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知識付費平臺「羅輯思維」線上開講年收13億

2021-02-23 圓道商學

作者:蕭國富

來源:天下雜誌

臺灣很多人熟悉他的聲音,清楚他的長相,知道他叫自己「羅胖」。第一眼看到他,還是有點意外,「還好嘛,你本人不胖啊。」他尷尬地笑了。

辦公室牆壁貼滿隔音板,2012年底,馬雅預言的世界末日,他在這裡拍了第一部脫口秀節目。

他是羅輯思維創辦人羅振宇,44歲,曾經的中國最大影響力自媒體,現在的中國最熱門知識電商。羅輯思維影音的播放量超過10億次,有人說,他是中國發行量最大的「社交貨幣」,朋友圈聊天的「談資彈藥庫」(話題來源)。

羅振宇從大學到博士都念新聞傳播,他在央視當製作人,見證機構媒體巨大威力。21世紀初,他敏銳聞到情勢變了。


當製作人,不如自己開講

當時央視推科學教育講座節目《百家講壇》,易中天、於丹等人爆紅。而羅振宇愛看臺灣《全民大悶鍋》,他發現個人價值和影響力,已經超過機構。「我當時就下一個判斷,不能再以製作人的身分在媒體存活,我要和用戶直接交流,」羅振宇回憶。

一臺照相機、一臺筆記本(筆電)、五盞燈,就是我的全套設備。

2012年出現了一大事、一小事,改變了羅振宇的命運。大事,優酷、土豆兩大影音網站合併,提供最大的免費影音平臺。小事,佳能(Canon)出了5D Mark III相機,可以長時間拍攝高清畫面。影視製作成本,從100萬人民幣降到5萬元。

羅振宇喜歡說,當豬都能飛起來,就表示風口出現了。他趕上風口,第一時間開設微信公眾號,做最擅長的知識脫口秀。

「一臺照相機、一臺筆記本(筆電)、五盞燈,就是我的全套設備,」羅振宇自剖,他從小就很會轉述,只要弄明白一件事,就能在腦子裡重組,用更好、更有效的方式說給別人聽。

羅輯思維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李天田,17歲創業進職場,是大陸企管界鼎鼎有名的「脫不花姊姊」。李天田3年前加入朋友成立的讀書學習小組,認識了羅振宇,她讚嘆,羅振宇是她見過學習能力和轉述能力最強、最博學的人。「他什麼都知道,母豬生小豬、女人生孩子都知道,太神了,」員工口中「娘娘、脫總」的李天田挺著孕肚,說話快如連珠炮。

李天田坦承,創辦羅輯思維3年多,最大的轉折是調整心態。

羅振宇和李天田都待過媒體,認為產品應該「有種、有趣、有料」。但他們發現,觀眾會做筆記、會看推薦的書,嚴肅題材反而比有趣題材更受歡迎。「做內容首先是服務,第二是交付,不是寫完很炫、很爽就算了,知識交到用戶手裡最重要。就像送外賣,你就算做了滿漢全席,用戶沒有收到,都不算,」李天田體會。

她反省,過去做內容比較自我,掏肝挖肺做完,晾在用戶面前,用戶理當鼓掌膜拜。但那是炫技,不是服務。「用戶要的不是你厲害,而是他可以用。從作者厲害,變成用戶厲害,為用戶賦能,才是知識服務,」她說。

羅振宇用曾國藩的「結硬寨、打呆仗」,形容他的經營理念。羅輯思維前兩年什麼都做,賣書、賣廣告、賣月餅。每次出招,都引起滿城風雨,但之後迅速歸零,下一次再從零開始。他體認這樣的成長不可能長久,該另尋能持續積累的模式。

不賣弄知識,只講白話文

這個認知調整,讓他放棄最賺錢的投資機會。去年,羅振宇決定做「得到」app,原價賣掉手上所有5000萬人民幣投資,包括最熱門網紅Papi醬,「以示決心」,將資源集中在「得到」。

「得到」推出之前,被內部暱稱「怪物」,因為沒有人做過,也沒辦法定義它。直到某次會議,大家爭辯「怪物」究竟是要告訴用戶什麼,還是在乎用戶得到什麼?「用戶當然是要每天『get』一點嘛,靈光一閃,這個概念好,就叫『得到』。這也反映我們公司的變化,」李天田說。

以付費音頻專欄訂閱為主要產品,「得到」去年五月上線,不同專欄每天各播8分鐘、每年199人民幣(約870臺幣),不到1年,就有近150萬個付費訂戶。粗估營業額有2億9800萬人民幣(約13億臺幣)

得到能夠成功,產品是主要關鍵。


做內容不是寫完很炫、很爽就算了,用戶可以運用你教的知識最重要。就像送外賣,就算做了滿漢全席,用戶沒有收到,都不算數。

李天田透露,得到產品需經過三個階段。首先是產品定義,到底這個產品是什麼?如有8萬訂戶的「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講的是經濟,但是哪一個板塊?內部提出很多想法,從經濟學家、重要理論到案例,都不足以支撐產品。如果是把北大經濟學課搬到線上,每人1天5毛錢就能聽到,是不是更有價值的服務?

產品定義後,要讓專欄老師了解用戶:痛點是什麼?使用情境如何?李天田告訴薛兆豐,他的用戶是上進青年,每天刷牙洗臉、騎自行車上班路上,帶著滿滿憧景聽他的課,這樣的用戶,需要什麼產品?

第二階段是打磨,根據產品定義,拉出1年的內容,接著落實到每天做什麼。專欄老師要先做出前10天的內容demo(樣本),再進入日常生產。

以薛兆豐為例,他要先做功課,對著錄音筆講一遍,再整理成文字稿(「得到」內部稱為「爛稿」)。之後,研究助理根據爛稿做研究、確認資料,補充成一篇素材,再扔回給薛兆豐用口語邏輯重寫。

講師基本收入百萬人民幣

薛兆豐每2天會到被稱為「知識產業延安」的北京郎園,羅輯思維8樓辦公室錄音。面對一個大學主修旅遊的女編輯講課,女編輯沒聽懂,薛兆豐就要重講,直到她聽懂為止。

北京通惠河郎園聚集了羅輯思維、果殼、分答、在行等知識變現熱門公司,被暱稱為「知識產業的延安」。(邱劍英攝)

產品從發想到上線至少要半年,8分鐘內容來回修改好幾遍,對專欄老師是很大的壓力。薛兆豐坦言,這比在北大上課還難。

羅振宇不相信大牌名人,花很多時間找老師。最近,他企劃了藝術史專欄,想請專業老師每天講解一幅畫,把中國藝術史老師翻了一遍,都還沒找到。

羅振宇也為了留才設立超高門檻,在得到開專欄的老師,保證最低收入100萬人民幣,籤約時付清。他認為,這是一個知識份子可專心做事,不考慮生計,過體面生活的基準。

第三階段是產品上線後的後臺數據分析。

羅振宇不看流量和點擊率,只看用戶的「完成率」: 8分鐘音頻有多少人聽完?用戶在什麼時間點跑掉?邏輯思維的70幾個技術人員,每天整理後臺大數據,分析用戶行為,再反饋「馴化」產品。

例如,得到有個中國最大古典音樂產品,每天播12分鐘,老師講解3分鐘,剩下時間放音樂精華。

上線前,內部推測,用戶一定想聽音樂,所以花時間找最好版本、反覆測試線上音樂品質。後臺數據卻神奇顯示,一半用戶聽3分鐘就跑了。原來訂閱者都是知識型用戶,更想聽老師講解,而不是音樂。於是調整產品,加大知識密度。

「得到」還有一個成功關鍵:商業模式。

「我們公司最核心競爭力,就是我不相信平臺邏輯,」羅振宇解釋,一般內容平臺是讓用戶免費開帳號經營,用戶愈多,價值愈大。他不這樣想,而是努力做產品,讓用戶付錢,「我們更像老型製造企業,就是一直賣產品,賣到足夠大,」羅振宇說。

在這種思路主導下,羅輯思維最近停播電視影音節目,全部改為音頻,而且只能在得到平臺聽到。

羅振宇比較,普遍平臺邏輯是基礎用戶免費,再從中逐漸轉化成付費用戶。

他逆向思考,應該反過來,提供免費服務給付費用戶。羅振宇比喻,得到就像五星級酒店,所有花錢住宿的旅客,都應該享用酒店內免費服務,如遊泳池、健身房等。

在媒體工作10幾年的上海作家郭玉潔分析,中國市場競爭沒有底線,一家公司成功,很快出現一模一樣的複製,「極其流氓」。羅振宇很聰明,精準聚焦在中國焦慮感最深、最想讓自己變得更好的一群人,提供他們容易消化吸收的糧草,不容易被山寨。

那靠的是羅振宇的關鍵詞:得到。

相關焦點

  • 知識付費,死於2020
    去年9月份,「羅輯思維」的運營主體北京思維造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尋求創業板上市,估值超40億元,有望成為「知識付費第一股」的稱號再次被提起。在此之前,羅振宇就曾多次被傳上市,思維造物一度被估值超80億,但都紛紛落空。
  • 「羅輯思維」的運行邏輯和想像空間
    由此衍生出微信語音、圖書雜誌出版(含紙質、電子版)、線下讀書會等多種互動形式,主要服務於80後、90後有「讀書求知」需求群體,打造網際網路知識型社群,以此試水「社群經濟」。 關鍵詞:羅輯思維 群經濟 媒體 過去的一年,「羅輯思維」被輿論推為最火的自媒體之一。
  • 脫不花:羅輯思維的天花板在哪?
    羅輯思維早就不再是一場屬於羅振宇個人的知識「脫口秀」,它已經是一家擁有得到App、羅輯思維、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等產品的知識服務商。無論你喜歡與否,它都成為一面旗幟,引領著整個新媒體及內容行業摸索和變革的步伐。
  • 「羅輯思維」播了三年,這十本書是羅胖最推薦的…
    他被粉絲們親切的稱之為羅胖,他是自媒體脫口秀「羅輯思維」的主講人,他是傳統媒體人轉型成為網際網路自媒體最成功的代表之一,是知識型社群試水者、資深媒體人和傳播專家。羅胖主張「用網際網路思維去讀書」,2015年8月,喜馬拉雅FM聽書月,羅胖羅振宇推薦十本有深度有邏輯的書。給你。
  • 聽了4年的羅輯思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知識真的不能給我們答案
    有一個人每天早上6點鐘準時在微信公眾號上發一條60秒的語音,364天從未間斷,除夕那天也會發,他就是羅輯思維的羅振宇。前兩天是跨年,羅振宇開啟了他倒數第17場的跨年演講,往年我都是早早準備,期待無比的等待著直播,可今年我卻不想再看了。至於原因是什麼,我在後面會說到,在此之前,我們還是先來談一談羅振宇和他的羅輯思維。
  • 拆穿羅輯思維傳播知識的三個假象
    畢竟,羅胖不是學者,媒體人出身的他擅長捕捉大眾的敏感神經,通過標新立異的觀點自我營銷,而不擅長也沒有耐心做苦逼研究。 顯然,羅胖的目的已然達到,至於羅粉能否從中受益,接受知識的薰陶,則不在他的關心之列。說句不中聽的話,如果沒有科技記者的支持,平時妙語連珠的羅胖也會犯口吃,畢竟商業世界的複雜性和快速變化並非輕易能掌握。
  • 羅輯思維,憑什麼有這麼大的魔性?
    「羅輯思維」是一個在年輕人群體中影響力極大的網際網路知識社群,包括其組織形式囊括了微信公眾訂閱號、知識類脫口秀視頻及音頻、會員體系、微商城、百度貼吧、微信群等網際網路手段,並介入圖書營銷。許多年輕人都是「羅輯思維」的忠誠粉絲。周天祥也是。「這是羅輯思維單本銷量最高的書。」
  • 2020年中國知識付費行業報告:垂類瓶頸遭遇流量紅利 綜合平臺大建...
    2011年起,豆丁網、羅輯思維等企業相繼試水知識付費領域,2016年-2017年行業內湧現多家企業,進入爆發增長階段,而後中國知識付費行業轉入穩定發展階段。行業快速發展之後,內容同質化、宣傳缺乏真實性等問題日益顯現,與此同時,垂直類平臺遭遇流量瓶頸。而綜合類平臺入局知識付費賽道並利用其大平臺優勢構建內容生態,為行業帶來新一輪流量紅利的同時對克服行業痛點起重要作用。
  • 羅輯思維的騙局
    萬萬沒想到,節操不見了,羅輯思維正在偏離社群經濟的軌道,也越來越無愛了。加入之前,羅振宇天天在微信上鼓吹加入會員多麼多麼牛逼,會員名額非常緊俏,必須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你必須天天關注他在微信語音上發的東西,才能知道哪天開放報名。你一天不落地聽了,媽蛋,比上學時候聽課還用心。終於有一天,他告訴你,各省的準會員的微信群已經建好了,讓你加入。但是呢,他不告訴你怎麼加。
  • 聽《羅輯思維》時,我們聽的是什麼?
    在過去的五年裡,中國的網際網路+共享蓬勃發展,一批又一批的入口、屏幕、設備、應用在共享浪潮的推動下,開始走入普通人的生活,並逐漸變得不可或缺。作為知識共享界的佼佼者,《羅輯思維》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特點和傳播學理論,走出了一條頗具特色的高速發展之路。無論是優酷、喜馬拉雅,還是今天的得到APP,《羅輯思維》的用戶數量、用戶增長率和用戶粘度都是驚人的。
  • 知識付費行業報告:垂類瓶頸遭遇流量紅利 綜合平臺大建內容生態
    但垂直類知識付費平臺目前流量增長放緩,綜合類平臺通過建立生態帶動用戶增長將成為應對行業瓶頸重要模式。2011年起,豆丁網、羅輯思維等企業相繼試水知識付費領域,2016年-2017年行業內湧現多家企業,進入爆發增長階段,而後中國知識付費行業轉入穩定發展階段。行業快速發展之後,內容同質化、宣傳缺乏真實性等問題日益顯現,與此同時,垂直類平臺遭遇流量瓶頸。
  • 已經有人在做英語學習的「羅輯思維」了
    以泛知識傳播為主業的羅振宇,在「羅輯思維」的第三年做到了1.5億元的年營收。資本對「網紅」的追捧,與此不無關係。同樣的玩法,能否用來做在線教育?從事英語教學多年的覃流星告訴芥末堆,早在半年前他就已經開始了嘗試。覃流星曾是瀋陽新東方英語部總監,在新媒體運營方面頗有心得,後還曾在英語流利說任運營總監。2015年年中,覃流星開始了自己的創業。
  • 你所理解的知識付費,都是錯的
    在國內這波知識付費熱潮中,微信、得到、小鵝通等等平臺和技術支持讓這樣的預言變成了實踐的可能性。不僅是大V的專場,也是中小V的時代羅輯思維、吳曉波頻道、張德芬空間、十點讀書、葉檀財經等等,這一個個原本在媒體、財經、教育等領域都已經風生水起的名人或大號。某種程度來說,在很多媒體和用戶的眼中,幾乎成了知識付費的代名詞。毫無疑問,他們摘取了知識付費的第一波果實。
  • 移動網際網路知識付費平臺的營銷策略研究
    同年,王思聰在分答APP上回答網友提問,速得千萬網友圍觀;李開復在知乎Live上開設即時知識問答,定價499元的200份門票遭到哄搶;由《邏輯思維》衍生的得到APP成功變現1億,其主辦的「時間的朋友」知識跨年演講,點擊量速破百萬……2016年8月的一份報告顯示,超過五成網民曾在網際網路上為知識付費。這一年被定義為「知識付費元年」。
  • 羅輯思維說的「IP」是什麼意思?
    羅輯思維2016跨年演講近年來,隨著羅緝思維等知識付費網紅迅速崛起,還有許多熱門小說被改編成電影和遊戲,大家開始常常可以聽到一個詞
  • 獨/年收7位數!陳希愛竄位「電商女王」破冰前夫變朋友
    陳希愛竄位「電商女王」 破冰前夫變朋友男星薛志正(現改名薛子騛)去年驚爆三度離婚,與臺中知名地產女大亨黃師廷婚姻僅維持2年,連事業也遭遇財務問題,投資500萬元經營「比臉大雞排」驚傳財務危機,對比第二任妻子陳希愛(原名陳萍)淡出演藝圈,進軍電商經營網絡購物平臺,光是去年年收就突破7位數,今年因疫情回臺,近日也難得露面接受《三立新聞網》專訪,被問到與前夫關係,陳希愛坦言
  • 知識付費過境後,播客成為「倖存者」?
    文 | 周有輝來源 | 鹿鳴財經(ID:luminglab)封面來源 | IC photo一個月前,羅輯思維謀求上市的新聞又讓大伙兒熱鬧了一陣,尤其是在吳曉波頻道借殼上市失敗後,調侃知識付費割韭菜儼然成為坊間的一種政治正確。
  • papi醬合伙人稱羅輯思維撤資屬實
    papi醬合伙人楊銘今日在朋友圈回應了羅輯思維退出投資的傳聞,他證實了該傳聞,並解釋原因為羅輯思維因業務方向明確,進而原價退出了所有投資項目。楊銘在朋友圈做了解釋聲明,並表示多個外界猜測傳聞的原因並不是屬實,此前有消息稱羅輯思維退出papi醬項目,是因為雙方意見不合,也有人將papi醬的火爆歸結為羅輯思維的「炒作」。楊銘在聲明中表示:世間太紛擾,如果要做深度分析建議多做背景調查。
  • 他的節目曾創下3.7億播放量,轉型知識類MCN再獲千萬融資
    在優酷任職期間,他開創了網際網路全新跨界對話體節目《老友記》,上線4年累計播放量達3.7億+。隨後,還引進並運營孵化出了羅振宇的長視頻脫口秀《羅輯思維》。2017年離職後,他開始在知識付費領域創業,首次推出的兩款視頻課程都成了行業爆款課,並因此成功拿到了數百萬天使輪投資。
  • 開講啦 | 袁康:舞蹈培訓機構如何運營好自己的線上直播間
    平臺運營幹貨,強烈建議機構主理人收聽!這一次網際網路運營老兵、運營老司機——「 舞匣研習社 」創始人袁康▽將手把手教你平臺運營並且,還有運營經驗一併分享▽圖:本次系列課 課件主題展示:手把手教學講解實操關於本次系列課系列課:舞蹈培訓機構如何運營好自己的線上直播間- 系列課信息 -授課時間:2020年3月4-6日 14:00 上架課程時長:60-120分鐘/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