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不花:羅輯思維的天花板在哪?

2021-02-22 新榜

羅輯思維五周年了。

 

五天前的早晨,羅胖的語音如期而至:「今天是12月21號,很普通的一天,但對於我來說意義還是有點不一樣……」

 

文末點讚最高的留言是,一件簡單的事重複做,加上時間的維度,就很不簡單了

 

時光倒回五年前,2012年12月22日,恰是瑪雅文明裡預言的「世界末日」,在那個喧囂的「末日」前夜,嚷嚷著「有種有趣有料」的羅輯思維帶著《末日迷信向死而生》和大家見面了。

 

每天發一條60秒語音,羅胖承諾要做十年,還剩五年。

 

過去這五年,是中國內容行業大爆發的五年,我們幾乎無心眷戀傳統媒體的大衰落,因為一轉身,就迎來一個眼花繚亂的移動網際網路大時代。

 

2012年12月《羅輯思維》節目及微信公眾號上線。

 

2015年12月 推出《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發願要做20年。

 

2016月5月 得到App正式上線。

 

2016年12月 得到App訂閱專欄李笑來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訂閱突破10萬。

 

2017年3月《羅輯思維》周播視頻停更,改日播音頻,只在「得到」上更新。

 

2017年5月 得到App召開首場「知識發布會」。

 

2017年11月 得到App訂閱專欄《薛兆豐的經濟學課》總訂閱人數突破20萬。

 

2017年12月 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即將迎來跨年演講第三場,今年由得到App主辦。

 

兩年前的跨年之夜,羅胖在北京水立方用跨年演講的方式帶來了一種不一樣的跨年文化,在全民娛樂的時代,為中國的「終身學習者」注入一針知識的強心劑;一年前,「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聯合深圳衛視,激起了收視高潮,將這一股「學習之風」從「泛創業人群」吹向了普通大眾。

 

羅輯思維早就不再是一場屬於羅振宇個人的知識「脫口秀」,它已經是一家擁有得到App、羅輯思維、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等產品的知識服務商。無論你喜歡與否,它都成為一面旗幟,引領著整個新媒體及內容行業摸索和變革的步伐。

 

在羅輯思維五周年之際,也是時間的朋友2017跨年演講前夕,新榜對話了得到App及羅輯思維聯合創始人兼CEO脫不花,同時她也是2018新榜大會的演講嘉賓。

 

 

90後員工絕對數很高

羅輯思維的天花板在哪?

 

和所有創業型公司一樣,羅輯思維也在快速擴張。

 

脫不花回憶,2015年9月,羅輯思維拿到B輪融資的時候,她請全公司在附近飯館吃了頓飯,那時公司才50多個人。

 

也是在那場飯局,這家內容和運營驅動的公司宣布,未來要成為一家技術驅動的公司。

 

如今,羅輯思維團隊有近300人,內容、產品、運營、技術、市場……而其中,幾乎有一半都是技術人員。

 

面對天花板在哪的提問,脫不花直言「肯定在我們這批創始人的認知」——如果某天,早晨一睜眼,發現想不出這個產業下一步會變成什麼樣,那肯定就是大限已到。

 

脫不花說,現在早上一睜眼,覺得自己欠用戶很多,這個行業還有太多可能性,「就像《權力的遊戲》一樣,好多大陸還沒被點亮,天花板就還挺遙遠。」

 

新榜:羅輯思維五周年了,五年來,我們看到羅輯思維一直引領新媒體潮流,你覺得你們保持年輕活力原因是什麼?你們團隊又如何保持迭代進化的能力?

 

脫不花:保持年輕活力的原因,因為我們年輕有活力(笑)。

 

整體上我們公司有一個最基本的價值觀,就是不迷戀存量。對於創業者來說,很容易敝帚自珍,自己創造或獲得了一些東西,然後抱著不放,覺得捨不得。

 

我們這個公司非常警惕這件事情,把所有的存量都視為自己的一個敵人。所以從這點來說,使得我們每次去做調整,或變革的時候,不太有思想包袱,公司整體形成了這樣一種氛圍。

 

從進化能力來說,因為羅輯思維從第一天開始就是用戶養活的,每一分錢,每一筆收入其實都來自於用戶。用戶對我們的馴化過程,成了我們的進化過程,因為用戶需求不斷發生微妙的變化。

 

春江水暖鴨先知,你就能直接感受到,用戶到底在想什麼要什麼?過去這個東西挺好,但現在好像用戶不太喜歡了,為什麼?它其實能夠促使我們不斷去思考。

 

新榜:之前看一篇報導,你談到了公司裡90後員工比例很高,這個數據現在怎麼樣?還是說基本上都是90後了?

 

脫不花:我們公司最近還有60後呢(笑)。

 

90後在公司的絕對數還是挺高的。其實每一個代際的人,剛剛湧入工作崗位的時候(給人感覺)都特別嚇人,因為代際上的一些表達方式、生活方式上的差異,會讓人覺得說,他們怎麼跟我們不一樣。

 

但說實話,進入職場一段時間後,市場就變得特別公平,跟你是50後、60後、70後、80後、90後,其實沒什麼關係,有特別牛逼的60後,也有特別傻逼的90後,在任何年齡那都是正態分布的。

 

得到(羅輯思維)現在整個人員結構正在變成更均衡的狀態,它沒那麼時髦,變得更踏實。

 

新榜:前不久牟頔公布了米未的死亡清單,羅輯思維是否有類似的風險規避列表?

 

脫不花:沒有。我看到牟頔的那張清單已經很全面了,我們準備就用它那張清單。

 

其實,內容創業類的公司都差不多。或者說所有死掉的公司死法都差不多,然後活下來的各有各的門道。我覺得,更多的時候得想怎麼活。

 

所以,牟頔那張清單我自己是挺認同的。對整個內容創業公司來說,大家彼此之間互相能夠有個提醒、學習和借鑑,這是一個加速發展的方式。

 

 

知識付費正在退燒?

2018年將不再那麼喧囂

 

談及羅輯思維,不得不提得到App,它可能是過去一年中國網際網路最火的產品之一,也是羅輯思維這家公司的核心產品。

 

截至2017年12月,「得到」App用戶數超過1300萬,男女用戶的比例差不多是6:4,付費專欄累積銷售227萬份(不計算《羅輯思維》專欄在內)。

 

突破10萬訂閱數的有大咖專欄有《薛兆豐的經濟學課》 《劉潤·5分鐘商學院》《萬維鋼·精英日課》《李笑來·通往財富自由之路》《武志紅的心理學課》……

 

其中,最高的是《薛兆豐的經濟學課》,已經超過22萬人訂閱。

但這些漂亮數據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度過最初的質疑之後,脫不花感覺到,2017年下半年開始,他們開展工作變得更容易了。

 

剛開始,他們需要花大量時間不斷去和老師,去跟陌生人解釋,他們到底要幹什麼

 

「這事能幹成嗎?這事靠譜嗎?能收到錢嗎?我要跟你們做了,會不會破壞我的聲譽……」而現在,更多人問的是「我怎麼才能和得到App合作」。

 

新榜:有人說知識付費正在退燒,現在是「野蠻期已過,下半場未至」,你是否認同?知識付費2018年會有什麼新變化?

 

脫不花:第一萬次糾正知識付費這個說法,我們把它定義為知識服務。

 

我一直特別不認同知識付費,我覺得裡邊的潛臺詞,就是這事本來應該是免費的,然後破天荒的收錢了。

 

事實上,你稍微離這個行業近一點就會發現,知識本就很昂貴,任何一個時代,獲取知識也是昂貴的。古時候你爹得是個地主,你們家才能請得起先生,如果你爹不是地主,只能上地主家兒子那蹭課聽。

 

隨著整個現代教育體系的發展,尤其有了網際網路之後,知識的成本在不斷降低,但事實上它從來沒有降低到說知識是免費的。可能資訊是免費的,但帶有洞察的知識,從來沒有免費過。

 

所以,過去的知識更強調知識本身,而不太強調知識的交付和服務。我經常在我們內部開玩笑說,我們做的是什麼?就是餓了麼跟餐飲業的關係。餓了麼送外賣,把大廚做好的菜儘可能保質保量,熱乎乎的送到你家去。

 

我們從事的也是中間這一環,我更願意把它定義為知識服務行業。

 

第二件事情有點抬槓了。野蠻期已過,下半場未至,怎麼說呢?比如足球有中場休息,但對運動員本身來說,根本不存在中場休息,因為那段時間是他們用來調整戰術和體力的時候。

 

所以對我們在賽場中的人來說,我覺得不存在上半場、下半場的說法,反正你一直高度緊張的在想著和做著這件事。

 

但我同意一點,我不相信業餘的人能做好這件事。長期來說,知識服務會越來越細分和專業化,專業化的知識服務者和知識服務公司會出現。

 

這個趨勢,2017年就開始出現了,2018年肯定會更明顯。

 

2018年知識服務市場會進入一個更成熟的狀態,走向成熟的標誌恰恰是沒那麼喧囂了,不再是人人都覺得自己能幹這事了,會沉澱一批專業的公司,一批專業的人。

2017年3月羅振宇接受新榜專訪內容要點(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新榜:過去一年,你覺得羅輯思維在知識服務領域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又踩過哪些坑?

 

脫不花:我們有位作者說了句話,特別認可,他說你要找到你人生的核心算法,然後把這個內核無限的放大。

 

其實也是巴菲特說的滾雪球原理,首先你得把雪攥的足夠實,第二你要有一個足夠長的坡道,把這個很實的硬核去慢慢滾大。

 

過去一年,羅輯思維最大的收穫就是找到了自己的核心算法。剩下所有的,以後很多很多年,對我們這家公司來說,要做的無外乎就是兩件事:

 

第一個是把這個算法無數次的去複製,第二個是在複製的過程當中不斷迭代。

 

過去一年我們已經很幸運了,一定要說有坑的話,還是在做產品的時候。

 

羅輯思維是一個靠內容和運營起家的公司。技術能力是先上車,後補票。過去一年,踩到主要的坑,是我們一開始,只有對技術的敬畏,缺少對技術的通盤籌劃。對於技術,包括數據能力、安全能力、人工智慧,應該在這些領域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是一點點意識到的,所以經常給自己挖坑,這方面壓力比較大。

 

我們的產品技術團隊抗壓能力是驚人的,這一年,在技術問題上是一邊修飛機,一邊還得高速飛。

 

羅輯思維「被上市」

是市場對知識服務行業的認可

 

今年5月,資深媒體人李翔直接加入「得到」團隊,出任總編輯。

 

脫不花透露,李翔加入得到App這半年,一直在和羅胖籌劃一個大事情,大概在明年春節後就會推出。

李翔

雖然她不願再透露更多,怕「說了到時候亮相就不精彩了」,但她每次想到這件事,還挺激動,畢竟是來自兩位中年男人重要的一次碰撞。

 

新產品會撞出什麼樣的激情?誰都說不好,不過可以預見的是另一場大合作——除了十年之約的「60秒語音」,羅胖還有一個二十年之約的《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

脫不花說,過去一年,羅胖和李翔兩個人非常努力,包括整個「時間的朋友」內容團隊,花了大量時間觀察市場,走訪很多優秀的創業者、思想家……

 

與此同時,則是網絡上關於羅輯思維的更多傳聞,比如「被上市了」。

 

新榜:不久前,羅輯思維被傳IPO,估值達到70億,關於這個傳聞,你怎麼看?未來你們有明確的上市計劃嗎?

 

脫不花:說明大家對內容行業還是挺看好,或者說,大家覺得知識服務行業還是有前途的。一開始,大家覺得說,網際網路不就是免費嘛,你憑什麼收費?這是逆潮流而動。到現在,大家知道說,這是個事,是個行業,那我覺得這個轉變還是挺正面的。

 

其實後一個問題,對得到App來說,剛才說到自己的核心算法,這個算法的威力其實還沒有被證明,當然最終也可能被證偽,我們都有心理準備。

 

所以我覺得,目前這個階段可能還沒有辦法去想更多。

 

新榜:在內容創業的大森林裡,你怎麼看待「內容創業進化論」這個命題?

脫不花:內容產業已經是一個生態,去年跨年演講,我們提出時間戰場這個說法,今年內容行業的發展確實也證明了這一點,所有人在爭奪的其實是時間。

當把很多事情放到時間這個維度上來看的時候,標準就不一樣了,過去很多創業方法論都是基於空間講的,現在變成時間後,大家怎麼去搶佔時間份額?我們怎麼去運作資源服務好時間戰場?這是一系列的新的命題。

既然是個生態,它其實就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任何一個物種在這個生態裡肯定有它存在的意義。複雜生態的特點就在這,物種之間以它自己不知道的方式在交互和共生,它活著的時候,你可能不知道,但任何一種物種的滅絕都有可能對這個生態產生深遠的影響

作為一個物種,我們沒有別的選擇,活在生態裡就只能努力活,對於物種來說,努力活的標誌就是快點繁衍,快點去傳播自己的基因,快點馴化其它物種,而不要被馴化。

新榜:《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今年已是第三年,三年來辦《時間的朋友》對你而言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脫不花:我們在做自媒體的時候,我們的時間感以60秒為單位,每天早上60秒語音推出後我主要看第一個10分鐘、第二個10分鐘、一個小時的數據。但做得到App後,我們的時間感變成以365天為單位,對用戶進行365天,每天10分鐘的管理。

做《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之後,我們整個公司的時間感變成了以20年為單位,我們怕羅胖改主意,因此一開始就賣了一大批20年的套票

 

當我們切到20年這個時間維度後,創業這件事情始終是起起伏伏,不斷有人進來有人出去,事實上只有時間是最終極的一個戰場。雖然在創業的初期每個人都認為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可以跑贏時間,但是事實上把時間拉長之後會發現,在這個戰場上只有時間是終極戰場,沒有人可以打敗時間。我們所有人都要把自己的生意的底盤放到一個時間回報上,去獲得時間複利,可能是更有價值的選擇。

 

這可能是這件事對我們而言很大的一個收穫。


 

新榜:透露一下今年跨年晚會的亮點吧?

 

脫不花:今年最大的亮點可能是「時間的朋友」本身。它的定位在發生變化,這個產品本身也在成長。

 

過去兩年,我們更多在對創業者說話,或者更多的是對新興的創業者說話。

 

今年的跨年演講,我們訪談的內容量之大是從來沒有過的,幾乎所有國內的特別優秀的一線的創業者都聊了,而且跟很多你所不知道的創業者也聊了,帶來一些聞所未聞的商業模式。

 

我們發現,其實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信息繭房,很多創新在我們的視野之外,它已經發生,而且影響很大,但我們不知道,這是一個特別遺憾的事情。所以今年的跨年演講,會把這些東西全部打通,呈現給大家。

 

其次,它不僅是創業者的一個活動,所有學習者其實都是時間的朋友,雖然不是創業者,但可能是一個終身學習者,所以今年「時間的朋友」會非常關心個體,有很多個人發展有關的內容。

 

然後這一年,討論比較多的一件事是階層固化到底中國這個社會階層固化了沒?如果沒有固化的話,到底什麼樣的流動方式才可能是對的?我們會有大量的這種關心和關懷的問題,會去聊。

 

所以我覺得它可能會是一個更值得所有人去看的東西。

 

以上內容使用新榜編輯器發布。新榜編輯器,多平臺一鍵分發、海量在線圖片搜索、大數據幫你了解「什麼值得寫」、豐富的樣式中心,可能是全中國最好用的編輯器。

相關焦點

  • 脫不花:17歲輟學,19歲當董事長,羅輯思維CEO的江湖法則
    脫不花這名字原是梁羽生《萍蹤俠影錄》裡一個配角,前後出場三次。羅輯思維的脫不花原名叫李天田,取這個名字是覺得這姑娘雖然結局不好,但跟自己很自洽,一輩子過得倍兒痛快。現實生活裡的脫不花也活得倍兒痛快,有段時間,她的籤名是「時時可死,步步求生,縱橫四海,心無掛礙。」一股子江湖氣,快意恩仇,爽直坦蕩。
  • 羅輯思維退出papi醬的背後:網際網路風口關閉
    文/maomaobear日前,papi醬的同學兼合伙人楊銘11月23日通過微信朋友圈作出回應,證實羅輯思維已經退出項目。
  • 羅輯思維的騙局
    萬萬沒想到,節操不見了,羅輯思維正在偏離社群經濟的軌道,也越來越無愛了。加入之前,羅振宇天天在微信上鼓吹加入會員多麼多麼牛逼,會員名額非常緊俏,必須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你必須天天關注他在微信語音上發的東西,才能知道哪天開放報名。你一天不落地聽了,媽蛋,比上學時候聽課還用心。終於有一天,他告訴你,各省的準會員的微信群已經建好了,讓你加入。但是呢,他不告訴你怎麼加。
  • 羅輯思維,有邏輯?
    而與此同時,卻有另外一幫人在以「知識」跨年...沒錯,在水立方,羅振宇同學和他的《羅輯思維》搞了一場「時間的朋友」的跨年演講,硬生生的從2015最後一天的晚上8點半,講到了2016年第一條的00:30...
  • 聽《羅輯思維》時,我們聽的是什麼?
    但如果你善於橫向思維的話,你可能就會去回憶過去幾天裡的許多細節,並最終發現許多零散的線索:閨蜜的男朋友剛送了一個包包、一起吃的麻辣燙太辣、親戚晚來了一天、論文要交了卻靜不下來寫、某某小鮮肉男星公布了戀情、送她的花買貴了……橫向總結之後,你就會得出結論:原來是你最近對他的關心減少了。
  • 羅輯思維,憑什麼有這麼大的魔性?
    「羅胖子」但中國人真的因為羅輯思維的影響變得更愛讀書了嗎?在周天祥看來,羅輯思維可能未必有這麼深刻的影響力。在他的統計中,通過羅輯思維買書的人是一群固定的人,「這個池子不會發生劇烈的變化,比較穩定。不會因為某個文案就讓一些沒有購買力的人去買書,不買的一直都不買。」
  • 「羅輯思維」的運行邏輯和想像空間
    關鍵詞:羅輯思維 群經濟 媒體 過去的一年,「羅輯思維」被輿論推為最火的自媒體之一。 截至本文成稿,「羅輯思維」視頻在優酷上的總播放量已達7050多萬,微信公眾號訂閱數達110多萬,最吸引眼球的則是兩次會員招募,共有近3萬會員貢獻了近千萬元會費收入,並有人給予「羅輯思維」1億美元的估值。
  • 中國知識付費平臺「羅輯思維」線上開講年收13億
    第一眼看到他,還是有點意外,「還好嘛,你本人不胖啊。」他尷尬地笑了。辦公室牆壁貼滿隔音板,2012年底,馬雅預言的世界末日,他在這裡拍了第一部脫口秀節目。他是羅輯思維創辦人羅振宇,44歲,曾經的中國最大影響力自媒體,現在的中國最熱門知識電商。羅輯思維影音的播放量超過10億次,有人說,他是中國發行量最大的「社交貨幣」,朋友圈聊天的「談資彈藥庫」(話題來源)。
  • papi醬合伙人稱羅輯思維撤資屬實
    papi醬合伙人楊銘今日在朋友圈回應了羅輯思維退出投資的傳聞,他證實了該傳聞,並解釋原因為羅輯思維因業務方向明確,進而原價退出了所有投資項目。楊銘在朋友圈做了解釋聲明,並表示多個外界猜測傳聞的原因並不是屬實,此前有消息稱羅輯思維退出papi醬項目,是因為雙方意見不合,也有人將papi醬的火爆歸結為羅輯思維的「炒作」。楊銘在聲明中表示:世間太紛擾,如果要做深度分析建議多做背景調查。
  • 拆穿羅輯思維傳播知識的三個假象
    無論是話題選擇還是觀點表達,羅胖的終極目的只有一個:為了吸引觀眾、為了傳播宣傳效果、為了刷爆朋友圈。畢竟,羅胖不是學者,媒體人出身的他擅長捕捉大眾的敏感神經,通過標新立異的觀點自我營銷,而不擅長也沒有耐心做苦逼研究。 顯然,羅胖的目的已然達到,至於羅粉能否從中受益,接受知識的薰陶,則不在他的關心之列。
  • 羅輯思維甲方閉嘴之COVA甜品餐廳
    圖片來源:COVA甜品實拍我理解並贊同網際網路的分享精神,如你要粘貼此文至你公眾平臺
  • 羅胖:羅輯思維每天6點半推送,和我是個老男人有關
    以下為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的演講:原來極客公園給我們起的題目叫「羅輯思維是一個審美共同體」。我說這也太重口味了,怎麼共同體是一個審美的。今天早上臨時把自己的一句心裡話當作我演講的主題,叫「羅輯思維是一家笨公司」。先做一個名詞解釋,什麼是「笨」,請大家注意,笨不是蠢。吳老師說笨和蠢這兩個字在古漢語中意思是完全不一樣的。
  • 聽了4年的羅輯思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知識真的不能給我們答案
    至於原因是什麼,我在後面會說到,在此之前,我們還是先來談一談羅振宇和他的羅輯思維。羅振宇是典型的高材生,博士畢業且是名校出生,畢業之後羅振宇一直在中央電視臺工作,08年羅振宇從央視辭職,成為自由職業。在一次採訪中羅振宇曾提到,從央視離職主要原因是和領導關係沒有處理好,被領導安排到一個非期待的職位。
  • 觀察官媒批曉說、羅輯思維,下一批被廣電總局整肅的會是誰?
    7月12日,陸續有網友發現,A站與B站的大量海外影視劇與電影遭到下架,當時有網友戲稱:這是看了一出「收藏夾懸疑劇」;7月13日,B站發布官方聲明表示,為維護內容規範性,部分不符合規範的影視劇將被下架處理,符合規範的影視劇將恢復上線;日後,網友們驚喜地發現,審查後的B站散發出了 正義的紅色光芒 ...
  • 羅輯思維說的「IP」是什麼意思?
    羅輯思維2016跨年演講近年來,隨著羅緝思維等知識付費網紅迅速崛起,還有許多熱門小說被改編成電影和遊戲,大家開始常常可以聽到一個詞
  • 得到CEO脫不花的魯莽定律:先搞起來,你就成功了一半
    魯莽定律是得到CEO脫不花獨創的: 先搞起來,你就成功了一半。 因為如果不做,這件事就永遠是停在腦中的「假想」,由於沒有真實的反饋,誘惑會越來越大,最終肯定會讓你後悔。而去做,就進入了一個嘗試、反饋、修正、推進的循環,最終至少有一半的概率能做成、不後悔。】 這個定律是脫不花38歲時說的,她說38年親測有效。 脫不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 已經有人在做英語學習的「羅輯思維」了
    以泛知識傳播為主業的羅振宇,在「羅輯思維」的第三年做到了1.5億元的年營收。資本對「網紅」的追捧,與此不無關係。同樣的玩法,能否用來做在線教育?從事英語教學多年的覃流星告訴芥末堆,早在半年前他就已經開始了嘗試。覃流星曾是瀋陽新東方英語部總監,在新媒體運營方面頗有心得,後還曾在英語流利說任運營總監。2015年年中,覃流星開始了自己的創業。
  • 人類為什麼拋棄羅輯,選擇程心?
    但是就在地球承平日久,一切欣欣向榮的時候,人類卻對羅輯產生了恐懼,擔心他權力太大,不可控,一個老人居然可以靠一己之力威懾兩個世界數十億生靈,太可怕。於是人類通過民主選舉,選出了一位溫柔、慈祥、博愛的女性「程心」,去取代羅輯。眾所周知,三體人分析過,羅輯的威懾力,有95%,而程心的威懾力,只有10%。既然羅輯的威懾力更大,那麼為什麼人類要拋棄羅輯,選擇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