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注重教育孩子的家長,在胎兒尚在腹中時就開始關注育兒專家或成功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希望從中尋點育兒經,好培養自己的兒女,讓孩子能活成他自己希望的模樣,掌握技能,有文化有教養,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01
白巖松:父母得放手讓孩子吃這3種苦,過度的保護只會害了孩子
成長的道路上不會永遠平坦無阻,溝溝坎坎、布滿荊棘總是不可避免,所以很多問題要教會孩子用智慧去解決,獨自去面對未知的情況。
白巖松是知名主持人,當然,作為孩子的父親他也是絕對稱職的,培養出了有個人主見、有清晰未來規劃的學霸兒子,他的教育觀念還是值得很多父母學習的。
02
白巖松認為:父母要捨得、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吃3種苦,過度的保護只會害了孩子,影響其未來發展:
1.讀書的苦
如今,文盲已經難以很好的在社會上立足,要牢固掌握知識,提升文化水平,就得承受學習上的苦。書山題海、起早貪黑、睡眠不足、困惑不解、娛樂時間被擠壓、飽受孤獨,背書記憶難關,幾乎每一檻都很艱難,攻克過去將大有收穫。
2.缺錢的苦
有些家長動不動就用錢來打發孩子,滿心以為在物質上富足能給孩子足夠的底氣,缺乏了陪伴和親子互動,這樣只會養育出愛攀比,擺闊的「公子哥」或滿身「公主病」的女兒。適當讓孩子吃些缺錢的苦,方知父母掙錢不易,知足感恩,靠自己的能力滿足個人需求。
3.失敗的苦
家長要讓孩子學會面對不理想的結果,從暫時的失敗中積極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找出新的解決思路。成功固然可喜可賀,但並非萬事一帆風順。有些時候,雖然失敗了,但過程同樣可圈可點,值得回味,受挫後,調整姿態繼續向前的人才知得來的珍貴。
03
適當吃些苦對於孩子未來發展有何重要意義?
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心軟的父母教不好孩子。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有時候就是要學會狠心,適當放手,讓孩子慢慢走出自己的羽翼庇護,開始學著獨立的成長。畢竟,未來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自己走,還有很多的事情要自己著手處理,如果父母總是把孩子保護得很好,既不懂人情世故,又不懂靈活應變,可能遇事唯唯諾諾,承受不了壓力和心理重負,受點傷害或者身處兩難境地就開始懷疑自己的人生,敵視他人,做出極端的行為。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1.掌握好分寸
有些家長過分溺愛子女,孩子摔跤了,吃飯弄髒衣物家長都顯得小心翼翼,恨不得抱在懷裡,飯餵到嘴裡,過度的關注,愛得沒分寸會讓孩子形成依賴,自以為是,這樣會不利於人際交往。
2.不要總是大聲吼叫
其實孩子雖然年齡小,但是學齡兒童一般都開始能聽懂大人所說的話,調皮搗蛋、不好好吃飯、玩具到處撒等行為在家長眼中顯得極度不和諧,有些家長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衝著孩子扯大嗓門吼叫,不僅會嚇到孩子,還會讓他們感到莫名其妙,完全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可見,耐心的和孩子溝通很重要。
今日互動話題:你對於讓孩子適當吃苦的做法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