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人每天早上6點鐘準時在微信公眾號上發一條60秒的語音,364天從未間斷,除夕那天也會發,他就是羅輯思維的羅振宇。
前兩天是跨年,羅振宇開啟了他倒數第17場的跨年演講,往年我都是早早準備,期待無比的等待著直播,可今年我卻不想再看了。
至於原因是什麼,我在後面會說到,在此之前,我們還是先來談一談羅振宇和他的羅輯思維。
羅振宇是典型的高材生,博士畢業且是名校出生,畢業之後羅振宇一直在中央電視臺工作,08年羅振宇從央視辭職,成為自由職業。
在一次採訪中羅振宇曾提到,從央視離職主要原因是和領導關係沒有處理好,被領導安排到一個非期待的職位。
離職之後羅振宇想的也很清楚,就是一定要把自己的胖臉漏出來。
之前他在央視一直都從事幕後工作,但認識到一個道理,主持人是一個節目的核心,很多節目節目做的挺好,主持人一換收視率立馬出現斷崖式下跌。
另一個方面他原本認為電視節目是整個團隊協作共同創造的價值也開始動搖,節目主持擁有更多的人氣,可以接廣告,可以有一切其他的附加收益,而這些整個策劃團隊卻享受不到。
認識這個道理之後,羅振宇依然決然的選擇了到地方臺做一個主持人,這也為後來做知識脫口秀節目做下鋪墊。
羅振宇在2012年,開始了知識脫口秀節目羅輯思維,那時候還是以視頻的形式在優酷上周播,每次大概講個四五十分鐘,沒想到反響極好,想不到人們還是蠻愛學習知識的。
不僅視頻在做,羅振宇每天也在微信上發一條一分鐘的語音,他講的東西新潮有趣,很快就吸引了大批人的關注。有了粉絲總的變現吧,於是羅振宇就在公眾號上賣書,那個書真叫一個貴,反正我是買不起。
就這樣在微信上講了幾年,羅胖可能覺的自己一個人幹講還是有些不過癮,於是2015年的時候推出得到APP,拉了一群人在這個軟體上一起講。
注意了2015年,知識付費的元年,羅振宇是第一批實踐者與收益者。羅振宇把自己的講臺搬到了得到,並且從之前的一天講一分鐘變成了一天講10分鐘,他自己講還是免費的,其他人講的基本都是收費的節目,羅輯思維變成了一個平臺的引流埠。
羅輯思維從12年到現在也有6個年頭,我是從14年開始了解羅輯思維的,並在很長一段時間每天都要聽一下他講的60秒。
不可否認我的確在羅輯思維上學到了很多的東西,不過大體上和學校裡學的差不多,只不過一個是你不喜歡學的,一個是你想了解卻沒什麼用的。
很慶幸我們來到了知識付費的時代,我們認可了知識對我們的重要性,也願意在自己上投資這非常好,學習知識是好的是絕對不會錯的,只是很多人都想從知識中找到答案,知識的提供者也想吹捧著商品一樣,無限誇大知識的重要性。
聽了這麼久的羅輯思維我必須得說一句,知識無法給你答案,知識永遠是知識,就像一個人考試考滿分,也只是掌握了知識,掌握了題中的答案,而人生的很多問題知識都無法給你答案。
比如最常見的我怎麼賺錢?這個問題是我們最想知道答案的,我們苦苦一生都在追求的答案,那這個問題有沒有答案。
當然是有的,不然那些成功學的書是如何暢銷的,答案總是有的,可是沒用,而這道題對於每個提問者都是不一樣的題,別人成功的道路我又如何能再成功一次呢?
還有一個問題也是知識狂熱者最想問的,我怎麼能開心點呢?打開知識付費節目,看了看不同分類的播放量,關於心靈類的內容播放量最高。
這個時代是一個焦慮的時代,從背著沉重書包的小學生到一個人獨居的空巢老人,我們不知為何這麼多焦慮,我們想通過知識獲得答案,很抱歉知識真的沒法治癒你,不然焦慮的人也不會這麼多。
學習知識並不是打怪升級,不是我們掌握了知識越多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就越全面,我就會更成功,知識是一把火,是用來照亮你的靈魂,讓你開啟自我思考的能力。
沒有真正思考的知識是沒法和人融為一體的,就像佛經裡的許多道理講的都是如此透徹,可許多禪師花費一生也不能做到真正的覺悟,所以知道離得到還是有很遠很遠的距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