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容易分神,是專注力太差?僅觀察7分鐘,你就會得到結論

2020-12-28 孕育島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孩子好動活潑,本應是一件好事,這是孩子大腦和四肢發育好的標誌。但總有些孩子,好像多動症一樣,一刻也閒不下來,讓爸媽不免擔心。

別人家的孩子可以專心玩很久,為啥自家的寶寶總是不安分,無法專注在一件事上呢?

想知道孩子是否專注力差,爸媽們僅需要做一個7分鐘測試,答案自會揭曉。

孩子總是容易分神,是專注力太差?

小茗是我的好朋友,前幾天去小茗家做客,兩個人坐在沙發上看著肥皂劇著天。小茗兩歲大的閨女在地上玩耍,一會兒玩毛絨玩具,一會兒又開始玩拼圖。

本來畫面還挺和諧的,可是孩子的奶奶時不時地來打斷,把氣氛搞得有點尷尬。

小傢伙正在興致勃勃地拼積木,才搭了沒幾層,奶奶就拿著洗完的水果過來「丫頭,來吃個櫻桃不?」

眼看著小寶貝表情有點不耐煩,扭頭去玩小汽車,奶奶又緊隨其後,拎起一串葡萄問到:「水晶葡萄吃不吃?」

在小茗家裡坐了兩個小時,看到奶奶前前後後打斷孩子不下八次,小傢伙對奶奶也是毫無耐心,看見奶奶過來,就滿臉寫著拒絕。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專注力差、難以專心做一件事,問題並不出在孩子身上,而是我們這些做家長的在打攪孩子。

孩子的性格成長、人格發育,離不開父母親人健康的教育方式,在育兒這件事上,家長們踩了雷,真的不能怪孩子不爭氣。

觀察7分鐘,了解孩子專注力的真相

心理學家Arnold Lucius Gesell做過一項研究,以7分鐘為標準,觀察孩子玩耍的情況,以此來測試孩子的專注力。

在房間的不同位置放上8種不同的玩具,來觀察不同年齡段孩子玩耍的時間。

1歲半的小寶寶,行走的路線錯綜複雜,毫無章法,在短短的7分鐘之內,就玩遍了8種玩具2歲的寶寶玩了6個地方,雖然路線依然有點複雜,但比一歲半的寶寶有一些進步3歲的寶寶實現了質的飛躍,7分鐘內僅玩了三個地方4歲的寶寶玩了兩個地方,途徑只是簡單的直線,不走彎路、岔路,目標比較明確想知道自己家的孩子是否專注力太差,爸媽們可以參考這個7分鐘實驗,參照自家娃的月齡對比,相信很快就可以得出結論。

▼ 實驗注意事項:

在實驗當中,儘量選擇孩子常玩的舊玩具,避免因為娃的新鮮感驅使,導致實驗結論受到影響。

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父母往往犯了這些錯誤

專注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爸媽後天的培養。如果發現你家寶寶專注力差,爸媽們先自我反省一下,是否自己犯了這些錯誤。

1. 過度關注,時常打斷

瑪利亞·蒙臺俊利曾說:「當大人打斷孩子,或者是讓孩子分心時,很可能影響到了孩子內部的工作。」

同一個時間,只能去做一件事。如果家長總是打斷孩子,一會兒給娃遞食遞水,一會兒給娃關心擦汗,這很容易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2. 給孩子過高的壓力

人的大腦當中有一個部位,叫做「網狀激活系統」,是和注意力密切相關的部分。如果家長給孩子施加過大的壓力,這一系統的活性將會下降,導致孩子專注力隨之下降。

培養孩子專注力,需要爸媽放開雙手

◆ 給孩子自由時間

放開雙手,給孩子自由玩耍的時間,家長儘量少幹預,你會發現,爸媽越是少插手,孩子自身的成長越是快到無法想像。

◆ 把選擇權交給孩子

家長們總是習慣性給孩子做選擇,給孩子交代各種「任務」,讓孩子去完成。這樣的慣性思維,很容易打消孩子的積極性。比起家長交代任務,讓孩子自己去做選擇,想學什麼、想玩什麼,把選擇權交給孩子,更容易調動起孩子的積極性。◆ 多運動,提高專注力

多運動不僅可以鍛鍊身體身體,提高免疫力,還與專注力的提升有關。那些玩耍和學習中專注力強的孩子,往往也是運動中出類拔萃的孩子。

多帶娃參與戶外活動,2歲後的寶寶建議每天戶外玩耍不少於2小時,享受充分的日照,給孩子真實的童趣。

【寫在最後】

望子成龍,我們卻常常成為了耽誤孩子成長的絆腳石。找到正確的育兒方法,才能幫助孩子真正地成長。

【留言板】

7分鐘專注力測試,你家娃專注力如何?

相關焦點

  • 世界公認「最強」專注力訓練法:舒爾特方格,每天10分鐘親測有效
    有數據顯示,學生上課100%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為15分鐘,剩餘30分鐘會有各種小動作。大寶的專注力差,注意力總是不集中,導致他上課錯過了很多知識點,這才一年級就總是「走神」,讓我很擔心他以後的學習效率。大約給讓孩子堅持了一個月的時間,每天都有觀察大寶的專注狀態,的確要比之前強了很多。尤其是在大寶做題情緒差的時候,玩一會表格,狀態很快就能調整過來。下面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舒爾特方格」。
  • 孩子專注力太差怎麼辦?家長試試這幾招,讓孩子做事不拖拉
    有些孩子做事總是拖拉,明明一會就能寫完的作業,孩子卻要寫幾個小時,而且家長一時沒看住,孩子可能就跑去做別的事情了。其實孩子的這種表現說明專注力比較差,無法專心致志做一件事情,如果不及時改正的話,會對以後的學習和生活造成影響。
  • 舒爾特方格,被評「最強」專注力訓練法!每天堅持10分鐘親測有效
    有數據顯示,學生100%集中精力上課時間為15分鐘,在剩下的30分鐘內會有各種其他的小動作。孩子的專注力很分散,不僅是自己,如果旁邊的同學來打擾他,那他就會馬上和周圍的小朋友一起玩,想認真聽課是不可能的。
  • 「注意力」也需管理,4步幫孩子實現「超聚焦」,從此不再亂跑神
    我總是能看到家長們給我留言問,孩子背書總是背了忘忘了背、上次講過的題這次又寫錯、作業也總是不按時交……孩子還小,怎麼記憶力這麼差?要怎麼改善?其實家長們都錯了,孩子並不是記憶力差,而是注意力不集中,總是分神跑神,對學習的事情上心的問題。
  • 孩子注意力經常不集中,做事容易走神?不妨嘗試「7分鐘觀察法」
    其實我們可以使用一下心理學家推崇的"7分鐘觀察法",所謂7分鐘觀察法,就是給孩子各種各樣的玩具,然後家長在旁邊觀察孩子玩玩具的種類有多少,再觀察孩子玩每個玩具所耗費的時間,假如孩子在這7分鐘內玩的玩具種類很少,而且用在某個玩具身上的時間很長,那就說明孩子的專注力還是不錯的,反之,家長就需要多加留意了。
  • 從演員孫儷拍戲反思,孩子抗幹擾能力差,如何引導孩子專心?
    她在晚上有意打開電視看劇本背臺詞,以此鍛鍊自己的抗幹擾力,專注力。最終,孫儷成功入戲,《甄嬛傳》大獲成功。菲兒媽說:「這些聽起來很勵志,我試著講給孩子聽,但孩子聽的時候很茫然,沒有生活的閱歷,成年人世界裡的很多不易孩子還不懂。」小區的育兒大V菁菁媽的話總是帶總結性質,她說:「孩子抗幹擾能力差,學習靜不下心來,分心導致學習效率不高,這都是孩子抗幹擾能力差,專注力欠缺的表現。需要通過訓練提升。」
  • 提升孩子自控力的關鍵,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讓孩子用心做事
    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在《專注》引用了一個研究結論:專注力比起智商對學生成績的影響更大!而另一組研究結果表明,幼年時專注力越強的孩子,他們成年後越容易取得成功——無論是事業還是家庭方面。專注力是許多關鍵能力的基礎,比如自我管理,比如同理心。它會讓我們變成更好的人,也會影響我們的社交活動。
  • 總是分心走神?那是因為你的認知還沒有覺醒
    在知乎上這樣一個求助:「學習的時候,總是集中不了注意力,只要周圍有人說話或者有人走動總能分神,又或者是看著看著書,思想就神遊天際了。有什麼辦法能提高學習時的專注力?」在學習中,有高強度的專注力,效果肯定是棒棒的。但令我們糟心的是總是容易分神,無法做到專注。
  • 孩子的專注力差怎麼辦?不是孩子的錯,可能是父母的關心惹的禍
    一旁的家長的關懷: 寶貝真是太棒了,房子都要搭出來了; 大寶啊!來奶奶給擦擦口水。 寶啊!來爸爸幫你一起搭......
  • 孩子容易分心?「斯特魯普效應」:要先確定優勢反應比較重要
    孩子在生活中總是會容易去犯錯誤,在一些不必要的事事情上面做一些小的錯誤,這種行為也是孩子容易分心的一種表現,正是因為比較容易分心分神,所以在做事情的時候,不能夠去集中注意力做事情,總是會將自己的精神分散出去,導致孩子對於一些小小的錯誤沒有察覺,沒有檢查,因此就做出一些錯誤。
  • 5-12周歲專注力訓練課程開班啦!
    注意力是打開我們心靈的門戶,而且是唯一的門戶,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腦進行感知、記憶、思維等認識活動的基本條件,專注力這扇門開得越大,學到的東西就越多。而一旦注意力渙散了或無法集中,心靈的門戶就關閉了,一切有用的知識信息都無法進入。正因為如此,法國生物學家喬治.居維葉說:"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 5個專注力訓練小遊戲,建議家長收藏
    很多家長會抱怨,孩子在家總是丟三落四,坐不住,三分鐘熱度,學習成績差,記東西速度很慢。考試中總是犯低級錯誤,明明是會做的題,但是因為粗心,寫錯數字,看錯題目而做錯。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家長們會歸結為孩子小,粗心馬虎,認為這是常事不必太過擔心。
  • 《神奇的專注力訓練遊戲書》:孩子的專注力,要從「娃娃」抓起
    就像很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不好,也是缺少專注力。從這個角度來說,無論成人還是孩子,想變得更好,專注力必不可少。如果你是孩子(3歲—8歲)的家長,希望孩子以後能夠利用好自己的最寶貴財富,那就需要從「娃娃」抓起。
  • 為什麼你總是無法集中注意力,教你3個專注方法,總有一個用得上
    最令你頭疼的問題,莫過於想專注一件事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 眼睛在看書,腦袋裡卻想著其它事情。● 專心寫方案卻被一條新消息推送吸引。● 別人說完話,需要反應一會才能理解。你甚至不知道這當中注意力來回切換了多少次。這時候你一定想問,注意力不能「集中」,是什麼導致的呢?
  • 4歲孩子7小時拼完500片拼圖,專注力「逆天」,網友:強
    一個4歲的孩子能做些什麼? 事實上,一般家庭的孩子4歲的時候們應該瘋玩,但是就有這樣一個特殊的小孩子,年僅4歲就在7個小時內拼完了一副500片的拼圖。
  • 孩子容易迷路,方向感太差?不是孩子笨,而是「空間知覺」能力差
    事後,我和朋友說起彭彭方向感太差的毛病:"彭彭從小就容易迷路,一定要牽著,不然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朋友也嘆氣著回應:"有時候我叫熊熊把東西搬到正確的位置,但他總時分不清左右,最後我只好直接去做。很多家長都會把這些毛病都歸咎於孩子方向感太差,覺得孩子很笨。實際上,諸如此類的問題都與孩子的"空間知覺"有關,孩子方向感差、容易迷路不是因為不聰明,而是"空間知覺"能力差。
  • 輔導作業分分鐘讓人抓狂,家長別急著抱怨,多半是視知覺能力太差
    每次給小學生輔導作業,真的會讓父母抓狂,因為孩子真的記不住,很多題講了無數遍,拼音背得滾瓜爛熟還是不會做。有時候輔導作業能讓你懷疑人生。我家孩子是不是太笨了?總是分不清6和9,就連2和5都能認全。3、找漢字和數字給出比較長的容易混淆的幾組數字,讓孩子快速找出其中的不同或者漢字。鍛鍊觀察能力、視覺追捕能力。
  • 孩子專注力穩定性不足,應該如何提升?感受的訓練是核心
    文|童教雷鳴(公眾號同名)孩子專注力穩定性不僅僅是孩子的問題,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問題。專注力特別重要!感受到一種美好時,我們會欣喜;感受到一種痛處時,我們會悲痛難受;感受到緊急時,我們會緊張……我們自身的感受是我們專注與否的重要內容。專注力訓練的核心內容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訓練我們的專注力,吃飯、喝水、走路……只要我們在這些細微的事情上關注到自身的感受,就可以訓練到我們的專注力。
  • 科學研究:3歲前看電視的孩子,7歲時大腦變化明顯,易傷到大腦
    文章字數:1800閱讀時長:5分鐘孩子在上學之前絕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家裡度過,而父母常常會因為工作所以不能長時間的陪伴在孩子身邊。下班過後,也因身心太過疲憊,無法招架住孩子的「騷擾」。於是許多父母就選擇給孩子看電視,孩子專注於動畫內容,變得安靜,家長也就可以好好休息了。但這樣對孩子而言真的好嗎?
  • 這三種人最好別坐副駕駛,容易分神還危險,關係好也不行
    外出旅行的時候,如果車上只有自己一個人就會感覺很孤獨,也容易犯困,所以很多人就希望副駕駛能坐個人陪著自己聊聊天。但坐在副駕駛的人也是有選擇性的,有些人坐在副駕駛不僅不會起到好的提醒作用,反而會讓自己分神,這一類人最好別讓他們坐自己的副駕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