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跟父母有衝突,頂撞父母怎麼辦?心理學家的建議,家長要看看

2020-12-23 J媽學堂

鄰居小李,昨天跟我抱怨:跟孩子又吵架了。因為孩子上網課的時候,偷偷用手機打遊戲。小李說了孩子幾句,還把家裡網線拔掉了,孩子就跟媽媽吵起來。

這段時間因為疫情,孩子們都宅在家裡,沒法去學校上課,所以新知識的學習,也都是通過網課的形式進行的。

這就使得很多孩子在這段時間,對於遊戲非常沉迷,甚至引發了一些家庭矛盾

這種情況,媽媽與孩子,究竟是哪一方的錯,才導致的這一結果?

問題出在哪裡?心理學家這麼說

在上述事件中,因為媽媽把孩子的網給斷了,導致孩子出現非常極端的表現。

那麼在這個家庭衝突中,究竟是媽媽的錯還是孩子的錯呢?其實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

1、媽媽選擇的方式比較極端

在這場衝突中,媽媽所選擇的方式,是直接將女兒的網給掐斷。但卻忽視了孩子的個人需求,所以導致孩子的情緒非常激動,並做出了過激的行為。

從心理學角度來,孩子有叛逆階段,媽媽所選擇的極端方式,正好激起了孩子比較叛逆的心理,所以才會有後續這場鬧劇。那麼從這個角度來說,媽媽所選擇的方式存在錯誤。

2、孩子情緒以及行為控制能力弱

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在媽媽斷網後,表現出來的樣子非常極端,跟自己父母吵架。

那麼無論是從中國傳統道德角度來說,還是從其他方面進行分析,孩子行為都存在著問題。

心理專家陳憲博士曾經提到過,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情緒以及行為控制能力,處於不斷輸入以及輸出的過程。

所以他們可能會因為外在的一些因素,表現出錯誤的理解以及反應,那麼像這個女孩的表現就是如此。

3、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出現障礙

媽媽與孩子的溝通存在著障礙,所以導致二人都用著非常極端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情緒。

媽媽先是進行了相應的勸誡,但是發現沒有效果後,就直接使用了令孩子反感的極端方式。

孩子又因為家長採取了極端方式,所以表現出了另一種極端。這兩種極端的表現,主要也是因為雙方溝通存在障礙,所以才會有這樣的問題出現。

父母與孩子關係處理不當,會帶來哪些問題?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如果處理得不當,就會像這對母女倆一樣,引發非常多的問題。這對孩子的成長,以及整個家庭而言,都非常不好,因此要引起重視。

1、會使孩子與父母出現隔閡

我們常常會聽到一些家長發出這樣的牢騷,認為自己在外面工作非常辛苦,一心都是為了孩子,但孩子卻非常不聽話,說什麼都有自己的道理。

但孩子也同樣有著牢騷,他們認為家長對自己不理解,無論什麼事情都非常武斷或者專制,導致彼此間的關係非常糟糕。

這其實就是因為雙方關係處理不當,繼而出現的各種牢騷。如果一直這樣的話,會使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讓雙方對彼此都更加有看法。

2、會使孩子心理成長受到影響

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可能並不會出現孩子比較情緒化的行為,他們可能會對家長非常恐懼,這其實和父母與孩子之間關係處理不當有關。

因為父母沒有把握好自己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所以使孩子面對父母的時候,出現了比較緊張的情緒。

這甚至會使他們在面對其他人的時候,也有著同樣的的心理,甚至會朝著內向、自閉的情況發展。

3、影響孩子學習成績

親子關係的好壞直決定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曾經有研究學者做過調查,發現成績在後30%的學生,近八成與自己父母關係處理的比較糟糕。

這是因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所要面對的事情比較少,可能除了學習外,就沒有其他什麼事了。

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如果一直比較糟糕的話,那麼勢必會影響到孩子在其他方面的精力以及狀態。

父母該如何正確處理自己與孩子間的關係?

很多家長在看到自己與孩子關係比較糟糕時,往往也會感到非常著急。畢竟做家長的,都不希望自己與孩子的關係變僵,那麼家長該如何正確處理呢?

1、家長應該多多與孩子進行溝通

良好的溝通,是讓孩子聽話的「利器」。

很多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出現問題,其實和溝通頻率有關。大多數中國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會缺少與孩子之間的溝通聯繫。

他們甚至認為,家長與孩子是不能成為朋友的,而是應當讓孩子,無條件的聽從家長安排。事實上,家長如果能夠增加自己與孩子之間的溝通頻率,往往可以解決大部分的障礙。

2、家長應該給予孩子適當的空間

很多孩子出現叛逆的原因,並非是他們自己想要叛逆,而是家長給孩子的空間,實在是太少了。這就迫使孩子,希望通過自己的一些叛逆行為,來引起家長的重視。

所以家長不妨可以適當的,給予孩子一定空間,而不是對孩子的任何事情,都想要一一了解或者操辦,這對孩子的成長以及家庭關係也沒有好處。

3、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樣

可能很多家長會覺得,小孩一點都不理解自己,或者對自己非常不孝順,這其實和家長自己的一些言行舉止也有關係。

例如家長對待老人的態度就非常糟糕,但又希望孩子對待自己態度好,這其實是非常不現實的。

因為家長的言行舉止,往往會成為孩子學習的對象。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應該做到最好,給孩子起到榜樣的力量。

其實家長面對孩子出現的一些問題,其實可以通過比較柔和的方式進行解決。畢竟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犯錯是不現實的,但如果能夠使用的方式,往往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相關焦點

  • 廣州心理諮詢:父母與孩子老師有衝突,怎麼辦?
    當權威的父母與代表權威的老師因價值觀不同而在培養孩子的教育方式方面發生一些衝突,該怎麼處理呢?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衝突在所難免,衝突也是一種互補,是孩子成長的重要資源,若能好好利用,對孩子的成長也是有意義的。
  • 孩子和朋友鬧了彆扭,心理學家建議家長幹預要慎重
    文/慢羊(本文為慢羊原創,歡迎點評和轉發)因為太懂得社交的重要性,所以一旦孩子遇到社交困惑,家長往往不免和孩子一起焦慮,更有愛操心的媽媽總試圖通過幹預來幫孩子。但實際上,比如孩子跟朋友鬧彆扭了,確實需要家長幹預嗎?
  • 父母「同房」被孩子看見怎麼辦?看看聰明父母如何化解尷尬
    自從孩子出生以後,很多小兩口就發現家庭生活和以前大不相同,以前的時候小兩口在家裡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不用避諱,但是有了孩子之後要無時無刻的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寶寶只要有一點動靜,媽媽不管在幹嘛都要立刻跑過去,留下尷尬的爸爸站在那兒。
  • 心理學家研究:孩子的性格,跟父母平時說話語氣有關,家長要注意
    有的家長總是埋怨孩子的性格,嫌棄孩子膽小如鼠、嫌棄孩子金口玉言、嫌棄孩子不爭不搶。但是家長只知道埋怨孩子,卻沒有意識到孩子的性格之所以會成為現在這個樣子,其實跟家長和孩子平時說話的語氣有很大關係。3.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可父母和孩子說話的方式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因為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孩子多麼希望聽到家長誇獎自己,家長的誇獎和認可比給孩子買多少禮物都高興。但是家長總是挑孩子的毛病,覺得孩子一無是處,孩子能開心才怪呢!
  • 積極人生劉一凡:親子衝突:孩子不在屈服於父母的嘮叨怎麼辦?
    親子衝突孩子不在屈服於父母的嘮叨怎麼辦?/本文內容來源積極人生大學「 父母訓練營 直播大課」,郭宇宸&劉一凡 老師分享。有一次吃飯的時候,我就開玩笑地說:「爸爸,我們回憶一下,你30多歲的時候,你在做什麼?」當時一家人就都笑了,因為他30多歲的時候,已經在銀行做領導了,所以他馬上就能夠意識到了。所以有一些家長擔心孩子,焦慮孩子的時候,我就會問:「你15歲的時候,你是自己去上學還是怎樣的?」家長回憶後發現,原來自己十五六歲的時候,都非常獨立了。所以那個心就能夠更安定一些。
  • 90後父母抱臂觀望孩子趴地上哭鬧,孩子耍脾氣家長該怎麼辦?
    當90後的父母遇上10後的孩子,誰會讓著誰呢?我們都知道很多90後從小都是被父母寵到大的,輪到他們做父母了,會怎樣處理自己跟孩子的關係呢?近日,一位網友拍的視頻非常有趣,視頻中一個小朋友趴在地上大哭,而他的爸爸媽媽就不遠處淡定地站著。
  • 8個建議丨孩子青春叛逆期,家長該怎麼辦?
    一次次的對抗,曾經最親密的關係漸漸產生了間隙…… 我們用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仔細觀察下兒童的成長,我們就會發現孩子為什麼要叛逆。
  • 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的18條建議,幫助家長解決育兒難題!太有用了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對育兒的建議,可以幫助各位家長解決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一些難題,非常實用,不少家長表示:家庭教育中的很多「育兒難題」迎刃而解。提到李玫瑾教授,很多家長並不陌生,她的很多公開演講對家庭教育都很有啟發,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剖析育兒問題,幫助成千上萬的家長找到家庭教育的正確方法,解決與孩子相處時遇到的問題,讓孩子得到更好的家庭教育。
  • 家長進來看看:這幾種父母容易毀掉孩子自信!建議收藏!
    家長毀掉一個孩子的自信非常簡單,比如給孩子設立一些並不適合他自己的目標,對孩子,不良的態度和消極怠慢的情緒,還有對孩子過分的保護行為,都是毀掉孩子自信的一大部分原因。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有哪幾種父母容易毀掉孩子的自信?看看你自己對孩子是否存在這種行為。
  • 孩子愛頂嘴,李玫瑾教授建議父母學會說三句話解決,效果會更好
    孩子愛頂嘴,父母學會說三句話解決有些孩子脾氣特別霸道,在家裡對待父母不僅僅是頂嘴,甚至會語言壓制,父母說什麼都會惡語頂撞回去。而面對孩子這樣的做法,父母有時為了不跟孩子一般見識,不多數會選擇隱忍,不理孩子,也有的脾氣暴躁的父母,會選擇用暴力手段解決問題。
  • 孩子總要父母催促才肯起床,怎麼辦?
    老師,我女兒每天早上總是賴床,怎麼辦?」「每天都要催促好幾次孩子才肯起床,上學都快要遲到了,老師,怎麼辦?」「我每天早上叫孩子起個床怎麼就這麼難呢,總要我發火了才慢吞吞不情願地起來,老師,該怎麼辦?」孩子總要父母催促才肯起床,怎麼辦?為此,我們綜合多個案例,做了詳細分析。查找原因(1)父母主動攬責孩子之所以總要父母催促才起床,主要原因之一是父母過度控制,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權利。
  • 孩子故意和父母對著幹怎麼辦?家長要通過行為看到孩子背後的動機
    NLP裡有一句話是:「情緒和動機沒有錯,只是行為沒有效果而已。」心理學家阿德勒和德瑞克斯也認為孩子不會去做沒有目的和回報的事情,他們會用家長暫時不理解的行為來表達愛,也會用家長暫時不理解的行為來呼求愛。
  • 孩子總發脾氣怎麼辦?父母巧用4招緩解孩子情緒!
    對父母的話「左耳進,右耳出」,做家長的恨不得一巴掌啪過去。當你有這種衝動時,小卡建議心裡默念幾遍:這是親生的!接下來卡奇樂與您分享幾個有效應對孩子哭鬧的方法。 一、穩定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首先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冷靜面對孩子的問題,如果自己都不能做到控制自己的狀態又怎麼能要求孩子制孩子的行為呢?
  • 當孩子如同刺蝟豎著刺 父母該怎麼辦?寧波心理專家支招
    「很多人的青春期都有叛逆難弄的一面。面對這種有問題的青春,父母應該怎麼辦?」以父親的身份,麥家分享了自己與兒子的點滴。  面對叛逆難弄的青春期孩子,和麥家有同樣苦惱的父母很多。昨日,就如何和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有效親子溝通,記者採訪了有關心理專家。
  • 強勢父母,孩子命苦?
    香港的教會曾針對200多位家長做調查,這些家長過半是中產階級或專業人員。測驗的結果發現,有超過四分之一的父母屬於強勢父母,也就是說經常幹涉限制子女。一位任教於臺北市知名國小的老師說,有一次他選定班上參加作文比賽的選手後不久,一位落選學生的家長,抱著一堆孩子的作品與獎狀跑來學校找他,試圖說服他改讓自己兒子上陣,甚至說,他孩子連晚上作夢都夢見自己參加作文比賽。
  • 美國心理學家坦言:高智商兒童確實有共同特點,但與父母遺傳無關
    美國心理學家表示:高智商兒童確實有共同特點,與父母遺傳無關美國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試驗,他曾找來一千名高智商兒童進行跟蹤研究,並從這些兒童10歲時開始追蹤,一直到孩子長大後步入中年。第一:和孩子一起玩遊戲很多孩子都喜歡玩遊戲,但是家長們總是覺得玩遊戲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所以都會制止孩子玩遊戲。但是家長們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遊戲,這樣父母們就可以在一旁監督孩子,就不會為遊戲會影響到孩子而擔心。
  • 孩子青春期的「14歲現象」,是叛逆期也是塑造期,父母要陪娃度過
    但沈女士卻不以為然,但慢慢的沈女士發現孩子的性格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本來還乖巧懂事的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而且每天回到家也不願意和家裡人溝通,總是一個人躲在房間裡玩手機,當沈女士指責他的時候,兒子就開始頂撞她。
  • 著名心理學家:父母2種「常見」行為,正在培養一個低情商的孩子
    著名心理學家:父母2種「常見」行為,正在培養一個低情商的孩子「家庭生活是我們學習情緒的第一個學校。」 ——《情商》作者、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現實生活中,我們家長一直重視孩子的教育與成績,很少重視孩子的情緒教育,但是由於社會的發展。無論是學校還是工作中,會發現孩子的素質教育越來越重要,特別是孩子的情緒管理與情商。
  • 孩子青春期的「14歲」現象,家長要重視,在這3方面需「使勁管」
    ,而是開始反駁、頂撞。01 「管住」孩子的欲望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父母要用很輕鬆的方式跟孩子探討性的問題。但很多父母都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情緒和需求,以自己的評判為標準去跟孩子講大道理,這種溝通往往是無效甚至還會起反作用的。
  • 日本著名心理學家河合隼雄:什麼是最好的父母?
    其實,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孩子正是在反抗父母、否定父母的過程中逐漸成長為大人的。用簡單的話來說,最近男孩子也開始化妝、染髮和修眉了,但歸根結底,他們只是要做些跟父母的時代不一樣的事而已。雖說每個時代孩子反抗的形式都不一樣,但每個時代都有反抗。放在過去的話,就算要把衣服領子解開一個扣子,不都需要勇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