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小爭強好勝愛虛榮?父母要警惕「孔雀心態」,3招化解嫉妒...

2020-12-27 騰訊網

孩子從小爭強好勝愛虛榮?父母要警惕「孔雀心態」,3招化解嫉妒,健康成長

玲玲和嬌嬌同上一所幼兒園,雙方父母還都在同一個小區住,所以兩家人日常走動也比較多。這個周末兩個媽媽都休息,所以就商量著一起帶孩子去動物園。各自收拾好東西到達目的地時候,兩位媽媽便帶著孩子排隊買票。

中途無聊,媽媽們就聊起了孩子。嬌嬌比玲玲大幾個月,平時對於女兒也比較照顧,玲玲媽媽出於感謝,便在孩子面前誇了幾句嬌嬌懂事,大方。沒想到這卻引起了女兒的不滿,但是媽媽卻絲毫沒有注意到,看媽媽不為所動,玲玲便試著轉移話題:媽媽,你看我今天的裙子漂亮嗎?

孩子一臉期待,不過玲玲媽媽還是在不停的誇讚嬌嬌,並沒有將注意力放到女兒身上。看到這,玲玲的情緒終於爆發了,她氣的滿臉通紅,直接就把身旁的嬌嬌推倒在地,然後跑出隊伍。媽媽看到這,既尷尬又愧疚,趕忙扶起嬌嬌,給嬌嬌媽媽道歉後,便匆匆去追女兒。

現實中孩子們這種爭搶好勝,愛虛榮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但是如果孩子出現虛榮心和好勝心過度,在接人待物方面總是處於咄咄逼人的狀態,就容易形成孔雀心態。

孔雀心態是什麼?

孔雀開屏的美每個人都無法質疑,但是這種美要人類不停的拿美麗的事物跟孔雀炫耀才能得來。這種美夾雜著傲慢和自負。所謂的孔雀心態其實就是指孩子愛像孔雀一樣,愛攀比,爭強好勝。

怎樣判斷孩子是否有孔雀心態?

以下幾種方法均可以做參考

1.孩子喜歡介紹給別人自己家裡有地位的長輩,或者是孩子過於在乎自己的外表,對學習好或者是學習不好的同學態度全然不同。

2.在父母輔導功課時,孩子不會也會說聽懂了。

3.經常不顧家庭條件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

4.愛炫耀總是想讓別人知道自己所有的成就

5.經常掩蓋自己的缺點

孔雀心態對孩子有哪些不良影響?

一:助長孩子的攀比心

孔雀心態的孩子非常有攀比心,喜歡展示自己,並十分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這類孩子愛炫耀,如果家長不及時制止,孩子甚至還可能會沉迷攀比,產生惡性競爭。

二:對孩子的人際交往不利

孔雀心態的孩子善於貶低他人,抬高自己。與人交往也都是處於強支配地位,這樣的孩子不僅不容易交到真心朋友,也不容易得到他人的信任。

三:抗挫折能力差

孔雀心態的孩子傲慢又自大,常喜歡在氣勢上壓倒別人,會極力證明自己的能力。這樣的孩子勝負心太重,遇到挫折會不斷為自己找藉口,甚至會有自暴自棄的念頭。

如何教孩子避免孔雀心態,化解孩子的嫉妒心?

一:誇讚孩子不要太浮誇

父母表揚孩子要適當,讚美要符合實際,表揚的目的是告訴孩子:我看到你的努力,認可你的付出,所以你要繼續努力。而不是告訴孩子已經很完美,已經是最棒的了,這樣孩子誇大的讚美反而會讓孩子迷失自己。

二:別讓炫耀成為了習慣

父母在和別人交談的時候,在誇獎自家孩子的同時一定不要貶低其它孩子,這種打壓式的誇獎,不僅容易助長孩子的攀比心,還會給孩子一種天生的優越感,孩子也會下意識的瞧不起其它孩子。

三:不要逃避,要讓孩子認清現實

父母一定要給孩子了解現實的機會,父母要教孩子認清家庭狀況,告訴孩子:雖然窮,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努力工作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你家孩子有孔雀心態嗎?

育兒寄語:

父母在現實生活中和孩子玩遊戲時,也不能出現過於追捧的現象。一味讓孩子贏,反而會加重孩子的虛榮心,只有父母能正確看待輸贏孩子才會正確對待競爭。此外,父母還要告訴孩子贏一定是要靠通過努力爭取才能實現。

相關焦點

  • 孩子過於爭強好勝?可能是「孔雀心態」作祟,家長要及時糾正
    3.愛慕虛榮,經常提出要求超過了父母實際能力。4.不懂裝懂,與朋友同學在一起是誇海口。5.特別愛面子,只能接受誇獎,受不了批評。如何避免及糾正「孔雀心態」1.適當進行挫折教育李玫瑾教授在圓桌派中說:「從小鍛鍊孩子臉皮厚一點,孩子長大不會活的那麼累,」這裡說的臉皮厚點就是指要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 「別人有的我也要」,面對孩子的攀比心,家長巧用這3招輕鬆化解
    面對孩子的攀比心理,大多數父母是很頭疼,但是又毫無辦法。攀比心理是一種錯誤的消費心理,如果父母不及時幫助孩子化解這種心理,會對孩子以後的發展產生一些不太好的影響。前不久,和嫂子帶著侄子去親戚家做客,侄子從親戚家回來之後,就一直悶悶不樂的,跟他說話也不搭理人。
  • 12歲女孩3天花萬元買盲盒:當孩子出現「虛榮心」,家長該警惕
    0112歲女孩稱"家裡有礦",3天花萬元買盲盒:警惕孩子的盲目虛榮青島膠州就發生過這樣的一件事情,崔女士有一個正在上小學的女兒,剛12歲。由於種種原因,崔女士平時不怎麼帶女兒,只有周末休息才和女兒一起,女兒偶爾會問她藉手機來玩,她也沒有太在意這件事情。
  • 不孝的孩子,從小就會有這3個特點,父母要及時管教
    孝是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做的事,但現在又有太多的孩子,因為從小被「溺愛」,導致長大後養成了我行我素的心態,即使父母也不能放在眼裡。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由於父母教育的問題,最終導致一些孩子忘記了什麼叫「孝」。
  • 弟弟出生,Jasper嫉妒:二胎家庭,父母用三招解決大寶情緒問題
    其實幾乎所有的二胎家庭,都面臨著二寶出生後,大寶嫉妒二寶的問題,明星家庭也不例外。所以,家有二寶後,父母一定要學會處理好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尤其是要注意處理好大寶的情緒問題。如果父母不提前進行正確的引導,不利於以後生活中兩個孩子間的友好相處,很容易引起大寶的嫉妒和難過。 那樣既不利于大寶情緒的表達和良好性格的培養,也不利于大寶二寶之間的增進團結友愛的親密關係。
  • 孩子的嫉妒心太強了怎麼辦?家長要如何引導?完善孩子的性格
    孩子的嫉妒心太強了怎麼辦?家長要如何引導?完善孩子的性格孩子自從懂事以來,在成長的過程中,小孩子的嫉妒心理開始有了明顯具體的表現。孩子最初的嫉妒心理會跟自己的母親有關,當自己的母親把目光轉向別的孩子身上,孩子就回有攻擊性的表現。這就是孩子最早的嫉妒心理的表現。
  • 因嫉妒殘忍殺害同學:不讓孩子知道這一點,父母會後悔一生
    嫉妒心,不僅傷人,而且害己。僅僅因為嫉妒,就拿別人的人生洩憤,這才真是毀人一生。天津的一名11歲女孩小晴,在父母離異,母親再婚生下小弟弟後,不僅拒絕上學,還要求媽媽跟自己形影不離,甚至「退化」到用奶瓶喝水,要父母餵飯。
  • 孩子成長從小看大,好父母讓孩子從小就做這件事!
    後來我才知道,在很多美國家庭中,孩子做家務這件事,父母很早就提上日程了,我朋友的女兒,1歲時就學會了丟垃圾,3歲時就學會自己洗臉刷牙,4歲半就學會了自己搭配衣服。為什麼美國父母那麼重視孩子做家務?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韋朗特曾追蹤一組青少年數十年,發現童年時期較常參與家務的孩子,日後人際關係更好,心態較樂觀,成年後獲得高薪工作機會的可能性比不做家務的孩子高20%,失業可能性則少了15倍。
  • 長大不孝順的孩子,從小就愛把「3句話」掛嘴邊,做父母的要重視
    "養兒防老"的觀念,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觀念,即便是到了現如今,依然不乏父母有這樣的想法。但是要養一個能防老的孩子,一定要先教給他"孝"。我們還有句老話"三歲看老",從孩子小的時候,就能看出一個孩子長大後懂不懂"孝。"
  • 孩子哭鬧、耍賴,懂得孩子心理的家長,只用4招輕鬆化解
    文/婷媽 曾經有人問:「都說要無條件地接納孩子,無條件接納,不是會導致熊孩子嗎?」 我想,很多人可能也有這樣的疑惑,無條件地接納,不就是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什麼?這不是嬌慣孩子嗎?
  • 寶寶3歲是叛逆期?專家:聰明父母用這3招,輕鬆搞定孩子哭鬧
    正在經歷第一個叛逆期的三四歲的孩子,可能學會和父母頂嘴,哭鬧,耍脾氣,有時可能會惹惱家長,結果氣急敗壞的父母有時會出手打幾下孩子,搞得父母和孩子都氣急敗壞,兩敗俱傷。很多媽媽也都正在經歷孩子3歲的叛逆期,孩子總喜歡跟大人對著幹,動不動愛哭鬧。媽媽們很苦惱,為什麼曾經的乖寶寶變成了現在的愛哭鬼呢?
  • 孩子「嫉妒心」太強,父母該如何處理?可以用這3個方法引導孩子
    3、過於攀比導致消費觀念扭曲這類孩子其實並不少見,因為嫉妒心過強的關係,每當看到別人比自己好的時候總想通過消費比對方要來得好,但是這樣的做法會導致孩子的消費觀念扭曲,變得喜歡通過消費自己比較難以承受的東西實現自己的優越感。
  • 孩子激怒父母只是在博關注?家長掌握「3不」法則,化解錯誤行為
    所以在家長們看來,孩子所做的一些行為很奇怪。歸根到底都是孩子在滿足自己的目標與需求。並且阿德勒把兒童常布置憤怒陷阱的行為進行了分類:報復、自暴自棄、尋求目光、搶奪權利。孩子們布置陷阱,激怒父母時,家長一定要保持情緒上的穩定,而不是像賽思爸爸一樣,升級矛盾。
  • 孩子遇事總是膽小逃避?可能養成了「迴避型人格」,父母要警惕
    這樣的次數多了,孩子就會產生依賴。比如在酒席上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孩子,坐著要靠著媽媽、去廁所要叫媽媽、吃飯要媽媽夾菜,全程都非常安靜,面對身邊的陌生人非常膽怯。2、對許多人有拒絕、牴觸心理,喜歡獨處大多數內向的孩子不喜歡與人接觸,只是真正的享受孤獨,但面對其他人時還是交流自如。
  • 孩子睡覺一直打呼、張口呼吸,醫生:父母要警惕,及時就醫!
    孩子睡覺也會打呼嚕?當然,只不過大部分孩子呼嚕聲比較小,大人不易察覺,但如果你家孩子睡覺一直打呼,並且張著嘴呼吸,還有呼吸不暢等現象,那你可要警惕了,這可能不單單是打呼,而是腺樣體肥大在作祟!在該患者成長的過程中,經常犯鼻炎,晚上睡覺還張著嘴巴呼吸,有時候還會出現呼吸不暢的情況,後來父母終於帶他去醫院,結果被確診為腺樣體肥大。在總醫院做了手術之後,該患者已經基本痊癒,身體恢復得特別好。
  • 強按孔雀合影還拔毛給孩子玩:熊孩子背後,都是熊父母的人性之惡
    最近,在昆明野生動物園裡,一個媽媽帶著孩子為了和孔雀合影,圍追堵截孔雀,媽媽死死地按壓著孔雀,據說還拔下了孔雀的羽毛給孩子玩。在媽媽的暴力演示下,女兒也毫不客氣地一腳踹向孔雀。有這樣的媽媽,也不奇怪養育出這樣的孩子。有一次親戚帶自己兒子來我家做客,那個孩子看上了喬治的一個玩具汽車,臨走時,要帶走喬治的汽車,親戚對我講:「我兒子喜歡,就送給他吧!反正你家孩子那麼多玩具汽車呢!」我回答,你可以問問喬治願不願意送給哥哥。
  • 孩子從小把這3句話掛嘴邊,長大後可能是「白眼狼」,父母要注意
    若是孩子從小就把這3句話掛嘴邊,甚至都成了口頭禪,父母一定要及時糾正,不然他會變成「白眼狼」。一、 「我討厭你們!」在孩子2歲左右,就會進入第一個「叛逆期」,7、8歲時會進入第二個「叛逆期」,再加上青春期。
  • 不管孩子也很懂事?父母首先不要急於要開心,孩子可能並不開心
    自童年開始,人們就教導我們要聽話,懂事。家長常常以理智作為判斷的標準,來判斷孩子的好壞。但是太懂事的孩子是讓人心疼的,孩子一旦被貼上懂事的標籤,懂事這件事似乎變得理所當然了。幼年時期,如果父母要求孩子太懂事,就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壓力,產生消極影響。
  • 「孔雀公主」金巧巧:曾被曝遭張國立潛規則,富豪丈夫為她離婚
    011975年,在遼寧瀋陽出生的金巧巧,家中條件很好,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從小父母就培養的她的文藝細胞,讓她學習跳舞,而且金巧巧在學習上一直名列前茅。金巧巧把這個角色演活了,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從此她也被稱為「孔雀公主」。
  • 優秀孩子來自優秀的父母,孩子的3個素質,需要從小培養
    優秀的孩子來自於優秀的父母,言傳身教很重要,培養孩子的3個素質,比什麼都重要。1、培養讀書的習慣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喜歡讀書的孩子視野開闊,格局寬廣,讀懂了書中世界,也了解了人生百態。讀書的習慣需要從小抓起,你在孩子面前看的是書,孩子自然就會認為書是好的,你若在孩子面前看手機,孩子自然也會拿出手機,總是會模仿家長。那天早晨去買早飯,開早餐店的夫妻倆沒空看孩子,只得讓孩子看手機打發時間,也很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