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同房」被孩子看見怎麼辦?看看聰明父母如何化解尷尬

2020-12-22 豆豆米媽咪

自從孩子出生以後,很多小兩口就發現家庭生活和以前大不相同,以前的時候小兩口在家裡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不用避諱,但是有了孩子之後要無時無刻的把孩子放在第一位。

寶寶只要有一點動靜,媽媽不管在幹嘛都要立刻跑過去,留下尷尬的爸爸站在那兒。

如果平時被孩子打擾也就算了,如果夫妻兩個人都在做羞羞的事情,孩子突然叫起來甚至是直接傳過來,應該怎麼辦呢?

對於孩子來講,他們無法理解爸爸媽媽在幹什麼,甚至會覺得爸爸在欺負媽媽,因此害怕的苦惱要忙了,家長們遇到這樣的情況,大部分會選擇隨便找個理由搪塞過去,但是這種做法非常敷衍,只能在明面上折頁,短時間內可能沒什麼問題,但並不是長久之計。有些孩子正是因為缺乏對性知識的了解,在被侵犯後往往不知所措,甚至不以為然,這才使得壞人更加的無法無天。

父母「同房」被孩子看見怎麼辦?看看聰明父母如何化解尷尬

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夫妻同房不小心被孩子看見後,第一時間要做的,那就是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不要對這件事情念念不忘,但是父母在分散孩子注意力時,千萬不要用呵斥和責罵等方法,可能有些家長會因為尷尬而責罵孩子,但是這樣對於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差的,甚至會讓孩子從心裏面產生性是罪惡的」等錯誤觀念。家長如果想要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可以隨便找些藉口支開孩子,比如讓孩子去其他房間找個玩具,而父母則趁這個時候趕緊整理好。

對孩子進行性啟蒙教育

緩解完尷尬之後,有些孩子可能還是會非常好奇,一直跟在爸爸媽媽後面問,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注意是選擇糊弄搪塞,使孩子的性觀念發生扭曲,還是坐下來認真的解釋,給孩子進行性啟蒙的教育,可能就在家長的一念之間。孩子不懂得性,行為只是單純好奇,家長不需要給孩子解釋太過細緻,只需要告訴孩子,這種行為只有夫妻才能做,如果別人試圖對他做,一定要懂得拒絕,並且及時地向爸爸媽媽求助。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父母同房被孩子撞見本就是件很尷尬的事情,但是可以正確引導和處理,不僅影響不到孩子的身體健康,甚至能夠藉此機會給孩子做性啟蒙的教育。對於父母和孩子來說,正好皆大歡喜。

希望孩子們都能身心健康,茁壯成長!

相關焦點

  • 父母赤身裸體被孩子撞見,爸爸巧妙的回答,有效化解了尷尬
    一個孩子給家庭帶來的改變是巨大的,不僅是改變了整個家庭的氛圍,也改變了父母的行為,畢竟要考慮到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因此父母的一些行為不能再像之前那麼隨意,比如父母之間的房事行為。雖說父母生下孩子後,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和家庭中去,但性生活也是父母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的父母在這方面特別謹慎,生怕會對孩子造成其他不好的影響。
  • 孩子愛哭怎麼辦?不說「不許哭」,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世上有兩類完全相反的孩子,一類孩子特別活潑好動,也比較粗神經。另一類孩子,是比較敏感的,遇到一些事情就愛哭,容易多想。當你們的孩子是第二種,比較敏感愛哭的孩子時,當他們哭的時候,會怎麼對待他們呢?有些家長往往缺乏耐心,不勝其煩,會呵斥他們「不許哭」,威脅他們再哭就「收拾你」。
  • 孩子特別沉迷手機 父母如何改善情況
    每個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父母的小寶貝,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既聰明,學習又好,但是如果孩子沉迷於手機自然就耽誤學習,只要回到家裡大部分時間都是抱手機,盯著手機,甚至吃飯的時候也要看手機,孩子這樣沉迷手機應該怎麼辦呢,原因又是什麼?
  • 老是稱讚孩子聰明?父母這句話可能扼殺了孩子的未來!
    當孩子完成了一項任務、習得了新的技能、贏得了某項榮譽,為人父母者欣喜之餘,也許常常會不由自主的誇獎孩子『你太厲害了,我以你為榮!』、『你好聰明!』、『孩子你真優秀!』到底該誇獎他所付出的努力、付上的代價?還是他的天賦呢?不同的誇獎方式會對孩子有什麼影響?我想分享一段故事。
  • 孩子從小爭強好勝愛虛榮?父母要警惕「孔雀心態」,3招化解嫉妒...
    孩子從小爭強好勝愛虛榮?父母要警惕「孔雀心態」,3招化解嫉妒,健康成長 玲玲和嬌嬌同上一所幼兒園,雙方父母還都在同一個小區住,所以兩家人日常走動也比較多。這個周末兩個媽媽都休息,所以就商量著一起帶孩子去動物園。各自收拾好東西到達目的地時候,兩位媽媽便帶著孩子排隊買票。
  • 二胎家庭如何平衡兩個孩子的關係?聰明的父母該懂得加減乘除法則
    而慢慢地我又發現,聰明的二胎父母,都懂得育兒中的「加減乘除」四大法則。01陪伴用加法陪伴,是親子關係中的永恆主題。有人說,生二胎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用兄弟姐妹之間的陪伴來減輕父母的負擔。其實不然。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的陪伴,是兄弟姐妹無法替代的。就像作家魚爸在《和孩子一起成長,是最好的教養》裡寫的那樣:陪伴的時光永不褪色,孩子的成長,是父母的一場修行,誰也不能缺席。風靡一時的動畫片《小豬佩奇》裡,豬爸爸和豬媽媽就從沒對佩奇和喬治提到過「你們自己玩就可以」這樣的話。
  • 孩子總要父母催促才肯起床,怎麼辦?
    老師,我女兒每天早上總是賴床,怎麼辦?」「每天都要催促好幾次孩子才肯起床,上學都快要遲到了,老師,怎麼辦?」「我每天早上叫孩子起個床怎麼就這麼難呢,總要我發火了才慢吞吞不情願地起來,老師,該怎麼辦?」孩子總要父母催促才肯起床,怎麼辦?為此,我們綜合多個案例,做了詳細分析。查找原因(1)父母主動攬責孩子之所以總要父母催促才起床,主要原因之一是父母過度控制,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權利。
  • 老人帶孩子,但又溺愛孩子,孩子變得任性父母該怎麼辦?
    孩子也許意識到什麼,沒有再嚷嚷,坐著開始自己吃餛飩了,我一邊吃一邊想自己是不是太造次,也許老人家會怪我多管閒事。沒想到兩人吃完東西後,奶奶特意帶著小男孩來到我跟前,讓小男孩謝謝我,小男孩不情願地略停了一下,什麼沒說很快就跑了出去……記得有篇文章叫《父母最大的悲哀就是養不出感恩的孩子》,曾引起很多的討論。
  • 孩子叛逆、早戀、脾氣大,除了焦慮,父母還能怎麼辦?
    前幾天,小編和幾位媽媽聊天,簡直就是大型父母吐槽會:「我們家孩子,性格太內向,走親戚時不愛說話,愁死了」「一到放假就成天打遊戲,昨晚上我就說了幾句,兒子居然敢頂撞我」「唉,我女兒期末成績直線下滑,老師說她好像早戀了,要我多關心關心,可我問她又不肯說」「每次輔導作業我就頭疼,孩子注意力完全不能集中」……
  • 孩子愛看動畫片怎麼辦?聰明的父母都這麼做
    那個放學後扔下書包,急匆匆打開電視,唯恐錯失一秒畫面的孩子長成父母,就要板起臉來詆毀自己的童年嗎?動畫片真的如洪水猛獸,毀娃不倦?孩子的好奇心比較強,對於新奇的未知的事物,他們都喜歡「多看一眼」。有沒有發現,小朋友每到一個新環境,都喜歡東看看、西看看。我見過一個小朋友,當他看到來家裡串門的陌生奶奶時,竟然「哇」地一聲哭了,家長趕緊哄、幫他抹眼淚,他還推開家長的手,原來他一邊哭一邊盯著看那個陌生的面孔呢!
  • 孩子害羞,不敢社交,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文 |晴風圖 |網絡01孩子一遇到生人,就躲起來不知道你的孩子有出現這樣的情況嗎?每次看到人多,或者看到陌生人,都會害羞地躲在你的身後,不願意上前去和別人說話,也從不會主動去和別人說話。他們總是人一多的時候,看起來膽小慎微。相信每一個父母看到孩子這樣,都很著急,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 《爸爸去哪兒》:聰明的父母,都懂得這樣陪伴孩子
    這就是對父母的考驗,當孩子因為願望得不到滿足而耍脾氣的時候,如何讓他儘快從情緒中抽離,並滿足孩子的願望呢? 如果父母能真正傾聽孩子的敘述,孩子就能容易地表達他們面臨的困境,有時候,我們雖然只是給「嗯、哦、是這樣啊」的回應,孩子也會整理自己的思緒,自己找到處理方法和下一步行動方案。
  • 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父母該如何應對?
    如果孩子在公共場所哭鬧,比起在家哭鬧處理起來更加的棘手。因為我們可能會迫於面子和社交壓力,為了化解尷尬先違心去滿足孩子的要求,用「緩兵之計」讓孩子先停止哭鬧。但是孩子們很聰明,發現了哭鬧更有可能到達自己的要求,在家的時候挺乖的,一出門就會各種要求、討價還價,不滿足立馬哭起來。因為父母的處理方式強化了孩子的哭鬧行為使得孩子會增加相似情境中哭鬧的機率如果不加以糾正這種情況可能會持續下去,也可能會愈演愈烈。
  • 一個聰明的孩子必然心智成熟,心智如何培養父母這樣做
    教授解釋,高智商的特徵很多,不僅僅20種,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在坐的各位用不同的答案證實了這一點,那就是這個問題沒有統一的標準,每個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都在你們的答案裡。高智商的孩子,不一定有高情商,如果兩者兼得,這樣的孩子應該被稱為「心智」成熟。那麼心智從何而來,如何培養?
  • 聰明的父母,從不向孩子訴苦
    什麼樣的父母是聰明的父母?  我陪你成長,卻未必要求你伺我到老。我的努力不全是為了你,而是我們在一起的日子,你覺得高興,我看著高興,就已經足夠。  我也是忽然想起這麼一段話。  前些日子,遇到林冰以及她的母親,突然覺得,父母就是孩子人生中的某一段軌道,一路高興的日子,才能一路歌。
  • 父母必讀:謹慎處理孩子帶給你的尷尬
    ,2歲多的孩子尷尬的躲進奶奶懷裡哭了。其實,我也有過讓自己後悔很久的事,和一個媽媽聊天的功夫,兒子哭了,原來是一個孩子搶了他的球。我有點尷尬笑呵呵的說了句:多大點事還哭成這樣。周圍人哄堂大笑。孩子很尷尬,又想哭又不知道能不能繼續哭。看到他不知所措,我瞬間發現自己錯了。有一段時間都處在自責之中:我共情不是很厲害嗎?怎麼還輕而易舉的說出這麼傷害孩子的話? 好在很快調整了,我也不完美,所以允許自己犯錯。
  • 孩子偷東西了,父母應該怎麼辦?
    前段時間有一則新聞上了熱搜,是說一個七歲的女孩在超市偷了東西,不管媽媽和店員如何問,孩子都不承認,無奈之下媽媽就選擇了報警,想給女兒一個教訓。其實,我理解這個媽媽想要教育孩子的那份心。但對一個七歲的孩子做出的不恰當行為直接選擇報警,這件事我卻怎麼想都覺得有點不太合適。
  • 當孩子被欺負時,父母該怎麼辦?
    他們不懂得如何處理小夥伴之間的矛盾,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越來越孤僻,膽子也越來越小。如果父母教育孩子以適當的方式去解決問題,那麼孩子被欺負的現象也會被減少。減少被欺負的現象,並不是「你打我,我一定要打還給你」的方式。就像小米粒這樣的孩子,她被男孩子一直擠到牆壁上,而沒有任何反抗,一是她年齡小,她不知道怎麼辦,二是她膽子小,對於欺負自己的孩子不敢有任何舉動。
  • 孩子跟父母有衝突,頂撞父母怎麼辦?心理學家的建議,家長要看看
    孩子又因為家長採取了極端方式,所以表現出了另一種極端。這兩種極端的表現,主要也是因為雙方溝通存在障礙,所以才會有這樣的問題出現。父母與孩子關係處理不當,會帶來哪些問題?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如果處理得不當,就會像這對母女倆一樣,引發非常多的問題。
  • 「孩子,我不會在你哭的時候抱起你」,聰明的父母,從不被孩子的情緒...
    孩子只要使出殺手鐧,一哭二鬧三打滾,我們就會變得手足無措。到最後,慣壞了孩子,自己又後悔不迭。因此,如何面對孩子的情緒,就成了讓所有父母都頭疼的問題。每個孩子都有一雙「福爾摩斯式」的七竅玲瓏心。育兒的路上, 相信每一位父母也都被孩子的情緒挾持過。如果我們不能冷靜、理智、狠點心地對待孩子的挾持,孩子就會利用我們的心軟,變得越來越任性,直到被毀掉。所以,聰明的父母,必須帶著點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