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蘇東坡見到六祖真身後痛哭,頓悟一生顛沛的前生後世 !

2021-03-01 祖道影

  《楞嚴經》云:【幻妄稱相】,又云:【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有形有相的東西都是幻化,是浮塵,一生顛沛,多生流離,名為假相,那真的是什麼東西?真的就是一個拳頭,纏繞生死,是非黑白無非舒拳為掌,都是一隻手的妙用,有形無形無非一念。

   生命是輪迴的,很多人或多或少能夠知道自己的前世,這在修煉文化較為普遍的古代就更為常見。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現在很多人只知道他是北宋大文豪和書畫家,曾任翰林學士,官至禮部尚書,卻不知道他的前世是一修行僧人,其實他自己已經多次在詩文中提到自己的前世,例如:「我本修行人,三世積精煉。中間一念失,受此百年譴。」(《南華寺》)「前生我已到杭州,到處長如到舊遊。」(《和張子野見寄三絕句"過舊遊》) 

   元豐七年四月,蘇軾在抵達筠州前,雲庵和尚夢到自己與蘇轍、聖壽寺的聰和尚一起出城迎接五戒和尚,醒來後感到很奇怪,於是將此夢告訴了蘇轍,蘇轍還沒開口,聰和尚來了,蘇轍對他說:「剛才同雲庵談夢,你來也想一起談夢嗎?」聰和尚說:「我昨天晚上夢見我們三人一起去迎接五戒和尚了。」蘇轍撫掌大笑道:「世上果真有三人做同樣夢的事,真是奇怪啊!」

   不久,蘇東坡的書信到了,說他現在已經到了奉新,很快就可以同大家見面。三人非常高興,一路小跑趕到城外二十裡的建山寺等蘇東坡。蘇東坡到了後,大家對他談起了三人做相同夢的事,蘇東坡若有所思道:「我八九歲時,也曾經夢到我的前世是位僧人,往來陝右之間。還有我的母親剛懷孕時,曾夢到一僧人來託宿,僧人風姿挺秀,一隻眼睛失明。」   雲庵驚呼道:「五戒和尚就是陝右人,一隻眼睛失明,晚年時遊歷高安,在大愚過世。」大家一算此事過去五十年了,而蘇東坡現在正好四十九歲。從時間、地點和多人相似的夢來看,蘇東坡是五戒和尚轉世已經無異議了。    蘇東坡後來寫信給雲庵說:「戒和尚不怕人笑話,厚著臉皮又出來了,真是可笑啊!但既然是佛法機緣,我就痛加磨礪,希望將來可以回到原來的地方,這就不勝榮幸了。」

   蘇東坡總是喜歡穿僧衣,這可能就是前世因緣所致。宋哲宗曾經問內侍陳衍:「蘇東坡朝服下面穿的是什麼衣服?」陳衍說:「是僧衣。」哲宗笑之。    蘇東坡在杭州時,曾與朋友參寥一起到西湖邊上的壽星寺遊歷,蘇東坡環視後對參寥說:「我生平從沒有到這裡來過,但眼前所見好象都曾經親身經歷過似的,從這裡到懺堂,應有九十二級階梯。」叫人數後,果真如他所說。蘇東坡對參寥說道:「我前世是山中的僧人,曾經就在這所寺院中。」此後,蘇東坡便經常到這所佛寺中盤桓小憩。   大約元祐初年,蘇東坡曾與黃庭堅一起去拜見一老者,老者一見面就說蘇東坡的前世是五戒和尚,而黃庭堅的前世是一女子。蘇東坡點頭不語,黃庭堅卻根本不相信,老者對他說:「你到涪陵時就會有人告訴你。」   黃庭堅認為涪陵是被貶的官員才能去的地方,自己怎麼會去呢?後來他果然被貶到了涪陵,幾次夢見一女子託夢告訴他前世之事,方才不得不相信先前老者所說的話。   這五戒和尚又是何人呢?據說他一目失明,還有一師兄叫明悟,五戒因為一念之差,同女子紅蓮有了苟且之事,犯了姦淫之戒,結果事情被已經有神通的明悟和尚看破,五戒羞愧難當,便坐化投胎去了。明悟已經預見五戒下一世可能謗佛謗僧,這樣可能就永無出頭之日了,於是他也趕緊坐化,緊追五戒投胎而去。   到了這一世,五戒投胎成了蘇東坡,而明悟就是蘇東坡的好朋友佛印和尚。蘇東坡剛開始時真的不信佛法,醉心功名,但佛印一直不離不棄地追隨左右,苦心勸化點悟於他。自身的親身遭遇,加上佛印的不斷勸化點悟,蘇東坡終於醒悟,不但深信因果輪迴之說,而且崇信佛法,潛心修煉。   元符三年(1100),宋哲宗卒,徽宗登基,流放海南的蘇東坡終於遇赦北還。蘇東坡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還能活著重回大陸。歸途中,他拜謁了廣東韶關曹溪南華寺,與主持明老和尚一見如故,受到熱情款待。
   白髮蕭疏的蘇東坡在這裡見到了六祖的漆儲真身,惠能神色安詳,端坐於塔中。他在祖師面前頂禮膜拜,不禁老淚縱橫。蘇東坡感慨萬千,寫下《南華寺》詩:   此刻在南華寺,蘇東坡似乎認清了自己的「本來面目」,一生修為,顛沛流離,冷暖自知。自己沉迷宦海,雖名冠天下,到頭來,失去了什麼,又得到了什麼?今天,自己要用這曹溪祖庭的清泉,洗盡心中對浮世榮華的貪戀。  《南華寺》詩句平淡無奇,可視為老詩人身處佛教莊嚴氣氛下的感慨囈語。但蘇東坡在詩中直認自己是轉世的修行人卻又留下話柄,給人無限的想像空間。   所謂蘇東坡母親夢見和尚投胎,蘇東坡前生是僧人,蘇東坡是「五祖戒和尚」轉世,種種傳說似乎都合情合理了。  《居士傳》說蘇東坡:「此吾往生公案也。」《中國佛學人名辭典》說蘇東坡「嘗言前生是僧,臨終前囑咐家人在他死後要以僧人之禮葬之。」 蘇東坡儼然已成在家和尚也。

相關焦點

  • 蘇東坡見到六祖真身後痛哭,頓悟一生顛沛的前生後世!
    但既然是佛法機緣,我就痛加磨礪,希望將來可以回到原來的地方,這就不勝榮幸了。」蘇東坡總是喜歡穿僧衣,這可能就是前世因緣所致。宋哲宗曾經問內侍陳衍:「蘇東坡朝服下面穿的是什麼衣服?」陳衍說:「是僧衣。」哲宗笑之。
  • 六祖惠能大師的逆襲人生:從一字不識的樵夫到禪宗一代祖師
    從一個不識字的樵夫,到佛教歷史上的一代祖師,惠能大師的一生,是智慧的一生,逆襲的一生,也是傳奇的一生。一場對答,初顯智慧在求法之前,惠能本是一個一字不識的樵夫。一天惠能在送柴途中聽到有人口誦《金剛經》,一聞經語,心有所悟,決心前往黃梅禮佛求法。
  • 恭逢六祖惠能大師圓寂紀念日,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今日2020年9月19日,農曆八月初三,恭逢禪宗六祖惠能圓寂紀念日!從一個不識字的樵夫,到佛教歷史上的一代祖師,惠能大師的一生,是智慧的一生,逆襲的一生,也是傳奇的一生。
  • 【摩西哲學】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從《六祖壇經》看頓悟與漸悟
    本經也被視為禪宗典籍中的無上寶典,因為這是六祖大師將佛法實踐後,從自性之中流露出來的理趣,彌足珍貴。近代的大學者錢穆認為,《壇經》是中國第一部白話經典作品,同時也是探索中國文化必讀的典籍之一,自唐以來,即備受推崇。在中國佛學史上,《壇經》有著承前啟後的力量,更是我們學人不可不讀的寶典。  既然要透過《六祖壇經》來看頓悟與漸悟,那我們就先要了 解什麼是頓,什麼是漸。
  • 六祖惠能的真身如何離開新興?有怎樣的傳奇故事?
    香燈岡是與六祖有關的一處聖跡,傳說六祖在新州圓寂後,因為六祖的真身去留的問題,新州、韶州、廣州三地僧眾爭迎六祖真身而相持不下,最終決定以焚香的方式決定去留。釋如禪:「後來建了一個香爐,我們現在叫香燈岡,三個地方弟子的代表上香,那些香菸直指曹溪,曹溪就是現在的韶關南華寺,吹北風,全部吹向韶關,後來我們新興的弟子回來後在六祖面前懺悔,求六祖真身留在這裡,由於我們新興的弟子很虔誠的去拜去求
  • 時照解讀《六祖壇經》——什麼是漸修與頓悟
    2016年~2017年間,時照禪師以她的親身經歷對《六祖壇經》做了獨特的詮釋。讓我們跟隨時照禪師,走進六祖的世界。五祖明確地告訴神秀:他只到門前。儘管如此,五祖卻依然讓其信眾和弟子們去唱誦神秀的偈子,並說誦此偈可以見自己的本性。
  • 六祖慧能與《壇經》
    六祖說:「諸佛出現,猶示湼槃;有來有去,理亦常然。」徒眾問:「師從此去,早晚可回?」六祖回答:「葉落歸根,來時無口。」眾又問:「正法眼藏,傳付何人?」六祖說:「 有道者得,無心者通。」眾又問:「後莫有難否?」六祖說:「吾滅後五六年,當有一人來取吾首。聽吾記曰:『頭上養親,口裡須餐;遇滿之難,楊柳為官。』」又說:「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薩從東方來,一出家,一在家。
  • 齊炳權:六祖慧能大師的八字簡評
    立碑曰:「後當有肉身菩薩於此受戒。」又梁天監元年,智藥三藏自西竺國航海而來,將彼土菩提樹一株植此壇畔。亦預志曰:「後一百七十年,有肉身菩薩,於此樹下,開演上乘,度無量眾,真傳佛心印之法主也。」師至是祝髮受戒,及與四眾開示單傳之旨,一如昔讖。        公元712年7月,六祖惠能大師集徒眾,預知他們:自己將於8月離世。徒眾聽罷,多皆痛哭。唯有一人,神情不動。此人,便是神會上人。
  • 六祖:肉身端坐1300年 !
    禪宗初祖達摩大師「只履西歸」,即葬後自棺中「出走」,與使者宋雲邂逅於蔥嶺。四祖道信大師在毗盧塔竣工後坐於塔中,塔門自閉,後請出,得肉身。傳說供奉至宋代,某一日,值殿僧見四祖像右手自舉,周身吐火,與四祖殿同焚,得舍利無數。五祖圓寂後塔於東山,早已不見。與初祖至五祖圓寂後傳聞、迷霧重重不同,六祖圓寂及真身舍利形成詳盡地見於《壇經》記載。當年六祖惠能大師圓寂後,留下肉身。
  • 六祖慧能:六祖壇經
    版本  ①敦煌手抄本  六祖肉身像  不分品目,題作「《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慧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講》一卷,兼受無相戒弘法弟子法海集記」。經尾題為「《南宗頓教最上大乘壇經法》一卷」。一般以此本為最古。後稱此本為敦煌本。   ②惠昕本(興聖寺本)  書前有惠昕序,系根據繁本《壇經》刪定而成。
  • 六祖為何因「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頓悟,懂了你也會開悟
    六祖惠能在《六祖壇經》裡面開示說他聽五祖弘忍為他解說金剛經,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時候,立刻開悟。這是什麼道理呢?金剛經這一段原文是這樣的: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廣東新興不起眼山坑,平時少有遊客往來,六祖惠能的真身曾藏於此
    藏佛坑位於新興縣六祖鎮寺田村東側,距離六祖惠能創建的國恩寺僅5.5公裡。這裡雖然人氣不旺,卻是郊遊的好去處,關鍵是隱藏著佛教禪宗六祖惠能的故事。進入景區拾階前行,但聞山谷鳥語,流水潺潺,成群的彩色觀賞魚在清水中嬉戲,小溪旁邊是成片的樹林和其他綠色植物,即使在冬天,這裡依然呈現出春天一般的生機。
  • 禪鬥的故事:六祖慧能的正邪人生
    他聽後也囗念一首,並請旁人寫在神秀詩旁邊,內容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弘忍知道後,差人把慧能叫來,當著眾人的面說慧能寫得亂七八糟,遂用鞋底把慧能詩擦掉,並在慧能的頭上打了三下後離去。慧能明白五祖的意思,是讓他半夜三更去找弘忍。於是慧能按時來弘忍禪房,弘忍為其講解《金剛經》,傳法於他,授予他傳法信物袈裟。為了防止神秀的人傷害慧能,弘忍讓慧能連夜逃離。
  • 【星雲大師全集】六祖壇經講話3
    《壇經》的見性,首先要見到眾生與道相違的分別妄念,如〈疑問品〉說:「人我是須彌,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鱉,貪瞋是地獄,愚痴是畜生。」破除障自本性的結縛,直入「外離相,內不亂」的禪定三昧,見到宛然本具的菩提自性,爾後自修、自行,自成佛道,登上頓悟的大法船。
  • 李商隱入山訪名僧,頓悟人生寫下一首詩,看懂受益一生
    這一生,若我們一直困在這兩個字裡,那麼註定是無法快樂的。大千世界,紅塵萬丈,人是何其的渺小。這世上總有一些人,一些事,是我們永遠也無法得到的。看淡,放下,人生才會快樂。就像李商隱所言「世界微塵裡,吾寧愛與憎」,這兩句出自他的《北青蘿》。夕陽落入崦嵫山中,我去探訪一位獨自住在茅屋中的僧人。
  • 電影:六祖慧能傳
    更多精彩劇情,請在線觀看《六祖慧能傳》.   我們知道的六祖大師的故事是,他於24歲時,一次在市賣薪時,偶聞一人誦《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頓然開悟。  我們知道六祖惠能的真身至今安坐在南華寺的大殿裡。
  • 一段歷史:禪宗六祖慧能的傳奇一生
    禪宗六祖慧能的傳奇一生(圖片來源:資料圖) 慧能俗姓盧,原籍河北範陽(今北京大興)。他的父親貶官到了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生下了慧能。慧能年輕時父親去世,家境貧寒,靠打柴賣柴來養活母親。弘忍看了後,對大家說:「後世如果能依照這首偈子修行,也能得到殊勝的果實,你們要好好念誦它!」 在這首偈子中,神秀將人的身心比做菩提樹與明鏡臺。人的身心本來清淨。由於執著,生起了相對意識,以致於經常為塵垢——外在的煩惱所汙染。要想保持心靈的清淨,就必須「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也就是通過堅韌不撥的修習,才能漸漸地覺悟。
  • 勞動人民的佛經——《六祖壇經》音頻版面世
    據中國民族報報導,毛澤東在眾多經書中唯獨欣賞《六祖壇經》,多次要工作人員找來閱讀,而且經常帶在身邊,並把其中的故事講給身邊的工作人員聽。  《六祖壇經》,主張「明心見性,頓悟成佛」。「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的空靈名句,正是出自六祖慧能。  著名誦經人李罕用近一個半月時間,完成了欽賜龍藏版《六祖壇經》的語音錄製。這部禪宗經典終於以語音的方式現於世間。
  • 六祖惠能大師誕辰紀念日: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弘忍看了後,對大家說:「後世如果能依照這首偈子修行,也能得到殊勝的果實,你們要好好念誦它!」在這首偈子中,神秀將人的身心比做菩提樹與明鏡臺。人的身心本來清淨。由於執著,生起了相對意識,以致於經常為塵垢——外在的煩惱所汙染。要想保持心靈的清淨,就必須「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也就是通過堅韌不撥的修習,才能漸漸地覺悟。
  • 《錦衣之下》任嘉倫又有古裝劇,前生後世的設定,看到女主超心動
    01繼《錦衣之下》後任嘉倫又有古裝劇哈嘍,小夥伴們大家好呀02前生後世的設定雖然大家熟知的任嘉倫是一個演技很好的演員,但是任嘉倫其實是一個選秀節目出身的愛豆。這部《長安如故》是改編自墨寶非寶的熱門小說《一生一世美人骨》,講述了年少成名的小南辰王周生辰立志一生要效忠國家,名門崔氏獨女崔時宜被指腹為婚成為未來的太子妃,在王府的日子裡,善良活潑又聰明的崔時宜與嚴謹又謙遜的周生辰互生情愫,崔時宜更是成為了周生辰戰鬥時最堅強的後盾以及最溫暖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