對於案件的爭議點所在。而在此次3份文書中,「性質特別惡劣」的字樣隨處可見。

  在奔騰集團及董事長張某達、董秘田某林的處罰決定中,當事人及代理人懇請酌情減輕處罰幅度,被證監會嚴詞拒絕。證監會認為,處罰幅度與當事人對股份轉讓系統市場的危害程度相適應。當事人以特別惡劣的手段,阻礙、抗拒證監會調查人員行使調查職權,嚴重擾亂了證券市場秩序。

  同樣,在操縱市場的處罰決定中,當事人及代理人認為該案行政處罰金額巨大,應採用接近排除合理懷疑的證明標準。處罰結果過重,應考慮過罰相當及罰教結合。

  對此,證監會指出,該案量罰幅度合理,並給出了「頂格」處罰的原因:當事人態度蠻橫,多次威脅恐嚇調查人員;在調查組開展調查工作的場所內安裝錄音設備進行竊聽;藐視執法權威,對詢問過程的嚴肅性毫不在意,信口雌黃,頻頻編造謊言以求自圓其說,並向調查組提供虛假證據材料,行為特別惡劣,情節特別嚴重,應當予以嚴懲。

  此外,對於當事人申辯的未對公司及個人資金進行區分問題,證監會則直指奔騰集團存在問題:奔騰集團內部治理、財務帳目混亂,張某達、張某敏、張某銀行帳戶與奔騰集團銀行帳戶之間頻繁往來,張某達、張某敏和奔騰集團的資金無法進行嚴格劃分,張某達、張某敏能夠以個人名義調動奔騰集團的資金。而張某達、張某敏在調查期間虛構帳戶下單交易場所、唆使相關人員出具虛假證言等拒不配合調查行為,同樣被監管所識別。

  即使是在申辯中,當事人及代理人對於2017年1月6日的停牌仍與證監會看法不同。當事人稱,「在發現股價出現增長後,奔騰集團主動於2017年1月6日申請停牌」。這一點被證監會予以否認:「2017年1月6日,奔騰集團因股價異動和信息披露問題被股份轉讓系統要求停牌,而非奔騰集團『主動停牌』」。

  另外,當事人提出,《國務院關於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的決定》中法律責任部分未對市場操縱行為進行規定,應由股份轉讓系統實施自律監管。在「比照」《證券法》進行行政處罰時,應考慮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的特殊性及掛牌規則同監管規則的一致性,「過高的監管規則會限制股份轉讓系統的創新性和包容性」。

  對此,證監會明確指出,股份轉讓系統市場是證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據《證券法》對於該市場交易過程中發生的市場操縱違法行為進行行政處罰,符合證監會一貫執法實踐。股份轉讓系統市場並非法外之地,股份轉讓系統市場的包容性並不包容違法行為,對股份轉讓系統市場放寬準入限制不等於放鬆監管。

  相關報導>>>

  假借殼真操縱股價 奔騰集團實控人夫婦遭終身市場禁入

  奔騰集團「暗度陳倉」操縱股價 多次威脅調查人員終被罰

  「沒一罰五」422萬 奔騰集團董事長夫婦栽了!借收購上市公司「煙霧彈」操縱股價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

(責任編輯:DF520)

相關焦點

  • 現實版《竊聽風雲》:​恐嚇證監會調查人員,安裝竊聽器,董事長親自上陣操縱股價!
    港片《竊聽風雲》描述了三名警察在負責監聽上市公司「風華國際」涉嫌內幕交易案過程中意外獲得一則情報,在巨額利潤誘惑之下進入股市大賺一筆,卻遭遇幕後黑手追殺最終悲情收場。然而,2017年1月3日奔騰集團又審議通過《擬在A股市場收購上市公司的議案》,反正無論如何都要和A股扯上關係。在這期間,一系列操縱市場的行為上演了!
  • 山東版"竊聽風雲"火了!一公司監聽省保監局,把手機當竊聽器粘座位底下,然後掉地上了…
    中國保險圈版「竊聽風雲」刷爆朋友圈。這起聳人聽聞的竊聽事件「主角」是英大財險,竊聽對象竟然是山東保監局檢查組。近日,英大財險在山東濰坊便對山東保監局上演了現實版的「竊聽風雲 」,事發之後 ,被保監局通報為嚴重妨礙監管監察的惡性事件,甚至其在山東開展業務的資質都可能被取消。
  • 保險圈"竊聽風雲"火了!一公司監聽省保監局,把iPhone 6S當竊聽器粘座位底下,然後…
    中國保險圈版「竊聽風雲」刷爆朋友圈。這起聳人聽聞的竊聽事件「主角」是英大財險,竊聽對象竟然是山東保監局檢查組。近日,英大財險在山東濰坊便對山東保監局上演了現實版的「竊聽風雲 」,事發之後 ,被保監局通報為嚴重妨礙監管監察的惡性事件,甚至其在山東開展業務的資質都可能被取消。
  • 手機充電寶都變竊聽器 竊聽軟體難被發現
    電影《竊聽風雲》已拍到第三部,對於電影中神秘而有效的竊聽技術讓許多觀眾大呼「過癮」,但是現在竊聽已不僅僅在電影中橫行,在現實生活中,「竊聽風雲」
  • 堪比好萊塢大片的中國版「竊聽風雲」,蘋果手機+錄音筆+透明膠帶,結果沒黏住……
    求檢查組寶寶們的心理陰影面積……專業的儀器、侷促的空間、緊張的氣氛、動輒數千億美元的交易記憶中的《竊聽風雲》是這樣的:……沒成想,現實版的「竊聽風雲」是這樣的:一部蘋果手機、一個老舊的錄音機、的透明膠帶……山寨版「竊聽風雲」
  • 小小燈泡竟成竊聽「幫兇」!現實版《竊聽風雲》也許就在身邊
    相信有不少人看過《竊聽風雲》這部電影。在電影情節中,竊聽組的阿俊、老楊和小祥潛入 「敵方」 辦公室安裝高端竊聽器和監視器,之後在對面大樓的竊聽據點輪班監視竊聽 「敵人」 的對話、會談對象以及金錢交易。這一場景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參照案例。
  • 腦洞大開 你永遠猜不到他們竟然把竊聽器藏在這裡!
    凡是和「竊聽」有關的作品,總是特別吸睛。不論是美國大片還是國產倫理劇,都非常偏愛這個元素,因為驚險、刺激,可以探知到不為人知的一面。有讀者評價《網絡英雄傳II:暗黑之門》堪稱一部商界的「竊聽風雲」,相互竊聽刺探敵情,看得人手心出汗。
  • 黑色產業鏈隱於網絡,充電寶、數據線上演「竊聽風雲」
    最近,警方發出提醒,部分消費者購買的充電寶等電子產品可能內置竊聽器!一電子產品上演「竊聽風雲」近日,江蘇南京警方接到消費者舉報後,摧毀了一條包括生產廠家、銷售代理在內的生產銷售定位、竊聽、偷拍設備的網絡黑色產業鏈條,繳獲相關設備2000多個。
  • 影評《竊聽風雲1-3》 2009-2013 overheard
    《竊聽風雲》系列也算是代表,目前這個系列片子已經拍了3部。 第一部《竊聽風雲》是銀都機構有限公司、博納影視娛樂有限公司、上海天娛傳媒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由麥兆輝、莊文強執導,古天樂、劉青雲、吳彥祖、張靜初等人主演。 英文overheard,意思是偶然、無意中聽到,也是同第一部劇情比較貼合。
  • 竊聽風雲百年演變史:貓,美女,竊聽器丨周末漫讀
    私下裡,蘇聯想盡各種辦法,把有線竊聽器安裝到了美國大使館的犄角旮旯,甚至還會利用平民,給美國贈送藏有竊聽器的物品。美國人的情報慘遭各種洩漏,心態簡直要崩。有線竊聽器氣急敗壞的美國人,開始全面排查使館內的竊聽器,並且提高了對竊聽器的檢測精度,這下輪到蘇聯犯難了,如何才能神不知、鬼不覺地繼續竊聽美國呢?
  • 竊聽軟體如何監聽手機通話
    核心提示●股市暴漲,投資大鱷紛紛覬覦,他們為了賺錢而進行幕後交易,調查人員隨之展開竊聽行動……這些情節是否似曾相識?隨後,華西都市報記者經過兩個多星期的深度調查,與售賣者短兵相接、鬥智鬥勇,成功「打入其內部」,摸清手機竊聽軟體安裝運行全過程,揭開鮮為人知的內幕,一條秘密推介、銷售、安裝「手機竊聽軟體」的地下產業鏈昭然若揭。
  • 竊聽風雲|差一點兒就成了經典
    《竊聽風雲》本可成為《無間道》一樣的經典,一樣名垂影史。可惜卻在距離經典一點點的地方掌控乏力,抱憾而止——不過即使未成經典,也不會影響我對《竊聽風雲》系列的喜愛。 ·Ⅰ·警方調查上市公司「風華國際」涉嫌內幕交易案,成立竊聽小組全力偵察。竊聽精英梁俊義是小組的主管,他與同袍老警楊真、新紮師兄、網絡天才林一祥搭檔,負責監聽「風華國際」幾個高層人員的辦公場所電話系統。三人小組喬裝進入「風華國際」,巧妙地布置下各種偷聽及監視儀器的疑陣,展開竊聽行動。一天深夜,三人從竊聽器中聽到「風華國際」幾個高層人員正計劃將公司股價從0.2港元炒高至1.2元。
  • 小區遍布「竊聽器」引居民恐慌 警方調查後說…
    「附近的東壩家園、壩鑫家園都是我們公司的物業,早上總公司打電話說那兩個小區也有這種情況,通知我們排查。結果,我們這邊也一樣。」一位參與拆除工作的安保人員表示,僅從金駒家園的F區就拆除近500個這種設備。兩家物業公司均表示,之前並無任何公司與物業進行協商安裝設備,由於小區樓道內未安裝攝像頭,因此排查困難。小區所屬居委會也表示不知情。
  • 三大型男領銜主演《竊聽風雲2》精彩劇情簡介
    《竊聽風雲2 》海報《竊聽風雲2》簡稱《竊聽2》,由麥兆輝、莊文強執導兼編劇,爾冬陞監製,古天樂、劉青雲、、吳彥祖領銜主演,將於2011年8月18日全國上映。《竊聽風雲2》緣起一宗交通事故,香港知名證券商羅敏生(劉青雲飾)的座駕被發現遭人竊聽,警方調查所得,竊聽器屬軍事用途,保安科介入案件,經總督察何智強(古天樂飾)查出,竊聽者為一名退伍軍人司馬念祖(吳彥祖飾),警匪雙方展開了連場追逐。
  • GPS定位器竟變竊聽器!有公司被竊聽損失千萬元
    一提起竊聽,很多人可能最先想到的都是諜戰劇的劇情。然而,這些我們在電影電視裡看到的情節很有可能就發生在身邊。最近,北京一家安防公司就因為商業機密被竊聽,企業競標失敗,蒙受了重大損失,而竊聽器竟然是常見的GPS定位器。
  • 《竊聽風雲》成功並沒有我們看到的那樣光明磊落
    初看完《竊聽風雲1》的時候,並沒有想到導演會有拍第二部的意思;可是當看完《竊聽風雲2》之後,才明白導演在開拍第一部的時候,就想好要拍第二部。這兩部電影表面上看都是以竊聽為主題的電影,似乎是要展現現在的竊聽技術有多先進,但是這並非導演和編劇的本意。
  • 竊聽風雲
    假扮快遞員,上門偷拍 這個27歲的浙江男子供述,從2012年5月始,他常住天河區龍洞東大街,取化名「陸海豐」,自稱「個體調查員」或「私家偵探」,在網上以調查公司的名義招攬業務。陸海豐印了許多名片,在住宅和辦公樓派發,如有客戶聯繫他,便以調查公司的名義籤訂委託合同。
  • 無線電安全-竊聽與反竊聽知識譜及
    竊聽風雲系列電影網友們都應該應該看過。電影中強哥發現自己事業和家庭分崩離析的一切的根源是他們的信息被人竊取,所以對方對他們了如指掌,於是也去找網絡高手採取反制措施,才知道自己的反竊聽器被動手腳,並且被裝竊聽器後傳送出去他們的信息。不過這個網絡高手讓他放心,已經向對方進行了幹擾,強哥不會被找到。而且找到了對方的主機位置,就在自己的村裡。
  • 間諜天堂——香港版「諜戰風雲」
    這裡,只是香港「竊聽文化」的一個縮影。香港知名的Kroll企業情報調查公司曾做過統計,竊取股市賺大錢的商業情報最受青睞,而受僱安裝竊聽器者,大多是清潔工人,他們的工作一般人不會在意,也少有人會注意到他們的真實身份,安裝一個竊瞎聽器,也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防不勝防的竊聽設備溢於民間,反竊聽的生意便應運而生。
  • 英大財險版"竊聽風雲"升級
    日前,本報獨家首發的《英大財險上演「竊聽風雲」 濰坊支公司監聽山東保監局檢查組》(於2017年1月14日刊發)一文不僅引發業界廣泛關注,也引來眾網友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