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密室逃脫遊戲問題纏身 有商家為節省成本不顧安全

2021-01-18 中國新聞網

  為節省成本不顧安全隱患未徵求消費者意見強行拼團行業內互相抄襲成風

  真人密室逃脫遊戲問題纏身誰來管

  調查動機

  真人密室逃脫遊戲近年來風靡於年輕人之間。封閉密室中,尋找線索、破除機關、逃出生天,不可謂不驚悚刺激。然而,所有的驚悚刺激必須建立在一座安全的密室基礎上,若無安全,遊戲中的驚悚刺激只怕要成為現實。那麼,市場上的真人密室逃脫遊戲安全嗎?《法制日報》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封閉的空間,幾條不同的線索,一個待破解的迷局,充斥著驚悚、懸疑、刺激……這些看起來像一部偵探片的元素,但事實上是一類互動體驗遊戲——真人密室逃脫。

  不知從何時起,這種真人密室逃脫遊戲迅速攻佔大中型城市市場,悄然成為在年輕人中頗為流行的消遣方式,吸引不少中學生參與其中。然而,許多人沒有意識到,真人密室逃脫過程中潛藏著危險。

  「遊戲規則」讓人糟心

  密室逃脫遊戲自2011年逐漸興起,隨後熱度居高不下,成為朋友之間聚會遊戲的一大選擇。之後,真人密室逃脫體驗店爭相出現。「燒腦」「拼智商」是真人密室逃脫遊戲的代名詞,在部分人看來,因真人版密室逃脫遊戲會受到實際空間、安全等方面的限制,導致很多機關難以實現,無法獲得較好的體驗感,但也有消費者認為,真人密室逃脫遊戲的費腦程度和體驗感並不亞於傳統的密室逃脫遊戲。

  在北京從事婚慶服務的宋夏可謂真人密室逃脫遊戲資深玩家。在他的陪伴下,記者體驗了這項近期火爆的娛樂項目。

  進入密室前,玩家必須將手機、相機等物品寄存,接受工作人員的安檢。記者和幾名同伴上到二樓,穿過長長的過道,伴隨著詭異的背景音樂進入主題房間。10平方米左右的密室內燈光昏暗,四面為磚牆,牆上掛著幾幅畫,鐵架子、沙發、檯燈、門上的計時器、3個手電筒,就是房間裡的全部用具。

  遊戲開始,門上的計時器開始跳動。大家分頭找線索,牆上畫著的圖案、牆壁上的痕跡,甚至牆壁上掛著的鐘,看似隨意,卻都有可能是解謎逃出密室的關鍵,這種感覺讓人既緊張又興奮。

  在1個小時的時間裡,玩家不僅要通過房間內細微的線索解開各種鎖,打開各道門,還要記得開鎖順序和摩斯密碼,無異於一次「腦力大作戰」。

  然而,並非每個玩家的真人密室逃脫遊戲體驗都是快樂的。

  回憶起第一次玩真人密室逃脫遊戲時的經歷,在北京市從事證券行業的林昊昊現在依然心有餘悸。

  按照商家的要求,林昊昊等人在進入真人密室逃脫遊戲的房子前,必須要把隨身攜帶的錢包、手機等寄存,連紙和筆都不能帶。

  「在進入密室之前,商家也有講解遊戲規則,告訴如何使用道具,包括使用鐳射筆通過攝像頭向工作人員要遊戲提示或者求救。」林昊昊對《法制日報》記者說,不過,讓他不解的是,即使玩家中途放棄遊戲,她們也不能離開密室,「遊戲的時間為1小時,但是商家表示,即使未夠1小時而放棄遊戲,玩家也必須在密室裡呆夠1小時」。

  林昊昊回憶說,最開始的時候,就有朋友被飄窗外的骷髏嚇哭了,「我們想帶她離開密室,並且通過攝像頭告訴了工作人員,但依然沒有人來開門」。

  離開密室的時候,林昊昊及其朋友曾經向工作人員提出交涉,詢問為何提出放棄遊戲仍然不能離開,但工作人員以「遊戲規則如此」為由敷衍了事。

  記者體驗真人密室逃脫遊戲發現,如果玩家到時間未能逃出密室,必須重新交錢繼續玩。多名玩家告訴記者,能夠一次性挑戰成功、破解密室迷局的不到5%。

  宋夏說,密室裡的房間很多,但感覺都很窄,基本只能兩個人並排走。一般而言,玩家一次挑戰都不會成功,只能再交錢重新玩,基本上要用幾個小時才能成功。

  部分密室裝修存隱患

  《法制日報》記者調查發現,在真人密室逃脫遊戲中,除了不得不遵守的「遊戲規則」,還有一些問題會威脅玩家的人身安全。

  在調查過程中,《法制日報》記者發現了幾家藏於樓宇小區的真人密室逃脫遊戲館。記者觀察發現,這些真人密室逃脫遊戲館多是由未曾裝修的毛坯房改建而成,基本都是在牆上糊些壁紙,在地板鋪上薄腈綸地毯,再弄些簡單裝飾、道具等即開門營業。因為房間隔音效果差,又時常有很多人來回走動,因而周圍鄰居覺得不勝其擾。

  上海一間知名大型密室的負責人說,開真人密室逃脫遊戲館所需手續不少,要通過消防、公安備案。註冊公司後要辦理餐飲娛樂業的營業許可證,否則不允許對外售票。此外,裝修、布置必須參照消防要求,完成後必須通過消防部門的驗收。安裝攝像頭還需要經過公安部門的驗收。

  然而,記者實地了解發現,大部分密室的門窗緊閉,即便有窗戶也都用黑色的膠布封住,萬一發生火情,嗆人濃煙根本無法排出。在記者走訪的幾間密室中,除了少數幾間密室安裝了感應式噴淋頭,有些甚至連滅火器都沒有。有些密室的經營者擔心在房間裡設置消防栓會破壞整體裝修風格、影響氛圍,而忽略了背後的隱患。

  對於這樣的消防隱患,曾在上海經營一家真人密室逃脫工作室的馬子堯對《法制日報》記者說,在不考慮成本的情況下,經營者要按照規定全部用應急備用電源改造地標、牆標。當有危險發生時,所有設備斷電,應急燈會閃現。「密室的標誌都被偽裝,塗了螢光粉,只有應急燈光亮的時候才可以看到,這就是密室與其他建築最大區別。但是,嚴格按規定而設置的密室很少。其中有3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遊玩人數不多、規模不大,不屬於重點監管對象;第二個原因則是成本問題,一般密室屬於小投資,難以承受改造成本;第三個原因在於遊戲體驗上的選擇,寧可靠人力實時查看,也不願意犧牲體驗到處做標記」。

  不過,許多玩家表示,他們在玩真人密室逃脫遊戲時未考慮過此類安全問題。1名玩家在與記者聊天時說:「大家都是衝著闖關來的,沉浸在緊張的遊戲氛圍中,加之時間有限,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尋找線索上,根本顧不上去管房間是否安全。」

  商家管理隨意而為之

  真人密室逃脫遊戲的市場發展非常迅猛,以至於有人認為真人密室逃脫遊戲是一個掘金的暴利行業,對利潤的追逐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真人密室逃脫遊戲的創作和推廣。在迅速擴張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問題暴露出來。

  宋夏就曾遭遇過拼團的問題。在提前進行電話預約並確認了兩次後,宋夏一行人到達真人密室逃脫遊戲館,但被商家告知必須與其他玩家拼團。「在預約時,工作人員沒有告知要與其他玩家拼團玩遊戲。到了遊戲館,也沒有徵求我們的意見,就是讓我們接受拼團。與我們拼團的玩家是一對父女,他們也很茫然。當時,我們雖然有點不滿,但是忍住了,心想一起玩圖個開心就好」。

  遊戲開始,第一個房間很快就被宋夏等人解鎖。「已經到了最後一步,我們準備進入下一關了,這時,服務人員敲門拉著兩個人進來說他們也要加入遊戲。我們真的很無奈,之前已經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迫接受了一次拼團,現在又要再次拼團,我們當時非常不滿。誰知道,服務人員竟然衝著我們翻白眼,提高嗓門重重地摔門出去。」宋夏向記者回憶說,「我們進入第二個房間時,設備一點反應都沒有,浪費了20分鐘。我們呼叫服務員進來,服務員翻了一個白眼說我們錯太多,把設備弄壞了。」

  「這時候誰還有心情繼續玩下去,我們要求退出遊戲,卻發現裝我們存包的柜子沒有上鎖。他們的理由是『反正有監控啊』。」宋夏一臉無奈地向記者講述說。

  遊戲製作水準良莠不齊

  在調查中,不少玩家對記者說,目前真人密室逃脫遊戲還存在類型化、同質化嚴重的問題。

  「隨著真人密室逃脫遊戲市場的發展,行業集中度逐步走高,市場的高度集中容易形成壟斷現象,造成真人密室逃脫遊戲的類型化、同質化。」宋夏向記者舉例說,市場上的真人密室逃脫遊戲類型比較集中,恐怖類、競技類、魔幻類、神話武俠類等遊戲類型佔據主流。這些遊戲比較側重於主題的噱頭、視覺刺激和動作衝擊,而較少文化含量,「容易劃分用戶陣營,提升用戶之間的仇恨度,達到刺激用戶比拼消費的效果。由於商業利益的驅使,遊戲商家加強了此類遊戲的研發和推廣力度」。

  根據宋夏的介紹,真人密室逃脫遊戲類型化、同質化的第二個表現是,對電影題材和線上遊戲題材的複製和抄襲,「這也是真人密室逃脫遊戲的重要切入點,這種題材的泛濫也反映出密室遊戲製作水準的良莠不齊」。

  《法制日報》記者在調查中注意到,網上隨處可見售賣真人密室逃脫遊戲創意的商家。

  在購物網站搜索「密室逃脫主題設計」,記者與1名專門出售真人密室逃脫遊戲主題的賣家取得了聯繫。在這名賣家的網店中,一個「50個遊戲主題的電子版」商品僅售8元,該商品共有70餘人付款,商品下面多個買家評論說「8元物超所值」。

  《法制日報》記者調查發現,在購物網站上,提供真人密室逃脫遊戲主題設計服務的商家還有數十家。還有幾家提供密室逃脫全套遊戲設計服務和機關定製的商家,他們的商品售價不菲,最高者達5000元。

  1名出售真人密室逃脫遊戲主題的商家告訴記者,他們是專門做密室逃脫遊戲主題設計的,這種大批量出售密室逃脫遊戲主題,也許正是密室逃脫遊戲行業出現跟風抄襲現象的原因之一。「密室之間互相抄襲成風,有密室首推紅外線,結果很快大家都有了。現在大到題材,小到技術細節甚至連牆紙顏色,密室之間都抄來抄去,跟風濫造的密室下場就是門庭冷落乃至關門」。

  記者 趙麗 實習生 韓朝陽

相關焦點

  • 密室逃脫背後的安全隱患:免責協議真能免責嗎?
    雖說店家當場免除了她們玩遊戲的費用,並賠禮道歉,但是苗苗心裡依舊有個疑惑:這樣危險、刺激的遊戲,店家是不是該在安全措施上多上點兒心?苗苗的質疑並非沒有道理。真人密室逃脫遊戲因為在封閉密室中尋找線索、破除機關、逃出生天的緊張刺激,在年輕人中頗受關注。但與此同時,也不時出現玩家受傷、密室存安全隱患等問題。
  • 長沙真人密室逃脫商家超過100家 玩密室成為潮流
    這部電影一經上映,便受到了眾多「密室迷」的追捧,以低廉的製作成本,在中國收穫了超過2億元的票房,成為不折不扣的「黑馬」。目前,影片的續集也提上了議事日程,它也為當下流行的「密室熱」推波助瀾。而在3月底,網絡綜藝節目《密室大逃脫》也正式上線了。《密室大逃脫》吸引了楊冪、鄧倫、魏大勳、黃明昊、謝依霖以及著名跳高運動員張國偉加入,是由芒果TV推出的實景解密體驗秀。
  • 12歲男孩玩密室逃脫被嚇到住院,安全隱患引關注,免責協議真能免責嗎
    雖說店家當場免除了她們玩遊戲的費用,並賠禮道歉,但是苗苗心裡依舊有個疑惑:這樣危險、刺激的遊戲,店家是不是該在安全措施上多上點兒心?苗苗的質疑並非沒有道理。真人密室逃脫遊戲因為在封閉密室中尋找線索、破除機關、逃出生天的緊張刺激,在年輕人中頗受關注。但與此同時,也不時出現玩家受傷、密室存安全隱患等問題。
  • 密室逃脫行業發展及用戶分析報告:哪些人在沉迷密室逃脫?
    此外,超過四成用戶表示釋放壓力是玩密室逃脫的目的,因而,密室逃脫已經成為適應當下生活環境變化的一種遊戲方式。以下為報告節選內容密室逃脫遊戲基本介紹及分類密室逃脫是經由外國線上解謎遊戲,逐步發展成為線下的真人實景遊戲。
  • 12歲少年玩密室逃脫被嚇到住院,未成年玩真人密室逃脫該禁止嗎?
    近年來,真人密室逃脫因為具有較大的趣味性及挑戰性,能夠給年輕人們帶來刺激的情景體驗,而成為時下最熱門的娛樂遊戲風靡全國,一大批追求新鮮刺激的年輕人迅速被吸引,成為其又一娛樂休閒項目。然而密室逃脫雖有趣刺激具有挑戰性,但其也有潛在的危險的。
  • 「密室逃脫」的線上線下生意經
    雖然相比《明星大偵探》帶火「劇本殺」,《密室大逃脫》豆瓣評分僅為6.3,尚未掀起一陣大規模的「密室逃脫」熱。不過,從芒果TV陣容一般的《重返地球》和《密室逃脫·暗夜古宅》,到頂流配置的《密室大逃脫》,明星陣容不斷升級的背後,潛藏的是密室逃脫遊戲行業龐大的受眾基礎和商業價值。
  • 從小眾到爆款,密室逃脫是怎麼做到的?
    說到密室逃脫,相信身邊很多朋友都有玩過;參與過這項遊戲,那麼也就是這項靠著下哭玩家來賺錢。讓260萬年輕人不斷上癮的密室逃脫行業,它其中究竟有什麼樣的秘密呢?今天小莫就來跟大家一起聊一聊!我們在大眾點評上,隨便搜索一家評分不錯的密室逃脫,就可以看到它高頻次的關鍵詞包括了燒腦,暑假好去處,代入感強、嚇人以及有創意等等,從這些評價當中,也透漏出年輕人的喜好。
  • 真人密室逃脫遊戲 原來是他想出來的
    小明的朋友開了一家真人密室逃脫遊戲館,小明也跑去捧場,結果發現「人滿為患」,生意好得不得了。小明請教朋友:「你是怎麼做到的?」朋友小聲地說:「因為場地裡沒有設計出口。」真人密室逃脫遊戲,是近年來繼三國殺、狼人遊戲等桌遊之外,最流行的時尚活動。
  • 真人密室逃脫遊戲風靡 廣州每小時兩千人在密室
    記者顧展旭 攝  你與小夥伴們在黑暗中醒來,發現身處一個被反鎖的陌生房間,密閉的房間內隱藏著各種秘密,這些秘密就是你們逃出去的線索……今年夏天,這款秒殺過不少遊戲粉絲腦細胞的「密室逃脫」遊戲風靡廣州。不足一年的時間裡,真人密逃店在廣州已經超過100家,平均每家有3~5個主題房,大部分遊戲4~6人參與,算起來廣州每小時有2000人「被困密室」。
  • 密室逃脫雖好玩 玩出的問題卻不少
    近日,記者就密室逃脫中常遇上的一些問題請專家進行解讀。環境昏暗致遊戲中受傷,責任如何分?近日,微博上一則「玩密室逃脫手指被踩骨折」的話題引發熱議。李女士和朋友玩密室逃脫時,因房間很暗發生踩踏,導致李女士手指被踩骨折。那麼,她該找誰索賠呢?
  • 12歲男孩被遊戲嚇壞住院,記者探訪密室逃脫遊戲為何恐怖
    不久前,市民王女士的兒子響響(化名)和同學相約去玩密室逃脫遊戲。沒想到,由於遊戲情節過於恐怖,他因受到驚嚇需要住院治療(南國早報7月23日曾報導)。密室逃脫、劇本狼人殺為何恐怖?南寧有多少家密室逃脫、劇本狼人殺的遊戲室?對此,記者進行了走訪了解。
  • 為什麼真人密室逃脫成為了當今熱門的線下社交遊戲?
    在長時間的工作壓力下,誰不想找個地方好好地釋放一下自己壓力,尋求一下不一樣的刺激感受當你想和一個心動的妹子迅速拉近彼此的距離,線下真人密室逃脫無疑是最佳的不二之選,想一想當你帶著妹子正在一個房間尋找線索,突然一個npc出現你們的面前,不管妹子會不會擁入你的懷中,我想你肯定是要抱緊妹子的,而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妹子抱住你,還是你抱住妹子,大家都是下意識的操作,妹子不但不會怪你
  • 「密室逃脫」遊戲爭議不斷 90後仍說:解壓啊,就是喜歡!(1)
    由線上解謎遊戲到線下真人實景互動,高科技加持下的密室逃脫更具趣味性和沉浸感,成為都市消費者釋放壓力的主要方式。儘管如此,密室逃脫行業的安全問題和規範化問題仍然招來不少爭議聲。數據顯示,超過五成的受訪用戶認為玩恐怖主題的密室逃脫遊戲會留下陰影,而截至去年12月,關於密室逃脫行業的民事案件達到了158起。
  • 為什麼密室逃脫的賣點只剩恐怖了?
    1)商家如果你曾經玩過古早的逃脫類線上小遊戲,你應該能明白,密室逃脫原本是一種重視機關與邏輯的遊戲模式。遊戲通常開始於一個封閉的房間,你需要搜查房間,發現線索和工具,從而找到離開房間的方法。當這套遊戲模式被搬運到線下時,顯然需要有更大的空間與更多的機關,才能滿足玩家的基本需求。
  • 真人密室逃脫俱樂部:引領娛樂休閒新方式
    近期一種新的娛樂方式「密室逃脫」由於其體驗感強、刺激神秘而在都市年輕人中流行了起來。「很多朋友相聚到一塊來挑戰目標,找到合作的快樂,是一種智慧與勇氣的考驗,形成了一種新的團隊活動和社交活動。」 NFINITE真人密室逃脫俱樂部的相關負責人表示。
  • 12歲少年玩密室逃脫被嚇到住院 醫生:驚嚇過度
    ↑南寧市一棟大廈中有多家同類的遊戲室。記者在一網絡團購平臺搜索「密室逃脫」,發現南寧有近百相關商家,多位於繁華商圈。雖然每個商家提供的遊戲劇本都不相同,但都以「恐怖」「懸疑」等元素為賣點。價格方面,根據劇本的精細程度,每人次的價格從30多元至百元不等。
  • 「密室逃脫」遊戲不能對未成年人不設防
    據媒體報導,近日,廣西南寧王女士12歲的兒子和同學到商場去玩密室逃脫遊戲,被恐怖的遊戲情節驚嚇到需住院治療。據悉,孩子從商場出來後,自感身體無力,隨後碰上了熱心的計程車司機,將其送回家中,回家後不久昏迷。南寧眾多經營的遊戲室普遍對參與者的年齡沒有限制,常有未成年人參與其中。
  • 「密室逃脫」遊戲爭議不斷 90後仍說:解壓啊,就是喜歡!(2)
    密室逃脫受歡迎程度的同時,其發展過程中也顯露出不少問題。其中用戶最為關注的便是安全問題和行業規範化問題。艾媒調查發現,消費者最擔心的問題主要是安全防護措施不齊全、未設置緊急疏散通道、開設地點不合規範等安全問題,其次是對於劇情難度無法適應的擔憂。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密室逃脫行業涉及民事案件共158起,其中包括人身損害、精神損害、殘疾賠償等方面。在密室逃脫的主題方面,「恐怖」等元素也受到部分消費者的質疑。
  • 恐怖主題密室逃脫安全沒保障頻遭投訴
    除了經濟方面的糾紛,人們更加關注的是:恐怖主題的密室逃脫,本身就具備危險、刺激等屬性,商家是不是該在安全措施上多花點心思呢? 記者聯繫到《最後的返校日》主題密室的負責人,他告訴記者,在遊戲開場前,已經向玩家講解了遊戲規則,進行了安全提示,還籤訂了免責協議。他堅稱,小苗受傷是未遵守商家的提示、姿勢不到位所導致,不能將責任歸咎於商家。而且,目前來看,受傷人數所佔的比例非常低,「你去遊樂場滑滑梯會有安全問題嗎?」負責人反問記者。
  • 真人密室逃脫遊戲成年輕人解壓新方式
    真人密室逃脫遊戲成年輕人解壓新方式 (1/7) 2013-12-31 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