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坐在地上搭著積木玩具,逐漸進入注意力非常集中的狀態。
不一會一個積木屋子就要搭建出來,一切進行的很順利。
一旁的家長的關懷:
寶貝真是太棒了,房子都要搭出來了;
大寶啊!來奶奶給擦擦口水。
寶啊!來爸爸幫你一起搭......
這就是每個家庭,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愛意都要溢出屏幕了,這些愛意正在毀掉寶寶的專注力,你認為對的事正是對孩子有害的。
孩子專注力這個事,家長脫離不了關係。
《當代生物學》雜誌有一個來自美國心理與腦科專家Chen Yu的研究讓一群家長和他們的寶寶到實驗室玩耍,實驗者將其分成三組:
1. 寶寶玩積木時家長陪同孩子一起玩;
2. 寶寶玩積木時,家長一旁陪同,當寶寶需要幫助時家長及時幫助;
3. 寶寶玩積木時,家長一旁發呆,不許與孩子互動。
第3組的孩子很快對積木失去興趣,接著讓第1.2組家長暫時不關注寶寶,第1組寶寶也對積木失去了興趣,只有第二組寶寶專注力最好即使爸爸媽媽不關注自己了也能自己玩上一會,一會對一個小嬰兒來說已經很了不起了,孩子可能知道爸爸媽媽孩子還關注自己,有需要他們就會幫助自己。
實驗表明:陪伴孩子需要適當,還要保留孩子獨立探索的空間,孩子需要能及時幫助。
孩子專注力差會出現這些問題,問題影響很大
1孩子可能會有多動症,急躁。
2.孩子自理能力不足
3.孩子缺乏自信心
4.孩子人際關係緊張
5.孩子紀律難約束
6.孩子學習能力差
7.孩子抗幹擾能力差
8.孩子自我約束能力差
要想糾正孩子專注力差,就必須知道孩子專注力差的原因
孩子生下來什麼也不會,需要學習,但是有的家長不懂如何教孩子所以對寶寶造成不良影響,造成孩子專注力差,家長又不知道如何糾正這種影響。想要糾正孩子專注力差,就需先知道原因:
孩子從生下來就受到視、聽、嗅、味、觸等各種感官刺激,神經元之間信息開始傳遞,髓鞘化隨之開始。
科學證明:高品質的髓鞘化過程需要專注時長15分鐘以上,並保證在此過程中不受任何外界幹擾和影響。
科學解釋太深奧,我簡單舉幾個例子:
孩子在專心搭積木時,家長在一旁品頭論足;
孩子在看電視給餵飯,孩子在玩玩具給孩子餵飯;
孩子在專心畫畫時,家長一會兒餵飯一會餵水,一會給孩子擦擦這,一會擦擦那,問這問那
家長的這種'愛'幹擾了孩子髓鞘化的進行,孩子的專注力發育被強行打斷。
學齡前階段只會表現玩玩具三分鐘的熱度,到了學齡期,孩子對各種興趣班都感興趣,卻學不下去了。
只要專注於某一項事業,就一定會作出使自己感到吃驚的成績來——馬克·吐溫
當然培養孩子專注力也有方法
著名育兒專家推薦使用以下方法:
1、大聲讀書
家長讓孩子大聲朗讀可以有效的訓練注意力,我們可以找空閒的時間,去安排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文章進行朗讀,時間最好保持在10-20分鐘。
在朗讀的過程中,孩子的眼、口、大腦都會保持在高度集中的狀態,這種訓練堅持下去,孩子的專注力會得到有效的提升。
2、一次只做一件事
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長多鼓勵孩子一次只做好一件事情,因為人們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如果同時做好幾個事情,最後肯定一件都做不好,尤其是對孩子來說,多件事情同時進行,會有損專注力的行程,我們最常見的現象就是,孩子邊吃飯變看電視,或者邊玩邊放音樂等等。
3、從遊戲中訓練專注
家長都知道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正好利用這一點去訓練孩子的注意力,比如拼圖、迷宮、模仿等等,不僅可以培養專注力,還能鍛鍊大腦思維,促進腦力發展。
不過,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家長千萬不要去打擾孩子,堅持下去,你肯定會發現孩子的改變。
記得一位媽媽和我說這個時代的父母已經很幸運了,有科學家已經在教我們如何培養孩子了。這就足以讓我們的孩子在起步階段就超前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